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1886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知识.docx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1.心理的种系发展

2.心理的种族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

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以上三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对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

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把握两个要点:

其一,作为整体的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

其二,心理的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者的相互作用是指,外界环境对个体的刺激和要求;主体对客观环境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动作和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内化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转化过程,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它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展的。

婴幼儿期是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1.年龄特征

2.年龄阶段的根源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第二,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第三,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第四,“关键期”问题。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1.描述

2.解释

3.预测

4.控制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一)横向研究设计:

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1.优点:

(1)适应性。

(2)时效性。

2.缺点:

(1)人为的联结性。

(2)组群效应。

(二)纵向研究设计:

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1.优点:

(1)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2)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2.缺点:

(1)时效性较差。

(2)被试容易流失。

(3)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纵横交叉设计具有优势,并可以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

1.探讨发展的相似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2.探查发展的差异性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1.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2.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四)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

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的理论被称为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

第一,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

第二,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

第三,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

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环境决定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第一,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第二,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

第一,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第二,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

第三,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第一,观察学习。

第二,替代性强化。

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

1.心理机能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2.对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标志作出明确的论述,归纳为四个指标:

一是随意化,二是概括—抽象化,三是整体化,四是个性化。

(二)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三)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关于教育和教学如何促进心理发展,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

其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其二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其三是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1.最近发展区:

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

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如下:

(1)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

(2)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

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1.图式即认知结构。

图式的这种认知结构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2.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3.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4.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

(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经验

3.社会环境

4.平衡化

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一)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二)心理发展中的量变、质变关系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2.前运算阶段(2~6、7岁)思维特点如下:

(1)泛灵论。

(2)自我中心主义。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思维的不可逆性。

(5)缺乏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由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

思维特点:

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思维特点:

(1)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1.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述

2.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

(1)婴儿前期: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

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格。

(7)成年中期: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3.艾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

(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

(2)二维的发展阶段说,不只是一维的纵向发展阶段划分,还包括横向维度的人格发展。

(3)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

(4)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自身的内在动因是其发展的原动力,外在环境和教育需要通过内在动力而发挥作用。

内动力和外动力良性互动的结果形成具有新质的发展动力。

第六单元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2.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

3.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

4.个体发展的早期对负面影响最为敏感。

第七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

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

1.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思想基础

2.儿童心理学诞生的研究基础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定者。

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被视为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志。

《儿童心理》一书公认为儿童心理学的早期经典著作。

(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二、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更为明确起来。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3岁的时期。

它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

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1个月的婴儿。

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第一类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

是机体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为,称为生存反射。

第二类无条件反射有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等。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是他们先天具有的适应环境、保护自身生存的行为,有助于婴儿发展早期的社会关系。

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

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新生儿的啼哭是生理需求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哭泣才增加了社会交往需求的性质。

啼哭首先是新生儿最早将需求信息传递给看护人的一种交流手段;啼哭又是新生儿影响成人行为的强有力手段,能起到成人照顾他的导向作用。

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

第一,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第二,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第三,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

第二单元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一)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1.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

2.手的抓握技能发展的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3.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婴儿移动身体由被动转为主动,使行动具有了相当的主动性,明显地扩大了认知范围,增加了与人交往的主动性。

4.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普遍的原则和顺序。

有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还有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

5.影响婴儿动作技能的因素有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的动作活动机会、成人激发婴儿掌握操作事物的技能和探究环境的愿望以及母亲的抚养方式等。

第三单元婴儿的学习

一、模仿学习:

模仿是婴儿的一种天生学习能力。

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

条件反射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突出特征在于它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

(一)婴儿感觉的发展

1.视觉技能的发展:

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和视觉敏锐度。

2.听觉技能的发展:

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

(二)婴儿知觉的发展

1.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

2.模式知觉

3.深度知觉:

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

二、婴儿的注意和记忆的发展

(一)婴儿的注意

1.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从受客体刺激物的外部特征所制约发展到受主体内在心理活动控制。

2.婴儿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于注意内容的选择性:

(1)受刺激外部特征的制约。

(2)受知识经验的支配。

(3)注意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

(二)婴儿的记忆

1.记忆发生的时间:

胎儿末期。

2.按记忆内容:

记忆分为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表象记忆与词语记忆。

3.在12个月之间,婴儿的记忆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4.在12个月之后,提升以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的水平。

三、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

根据语言的结构和机能,将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的发展、语义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和语用的发展。

一、婴儿的发音

(一)婴儿发音的阶段性

1.简单发音阶段

2.连续音节阶段

3.学话萌芽阶段

(二)婴儿发音的特点

第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婴儿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

第二,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

第三,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二、婴儿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量的发展

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其数量在50至60左右。

3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二)掌握词汇的特点

第一,婴儿的词汇是从所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开始。

第二,婴儿理解的词义与成人不尽相同。

三、婴儿句子的发展

婴儿的语句发展经历从单词句到多词句的过程和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发展过程。

(一)单词句到多词句

(二)简单句到复合句

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一)婴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

