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4051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x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

124÷3≈153÷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生1:

124≈120120÷3=40124÷3≈40生2:

124=120+4120÷3=404÷3≈140+1=41分析与比较:

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

143÷4≈生1:

143≈160160÷4=40143÷4≈40生2:

143≈120120÷4=30143÷4≈30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

200≈210210÷3=70200÷3≈70最多能买70本。

  生2:

200≈180180÷3=60200÷3≈60最多能买60本。

  生3:

200=180+20180÷3=6020÷3≈660+6=66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

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

200元能估成210元吗?

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

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

  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生1:

185≈200200÷4=50185÷4≈50最少需要50间。

  生2:

185≈160160÷4=40185÷4≈40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

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

185能估成160元

  吗?

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

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

  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思考:

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

  为什么?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除法知识。

学生已经学

  习过表内除法(包括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理解了除法的意义。

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被除数十位没有余数或有余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本课在教学中力图重点体现让学生经历从“表内除法商是一位数”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过程,突出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课设计时基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遇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总体思路。

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找准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2、借助直观理解难点。

  3、讲授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教学片段实录:

一、引入

  1、师生谈话

  2、课件出示小朋友捐书的情境。

  3、教师抛出问题:

师:

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

平均每人捐几本?

  二、展开

  

(一)商的定位

  1、独立解决问题师:

平均每人捐几本?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请大家动笔算算。

  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

生1:

42÷2=21(本)师:

为什么用除法算呢?

生:

把42本书平均分成2份,所以用除法算。

  师:

得数21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生:

40÷2=20,2÷2=1,20+1=21师:

你是想口算的。

  生2:

212╯4242师:

你用竖式算,是怎样想的?

生2:

40÷2=20,2÷2=1,20+1=21师:

你也想口算方法。

不过,除法竖式一般不这样写。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3、师生一起写竖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师:

42÷2,笔算时从十位算起,该先算什么呢?

生:

十位4÷2师:

十位4÷2,商几,写在什么位上?

为什么?

生:

商2,2写在十位上,因为40÷2=20,20就是2个十。

  师:

商写好后做什么呢?

生:

商2乘除数2,二二得四,4写在十位4的下面,4-4=0,0不用写。

  师:

十位4÷2=2,就是口算中的哪一步?

生:

40÷2=20师:

竖式中的4-4=0,其实就是几减几呢?

生:

42-40=2师:

我们简单的说,就是4-4=0,0不写,个位2搬下来。

  接下去该怎样算呢?

生:

个位2÷2,商1,1写在个位上。

一二得二,2-2=0。

  师:

这又是口算中的哪一步呢?

生:

2÷2=0

  4、能完整的说说刚才是怎样算得吗?

(先独立说,再同桌相互说。

  5、指名说怎么算得?

(生说略)师:

他说得怎样,谁来评一评?

生:

他说的不完整,相乘漏了。

  师:

你听的很认真。

  6、师:

看了竖式,还有问题提吗?

生问:

商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生答:

4个十÷2=2个十,2写在十位上生问:

商1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生答:

2个一÷2=1个一,1写在个位上。

  生问:

十位4下面的4表示几?

0为什么不写?

个位2为什么要搬下来?

生答:

4就是40,42-40=2,所以0不写,个位2搬下来。

  7、练一练62÷2竖式计算

  8、小结:

师:

42÷2、62÷2在竖式计算时,都是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二)十位有余数

  1、出示52÷2。

  师:

62÷2,改成52÷2,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也先自己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看看书,还可以找老师帮助。

  2、学生独立写竖式

  3、反馈方法1:

262╯5241212方法2:

212╯52422师:

你认为哪种写法是正确的?

生:

方法1是正确的。

  师:

谁写的?

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写的?

生:

十位5÷2,商2,2写在十位上,2×2=4,4写在十位5的下面,5-4=1,个位2搬下来,12÷2,商6,6写在个位上,2×6=12,12写在12的下面,12-12=0。

  师:

有谁再来试试?

师:

从大家的表情看得出,意思知道了,说有点困难,对吧?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棒图。

  4、借助小棒理解算理师:

52÷2,先算什么?

生:

十位5÷2。

  师:

就是把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捆?

2捆的2写在什么位上?

为什么?

生:

每份2捆,2写在十位上,因为表示2个十。

  师:

2×2=4,4表示哪里的小棒呢?

生:

分掉的4捆师:

5-4=1,1表示什么呢?

生:

多出的1捆。

  师:

5捆分掉4捆,还剩1捆,这1捆怎么办?

