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076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

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士族”非“士卒”

2012年11月22日《北京晚报》刊有《走进部长们的大课堂》一文,其中讲到盛唐的经验与教训时有句话说:

“当时的唐朝正处在一个社会变迁的转折时期,豪强士卒已经衰落,门阀等级已被打破……”此处“士卒”显系“士族”之误植。

士族,是指东汉以后在官僚地主阶级内部形成的大姓豪族。

他们在政治、经济方面享有许多特权,并世代相传。

如魏晋南北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员着眼于士族高门,寒门则被排斥。

据学者研究,士族门阀制在唐代开始衰落。

而士卒即士兵,是军中最底层,和豪门、门阀挨不上边。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

高道一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又称骚体。

辞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

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其相似之处在于:

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

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求之靡途(  )  心惮远役(  )  稔(  )

敛裳(  )  轻飏(  )  载欣载奔(  )

眄(  )   西畴(  )  窈窕(  )

惆怅(  )  盈樽(  )  壶觞(  )

酌酒(  )  矫首(  )  翳翳(  )

盘桓(  )  幽壑(  )  崎岖(  )

答案:

mǐ dàn rěn liǎn yáng zài miǎn chóu yǎotiǎo

chóuchàng zūn shāng zhuó jiǎo yì huán hè qí

“酉”是个象形字。

其甲骨文和金文的形体,像酒瓶的样子。

“酉”的本义是酒器。

后来这个本义消失了,被假借为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第十位。

用以计时,下午五时至七时为酉时。

“酉”是个部首字。

在汉字中,凡从“酉”的字大都与酒有关,如“酌”“酝”“酗”“酣”“醉”等。

 

背景链接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年轻时曾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来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

但作者所处的东晋时期,正是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高门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庶族寒门则遭到无理的压抑。

作者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作过晋朝的大司马,但本身并非高门士族,在当时就已难避讥骂。

到了陶渊明时代,家道衰落,他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与重视。

公元405年秋天,由于叔父陶夔的引荐,他被任为彭泽令,在官80余日,逢郡遣督邮至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迎,他叹道: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绶去职,结束了仕途不定的生活。

文脉梳理

一、阅读课文的小序,回答问题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常用来比喻乱子

(2)幼稚盈室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年纪小或缺乏经验

(3)尝从人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4)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

(5)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答案:

(1)指战乱 

(2)小孩 (3)指做官 (4)感叹,叹息 (5)不久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生生所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

生生:

维持生活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____________

②故便求之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名词,故交、朋友 ②连词,因此、所以

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遂见用于小邑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口腹自役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被动句,“见”表被动。

于是我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

(2)判断句,“皆”表判断;宾语前置句,宾语“自”置于“役”前,应为“皆口腹役自”。

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3)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武昌”置于“丧”后,应为“寻程氏妹于武昌丧”。

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如何区别名词作动词与名词作状语

在辨别名词是活用作动词还是作状语时,符合“名+动”格式的为名词作状语,反之,则为名词作动词;换言之,看一个名词在句中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只需看其后面有无动词。

有动词,则为名词作状语;无动词则为名词作动词。

(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2)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3)范增数目项王

(4)秦师遂东

解析:

(1)

(2)符合“名+动”格式,为名词作状语;(3)(4)句为名词作动词。

注意:

在“名+动”格式中,名词除了作状语,还可作主语,对此,要联系语境,看这个名词前是否另有主语,如果前面另有主语,则判定为名词作状语,反之,则为名词作主语。

(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6)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解析:

(5)句“舟”前另有主语“余”,动作“行”由主语“余”发出,故“舟”作状语。

(6)句“舟”前没有主语,动作“行”由“舟”发出,故“舟”作主语。

5.[分析概括]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②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④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二、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回答问题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问征夫以前路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出征的士兵

(2)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答案:

(1)行人 

(2)遗憾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实迷途其未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名词作动词,办了错事、走了错路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____________

②因事顺心(序言)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名词,内心 ②名词,心愿

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既自以心为形役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动句,“为”表被动。

既然自己已经让内心被形体役使

5.[分析概括]从陶渊明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自责(“田园将芜”);②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③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三、阅读课文的第二段,回答问题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

“____”通“____”,________

答案:

“衡”通“横”,门上横木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扶持老人

(2)景翳翳以将入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景色,光景

答案:

(1)拐杖 

(2)日光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眄庭柯以怡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倚南窗以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审容膝之易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园日涉以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2)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心情

(3)动词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4)名词作状语,每日

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引

①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

②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____________

③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____________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动词,拿来、取来 ②动词,开弓、拉弓 ③动词,牵、拉 ④动词,召请、召引 ⑤动词,避开、退却 ⑥动词,引用、援引

