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对比阅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17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对比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峡对比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峡对比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峡对比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峡对比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三峡对比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三峡对比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三峡对比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三峡对比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三峡对比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峡对比阅读.docx

《三峡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对比阅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峡对比阅读.docx

三峡对比阅读

三峡比较阅读 

(一)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

“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二) 

【甲】(《三峡》全文) 

    【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

②纡曲:

迂回曲折。

③形容:

形态。

④践跻:

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                      

(2)常闻峡中水疾.                                  

(3)每至晴初霜旦.                  

(4)泠泠不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一)参考答案:

 

译文: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

“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

因此叫做“人滩”。

     1.阻断, 隔断;有的   2.

(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山险水急三峡景;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

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

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或语言风格不同:

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二)【参考答案】1.

(1)阙:

通“缺”,缺口;

(2)疾:

快;(3)旦:

早晨;(4)绝:

消失。

 2.

(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3.

(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夏天:

水流湍急;春冬之时:

水清山绿;秋天:

猿鸣凄异

 5.答案示例:

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②百闻不如一见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

①薜(bì)萝:

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

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

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其作用是什么?

(2分)

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2分全品中考网

【答案】10.答案:

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

共2分。

11答案示例:

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

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

共2分。

12.答案示例:

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

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13.答案示例:

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

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

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

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把洒..

问青天(端起洒杯) 

(2)念.

无与为乐者(考虑 或:

想着)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答: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

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分) 

答:

 例: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①不以.物喜:

介词,因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不过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B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2分)

 读下面两则古诗文,完成7~13题。

(18分)

(甲)南山①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②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孟郊《游终南山》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释:

①南山:

指终南山。

  ②即:

到。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鸢飞戾天者                      

(2)望峰息心                        (3)经纶世务者               

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0.(甲)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

(乙)文中哪八个字可以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

(3分)

11.简要赏析(甲)诗“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中“驱”、“拂”二字的表达效果。

(3分) 

12.(乙)文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感受是“窥谷忘反”,(甲)诗中表达了类似体验的句子是:

                            。

(2分)

13.(甲)(乙)两则诗文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参考答案:

7.

(1)至。

  

(2)平息。

  (3)经营,治理(或“筹划”)。

(3分。

每空1分)8.C(1分)9.

(1)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2)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伸展,仿佛在互比高远。

  (共4分。

每小题2分,修辞翻译恰当,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即可)10.高大(或“气势宏大”“高耸”“高大雄伟”等),幽深。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共3分。

前一问2分,后一问1分)11.“驱”“拂”二字运用 了比拟(拟人)的手法,“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拂”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

(3分。

意思对即可。

如回答运用了“通感”的修辞也可)12.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2分)13.都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

(2分。

意思到即可)。

    

一、阅读下面两文,完成1—7题。

(2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⑴,还觅薜萝⑵。

梅溪⑶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⑷,孤峰限日⑸,幽岫⑹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⑺,水向猿啼,英英⑻相杂,绵绵⑼成韵。

既素重⑽幽居,遂葺宇⑾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⑿。

山谷所资,于斯⒀已办⒁,仁智所乐⒂,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吴均) 

【注】⑴谢病:

因病而自请退职。

 ⑵还觅薜萝:

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⑶梅溪:

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⑷森壁争霞:

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⑸限日:

遮挡住阳光。

 ⑹幽岫:

幽深的山穴。

⑺ 唳:

鸣叫。

⑻英英:

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⑼绵绵:

形容声调悠长。

⑽重:

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⑾葺宇:

建屋舍。

葺,修建。

 ⑿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充裕。

偏,特别。

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⒀于斯:

在这儿,指石门山。

⒁办,具备。

 ⒂仁智之乐:

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

《论语·雍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猛浪若奔. (              )      

(2)猿则百叫无绝.

(          )    (3)窥谷忘反.(               )     (4)岂徒.

语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

甲文是                                

(甲文该句同时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乙文是                                                                                     。

(4分) 

4.甲文中有一句与柳宗元《小石潭记》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意思相近,请写出来,并说说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妙处。

(4分) 

                                  

5.乙文中体现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旨趣的句子是                                                                  

6.两文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7.这两篇山水小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

(4分) 

  参考答案:

 

1.(4分)

(1)飞奔的马  

(2)停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⑷空(各占1分) 

    2.(4分)

(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2)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在这里都已具备。

 

    3.甲文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甲文该句同时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突出了山的峻峭。

乙文句子是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4.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这些句子都是从侧面 写出了水的清澈,同时也写出了鱼的可爱,让人流连忘返。

 

5.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6.一方面衬托山谷的幽静,一方面奏响一支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无限神往。

 7.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的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