生:

1捆分成5和5,还有2根分成1和1。

  师:

哦,你分了2次。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

把1捆拆开就是10根,再和散的2根合起来是12根。

  师:

竖式中有十位1,怎么变成12?

生:

个位2搬下来。

  师:

接下来怎么做?

生:

用12÷2,商6,6写在个位上,6表示6个一。

  5、师:

52÷2,现在能完整的说说怎样算得吗?

(先独立说,再同桌互说)

  6、改正师:

错了的小朋友现在能改正了吗?

自己动笔改一改。

  7、比较师:

52÷2,在竖式计算时,与42÷2、62÷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

42÷2、62÷2,十位没有了,52÷2,十位还余1。

  师:

十位还余1怎么办?

生:

和个位合起来再除。

  三、练习

  1、用竖式算一算48÷4、91÷7、96÷6、95÷5

  

(1)独立完成、

(2)反馈讲评错例

  2、解决问题

  

(1)湖州地区有56位老师要去买一些宁波特产,4人乘一辆出租车,算一算要几辆车?

(2)听课老师这么多,如果有456位老师要去呢?

师:

先估一估生:

大概100辆,400÷4=100生:

110辆,440÷4=110,56÷4=14师:

用竖式算一算(生算)

  (反馈略)师:

算后想说什么?

生:

方法差不多,就是数变大了。

  四、总结交流今天你最大的收获,也可以相互评价。

  (略)课后反思:

大多老师不喜欢上计算课,有的认为计算课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有的认为只需几分钟时间,新课就结束了,没上头。

要上好一节计算课确实不容易。

在本节课中,有许多新的知识点,商的定位、两次试商、十位上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不同解决办法、竖式的书写等,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十位有余数算理的理解有困难,教学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采用了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后有以下体会:

1、利用口算经验学习笔算。

  在教学本节课前,进行个别调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练,笔算大多数学生不会,会写的也写错。

课堂中解决“平均每人捐几本?

”时,出现的情况与课前调查的一致。

于是利用学生熟练的口算经验学习笔算,将口算方法、笔算的算理理解与算法的掌握紧密结合,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

  2、直观用在刀口处。

  42÷2,52÷2,同样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什么后者要借助小棒图理解算理呢?

42÷2,十位没有余数,借助口算经验,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不会有困难。

而52÷2,,对于要把“十位余下来的1”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再除理解有困难时,演示课件,让学生借助更形象、更直观的手段帮助理解。

  3、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观察平时的计算教学发现:

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做不会说,言行不一致。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本节课中学生虽然看不出笔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继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

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过程。

  4、做、说、评、改相结合。

  计算课的教学,学生也应该“知其所以然。

”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位学生动笔试一试,采用多种形式说一说,对做法说法相互评一评,再把错误改一改,学生学得实在些,相关能力也得到培养。

  5、困惑在本节课中,对42÷2,52÷2笔算方法进行了比较,这算不算

  对计算过程的提炼和提升?

如果不是,又该怎样做呢?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

  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

  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

  2、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商中间、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2、估算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课本第13~15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及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算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并能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数除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主题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出示卡片)4÷26÷39÷312÷435÷724÷645÷921÷7

  

(2)口答:

  240里有()个百和()个十,也可以看作是()个十。

  3000里面有()个千,也可以看作是()个百。

  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探究新知

  1、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这节课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和

  

(2):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1)摆一摆:

老师拿出来6捆小棒,要求学生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

  (学

  生自己分小棒)指名演示后,教师将实物图贴在黑板上。

  问:

你分的小棒和黑板上的一样吗?

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捆?

(每份是2捆)问:

6捆小棒是多少根?

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是多少根?

(6

  捆小棒是60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2)算一算:

师问:

怎样写算式呢?

(60÷3=20)让学生讨论:

如果没有小棒,60÷3得20你是怎样想的呢?

(60

  除以3,可以看成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教师板书:

6个十,2个十)

  出示:

80÷2,90÷3让同学说说口算时怎样想,再说出得数。

  (指名说、互相说)

  教师引导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说一说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应该怎样想,怎样算。

  

(1)想一想:

  600÷3应该怎样算?

6000÷3又应该怎样算,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指名学生说出推想过程和得数,教师将板书写完整。

  (同桌互说你是怎样想的,得多少)

  1、教学除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1)让学生读算式:

60÷3600÷36000÷3师:

除法跟乘法一样也有两种读法。

例如:

60÷3可以读做“60除以3”也可以读做:

  “3除60”。

  

(2)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读600÷3和6000÷3。

提问:

这两种读法的区别是什么?

