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0269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docx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本章将重点讲授发展心理学定义、霍尔的复演说及霍尔对儿童心理学的贡献、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一,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简而言之,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还包括种系心理发展,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它包括两个过程,分别是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和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前者是研究动物的心理,即动物心理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后者是研究民族心理和人类个体的心理,即研究人类心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向高水平发展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发展心理是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二、霍尔的复演说以及他对儿童心理学的贡献

个体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的理论,最有代表性的还是20世纪初霍尔(G..S.Hall.1844--1924)的复演说(recapitulationtheory)。

霍尔复演说主要观点:

1.霍尔认为应把个体心理发展看作是一系列种系进化、历史的重演。

例如:

当儿童扮演牧童与印第安角色时,他是重复着前文化期的水平。

 2.他认为从种系进化史的角度看:

在个体生活的早期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征比以后表现出来的特征古老。

例如:

味觉在婴儿期和儿童期最发达,以后就逐渐衰退,这与味觉在人类种系演化进程中的趋势是一致的。

 3.人类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活动在个体发展上也最早表现出来。

贡献:

霍尔出版的《青少年心理学》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即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青少年期到青年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特征。

霍尔还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于1922年出版了《衰老:

人的后半生》。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一个是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另一个是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1、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作用问题

2、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与内因问题

在人类心理发展上,既要重视其外因,又要重视内因。

人类身心发展是主动的,所以,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我们既要讲发展又要强调内外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3、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是有阶段性的,应该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统一起来; 将相对主义的开放和理想化的终点统一起来,这样才既能科学的解释生命的全程的心理持续发展趋势,又能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由于心理的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各年龄阶段又有其特征,于是就有了关键期(criticalperiod)的研究。

关键期(criticalperiod)指在个体成长中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度恰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

关于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Lorenz,K.)对动物印刻(imprinting)行为的研究。

(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

发展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或基本规律,而且更要研究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具体原理或规律,这些原理或规律体现在生命全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即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的上面。

1、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

2.年龄特征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展开的。

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所以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四、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发展心理学是在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探讨发展心理的发展史时必须从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开始。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中世纪及以前(Medievaltimes)人们通常把儿童看成“处于社会边缘的形成不好的成年人”(Kessen,1965)。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并不知晓儿童与成人是有区别的,并不知道儿童的心理有其特殊性,因此当时人们对待儿童就像对待成人一样,例如给他们穿成人样式的衣服,给他们玩儿成人的玩物等。

2、文艺复兴

 17世纪开始,天赋人权,宣扬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

 捷克,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第一本儿童课本《世界图解》

 英国,洛克(J.Locke,1632-1704)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

 法国,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爱弥儿》中抨击了当时的儿童教育违反了儿童的天性,指出:

“……他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儿童,而不去想想他在未成年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二)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大发现(19世纪):

细胞能力守恒与转化物种进化观

(三)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近代儿童心理产生的标志

WilliamPreyer(1842-1897)普莱尔

1882,《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是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它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儿童感知的发展,揭示了儿童在感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发展的特点,叙述了儿童视、听、嗅、味、触、机体觉和各种初步情感的发展。

第二部分为儿童的意志的发展,简述了知觉之后的意志活动,认为意志活动由动作表现出来。

探讨了冲动的动作、反射的动作、本能的动作和意念的动作的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探讨了语言发展特点及言语与思维的关系。

通过与成人的对比研究,主要阐述了以下四个问题:

1.儿童语言智力的独立性发展;2.口语学习;3.三岁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与条件;4.自我体验的发展。

普莱尔被称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无可厚非的,其原因有四:

a.从时间上看,《儿童心理》是一部较早的关于儿童的心理学著作之一;

b.从写作目的来看,普莱尔写书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儿童心理的特点,而不像达尔文研究儿童的目的是给进化论提供依据;

c.从研究方法来看,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起直到3岁不仅每天做系统地观察,而且也进行心理实验;

d.从影响上来看,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掀起了研究儿童心理的热潮,使之蓬勃发展起来。

(四)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188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霍尔(G.S.Hall,1844--1924),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撰写了第一本青少年心理的巨著《青少年心理学》(1904)

美国的鲍德温(J.M.Balwin,1861—1934)、杜威(J.Dewey,1859—1952)、卡特尔(J.M.Cattell,1860—1944),法国的比纳(A.Binet,1857—1911)和德国的施太伦(W.Stern,1871—1938)等,都以他们各种出色的成就,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在质和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华生的行为主义学派、威特海默等人的格式塔学派、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彪勒德维尔纳学派、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和瓦龙的巴黎学派等。

