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970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docx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

《落花生》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来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

(齐读课题)

师:

同学们,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平常常见常吃的花生。

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

谁来说说?

生1:

因为它的花落了才能结出果实,所以叫“落花生”。

师:

说的有道理。

谁再来说一说?

生2:

我觉得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所以叫“落花生”。

师:

是啊,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老师这里有一段动画,大家看了之后,就知道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了。

 

 

师:

(教师展示课件)大家看,花生的花开败以后,自然脱落,子房柄迅速往下生长,钻入土中,在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在植物学上花生又叫做“落花生”。

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出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

明白了。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师:

课前,大家都预习课文了。

看看这组词语,谁来读一读?

请你来读一读。

生1:

(读词语)吩咐便宜茅亭尝尝石榴榨油

师:

同学们,她读的声音非常响亮!

注意看,这四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你来说说。

生2:

都是轻声。

师:

谁能说得再准确一点儿?

生3:

后一个字都是轻声。

师:

是啊,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谁来读一读?

生4:

(读词语)吩咐便宜尝尝石榴

师:

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

生:

(齐读)吩咐便宜尝尝石榴

师:

读得真不错。

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你来读。

生: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师:

读得真流利!

对于字音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

你来说说。

生:

第二行是播种(zhǒnɡ)还是播种(zhònɡ)呢?

师:

对了,“种”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播种(zhǒnɡ),也可以读播种(zhòng)。

在这儿到底该怎么读呀?

你能不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着字典上的注释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

我认为是播种(zhǒnɡ)。

师:

说说你的理由。

生:

因为他说是播撒种子,翻地完了就是播撒种子了。

师:

同学们听到了吗,种花生其实就是先买种子,然后再翻地,播撒种子,最后浇水这样一个过程。

你看,她联系上下文,读准了这个字音,真不简单!

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请你来读,注意读准确。

生:

(读句子)

 

师:

读得真好!

刚才啊,这位同学在读的时候,重读了“居然”这个词,“居然”是什么意思?

生:

竟然,出乎意料的意思。

师:

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啊!

怎么就意想不到呢?

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来说说?

生1:

因为时间短,所以就用了“居然”这个词。

师:

是啊,时间比他们想象的要短,真是出乎意料。

生2:

因为播种(zhǒnɡ)的都是我们小孩,我们没有种花生的经验。

师:

对啊,我们第一次种花生居然收获了,还能办一个收获节,真是出乎意料。

生3:

他家后面是一片荒地。

师:

你关注到了“荒着”这个词,是吗?

谁和他有同感,再来谈一谈。

生4:

后面本身是一片荒地,但是现在竟然能收获花生了,真是让他们出乎意料。

师:

是啊,荒着的地刚刚开辟出来种花生,就收获了,真是意想不到啊!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这种意料之外,读出这收获的惊喜。

生:

(齐读句子)

三、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认识详略

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

课前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着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啊?

生:

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尝花生。

师:

别紧张,说得很好。

师:

(教师贴字卡:

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尝花生)

师:

大家看,这篇课文围绕着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尝花生”这四部分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再来默读一下课文,看看能不能试着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写字纸,请你把概括的主要内容,工整、美观地写下来吧。

生:

(写课文主要内容)

师:

有些同学已经写完了,自己小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改一改。

师:

下面,咱们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他们概括的主要内容。

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看看她们两个谁概括的主要内容比较好。

生1: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开辟出来种花生。

花生收获了,我们开了一个收获节,父亲和我们一齐讨论花生的好处。

父亲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师:

你看,这位同学书写非常得工整!

请你来读一读你写的主要内容。

生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们家在后园过一个花生收获节,父亲和我们一起讨论花生的好处,教育我们做一个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那个晚上,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

其他同学,你觉得他们两个谁概括的主要内容比较好啊?

生:

我觉得第二位同学概括的主要内容比较好。

师:

说说你的理由。

生:

因为她是结合着课文的重点来写它的主要内容的,更加突出了这篇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重点。

师:

你觉得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哪一部分呀?