引导小结:

先读被除数时就读作:

  “除以”;先读除数时就读作“除”。

  (3)用两种方法读下面的除法算式,再口算。

40÷2500÷58000÷2

  4、教学例1

  (3):

出示口算题69÷3

  

(1)出示思考题6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十?

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一?

口算时应该怎样想?

除得的结果是多少?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思考题议论议论。

  (3)让每个学生摆出6捆小棒(每捆10根),再摆出9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实际分一分。

  (同桌可以商量)

  (4)教师将相帮图贴在黑板上,指明学生对着实物回答上面的几道思考题。

教师做必要的讲解、纠错。

  (5)师让全班学生写出算式结果,教师将例题书写完整。

  (6)要求学生看着算式口述69÷3的口算过程。

  (先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一:

把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

  (让学生个人说、互相说、在全班说)

  (7)新知识练习(先思考、再口算、独立完成)a)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8÷236÷355÷5b)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

96除以34除48

  2、思考:

690÷33000÷64500÷9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最后集体反馈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用两种方法读算式再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算。

  90÷3=80÷2=15÷5=270÷9=150÷5=2700÷9=900÷3=800÷2=

  3、完成《作业本》练习。

  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的练习(课本第15页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60÷3=40÷2=150÷3=270÷9=160÷4=2700÷3=900÷3=1000÷2=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三、补充练习(解决问题)

  1、出示题目,提出问题:

你从题目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1)独立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2)互相交流算法。

  (3)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

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

  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四、巩固练习1、出示问题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课堂评价你觉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例

  5、例6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题意,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

  2.初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重点:

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0在商中的占位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算:

3+0=0+7=8-0=6×0=0×9=0×3=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数加零、减零、乘零的计算方法,那么0除以一个数又会得多少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题。

0÷5=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明确:

因为0和5相乘得0,所以0÷5=0。

  (4)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

  (5)想一想: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什么呢?

  小结概括: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板书。

  2.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情境图:

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例6第

  

(1)个问题。

  ①你会列式计算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8÷2=②组织学生试算,思考。

在试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是怎样想的?

又是怎样解决的?

  ③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指名板演。

  ④全班反馈。

  师:

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商是几?

(0)写在什么数位上?

(十

  位上)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

(不可以)⑤强调:

商十位上的0不可以不写,因为0在这里起占位的作用,如果不写,商就是14,结果不正确。

  ⑥讲解简便写法并板书。

  十位上的0÷2=0,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不必写清计算过程。

  (3)例6第

  

(2)小题组织学生试算,并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然后指名汇报。

  强调:

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要商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两种书写方法。

  3.师:

怎样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呢?

  小组讨论,全班反馈。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3题。

读完题后,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题四、课堂小结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任务分析:

  “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这课在教材编排上分三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的活动情境(运输蔬菜图)提供条件,从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

第二,根据除法算式,学生根据不同的想法说出不同的算理。

第三,做一做(1、2两题)。

  在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时,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与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性,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处理:

  1、由于主题图是运输蔬菜图的生活情境,与乡镇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我将主题图删掉,借助“明矾节”与学生进行对话,提供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

  2、此课之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口诀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学生说出它的算理,并运用这算理进行快速的口算。

  二、设计理念: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使学生间接接受转化为直接参与,从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呢?

我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引题、算理的推导与练习的设计上。

引题引用本地区的“明矾节”与学生进行聊天,取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导课,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算理,最后设计了几道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分类思想、发散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口算除法的含义,让学生说出多种

  算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类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分析算理

  1、聊天师:

每年的九月初六是我们的“明矾节”,在这节日里你都看到

  了什么?

那时的心情如何?

师:

今年的“明矾节”我也来到了我们这里,在这几天里,在集

  市中我听到一些人的话,我把它写了下来。

出示:

  a、顾客:

我买了2套同样的衣服共用了60元。

  b、(服装)商贩:

我这3天一共赚了600元。

  c、(花瓶)商贩:

我这3天一共赚了270元。

  师:

根据这几句话,你能提哪些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2、分析算理师:

这60÷2你能计算吗?

试试看(抽一学生)师:

你是怎么计算的?

还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理板书。

  放手让学生分析600÷3与270÷3的算理。

  3、试一试出示一组算式,让学生口算。

  师:

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练习完后,师:

观察这些算式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除数都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4、板书:

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

  

(二)实际运用,扩展知识挑战数学小博士

  1、()÷9=()提出不同的要求。

  2、2400÷()=师:

  ()里只能填一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