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评课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9059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评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数学评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评课稿.docx

《数学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评课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评课稿.docx

数学评课稿

(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们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地感谢赖老师为我们上一节《体育中的数学》,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这一节课是利用“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这一活动,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听了这一节课我觉得赖老师这一节课的亮点有如下几点:

1、教学基本功扎实。

这节课老师能很好地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语言生动,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如:

如教师良好的教态,亲切的语言,课前与学生的交流,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认真听好活动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学习习惯。

2、尊重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教学活动教师能让学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如:

选几个学生上前排队,后根据老师的要求重新组队,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使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这节课里,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学生12人的排队到从中得出规律再到36人怎么样来排,这是从活动中实际生活体验中得出数学的模型规律,再利用这规律来解决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

这一节课无疑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以上是我认为这一节课比较值得我学习的方面,对于这节课我本人也有自己的一点点建议,有以下几点: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不仅要生动更应该准确精炼。

这节课教师在学生通过12人的排队总结出每行人数、行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后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用什么规律方法排又不容易犯错误?

”。

接着让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感到很模糊,不知怎么回答,在此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关键是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在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非常地注意这个问题,以免学生走进一个误区。

2、教学过程应该层层递进,不应该重复倒置。

教师在学生总结出每行人数、行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后又问学生用什么规律方法排又不容易犯错误?

这使学生又回到了刚才的问题。

我觉得如果老师在学生总结出每行人数、行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后立即追问:

按照刚才的结论你能很快说出48人应该怎么样排吗?

这样既让学生利用了刚才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又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教学重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

整节课学生先是活动,后通过讨论得出每行人数、行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但老师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结论来解决以下的问题,在以下的解决48人应该怎么样排队时不是让学生利用已得出的结论解决问题而是更多地让学生计算探索,因此也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使到后面的教学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学生的也未能形成本节课所要求的知识体系。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一点理解,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而体验学习正是开启这扇大门的金钥匙。

有些学生在生活中、书本中接触过吨,但是1吨到底是多少,学生并不清楚。

对于小学生来说,“吨”是熟悉又陌生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1吨有一个感性认识,王老师特意创设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分别体验1千克、10千克、100千克的重量,然后通过想象、推理、计算,学生在25个他们这样的小朋友的体重,20个老师的体重,2头500千克的奶牛、5桶200千克的油、20袋水泥的重量都是1吨,学生在那么多生活信息中实现了吨的概念的建构。

王老师巧妙分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体验,整个教学活动都让学生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知识习得的过程,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共2页,当前第1页12

(3)一、课前引入比较有新意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艾老师在本节课开始时,先让学生来猜一猜发到的古文中有几个字,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

另外,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有几个字,也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的基础,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后,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已经会的,就不必过分强调,对于学生还未理解的,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二、注重学生对于1000的概念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在引出1000之前,蔡老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

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

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已经相当深刻了。

随后,蔡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

”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

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三、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

蔡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

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数。

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985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蔡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

随后,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深,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与开放性。

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一、评教者备课的教学目标定得怎么样。

二、评教者本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三、评教者本课教学重点突出了没有。

四、评教者是怎样突破本课教学难点的。

五、评教者怎样以学生为中心去完成教学的。

六、评教者是怎样处理教与学、教与练的。

有没有精讲多练。

另外还可以评教者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处理突发事件、课堂气氛、驾驭课堂能力、板书等等。

这儿全这儿有小学数学评课稿啊,这边有小学数学评课稿,我是找不到小学数学评课稿,到处问哪里有的话告诉我小学数学评课稿的网址吧,小学数学评课稿挺难找的,我现在真很想找到小学数学评课稿,谁要是可以找到小学数学评课稿,就告诉我小学数学评课稿网址吧,谢谢你告诉我小学数学评课稿,找到小学数学评课稿挺不容易的啊,这里有小学数学评课稿啊,这里有小学数学评课稿,我还是找不到小学数学评课稿,到处问半天哪里有的话告诉我小学数学评课稿的网址吧,小学数学评课稿挺难找的,我现在真的需要小学数学评课稿,谁要是可以找到小学数学评课稿,就告诉我小学数学评课稿网址吧,谢谢告诉我小学数学评课稿,找到小学数学评课稿挺不容易的,感谢

一、看目标是不是突出。

二、看是不是自主教学。

三、看是不是预设与生成把握的好。

四、看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好不好。

(5)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评课稿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要求。

周老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一、在现实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本课开始就提出帮助小猴过生日,接下来的各环节都围绕这一点展开,可以说一节课就是一个整体情境。

