《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534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伤仲永》教学设计(精品公开课).doc

23《伤仲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中的停顿。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原因以及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翻译课文内容,理解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之”“其”“而”等文言词汇的意思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听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南朝梁时,南京有个叫江淹的人,他从小天资非凡,才思敏捷,6岁就能写诗。

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他勤奋读书,辛勤写作,年轻时就擅长诗赋,享誉文坛。

可是,当他官至光禄大夫时,他的才华就慢慢衰退了,不如从前了,写出的诗文平淡无奇。

到了晚年更糟糕,他才思枯竭,写来的诗文竟没有一句佳句。

人们说他的才思尽了。

这就是“江郎才尽”的故事,不过这节课我们学的不是“江郎才尽”的故事,而是一个“方郎才尽”小文章。

(教师板题:

伤仲永)

二、题解

v伤----悲伤,为……感到惋惜

v伤仲永---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

三、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外知识延伸: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

韩愈、柳宗元

宋代: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四、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

仲(zhòng)隶(lì)尝(cháng)啼(tí)焉(yān)邑(yì)扳(pān)谒(yè)泯(mǐn)称(chèn)

2、小组朗读,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五、疏通文意

小组讨论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学生边翻译边把难以理解的字词画起来,教师帮助解决。

1、重点字词:

(1)尝:

曾经

(2)旁近:

附近,邻居(3)文理:

文采和道理

(4)稍稍:

纷纷(5)宾客:

名词作动词,把……当做宾客

(6)扳:

牵,拉(7)环谒:

四处拜访(8)称:

相当,符合

(10)、闻:

名声,动词作名词(11)泯:

消失(12)众人:

普通人,一般人

2重点句子翻译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内容,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

乡里的人感到很奇怪,纷纷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对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

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到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六、复述故事(播放视频)

要求:

v1、交代时间、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v2、尽量不要看课本

v3、发言清晰、响亮、流畅

v4、可以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进行复述,可以适当地进行创新

七、问题探究,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一)、仲永小时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

(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二)、乡邑之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反应?

v父异之,邑奇之人

(三)、作者王安石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方仲永的神奇?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异焉

邑人奇之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相结合

补充:

记叙文的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出色的正面描写摹形传神,细致入微,所以很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也叫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四)、后来方仲永的才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v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问

v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原因: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表现在——“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父异焉”、“邑人奇之”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泯然众人矣。

(五)、你从仲永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自由说,言之有理即可)

重视后天的学习,只是天赋很高,

如果不注重学习,最终也会沦为平庸之辈

…………….

六、本文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

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天资过人“泯然众人”

七、《伤仲永》还有可能为谁而“伤”?

说说你的理解。

仲永之父:

为名利所困,不使学

邑人:

吹捧、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八、课堂小结

九、教师赠言(学生注意积累)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爱因斯坦

十、文言知识整理

1、重点虚词一

①忽啼求之:

代词,它,指书具

②借旁近与之:

代词,他,指仲永。

③余闻之也久:

这事,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助词,的

2、重点虚词二

①并自为其名:

代词,自己的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代词,它,诗

③稍稍宾客其父:

代词,他的

3、重点虚词三

 于

①环谒于邑人:

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

在,介词

4、一词多义

自:

①并自为其名自己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

闻:

①余闻之也久听说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5、古今异义词

养父母今:

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

古:

赡养父母

今:

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句

文理方面的条理

古:

文采和道理

6、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

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

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

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十一、练习巩固,中考连接

v

(一)对比阅读

v李贺作诗

v(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v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v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

v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援笔辄就如素构

(二)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 )

B.未尝识书具( )

C.即书诗四句( )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 )

E.或以钱币乞之( )( )

(三)下列语句中的“之”字解释有错误的

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它,指书具,代词。

B.借旁近与之:

他,指仲永,代词,

C.余闻之也久:

他,指仲永,代词,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的,助词。

十二、板书设计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表现在——“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父异焉”、“邑人奇之”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泯然众人矣。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