生:

重点应该是“议花生”。

师:

谁还和他有同感,再来说一说。

生:

我也是认为第二位同学写得更好一点,因为第一位同学写得虽然比较全面,但是没有突出重点,而第二位同学把不必要的地方省略掉了,突出了重点。

师:

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这一部分,是不是?

再来对照一下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议花生”。

生:

我认为是3到15自然段讲的议花生。

师:

哪些自然段讲了其他三部分内容呢?

生:

第一段是讲的“种花生”,第二自然段讲的是“收花生”,3到15段讲的是“议花生”和“尝花生”。

师:

哦,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花生边议花生。

大家找一找,哪儿写了尝花生?

生:

第15自然段是写的“尝花生”。

师:

你看,作者写“尝花生”只用了一句话呀。

你发现了什么呀?

生:

作者写这篇课文详略得当,想要突出“议花生”。

师:

哪一部分是详写的呀?

生:

议花生。

师:

你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其他几部分写得简单、简略。

那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啊,也要做到有详有略。

根据咱们刚才的讨论,自己来修改一下你概括的主要内容吧。

生:

(修改自己写的主要内容)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句子含义,认识借物喻人

师: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读一读“议花生”这一部分。

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了,我们一家人高兴地谈论着。

看看在这一部分中,都是谁参与了讨论啊?

生:

有父亲、姐姐、哥哥、还有“我”。

师:

(教师贴字卡:

父亲姐姐哥哥“我”)

师:

下面,咱们就在小组里,分角色读一读这一部分。

生:

(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师:

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

(一组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

读得真不错。

生:

(学生鼓掌)

师:

同学们,你们看,“议花生”这一部分也是有详有略的,你发现了吗?

生:

作者把大量的笔墨全都写在父亲的话上。

师:

作者详细地写了父亲的话。

师:

下面就让我们重点来读一读课文中父亲的话。

请同学们自己放开声音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1:

我从12自然段看出来,父亲想让我们做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

你读出了父亲的用意。

真不错,还有谁想来谈谈?

生2:

我读懂了,花生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

噢,你读懂了父亲对花生的赞美,是吗?

生3:

请大家看第10自然段,我从“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看出它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师:

刚才,这位同学关注到了课文的第10自然段。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你能不能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谈一谈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啊?

你来说说。

 

生4:

我从“矮矮地”看出来的。

它矮矮地长在地上,埋在地里,也看不出结没结果实。

它结了果实一点也不声张,所以说不图虚名。

师:

谁还和她一样也关注到了“矮矮地”这个词语?

再来谈一谈。

生5:

我从这里体会到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它不像其它的水果那样,让人把鲜红嫩绿的果实一下就能看到。

它是矮矮地长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人们也不知道它有没有结果,必须把它挖起来才知道。

师:

说得真好啊!

它的样子虽然不好看,可是它一样结果,一样为人们做贡献啊!

生6:

我从“埋”看出来,花生不图虚名,不声张。

因为它不像别的水果一样,把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而是埋在地里,人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师:

是啊。

一个“埋”字,我们读出了花生的默默无闻。

生7:

我是通过“高高地”和“矮矮地”作对比,更能体会出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

师:

你从这更加感受到了它的不张扬、不炫耀,是吗?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这些具体的词语感受到了花生的默默无闻、不图虚名、不张扬、不炫耀!

是啊,花生就是这样的。

你除了读懂了花生的可贵之处,还读懂了什么啊?

生8:

我还读懂了父亲说出了花生的好处是默默奉献,而这个也是花生最可贵的品质。

师:

是啊,那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你来说。

生9:

父亲不仅仅是说花生,其实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有花生品质的那些人。

师:

那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啊?

生10:

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不图虚名、默默奉献、不计较名利的人。

师:

说得真好!

还有人想说说吗?

