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95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

《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搭石一教学设计.docx

搭石一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

看老师板课题

(生看师板课题)

师:

齐读课题

生齐读:

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

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什么是搭石?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师:

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

生: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师:

“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

卷起来的意思。

师:

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

脱鞋绾裤

师:

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

脱鞋绾裤

师:

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

脱鞋绾裤

师:

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

脱鞋绾裤。

师: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

脱鞋绾裤

师: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

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

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

还会很麻烦。

师: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

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看者画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1:

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生2:

搭石一块接一块地铺在水里,我觉得很美。

生3:

我觉得搭石很难走,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走得慢就容易掉进水里。

师:

他说的意思,家乡有一句俗语,叫作——

生:

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

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相机板书)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

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

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师:

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

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

(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一行人走搭石的这幅画面.

1师:

谁来读一遍?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

(男生读一遍)

师:

“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

(女生读一遍)

师: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

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

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

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

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

你联系下文理解了。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

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

(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

搭石上。

师:

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

有。

师引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生1:

抬起脚来

师:

后面的——

生2:

紧跟上去

师:

(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

抬起脚来

师:

后面的——

生4:

紧跟上去

师: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

抬起脚来

师:

后面的——

生6:

紧跟上去

师: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

轻快的音乐。

师:

像——

生齐:

轻快的音乐。

师: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

协调有序

师:

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

协调有序

师:

体会得好。

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

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

“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生:

查了。

师: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

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

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

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师:

理解了吗?

(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想一想。

生1:

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

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

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

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

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

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

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

(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

身临其境吧?

(生点头)

师:

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

师:

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全班再读)

师:

真美!

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师:

谁来读?

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

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

是呀,是啊!

远处山峦叠嶂,绿树成荫,近处溪水潺潺,水波漾漾,人们走在搭石上动作是那么协调,声音是那么柔美,这眼前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流动的风景画,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我们所看见的美,那课文中哪些地方流淌着我们看不见的美呢?

2、创设情景

师:

同学们,快看,对面匆匆起家来一位赶路的老人,刚来到溪边在搭石上踏上两脚,却停了下来,咦,我们看看他在干什么?

(出示课件)

1生:

(换搭石);

2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表演能力,把老人换搭石时的动作表演一下。

要想演好就必须深刻的体会老人换搭石的动作词。

小组合作交流一下看看该怎样演。

3指名学生表演;

4教师采访:

A、老大爷您好!

刚才看到你走路急匆匆的,怎么突然停下来搬石头呢?

B、那要耽误你不少时间呀!

你当时怎么想的?

C、我刚刚看到,您放好石头还在上面踏几个来回,这是为什么呀?

5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6学生自由回答。

(多么善良,多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啊)

一、教师小结:

平凡的搭石因为老人几个普通的动作而美了起来,像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哪些呢?

自己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看是怎样的情景呢?

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二、生:

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

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生:

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

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

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师:

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

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

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

“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

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

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

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

师:

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

请个小伙子。

(一男生上台)

师:

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

(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

(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

不需要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

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

不会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

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

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

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

因为——

生: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

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看到了这敬老的品德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

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

一道风景

师:

请我们的女同学来读读这句话,赞赞我们的年轻人。

(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感知升华

1、师:

在搭石这道风景中,我看到了老人躬身搭石,你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课件)

生:

我看到了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生:

我看到了年轻人伏身背老人过搭石;

生:

我看到了两人相对过搭石时的互相礼让。

2、师:

所以说,————

3、生: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4、4、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

在作者刘章的眼里,美就是溪水中那一排排整齐的搭石,美就是乡亲们从搭石上协调有序依次而过,美就是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的那一瞬间。

是啊,就是因为家乡人具有了善良、无私、尊老、谦让这些美好品质,才会有家乡淳朴的民风,我想,这正是刘章爷爷对搭石如此钟情,如此痴迷的原因吧。

小小的搭石,它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写照,更是乡亲们互帮互助的情感纽带。

它不仅感动着我,老师相信,今天它同样也感动着你。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刘章爷爷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中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5、学生交流平凡中的“美“。

六课堂练笔创美抒情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