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2453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

 

湖南科技大学

2014年10月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突出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一)目标定位

1.学校总体目标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传承、弘扬与创新办学传统,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3.服务面向

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高层人才、高深知识、高新技术和高尚文化。

(二)专业设置及规模

2013年我校本科专业88个,其中新增招生的工程管理、物联网工程、应用统计学、翻译、舞蹈表演等5个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服装与服饰设计等2个专业停止招生,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46个一级学科。

其中,哲学类专业1个,经济学类专业2个,法学类专业2个,教育学类专业5个,文学类专业8个,历史学类专业1个,理学类专业13个,工学类专业35个,农学类专业1个,管理学类专业11个,艺术学类专业9个。

按照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折算办法,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7432人,其中本科生24618人,硕士研究生2805人,留学生9人。

近年来,在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注重质量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本科招生规模有所缩减,而研究生规模稳步上升,本科生在全日制在校生中的比例有所下降,至2013年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89.7%。

(三)生源质量

我校本科教育生源充足,属地生源略有下降,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2013年学校本科一批招生人数占招生总人数的74%,比2012年增加近8%。

省内外文理科投档线稳中有升:

省内理科投档线502分,高出本科一批控制线7分,文科投档线564分,高出本科一批控制线7分;除上海、天津和吉林等3个省份外,其他省份均在本科一批控制线上完成招生计划,部分省份录取线超控制线50分以上。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长期以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优化队伍成长环境,不断拓展教师发展空间,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术素养、职业道德、教学技能和持续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校舍状况优良,实验仪器设备充裕,实习实训基地稳定,图书馆馆藏资料丰富,校园网络运行良好,学生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较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校2013年度“湘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授聘签约仪式

(一)师资数量与结构

我校不断完善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按照“完善机制、优化结构、强化团队、建设梯队”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团队建设,重点培养青年教师,逐步优化管理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2231人,其中专任教师158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1.1%。

按照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折算办法,全校在校生折合数28963.4人,生师比17.7:

1。

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正高)259人,占专任教师的16.3%,副教授(副高)444人,占专任教师的28%,讲师(中级)76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2%。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有128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5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5%,具有外校学缘教师比例为94.6%,34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5%,44岁及以下专任教师占76.5%,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的同时,我校教师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等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人,湖南省教学名师、十佳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8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6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33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171人。

学校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

(二)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的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

学校严格实行主讲教师资格制度,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为100%,学校坚持名师、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尤其是给本科生上专业基础课程,确保优质教学资源向本科教学倾斜,为高质量的本科学生培养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障。

全国教学名师杨鹏程教授、全国模范教师曹晨忠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吴广平教授、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刘友金教授等都坚持给本科生上课。

学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

在教师职务晋升、年度考核、关键岗聘任、岗位津贴等工作中均对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了明确规定,并作为重要依据。

2013年我校共开设课7070门次,其中教授授课744门次,占总数10.5%;副教授授课1971门次,占总数的27.9%;讲师授课3004门次,占总数的42.5%;助教授课120门次,占总数的1.7%;其他职称教师授课1231门次,占总数的17.4%。

2013年全校共有226名教授为本科生讲授理论知识和基础课程,占总人数的90.7%。

(三)教学经费

学校始终坚持优先保障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四项经费(本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的经费足额投入、逐年增加。

2013年我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1445.8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6532.3万元,生均本科专项教学经费2653.5元,生均本科实践教学经费325.6元。

(四)教学设施与应用

1.教学条件

学校通过新建教学用房、提高教室使用效率、改造教学设施、升级教学设备等举措,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校现有占地2071333㎡,生均占地80.6㎡,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61485㎡,生均14.1㎡;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81181㎡,生均3.2㎡;图书馆面积35944㎡,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18206㎡。

学校一贯重视实验室建设,一方面不断加大实验室投入,切实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各类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另一方面规范管理、实验设备利用率高,充分发挥实验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截止到2013年底,我校教学、科研设备数为36331台件,总金额为37079.3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2802.1元。

2013年全校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499台件,总金额为5876万元。

学校共有教室座位数35729个,普通教室座位数6060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多少28285个,语音教室座位数1384个。

其中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每百名学生达到了102个。

学校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齐备,是理想的学习生活场所。

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

2.实习场地

学校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

截至2013年12月,已有正式签约、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56个,覆盖学校所有专业。

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7个实习基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

其中,2013年新增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

3.图书资料

全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5944㎡,其中,第一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4855㎡,第二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1089㎡。

图书馆藏书丰富,种类齐全,在省内大学中名列前茅。

截至2013年12月,馆藏文献总量为528.7万册,其中馆藏纸质图书达到246.4万册,中文期刊4000余种,外文原版期刊197种。

学校可使用的电子图书70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3万种,各类数据库34个,涵盖所有学科门类,较好地满足了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2013年,新增馆藏文献41.6万册,其中,年新增纸本图书8.2万册。