生11:

像花生这样的人,比如交警,他不管是天寒地冻,他都站在马路上为人们指挥交通。

师:

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做贡献的人啊!

父亲就是在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大家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种写法叫什么啊?

你来说。

生:

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师:

(板书:

借物喻人)

师:

谁再来给大家说一说,这“物”指的是什么,“人”指的又是什么?

生:

这“物”指的就是花生,这“人”指的是像花生一样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师:

是啊,父亲就是希望我们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啊。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这里读出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这段话饱含着父亲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啊!

你觉得父亲当时会怎么说啊?

生1:

和蔼可亲地说。

生2:

父亲会严肃地说。

师:

既严肃又和蔼。

生3:

语重心长地说。

师:

同学们,我们能不能体会着父亲的这种用意来读一读这段话啊,自己先练练吧。

 

师:

谁来读一读?

生1:

(朗读父亲的话)

师:

父亲当时是在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啊。

谁再来读读?

生2:

(朗读父亲的话)

师:

多么语重心长,多么发人深省啊,父亲就是希望孩子们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人啊!

父亲的话我们读懂了,作者当时明白了吗?

生:

明白了。

师:

你能找找依据吗?

谁找到了,你来说。

生:

我从第13自然段看出,我说: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

同学们,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

你能结合着你身边的人来说说吗?

你说说。

生1:

我觉得志愿者是有用的人。

师:

是啊,他们不图索取,只为给大家做好事。

生2:

我觉得是那些环卫工,他们每天早起晚归,而且不图虚名,我觉得他们是有用的人。

师:

是啊,他们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生3:

我觉得医生也是不图虚名,救死扶伤的人。

师:

对啊,他们救死扶伤,也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啊。

生4:

我觉得我们的父母也是有用的人,他们精心地把我们养大。

师:

是啊,他们精心地抚养着我们,无微不至的地照顾着我们啊!

同学们,父亲希望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质疑问难,多元解读父亲的话

师:

学到这里,你来浏览一下课文的3到15自然段,看看,还有什么疑问吗?

可以提出来,咱们讨论讨论。

 

生1:

请大家看15自然段,“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为什么是用“印”而不是“记”或“刻”?

师:

他关注到了文章的用词,真不简单!

我们把它记下来。

生2:

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为什么说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师:

是啊,和我们一起过收获节是很平常的事啊,怎么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呢?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一会儿我们讨论。

(板书记录问题)

生3:

请大家看第10自然段,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我的疑问是,那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就是没有花生品格的人吗?

师:

就没有好处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值得讨论。

生4:

我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父亲不直接说出我们做什么样的人,而是一边告诉我们花生的好处,一边告诉我们,他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呢?

师:

你们听清他的问题了吗?

这个问题挺有价值的。

父亲的话妙在哪里,好在哪里?

一会儿,我们来讨论一下。

(板书记录问题)

师:

谁来帮那位女同学解决一下第一个问题啊?

生1:

因为他们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到家里去。

师:

有可能,这是你的猜测。

还有同学想说说吗?

生2:

我觉得可能是天色不太好这个原因。

师:

是啊,你看他联系上下文关注到了可能是天气的原因。

老师这里有一段作者的父亲——许南英的资料,读一读,看能不能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资料)

 

师:

很多同学都已经跃跃欲试了。

生1:

我从“他为国为民,不计名利,一直在外奔波”这一句话读出来的,他很难得回家。

生2:

我从“并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充做军饷”这半句话可以看出来,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就是把自己很多年来攒的所有的钱全部充作军饷,就是全部都献给军队。

好让他们保卫国家,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

师:

你看,作者的父亲是不是就像落花生一样的人啊?

不图索取,只是为大家无私地奉献着。

父亲这就是在言传身教啊,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着孩子们。

刚才谁提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吗?

好。

咱们再来看看第二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帮他解决一下?