交往主要利用手势。

手势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把“听话人”的注意引向特定的物体和事件。

二是要什么东西。

(二)婴儿与成人言语交往

(三)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

1.与婴儿言语交流的内容:

贴近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一般限于眼前的事物。

2.适应婴儿言语发展水平的交流技能:

必须采取诱导注意的方法,如叫他的名字;运用感叹词;调整说话的语调。

3.适合与婴儿说话的语用技巧:

句子要简短,且基本上合乎句法;语速减慢,这要靠增加停顿,而不是靠每个词的发音拖长;话语多重复等。

4.采用互动方式和促进发展的策略:

首先要把孩子看做是与其对话的交谈对象;对话时还应辅以姿势、游戏、演示、示范等活动;注重与婴儿进行问答式对话;当孩子说出单词句和比词句时,成人把他说的内容加以扩展和引申。

五、语法的获得

1.5~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的气质

(一)婴儿的气质类型

1.按活动特性划分

(1)情绪性。

(2)活动性。

(3)冲动性。

(4)社交性。

2.按三种类型划分

(1)容易抚养型。

(2)抚养困难型。

(3)发展缓慢型。

(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

(三)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

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一)婴儿兴趣的发展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

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

(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1.自发性微笑阶段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1.自发性的哭

2.应答性的哭

3.主动操作性的哭

婴儿啼哭的5种原因:

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四)分离焦虑

(五)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

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一)依恋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即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第二阶段即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即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

第四阶段即互惠关系形成阶段。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

2.回避型依恋

3.反抗型依恋

(三)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

1.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

2.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

四、婴儿自我的发展

(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

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在一周岁前后)

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约在两周岁前后)

(二)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

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

三、游戏的发展

(一)机能游戏

(二)象征性游戏

(三)规则性游戏

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一)以主题游戏为主

(二)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

(三)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

(四)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五)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游戏。

第二阶段,平行游戏。

第三阶段,社会性游戏。

分为两种:

其一,协同游戏。

其二,合作游戏。

突出特征在于,具有共同目的、明确分工和彼此协调合作。

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第二,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第三,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第四,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第二单元幼儿的认知发展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二)幼儿的记忆策略

1.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分三个阶段:

(1)基本上没有记忆策略。

5岁以前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

(2)经指导能够运用记忆策略。

(3)主动、自觉地运用记忆策略。

2.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1)视觉“复述”策略。

反复不断地注目于目标刺激。

(2)复述策略。

不断地口头重复要记住的内容。

(3)特征定位策略。

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点作为记住事物的“要点”。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

两大特点:

一是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

二是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一)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1.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1)具体形象性的可塑性。

(2)具体形象性的动态性。

2.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

(1)由近及远。

(2)由表及里。

(3)由片面到比较全面。

(4)由浅入深。

3.自我中心现象:

幼儿在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缺乏观点采择能力,不以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而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这被称为自我中心现象。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二)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1.幼儿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

从提问“是什么”的模式向提问“为什么”的模式变化。

2.幼儿概括能力发展

(1)实物概念的发展。

(2)类概念的发展。

一级水平是不能分类。

二级水平是能够依据事物的感知特征进行归类。

三级水平是依据知识和经验对事物进行分类。

四级水平是概念分类。

3.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1)幼儿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2)对熟悉事物的简单推理。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1.幼儿创造想象的新颖性。

2.幼儿创造想象的神奇性。

3.幼儿创造想象的超越性。

4.幼儿创造想象的未来指向。

第三单元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

(二)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

(三)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四)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

幼儿期是掌握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幼儿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数量的增加

(二)词类范围的扩大

(三)词义的深化

1.幼儿期掌握词汇的特点

(1)词义笼统含糊。

(2)词义所指非常具体。

(3)幼儿末期掌握词汇的概括性逐渐增加。

2.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

3.儿童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词汇的指标

(1)理解词的指标。

(2)使用词的指标。

三、句子的发展

(一)理解句子的策略:

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和非言语策略。

(二)掌握句法结构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4.从无修饰语发展到有修饰语。

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二)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五、语用技能的发展

(一)早期沟通的手势

(二)听的语用技能

(三)说的语用技能。

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影响有效沟通的情境因素十分敏感。

2.对同伴的反馈易于作出积极的反应。

3.能够有效地参与谈话。

第四单元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个性的初步形成(从幼儿期开始形成)

(一)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

(二)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

(三)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

(四)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

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一)幼儿的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

(二)幼儿期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性

(三)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

高自尊儿童父母教养的特点:

一是温暖、关爱。

二是严格要求,要求明确。

三是民主。

四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

2.同伴关系因素

三、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

(一)认同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儿童知觉到自己与认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认同带给儿童以归属感和成就感;认同使儿童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认同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

对父母、老师、自己喜欢的叔叔和阿姨及与自己年龄差别较大的哥哥、姐姐认同。

对富有“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对象认同。

四、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

(一)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

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2.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二)父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

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学会思考、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以及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策略和记忆策略。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长时记忆效果和保持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的策略。

(一)复诵策略

(二)组织策略:

是指把所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等进行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