二、注意学生的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也提供了足够的动手机会。

虽然是小学阶段统计的第一节课,但前面的教学也已经有了统计知识的渗透,所以特别是涂格子这一操作环节,给了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深刻的体验。

三、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由象形统计图到统计表,再到统计图,可以说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生活实际到数学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在整个统计的过程中,不论是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还是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学生始终都处于主动地位,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数学学生的主人”。

(6)11月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裴主任上了一堂《圆的认识》,让听课老师和六年级同学一起认识了圆,认识了什么是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大纲里,关于圆的教学相关要求有以下一些: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需要,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进一步学习几何都是有益的。

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

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

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合理安排。

认识圆,会画圆。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圆”建立最基础的认识(当然是在一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基础上);

 2、认识事物间——圆的特征、直径和半径的数量关系和基本特征;

3、学会用字母表示圆的有关知识,主要是指:

2r=d;

4、会画圆;

 5、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

 6、增强民族自豪感:

祖冲之和圆周率。

关于教学任务,老师们一般都很容易把握,更重要的是,大纲提出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有效教学”的提供了思考:

1、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2、在安排内容时,要注意加强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

 3、通过直观学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认识常见的简单几何形体的特征。

日常生活、实际操作、直观学习虽然简简单单的12个字,却值得我们数学老师时时为之警惕,因为在我听过的数学课中,很多老师如能做到其中一点都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今天的课堂中,老师的三大理念使《圆的认识》更加有效:

1、数学生活化使教学更加有效;

 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如导入:

早几天的秋游中,大家都把座位让给了小弟弟小妹妹,今天老师让大家座一次车!

又如:

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圆形的物体呢?

再比如:

假如要在草坪中间建立一个圆形大水池,你该怎样画圆呢?

2、利用学生动觉智能来促进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使教学更加有效;

 这个理念在教师的本堂课中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如:

圆的对折;测量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画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和了解圆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感性认识增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积极主动的建构。

3、直观教学相得益彰:

这主要是借助于课件,如:

老师在教学"同一圆内每一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时,结合学生动手测量,屏幕上的多条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完全重合,非常直观地凸现出这一知识点。

类似之处还有很多。

 由此看来,这堂数学课在教法上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看来真是值得我们多加揣摩!

当然,课堂中存在的诸如:

教师的语言还要更加严谨、有些局部处理是否可以更加有效等等,那都是难免的事情,这就无伤大雅了!

(8)

最近在网上观看了一些老师的优秀的课堂展示,收益非浅,其中朱燕青老师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节课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朱老师上课语言生动精练,课堂组织很好,教学上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通过课件让学生形象的体验到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并与生活相联系,用了许多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去进行判断,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从教学目标来看体现出了认知,技能,情感的多元教育视角;从学习内容看,重点突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符合二期课改的教学新理念;从设计的环节来看,整个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用生动形象的分类,取名等教学手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没有制作华丽的课件,但是她的每一个知识,每一个练习的呈现都很体,自然,而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就是在数学中所要求的实在的课堂教学.本堂课从对角的认识引发并过渡到新授三角形的分类,既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识.而且始终遵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已知到无知,从简单到复杂.在课堂上时刻体现出学生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出都是由学生或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引出,同时还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动手实践,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数学能力;鼓励猜想,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合作学习,让交流擦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发展的共同体中共同发展;这些都是这堂课中的闪光点.所以我觉得这是一节好课,值得我们学习

(9)学习是快乐的――评东师附小吴晓霞老师《七的乘法口诀》

本文荣获盐城市二等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

根据教材的特点,教者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

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

把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真正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在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吸纳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还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教师已经将学生数学思维的的触角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大课堂!

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教者采用了:

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观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

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归纳起来本课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飞机――汽车――轮船),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 一只小船由7个三角形拼成的,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发现这些数字在用几个几表示时都与数字7有关系,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中,教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

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三、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

本课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七的乘法口诀。

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10)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三位老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得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

教学时,三位老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如三位老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可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

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联想到了“”“”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

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而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3、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三位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

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

我有几个观点,纯属“一家之言”,现提出来与各位共同商榷。

⒈张老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

但是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张老师在此内容的传授中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重难点没有突破。

⒉周老师自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

但是毕竟这是借的班级,学生跟不上你的的语速,跟不上你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等一等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⒊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李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

但是李老师自己的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11)今天我在此对黄老师的课作以简单评析,发表一下自己浅陋的见解,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1、 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黄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交通工具,让学生自主的寻找信息,介绍交通工具的速度,并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黄老师的课先是以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让学生自己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继而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然后在多种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