学校转变服务观念,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应,强化传统纸质文献借阅服务,图书馆全年借还图书57.5万余册,生均年阅读图书20册;提高数字资源使用效率,主页点击量、电子资源的访问量和下载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仅CNKI数据库年下载量高达134.2万篇;加强读者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及信息检索能力;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全年传递文献2.4万篇;组织特色鲜明的阅读活动,继续主办“校园读书节”活动,以“知识给人力量,阅读引领未来”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阅读氛围。

4.校园网络和信息化服务

“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校园园区有线网与无线网全覆盖,网络出口带宽达到2.7G,网络信息点数40326个,其中无线接入点2758个;面向全校提供包括校园网接入、web服务、邮件服务、DNS服务、用户授权认证管理、虚拟主机服务、网络防病毒、信息过滤等10余项基础网络服务,实现校园网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教育教学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较为完整:

初步建成交互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网络辅助教学环境较为完备;数字化、无纸化迎新和离校工作高效、便捷;校内信息门户内容聚合较为充分,校园一卡通、协同办公、人事管理、教务管理、研究生管理、学工服务、招生管理、就业信息服务、校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学生宿舍管理、站群管理等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基本实现校务服务、管理数字化。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校牢固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2013年学校制定了《湖南科技大学本科专业招生计划制定办法》,依据学校现有办学资源(专业布局、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专业招生计划。

坚持按需求定发展,以条件定规模,推进教学条件建设,优化专业结构,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实施面向“两型社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专业建设

2007年以来,学校在全国各省市区先后进入“一本”招生阵营,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形势,学校注重内涵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

1.强化内涵发展,稳定发展规模

学校明确提出了稳定本科生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战略,制订了《湖南科技大学本科专业招生计划制定办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原则,将本科专业控制在90个左右,科学制定本科专业的招生计划,招生人数稳定在每年8200人左右,在全国30个省市区实现了“一本”招生。

2.面向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依据“四化两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级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深化传统专业改革。

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动态平衡、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鼓励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2013年,新增了工程管理、物联网工程、应用统计学、翻译、舞蹈表演5个本科招生专业,停招2个专业,学校的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2013年学校采矿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评估

3.开展专业认证,强化特色发展

学校注重弘扬矿业工程和教师教育两大传统办学和服务面向特色,制定实施矿业工程、教师教育特色建设规划,发挥传统特色学科专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统筹兼顾,推动学校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

2013年采矿工程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顺利完成,积极承担以培训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实现本科师范专业教育教学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无缝对接。

系统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专业改革试点,以特色建设引领学校全面发展。

4.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创新教育

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支持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和技能培养,制订了《湖南科技大学本科学生创新与技能学分认定实施暂行办法》,在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增设创新与技能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技能活动与水平考试并获得政府认定的各项技能证书和水平考试合格证书、参与学校认定的科技竞赛或学科竞赛获得奖励者,经学校认定可获得创新与技能学分,学生获得的创新与技能学分可免修同等学分的公共选修课,对鼓励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课程设置与建设

1.完善课程体系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前瞻地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开设加深专业基础和拓宽专业技能的课程,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课程内涵建设。

(2)以2012年版本科专业目录为基础,按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和一级学科,构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强化学位课程的地位,凸显专业特色,实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衔接。

2.公共选修课丰富多彩

为满足学生选课需求,2013年学校加大公共选修课的投入,开设了“名师课堂”,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强劲的博士、教授讲授学科前沿专业知识,受到学生好评。

为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质、身心品质、社会责任感,打破分门别类的学科壁垒,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全校共开设了涵盖文学鉴赏、法律常识、儒学文化、国际关系、智能材料、新技术前沿、生态环境、医药保健、插花艺术等众多领域60多门公共选修课,每期都有2万多学生选修。

3.精品课程建设自成体系

学校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专业学科水平为目的,构建了由校级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组成的课程建设体系。

对课程建设实行逐层选拔和动态管理,并在评选重点建设课程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科和专业的覆盖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截止2013年12月,我校共建设省部级各类精品课程70门。

4.教材建设与管理富有成效

学校成立了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负责全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

制定了教材选用规则,各门课程必须参照教学大纲要求和规定,应优先选用“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各级优秀教材”,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其内容能够代表本课程的最新发展。

制定了《湖南科技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对学校教师主编出版教材、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资助及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励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坚持优先选用优秀教材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教师结合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及精品课程建设主编出版教材。

2013年,学校教师主编、出版教材13部,并对其中1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6部省(部)级规划教材进行了资助。

