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8519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文档格式.docx

6.1教学管理制度趋于完备,日常教学运行不断规范17

6.2实行院部教学工作评价,建立校内质量监控体系19

7.存在的主要问题20

7.1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0

7.2师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20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1997年由湖南猎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创建;

2000年经湖南省政府批准设置为高职专科学校;

2005年经教育部和湖南省政府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9年通过评估并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加入美国劳瑞德国际大学联盟。

2013年10月接受教育部评估中心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95.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7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2.5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9.00万平方米。

现有41个本科专业和1个国际合作办学本科专业。

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优秀教研室4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1个。

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中国优秀民办学校”“湖南省优秀民办学校”和“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等荣誉称号。

10年来,学校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上稳居前三名,2014年跃居第一名。

学校有教师1289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986人。

自有教师中有博士69人、硕士662人;

有正高职称72人,副高职称189人,中级职称557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级、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4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8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70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

教师队伍较好地满足了教学与人才培养需要。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

学校以教学立校,以人才兴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致力于建设一所高水平教学应用型国际化的本科院校。

学校秉承至善至美、追求卓越的思想,集中外优秀文化之精华,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实施“专业+外语+技能+创业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有诚信务实、自立自强、知能并举、敬业乐群品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使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人心,学校于2013年8月组织召开专题汇报会,各二级学院负责人汇报了如何以教学为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汇报如何以教学为中心,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

1.2专业布局与规模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普通本科专业共41个,涵盖经、管、文、法、理、工、教、艺等8个学科门类。

其中,2013年新增本科专业3个(国际商务、行政管理、电子商务),2013年本科实际招生专业39个,暂停招生专业2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社会工作)。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7512人,其中统招本科学生22432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81.53%。

1.3本科生源质量

学校本科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2013年学校本科招生计划数6298人,实际录取数6349人,实际报到数5982人。

其中省内4623人,省外1359人,省内省外生源比约为3:

1,生源省份覆盖了全国29个省(市、区)。

省内本科新生中,文科1326人,当年录取平均分499分;

理科2073人,当年录取平均分423分;

生源质量得到保证。

2.师资与教学条件

2.1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基本建立了一支以自有教师为主体、外聘教师为补充,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较好满足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2.1.1数量与结构

2013年,学校有专任教师986人,聘请校外教师340人(其中266人聘期在两年以上,74人聘期为1-2年),折合教师总数1289人,生师比为21.36:

1。

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72人,副高职称189人,中级职称557人,副高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47%;

博士69人,硕士662人,硕士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14%;

35岁及以下年龄教师515人,占52.23%,36-45岁教师291人,占29.51%(见下表);

2013年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表

职称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及以下

人数

比例(%)

72

7.30

189

19.17

581

58.93

144

14.60

学位

博士

硕士

学士及无学位

69

7.00

662

67.14

255

25.86

年龄

≤35岁

36-45岁

46-55岁

≥56岁

515

52.23

291

29.51

103

10.45

77

7.81

2.1.2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严格实行本科教学主讲教师资格制度,对主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历学位、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要求,严把主讲教师资格关;

对新进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新进教师均取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

本科专业主讲教师876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88.84%,其中,807位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占本科主讲教师的92.12%,有效地保证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

在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中,将教授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本科课程作为一项重要考评指标,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3-2014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75.9%,教授所授课程占本科课程总门次数的6.7%。

2.2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先保证教学运行经费和教学改革、重点课程、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等专项投入,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保障本科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2013年学校本科教学经费支出共计3909.33万元,其中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3507.34万元,占本科学费收入的13.02%,生均本科教学日常支出1563.54元;

教学改革支出13.64万元,课程建设支出3.91万元,专业建设支出15.90万元,教材建设支出6.01万元;

学生活动支出155.90万元;

实践教学支出总额244.38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79.16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25.41元。

2.3教学基础设施

2013年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年,学校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校舍状况优良,实验设备先进,实习基地稳定,图书资料丰富,较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2.3.1教学用房

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基础设施齐备,各种规格教室齐全。

截至2013年底,学校教学用房19.59万平方米,较上年新增1.75万平方米;

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2.96万平方米,较上年新增1.13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8.20平方米。

现有普通教室578间,其中多媒体教室284间,外语教学机房及语音室7间,共计5.8万平方米。

学校建有体育场馆、室外运动场、大学生活动场所总面积4.09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馆1个,面积为1.74万平方米。

现有教学及辅助用房能满足教学、训练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2.3.2图书馆与图书资料

图书馆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拥有各类阅览室13个,借阅室4个,学习座位数3628个。

截至2013年底,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264万册,其中:

纸质图书153.66万册(含过刊合订本7.15万册),生均图书56册;

电子图书110.40万册,电子期刊8839种。

2013年新增图书76392册。

藏书内容已全部覆盖本校学科专业。

近年来,图书馆重视数字资源建设,馆藏文献集印刷型、电子型和网络型文献信息资源于一体。

现有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7个,包含电子期刊9000多种。

图书馆陆续购进了CNKI中国知识资源库(包括:

期刊库、博硕库、会议库、报纸库、年鉴库、统计数据库、专利库等)、维普考试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百科视频和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学术资源库。

作为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成员馆,享受其共享平台中全部数据库。

2.3.3实验(训)教学与设备

学校现有校内实验(训)室74个,校外实习(训)基地57个。

校内实验(训)室总使用面积3.20万平方米,生均实验面积1.3平方米;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9131.38万元,生均值为3316元;

较上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248.47万元。

2.3.4信息资源与应用

学校校区实现校园网高速互连互通,校园网络性能优良、功能相对完善、覆盖面广。

校园学生网现有核心交换机3台,汇聚交换机33台,接入交换机约300台,信息点约22000个,出口带宽10000兆,平均因特网访问网速达4兆比特每秒。

校园办公网现有核心交换机1台,汇聚交换机15台,接入交换机113台,信息点约2000个,出口带宽610兆,平均因特网访问网速达40兆比特每秒。

基于校园网平台,搭建了很多业务系统来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为师生提供服务:

教务系统、精品课程平台、数字图书、移动图书馆、校园一卡通、迎新系统、教学和考试监控系统、在线缴费系统、收费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物业服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文件共享服务器、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3.教学建设与改革

2013年,学校以迎评促建为契机,积极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研室4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

新增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1个。

3.1专业建设

(1)建立与完善专业建设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专业设置与调整程序,切实加强新专业与重点专业的建设,学校于2013年制定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湘外经院教字[2013]25号)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湘外经院教字[2013]60号),明确了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原则,并对新专业的申报程序进行严格规定,特别是对专业建设的内容、措施、管理与评估作了明确的规定。

(2)制定2013-2017年专业建设规划

为规范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学校制定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3-2017年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专业建设应遵照“控制规模,适度发展,注重内涵,狠抓质量”的发展思路,从学校的实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适度增设新专业,形成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专业体系。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专业建设,凸显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于2013年3月全面启动41个本科专业“2013-2017年专业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编辑成册。

未来5年,学校专业建设的重心是:

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打造特色和品牌专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3)专业培养方案及执行越来越规范

学校自2012年启动至2013年4月完成了对全校所有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新的培养方案注重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按照“三增三减”的原则调整课程结构,重点确保实践教学和选修课程所占比例,各学科实践教学及选修课所占学分比例如下:

学科门类

实践教学所占学分比例

选修课所占学分比例

经济学

27.48%

20.55%

法学

34.11%

25.42%

教育学

31.91%

42.60%

文学

27.62%

17.76%

理学

26.47%

27.17%

工学

35.68%

24.59%

管理学

27.89%

22.93%

艺术学

41.82%

30.68%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学校组织专人研发了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目前,41个人才培养方案全部输入信息系统,全校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各学期的开课计划。

另一方面,学校要求各专业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经学校审核通过后,由教务处和各学院组织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任何系(教研室)、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都不得以各种借口加以推诿。

增开、减开或换开课程需要变动教学计划的,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变动程序,提出变动教学计划的书面报告,并附上变动理由说明,经教务处审核后报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变动。

(4)加大重点专业与新设专业建设力度

根据2013年制定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湘外经院教字[2013]60号),为了打造优势专业与培育特色专业,学校对获批立项的教育部第六批特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动画”、“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都按政策配套经费支持建设,对校级重点专业与新增本科专业,提供8万元的专项建设经费。

在建设责任目标的激励与约束下,学校的重点专业建设取得成效,优势凸显,带动了优势专业群持续发展,新专业建设也稳步推进,不断优化。

3.2课程与教材建设

(1)完善课程建设制度,课程建设初显成效

2013年学校制定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湘外经院教字[2013]59号),明确了课程建设的目标、思路、措施和标准。

根据管理办法,学校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了一系列课程申报与建设工作。

2013-2014学年,为本科生共计开出1366门课程。

2013年,学校新增校级精品课程3门,双语课程2门,并要求每个专业重点建设5-6门核心课程,这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2)制定以目标为导向的TOC课程教学大纲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2013年举全校老师之力修订完成了基于TOC(Target-OrientedCurriculum以目标为指向的课程设计)课程理念和OBL(Outcome-BasedLearning基于成效的课堂学习评价)评价方式的课程教学大纲共计1582门,并按专业编印成42册。

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TOC教学大纲要求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方面来描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哪些主要知识点、应培养哪些专业技能、应具备哪些情感素养,并要求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三类教学目标来设计和安排。

二是教学内容更加优化。

TOC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按照知识体系划分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都要基于目标任务来设计。

内容安排要求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时间安排更加精确,便于师生把握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

三是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TOC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且须对应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进行精心设计;

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从而刺激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实现由“教书”到“教学”的转变,体现了学校倡导的“教少一点、学多一点”的教学观。

为了确保教学大纲能够严格执行,学校通过不定期检查、教学督导听课、期中教学检查、班级信息员反馈等方式对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3)加强教材建设,科学选用教材

