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29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docx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

济南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统一检测卷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默写(共1题;共8分)

1.(8分)(2018·江苏)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

(《荀子·劝学》)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不知东西。

(杜牧《阿房宫赋》)

(5)沙鸥翔集,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7)浴乎沂,________,咏而归。

(《论语·先进》)

(8)________,辣手著文章。

(杨继盛名联)

二、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21分)

2.(10分)(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翻译下述句子

(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11分)(2019高三上·梅河口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擢御史。

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

隆庆中擢大理丞。

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

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守诸府。

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

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

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

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

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

起应天府尹。

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

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

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

“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

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

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

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丕扬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

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④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

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赠太保。

天启初,追谥恭介。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注释】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言路,即言官。

③公移,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④雅意,本意。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B.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C.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D.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出现了多个与官职变动有关的词语如“擢“罢”“起故官”进”,它们分别是指“提拔”“被罢免”“官复原职”“升迁”。

B.文中有多个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有所不同如“计”伤”“寻”“齿”分别是指“考核”“为…感到伤感”“不久”“年龄”。

C.文中的“嘉靖”“隆庆”“万历”都是年号,而第二段中的“十五年”是指“万历十五年”,古人在记述时会省略表示同一年号的词语。

D.“自是囚无淹系”中的“淹系”,“系”指关押,“淹”意谓“被水淹”故“淹系”是指囚犯被关押在水牢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丕扬为官清正,关心民生。

河北发生饥荒,建议皇上减免那些额外的征派。

年老时,皇上还非常推重他的老成清德,格外看重他。

B.孙丕扬治政严厉,善改弊诟。

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对刑部、大理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孙丕扬品性刚正,力劾权臣。

他弹劾权臣高拱;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他心生怨恨,也要拒绝张居正要他替冯保修建节义坊的请求。

D.孙丕扬刚而遭折,多受诬陷。

他因为得罪高拱、冯保与张居正,多次受到诬陷而落职,后因真相大白,又多次起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②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

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三、古诗阅读(共2题;共14分)

4.(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墨梅①

王冕

我空洗砚池头树②,朵朵花开淡墨③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 ①墨梅:

指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

晋代书法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树:

这里指梅花。

③淡墨:

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有淡墨、浓墨、焦墨等。

(1)

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

借助画梅花表达了怎样一种人生态度?

5.(7分)(2019高一上·南宁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

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②其那:

那,奈何。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1分)

6.(6分)(2020高三上·西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经典由于年代久远,而与审美主体之间产生了种种隔阂,只有消除这些隔阂,才能把握文学经典的价值。

这就需要沟通当代读者与文学经典之间的交流渠道,对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整理、校勘、注释,对作家的生平、思想、性格乃至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进行考察研究。

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

一方面要求这种方法必须依据真实、充足的证据,同时也要注重推理的周延;二是应当承认科学思维也具有主观性,同样的材料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三是,对于文学经典研究的整体规划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并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

所谓“曹学”应理解为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学问,关于作者研究,不仅需要,而且对于理解作品至关重要。

袁世硕先生指出:

“研究作家对阐释其作品是有意义的,了解作家的生存状况和思想状况,有助于察知其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创作特点。

因此研究作家应当有助于诠释作品……但丢开此目的,无限度研讨与其文学创作无关系的远祖、里籍、形貌、琐事,就无意义了。

”袁先生在正面肯定研究作家的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误,以期把包括作者研究在内的文学经典研究的目的锁定在对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之上。

《红楼梦》的版本研究也至关重要,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对作品的意义的不同理解,甚至某个字词的细微差别,我们都应该认真辨析考证。

应力发表的《蘅芜苑对联探究:

“才犹艳”还是“诗犹艳”》一文,对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即“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提出了异议。

他认为戚序本等版本的内容更符合文理和语法,且更能够表现宝玉的才情。

一字之差,高下立见。

当然也有某些所谓“版本考证”背离了研究的最终目的,甚或罔顾事实,意气用事。

《红楼梦》审美价值的发现还要求我们研究作者的创作心理。

己卯本《石头记》第十九回有一段夹批:

“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

……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奇传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

”不仅宝玉如此,黛玉、宝钗、凤姐、湘云,等等,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人物形象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是作者心灵的反映。

如果完全用现实的眼光和准则去品评这些人物的言行,就丢掉了文学的审美意趣。

所以,对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至关重要,而进行这一研究,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同样,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红楼梦》人物形象进行探讨,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的关系,使人物形象获得巨大的内在张力,使小说题旨得到远古意象的回应。

心理学与文学的交融极大地拓宽了人物形象的精神空间和心理内涵,因此运用精神分析法对小说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发掘,也应该成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

另外,还应该从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去探寻作者的创作个性。

例如,《红楼梦》与满族文化以及八旗文化的关系。

还可以运用叙事学的理论方法,探讨《红楼梦》的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逻辑、叙事结构等。

总之,我们的研究对象《红楼梦》虽然是最富有民族特性的文学经典,但我们使用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方法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多地借鉴使用古今中外的各种研究方法,《红楼梦》的多重价值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彰显。

只要研究者目的明确,即使在最微不足道的方面有所发现,也可以认为是在《红楼梦》研究的大厦上添加了一沙一石。

(摘编自王平《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研究目的与方法——对“红学”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消除审美主体与文学经典之间的隔阂,需要对不同作品的版本、作者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

B.对于文学经典研究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

C.考证法必须依据真实,还要承认其主观性,因为人物形象中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

D.原型批评方法对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的关系具有审美作用,是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消除文学经典与审美主体间的隔阂为立足点引入论证,介绍了研究文学经典的多种方法。

B.文章除了论证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外,还指出了背离研究目的的一些错误做法。

C.文章举《红楼梦》己卯本夹批的例子,旨在证明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发现很重要。

D.文章介绍了应力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论证了“版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经典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但是研究对象要遵从一定的研究规范,不可恣意扩大研究范围。

B.考证法不但可以用于考证作者身世,还可以用来考证作者所处的年代,甚至考证版本情况。

C.文章认为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因而决定了其地位是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

D.文章认为研究文学经典要多角度去发现作品审美价值的丰富性,由此可见,文学经典研究非常重视实证精神。

7.(25分)(2016·上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湖殇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

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

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

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

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

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

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

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

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

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

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

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

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

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

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1)

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2)

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

(3)

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

(4)

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5)

以第⑫~⑮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五、写作(共1题;共5分)

8.(5分)(2016高三上·吉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

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

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

“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

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吃的。

”儿子不以为然:

“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

”父亲说:

“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

如果有大的利益诱惑,他又会怎样?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默写(共1题;共8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21分)

2-1、

2-2、

3-1、

3-2、

3-3、

3-4、

三、古诗阅读(共2题;共14分)

4-1、

4-2、

5-1、

5-2、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1分)

6-1、

6-2、

6-3、

7-1、

7-2、

7-3、

7-4、

7-5、

五、写作(共1题;共5分)

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