(三)教学研究与改革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组织制定了《湖南科技大学关于制订2013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科大政发〔2013〕38号)和《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关于制订2013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院政发〔2013〕7号),按照指导性意见的要求,完成了2013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按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和一级学科,构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实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效衔接;积极开展专业改革试点,深化传统专业改革。

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以及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专业的社会需求,大力开展专业课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2.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学校一贯重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设立专项资金,每年都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制定发布《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申报指南》,开展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评审工作,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高层次教改项目和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取得了一批新的教学改革成果。

2013年获得省级及以上批准立项的教研教改项目25项,学校教师完成省级以上教学项目26项检查验收与结题;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学校批准立项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53项。

(四)实践教学

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教学与科研、生产(推广)、社会实践的结合,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劳动、军训、就(择)业、创业和综合素质培训等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2013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理念,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首先是在培养方案中保证实践教学有足够的时间和投入,工科专业四年制集中实践环节不少于38周,工科专业五年制不少于50周,理科专业四年制集中实践环节不少于29周,文科专业四年制集中实践环节不少于24周,教师教育专业四年制集中实践环节不少于28周。

其次,学校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争取实践教学经费。

2013年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建设项目9个,资金预算为2500万元。

再次是积极组织开展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建设项目申报工作。

机电工程学院申报的《湖南科技大学—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化学化工学院申报的《湖南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获批为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建设项目,化学化工学院申报的《湖南科技大学—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基地,为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2.着力保障实习实训

学校扎实开展实习实训工作,增强学生职业技能,从制度建设、实习时间、经费投入、基地建设等方面着力保障实习实训工作,并不断探索和拓展实习实训模式与内涵。

一是制定了《本科学生实习工作规定》,对实习教学的组织、指导教师、学生学习纪律、实习成绩的评定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各专业实习教学进行了具体规定。

三是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已建立起156个实习基地,保证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四是积极探索新的实习实训模式,物理、生物、数学三个专业结合“国培计划”遴选高年级优秀学生到县市基层学校进行顶岗实习。

五是进一步拓展实习实训内涵,建立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举、校外与校内实习并重的教育模式。

2013年,学校组织了各级各类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其中,专业实习人数6088人,教育实习人数1897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3.狠抓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将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本科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基本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严格控制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加大课题筛选、中期检查和答辩督查力度,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2013年全校共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5747篇,其中,96篇被评选为当年的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56篇被评为院级优秀,合格率为97.6%。

校督导团随机抽查15个学院220篇本科生毕业论文,从论文格式、选题、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等级评定;教务处采用北京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了抽检,确保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013年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

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绩显著

学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资金与条件支持。

以大学生创新活动为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活动与科技竞赛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兴趣。

2013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获批13项国家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省级项目27项,共获得资助经费24.8万元;校级项目立项57项。

2013年,我校学生参加政府组织的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5项,省(部)级奖项106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7项的好成绩。

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

2013年以校内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了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持续强化质量意识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坚持把质量意识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一是实施了目标责任制。

明确校院两级党政一把手是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列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中;确立了校领导分工联系学院制度和工作机制,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状况,指导、督促教学日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是健全了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保障机制。

党委会、校务会定期讨论和研究本科教学工作,解决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重大问题;建立了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定期研究和讨论教学问题。

三是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制度。

学校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和学生工作例会,布置工作,交流情况,及时讨论和解决日常教学和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坚持每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暨教师节表彰会议,逐步完善和推进本科教学工作。

四是开展日常教学检查和“教学礼拜”巡查,构建期初-期中-期末全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监控管理体系。

坚持教学工作中的优良传统,每学期期初,学校开展“五个一”检查,对教学条件准备、教学计划落实、课表安排,第一堂课等进行检查,确保教学准备工作到位;期中组织“教学礼拜”主题活动,对课堂教学、学生事务、教学支撑服务、教学保障、教学管理等进行全面巡查。

学期期末,开展以“考风建设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管理活动,强化考风考纪建设,完善考试巡视制度,营造优良考风,以考风考纪建设促进教学过程管理体系的完善。

学校党委书记田银华教授深入课堂校长刘德顺教授深入课堂听课

(二)践行制度承诺规范教学秩序

一是学校制定并编印了《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湖南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湖南科技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各学院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从而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工作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促进了教学管理规范化。

学校根据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毕业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了完整的规范体系。

学校注重现有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违反规定的教师和学生依据有关制度进行严肃处理,规范了本科教学行为,维护了教学优良秩序。

二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发动全体学生积极、严肃、认真地参加评教活动。

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实事求是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学生评教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教学院教学工作考评体系,作为优秀教学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

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师晋职聘岗及教学考核、“教学优良榜”评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且从教学互动体系构建出发,新增教师评学体系,全体任课教师对所任教班级的学习风气、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学院对教师评学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期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评学结果作为各教学院学风建设成效评估及学生班集体和个人评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