3、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当代儿童心理学随着社会与高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原有的理论流派进一步演变:

有的影响逐渐减小甚至消失,有的换以新的内容,如艾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学派;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派;

有的进一步发展增加新的内容,新皮亚杰主义,布鲁纳的智力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又产生了新的理论流派,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等。

儿童心理的学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诸如研究的生态化、现场化、跨文化、综合化、现代化、数学化和社会化,研究内容也有了新的进展,诸如婴儿认知能力的研究、儿童早期教育、发展关键期、个性社会化、亲社会行为、自我意识发展以及性别化等问题。

研究还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实际服务。

五、儿童心理学演变为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过程

从儿童心理学(ChildPsychology)到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有一个演变过程。

(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

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即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尽管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但是他的《儿童心理》主要是研究学龄前的儿童,特别是婴儿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对于较大年龄儿童,少年或青年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

可是霍尔就不同,霍尔先是研究儿童,后来又发展到研究青少年,他的《青少年心理学》的问0世,意味着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的确定。

当然,霍尔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他于1922年出版了《衰老:

人的后半生》一书,但霍尔没有明确提出心理学要研究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

(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荣格(C.G.Jung,1875-1961)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是心灵的发展。

观念变化的呆滞意味着人生之惶惑或死亡,重视潜意识,发展心灵的平衡力量,重视精神整体,以求人生未来幸福的金钥匙。

荣格对个体全程发展,特别是对成年期心理发展研究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形成一定理论是30年代,他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的观点,

2.重视“中年危机”。

3.论述老年心理,

前边提到艾里克森正是在荣格研究的基础上,才将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的年龄阶段划分到青春期,扩充到老年期,我们将在下一章来讨论这些理论问题。

(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H.Z.Hollingwerth)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而不是满足于孤立地研究儿童心理,并于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MentalGrowthandDecline:

ASurveyofDevelopmentPsychology》)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美国心理学家古德伊洛弗(FlorenceL.Goodenough)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写出了在科学性与系统性超过何林渥斯著作的《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主要有四个:

(一)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二)解释:

解释是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

(三)预测:

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种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

(四)控制:

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些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造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一)发展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跨度大,从胚胎期到老年期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1主试对被试的影响:

实验效应、霍桑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2被试对主试的影响3被试自身因素的影响4社会环境对被试的影响

(四)发展心理研究既要遵循科学,又要遵循伦理、道德。

三、发展性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一)客观原则

(二)发展的原则

人类个体的心理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因此在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必须遵循发展的原则。

(三)矛盾性原则:

(四)系统性原则

(五)教育性原则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

(一)横断研究设计(cross-sectionaldesign)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以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1.优点:

(1)研究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验研究任务,并可以同时对两个或多个以上的多个不同年龄人群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2)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资料。

(3)在同一时间对被试的心理进行测量和评价,可以避免研究结果受社会文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2.缺点:

(1)被试之间的心理差异既包括年龄间的差异,也包括由于各年龄人群组出生和年代不同,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群体差异。

(2)缺乏连续性

注:

横断研究的结果,一般采用方差分析来进行统计分析。

(二)纵向研究设计(是发展心理学的特色研究方法)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1.优点:

(1)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人的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与质变规律。

(2)可以揭示人的人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与环境(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对于在短期内不能得出结论的研究,可采用这种方法,经过长期研究最后得结论。

2.缺点:

(1)由于研究持续时间比较长,研究仍被试数量会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少。

(2)反复的评价和测量研究对象,可能会影响被试的发展,被试对评价测量产生熟悉效应,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3)社会变迁与生活环境的变化会对被试的心理产生影响。

注:

其研究结果主要采用简单回归和系统回归等统计方法。

(三)聚合交叉序列设计

连续横断研究设计

本质是人群与评价时间的多因素设计

特征可分析出年龄变化的群体因素(如社会变化等)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连续纵向研究设计

本质是年龄与人群的多因素设计

特征能比较同一人群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又能比较不同人群因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造成的心理发展上的差异

聚合交叉设计

将以上两者综合起来,既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各个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的总体状况加以了解,又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识人的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此外还可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有观察、谈话、临床法、问卷、心理测验、和试验(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验):

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优点:

简便易行、材料真实、范围广泛

缺点:

消极被动、费事费力、较能精确判断

观察法可分为:

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和重点观察

谈话法

又称访谈法:

是通过谈话来了解被试心理发展的一种方法。

此种方法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根据主试与被试的交谈,进而从中收集资料、分析结果、作出结论。

临床法

皮亚杰的临床法(或诊断法),其实质是谈话法,采用的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法的合并运用。

其主要特点如下:

1、生动有趣的实验。

如数目对应、液体守恒、面积守恒、容积守恒等试验。

2、合理灵活的谈话。

3、自然性质的观察。

问卷法

把所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明易答的问题,印刷成册,分寄给各地有关人员请求尽力据实答复,或与学校的考试、测验、竞赛结合起来,让学生尽力完成,然后根据收回的答案,经过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问卷法可分为:

个别问卷、团体问卷和邮寄问卷

心理测验

这是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如测验量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1、心理测验的性质:

测量人的智力、能力倾向或人格特征与个别差异的工具。

2、心理测验的种类:

按功能分:

能力测验、学绩测验、个性(人格)测验。

按方式分:

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按测验材料分:

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按测验的目的分:

描述性的测验、诊断性测验、预示性测验。

按测验的要求分:

最高行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

按测验的应用分:

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

按被试的年龄特征分:

婴幼儿测验、成人测验和老年测验

实验室试验

这是指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探索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并通过专门仪器进行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信度。

通常多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和某些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但对研究个性心理和其他较复杂的心理现象,这种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自然实验

这是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又兼有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大量课题。

四、发展心理学的进展与展望

-自从1882年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算起,在一百对年的历程中,发展心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近二三十年来,发展心理学的进展更为迅速,其特色就是从创痛对儿童、青少年、的研究,扩展到对个体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里发展规律的探索。

可以说,发展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领域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人格结构

意识(Consciousness):

指心理的表面部分,

潜意识(Unconsious):

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如:

梦、癔症)。

潜意识的主要特点是非理性、冲动性、无道德性、反社会性、非逻辑性、非时间性、不可知性、非语言性。

前意识(preconscious)是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间环节。

2.个性结构说

晚期,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能》(1923)一书中提出人的个性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

(1)本我(Id),是最原始的系统,它处于思维的初级过程,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难以接近的部分。

(2)自我(Ego)是本我得以与外界接触的唯一心灵之路。

(3)超我(Superego)来自于自我,又超脱自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其主要职能就在于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

超我由两部分构成,即自我理想(eoidea)和良心(consciense)。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本我派生出自我、自我又派生出超我。

反过来超我管束自我,自我约束本我,这三种成分共同活动,在一个正常人身上,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而能较好的适应生活,应付体内外的各种刺激。

这种平衡一旦打破,

3.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口唇期(0-1岁)

出生—1岁

摄入吮吸撕咬吐出禁闭

初期(0—8月)口欲含合型性格

晚期(8—18月)口欲施虐型性格

(2)肛门期(1—3岁)

肛门滞留型性格

肛门排除型性格

(3)前生殖器期3—5岁

男孩—恋母情结---阉割焦虑

女孩---阳具妒羡----恋父情结

(4)潜伏期(6—11岁)

同性恋期

在这一时期,虽然性力冲动默默无闻,但是他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另外的目的,例如学习、游戏、体育运动及同辈团体活动等社会允许的活动中。

这是一种升华作用,是性力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更有目的的作用。

(5)青春期(11-13岁开始)

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到来了,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首先,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

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到,也容易产生对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注意

需要提及的一点是,在力比多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

固着(afixation)和倒退(regression)。

固着是指里比多由于在某一阶段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在继续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倒退是指发展到下一阶段的里比多又倒流回先前停顿的地方。

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人的个性或人格在五岁左右就已经形成了,所以早期里比多的发展无论是固着还是倒退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其结果是导致人格发展受到影响。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1.埃里克森强调自我在个性结构中的作用

2.埃里克森强调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3.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最初既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4.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根据这一原则将同一性渐成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2岁到4岁)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左右)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12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18岁道25岁)

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约至50岁

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下一代。

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是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因此,有人即使没有自己的孩子,也能达到一种繁殖感。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直至死亡

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这时人生进入了最后阶段,如果对自己的一生周期获得了最充分的前景,则产生一种完善感,这种完善感包括一种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感和人生哲学,伸延到自己的生命周期以外,与新的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而为一体的感觉。

一个人达不到这一,就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短促,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兴奋和抑制: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兴奋和抑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还可以相互转化。

反射、反馈和反射弧: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反馈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