(2)审

①审容膝之易安____________

②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

____________

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中杂记》)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动词,明白、知道 ②动词,考察、观察 ③动词,审问、审判

(3)策

①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

②执策而临之(《马说》)____________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____________

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____________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拄着 ②名词,竹制的马鞭 ③同“册”,记录 ④名词,策略 ⑤名词,计策、计谋

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载欣载奔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稚子候门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固定句式,“载……载……”。

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2)省略句,“门”前省略介词“于”。

幼儿早就等候在屋门口

如何判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古汉语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的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用作动词带上宾语后,动词和宾语之间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区别两种用法的关键是:

看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否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是否产生动词所产生的变化。

如果发出动作、产生变化,则为使动用法;反之,则为意动用法。

如: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4)襟三江而带五湖

解析:

(1)句中“绿”为形容词作动词,后带宾语“江南岸”。

春风吹过后,“江南岸”必将变“绿”,故“绿”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句中“小”为形容词作动词,后带宾语“鲁”。

孔子登上东山,“鲁(鲁国)”并未因此而变小,故确定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句中名词“肉”作动词带宾语“骨(白骨)”,“白骨”“长肉”了,故确定为名词的使动用法。

(4)句中名词“襟”“带”作动词,分别带宾语“三江”“五湖”。

“三江”并没有变成“襟(衣襟)”,“五湖”也没有变成“带(衣带)”,只不过是主观上的认为,把它当作“衣襟”“衣带”而已,故确定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6.[筛选信息]下列对第二段的写作顺序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初进家门 ②居室之乐 ③庭园之乐 ④户外之乐

A.③①②④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D.①②③④

解析:

对照原文“稚子候门”“携幼入室”“园日涉以成趣”“策扶老以流憩”等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D

7.[分析概括]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陶渊明抵家时的欣喜?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体现: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相迎、妻儿皆乐的情景。

感情:

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对自己应早归来的感叹,“松菊犹存”是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

四、阅读课文的第三段,回答问题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情话: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2)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答案:

亲戚:

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情话:

知心话

(2)幽深、曲折的样子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或棹孤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行

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 ____________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____________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____________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____________

⑤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____________

⑥《琵琶行》____________

háng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绝句》)

____________

②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____________

答案:

xíng ①副词,将要 ②动词,行走 ③动词,运行 ④动词,实行、执行 ⑤名词,行为、动作 ⑥古诗的一种体裁 háng ①量词,排、行 ②名词,辈分

(2)寻

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序言) ____________

②既窈窕以寻壑____________

答案:

①副词,不久 ②动词,访寻

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将有事于西畴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人告余以春及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驾言兮焉求

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状语后置句,状语“于西畴”置于“有事”后,应为“将于西畴有事”。

将要到西边的田地里耕种了。

(2)状语后置句,状语“以春及”置于“告余”后,应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到了。

(3)宾语前置句,“焉”疑问代词作宾语置于“求”前,应为“复驾言兮求焉”。

我还驾着车出去追求什么。

5.[筛选信息]下列对课文的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第三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发自内心,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解析:

B项,“皇帝的故乡”错,“帝乡”在文中应指仙境。

答案:

B

6.[分析概括]第三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番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

五、阅读课文的第四段,回答问题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或植杖而耘耔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或者

答案:

有时

2.[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委

①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____

②如土委地(《庖丁解牛》)____________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____________

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动词,随从、顺从 ②动词,散落、堆积 ③动词,托付 ④动词,放弃、舍弃

(2)怀

①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

②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____________

③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

____________

④汝姊在吾怀(《项脊轩志》)____________

⑤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动词,留恋、爱惜 ②动词,怀念、想念 ③动词,心中藏着 ④名词,胸前 ⑤动词,揣着

(3)乘

①聊乘化以归尽           ____________

②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____________

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动词,顺着、顺随 ②动词,骑、驾驭 ③介词,凭借、趁着

(4)之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____________

②求之靡途(序言)____________

③会有四方之事(序言)____________

答案:

①动词,到 ②代词,代“为长吏” ③助词,“的”

(5)以

①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

②耕植不足以自给(序言)____________

③诸侯以惠爱为德(序言)____________

④家叔以余贫苦(序言)____________

⑤既自以心为形役(第一段)____________

⑥舟遥遥以轻飏(第一段)____________

⑦问征夫以前路(第一段)____________

⑧引壶觞以自酌(第二段)____________

⑨园日涉以成趣(第二段)____________

策扶老以流憩(第二段)____________

⑪乐琴书以消忧(第三段)____________

⑫农人告余以春及(第三段)____________

⑬木欣欣以向荣(第三段)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连词,表修饰 ②连词,用来、来 ③介词,把 ④介词,因为、由于 ⑤介词,使、让 ⑥连词,表修饰 ⑦介词,用 ⑧连词,表目的,来 ⑨连词,表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