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生1:

其实桃子、石榴那样的人不是不好,父亲只是把它和花生比,更突出花生的品质。

师:

你读出了作者是在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真不简单。

那桃子、石榴就不好吗?

好不好?

生2:

不是不好,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助人为乐的品质就可以了。

师:

那作为桃子、石榴呢,它们好吗?

生3:

好,它们不光外在很美,而且它们也很注重内在的品质。

师:

是啊,它们是既好看又有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篇课文,作者写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距离现在已经有90多年的时间了。

那么在当今这个社会,你是喜欢做石榴、桃子这样的人呢,还是喜欢做花生这样的人呢?

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一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生:

(小组讨论)

师:

来,同学们,咱们一块来说一说吧。

你喜欢做什么样的人?

生1:

我喜欢做花生那样的人。

虽然石榴、桃子它们也很有用,但是花生也是很有用的,而且做花生那样的人不会招人嫉妒,惹来一些祸患。

师:

你看,他啊不注重外表,只为大家做贡献。

真不简单!

生2:

我也想做桃子、石榴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外表很美心也很美,这就是一举两得。

师:

你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

同学们,不管是做桃子、石榴那样的人还是做落花生这样的人,首先我们得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图虚名,炫耀自己的人啊!

所以,作者在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谁来读一读?

 

生:

(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

刚才有同学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里为什么要用“印”字呢?

生1:

因为这样更能体现出父亲的话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2:

通过这个“印”,更能突出父亲的话的重要性,让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

师:

是啊,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

大家看,这是许地山的一段资料,你来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对这个“印”字有更深入的理解。

 

生1:

许地山的笔名是“落华生”,我能从这体会出父亲的话对他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师:

你看,他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这说明他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以此来勉励自己。

生2:

因为许地山就是按照父亲说的话这样做的,用“印”更能体现出父亲的话的重要性和他牢牢地记在心上。

师:

是啊,他一生都在践行着父亲的话啊。

生3:

因为用“刻”这个字,全文写得都很抒情,

师:

很平实,是吗?

生4:

要是用“刻”这个字,就感觉很生硬,用词不恰当。

师:

他解决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问题,你现在明白了吗?

生:

明白了。

师:

下面我们就感受着作者的这种情怀,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

刚才还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父亲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为什么不直接说呢?

他这样说有什么好处呢?

生1:

因为借花生更能让作者体会出来这样做人的好处,而且这样也有实际的例子,可以让作者更深刻地理解。

师:

是啊,让孩子们慢慢地领悟,印象会更深。

生2:

如果父亲直接说的话,让孩子感觉很烦,听不进去。

如果父亲借花生来说的话,让孩子们能感觉到很有用。

师:

这样说更加生动形象,孩子们更易于接受。

对不对?

生3:

如果父亲用落花生来教育孩子的话,既可以赞扬像花生一样的人,也可以教育孩子。

师:

刚才谁提的这个问题,你现在明白了吗?

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

明白了。

六、回顾课文,深入理解详略得当的好处

师:

大家看,刚才上课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课文是重点写了“议花生”这一部分,略写了其他三部分内容。

作者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呢?

学完课文,你能不能来谈一谈?

生1:

这样更能突出花生的不图虚名,默默无闻。

师:

突出了重点。

谁还想说?

生2:

作者这样写得详略得当,更体会出了花生的高尚品质。

师:

他有一个词用得特别的好,大家听见了吗?

生:

高尚。

师:

再想想。

生:

详略得当。

师:

这样写就叫做详略得当。

师:

同学们,作者根据他的写作目的,对文章的材料进行了剪裁,这样让我们对重点部分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也突出了这一部分。

这种写法就叫做——

生:

详略得当。

师:

(板书详略得当)

师:

大家看,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红烛、春蚕、小草、松树,你从这些事物中能领悟到什么啊?

下课之后,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

下节课咱们来交流交流,然后把它写下来,同学们可以尝试着运用“借物喻人”的这种写作方法,行不行?

生:

行。

师: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