2013年学校制定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湘外经院教字[2013]67号),对教材的选用、征订、管理、经费投入与质量监控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2013年,使用各类教材1006种,其中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310种,所占比例为30.82%;

教师主编、参编公开出版或再版教材12部。

3.3教学研究和改革

2013年学校制定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湘外经院教字[2013]30号),从经费、政策与管理上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作了明确规定,鼓励教师进行研讨式、参与式、案例式、启发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将创新成果带进课堂。

2013年学校新增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项,新增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

同时,各专业定期开展教研教改交流活动,就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进行研究讨论,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鼓励一部分课程结合实际情况,在“Teachless,Learnmore(教少一点,学多一点)”理念的指导下,采取“333”教学模式,即1/3的学时用于讲授,1/3学时用于应用、实践、思考与讨论,1/3学时用于学生汇报与反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2013年学校首次招标立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15项,明确一批老师、确定一批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试点,以此带动整个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3.4实践教学

学校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7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7个;

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

省级校外优秀实习基地2个。

2013年新增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2项,其中5项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为了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2013年制定或修订了11个管理办法,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办法》《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实验室建设实施办法》《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实践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等等,通过这些管理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范围与条件、组织与实施、奖励办法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各专业增加了实验课程的开设,2013-2014学年,全校共有实验课程109门,有3个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等提供场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重视实践教学场所建设,抓住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契机,大力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

2013年新建校内实验室20个、改扩建实验室8个,新建校外实习基地28个。

为确保各项目的建设质量,多次召开项目建设专题会议,尤其是2013年9月,学校首次召开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邀请了数十个主要实习基地负责人来校研讨实习教学及基地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4.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学校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经过近一年的自评自建,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加强了教学基本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规范了教学管理,推进了教学改革,同时建立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了质量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教学质量常态监测体系。

4.1组织机构

(1)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2013年初,学校设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主要负责协调全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参与制定监控保障体系所需的各种评估方案及评估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根据学校的政策和发展规划向学校提出改进质量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检查监督质量改进落实情况。

(2)组建学生教学信息中心

2013年5月组建成立学生教学信息中心,招聘122名学生担任教学信息员。

2013年,学生教学信息员收集反馈到课信息704条,其他教学信息148条,到课信息纳入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其他教学信息也得到了及时处理。

4.2制度建设

为推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梳理学校教学管理文件,按照国家、省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政策、新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全面修订和完善了教学管理文件,共新制订了教学管理文件27个、修订原有文件20个,另沿用原有文件6个,一共53个教学管理文件编辑成《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形成了规范、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使教学行为规范与教学质量的监控有了依据和准则。

另外,选出了与教师关系紧密的20个文件编成《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师工作手册》,发放至每位教师手中。

同时,大部分教学单位按照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和完善了院(部)教学管理制度和执行细则。

4.3常态机制

(1)建立院部教学工作评价机制

经过征集意见、反馈修改、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学校于5月13日发布《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方案》。

二级学院教学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定位于院部教学工作状态评价,而非水平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定位于评教学工作常态,查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材料,看教学工作原貌;

在评价功能上,定位于促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发挥院部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作用;

在评价目标上,定位于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生成的各主要环节,防止培养质量的滑坡;

在评价周期上,定位于一年一评。

通过认真审核各学院、相关部门填报的数据,2014年1月3日-5日院部的实地考察,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院部教学工作评价。

(2)内部教学质量监控逐步常态化

2013年,学校建立了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巡查制度、试卷与毕业论文(设计)检查制度、“三本”检查制度、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制度、教学简报发布制度等,教学管理日渐规范,质量监控逐步常态化。

一是建立了教学工作会议制度。

每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师会议或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2013年学校共召开19次教学例会。

二是建立了督导室、教务处、二级学院“三位一体”教学巡查制度。

教学督导室不定期巡查教学;

教务处全体处领导和科长有计划地轮流巡查教学情况;

二级学院领导每周至少巡查教学两次。

通过教学巡查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多渠道进行课堂教学检查。

为了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动态监控和过程管理,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常态的教学情况,教务处全体成员不定期开展教学巡查2次,组织校处领导于学期开学第一天集中听课2次,将巡查和听课中有关教师教案或讲稿、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课堂秩序等情况及时反馈给各院部。

四是定期进行“三本检查”。

全年共进行了2次“三本检查”,即检查各学院(部)领导巡教记录本、学院(部)领导和系(教研室)主任的听课记录本、各系(教研室)教研活动记录本。

五是定期进行考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

为切实改善考风考纪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两次检查考试工作,共抽查试卷596袋、院部考试管理材料34份、重修考试试卷638份、补考试卷868份,着重从考试试卷质量、试卷归档材料质量和考试管理质量三个方面对各学院送检的材料进行了检查,并给出了定量与定性评价;

三次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抽查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166篇,2013届毕业论文328篇,对抽检学生的论文(设计)质量、过程材料质量及学院论文(设计)管理质量进行了认真检查和审核,并提出了整改意见。

六是建立“教学简报”发布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