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6018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doc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年6月修订)

一、专业介绍

体育教育专业(代码040201)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专业,创办于1953年。

本专业现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

本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专业特色突出,师资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硕。

六十年来,在人才培养上,本专业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德行为先、技艺为本、多能一专、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各类学校体育师资。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体的体育教育训练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

本专业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具有较强的人才市场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学生健康教育、课外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和体育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学校体育师资。

(二)具体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教育学及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健康教育、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学校体育教学组织、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策划与组织、体育教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积极向上的品格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3.专项运动等级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裁判等级达到国家二级裁判员标准;具备从事学校体育教育、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

4.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三、培养特色

(一)目标特色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眼于现代教育和体育发展前沿,不断完善专业教育体系,努力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规范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课程特色

以学生为本,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多能一专”的人才特征,重点突出专项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特色

建立教育实习平台和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外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二)主要课程:

教育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田径、体操、游泳、武术、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通过在部分课程中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2.通过微格教学实验、教学技能竞赛、竞赛服务、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3.通过职业教育、竞赛服务、科研服务,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科研服务,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二)主要专业实验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微格教学实验

六、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需修满181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必修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137学分,选修课程44学分,学生达到毕业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七、各学年周数分配

本科4年共计202周,其中授课102周,实习环节14周,社会实践16周,期末考试和机动6周,假期37周。

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周数分配详见表1。

表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

学年

学期

周数分配

授课

专业

实习

毕业

论文

军事

训练

社会

实践

毕业

教育

复习

考试

机动

假期

总计

学期

学年

1

12

2

1

4

19

45

2

18

1

7

26

3

18

1

4

23

49

4

18

1

7

26

5

18

1

1

4

24

51

6

18

1

1

7

27

7

12

6

4

24

41

8

6

10

1

17

合计

102

14

6

2

16

1

6

37

182

备注:

教学环节安排在假期的,不重复计算周数;有表格罗列之外的教学环节,可以自行调整表格,每学年、学期总周数核算要保持一致。

八、各环节学时、学分分配表(见表2、表3)

表2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分配

类别

学时

课程类别

总计

必修课

选修课

公共必修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主干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学科

术科

学科

术科

学科

学科

术科

学时

408

324

180

108

966

144

234

234

2598

百分比(%)

15.7

12.5

6.9

4.2

37.2

5.5

9

9

100

20.7

42.2

5.6

16.6

学分

23

28

60

8

26

145

备注:

通识教育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表3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进程表

课程

分类

课程性质

序号

课程名称

各学期上课周数与周学时数

学时

学分

备注

一学年

二学年

三学年

四学年

理论

实践

总计

1

2

3

4

5

6

7

8

12

18

18

18

18

18

18

18

必修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54

54

3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54

54

3

3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36

36

2

4

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6

36

2

5

大学英语

4

4

120

120

7

6

应用写作

2

36

36

2

7

计算机应用(一级)

2

2

72

72

4

选修

选修8学分通识选修课

小计

8

10

5

2

552

552

31

必修

1

教育学

6

72

72

4

2

体育概论

2

18

18

1

3

运动解剖学

3

54

54

3

4

运动生理学

4

72

72

4

5

体育保健学

3

54

54

3

6

体育心理学

3

54

54

3

7

田径

4

3

90

90

5

8

体操

4

3

90

90

5

小计

16

9

7

3

324

180

468

28

必修

1

学校体育学

3

46

8

54

3

2

运动训练学

3

54

54

3

3

游泳

3

54

54

3

4

武术

3

54

54

3

5

篮球

4

72

72

4

6

排球

4

72

72

4

7

足球

4

72

72

4

8

乒乓球

3

54

54

3

9

专项理论与实践

4

6

6

6

6

6

588

588

33

小计

4

6

13

16

16

6

100

974

1074

60

选修

1

学科

教师教育

2

36

36

2

2

教师口语

2

12

24

36

2

3

健康教育学

2

36

36

2

4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

2

36

36

2

5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

36

36

2

6

体育科研方法

2

36

36

2

7

体育社会学

2

36

36

2

8

体育文化导论

2

36

36

2

9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

2

36

36

2

10

体育统计学

2

36

36

2

11

体质健康与评价

2

28

8

36

2

12

运动生物力学

2

28

8

36

2

13

运动生物化学

2

28

8

36

2

14

体育游戏组织与创编

1

4

14

18

1

15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1

8

10

18

1

16

术科

网球

2

36

36

2

17

羽毛球

2

36

36

2

18

健美操

2

36

36

2

19

沙滩排球

2

36

36

2

20

跆拳道

2

36

36

2

21

毽球

2

36

36

2

22

散打

2

36

36

2

23

定向越野

2

36

36

2

24

攀岩

2

36

36

2

25

瑜伽

2

36

36

2

26

围棋

2

36

36

2

27

高尔夫

2

36

36

2

28

素质拓展

2

36

36

2

注:

每个学生学科和术科各选至少13学分,各234学时;共26学分,468学时。

合计

28

25

25

21

16

6

2598

145

实践

教学

环节

必修

1

军事训练

2周

2

2

微格教学

2周

2

3

教育见习

1周

1周

2

4

教育实习

14周

12

5

毕业论文

6周

6

6

职业资格证

2

小计

2周

1周

1周

2周

14周

6周

28

选修

1

科研服务

每次2

2

竞赛服务

每次2

3

教学技能比赛

每次2

4

创新实践

每次2

注:

至少8学分。

合计

36

总计

181

九、说明

(一)思政课设置72个课外实践学时,具体方案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制定并组织实施。

《形势与政策》课程不计入总学时,由思政课部统筹安排,每学期两次,四个学期。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心理咨询》等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学生可根据个人需求选修。

(三)《军事理论》课程在军训期间集中完成。

(四)教学技能比赛根据学院年度教学计划进行。

职业资格课程由学生根据学校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完成。

(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选修进程。

从第二学年起,选修通识选修课,共8学分。

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规定的选修课总时数的要求。

(六)全部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体系。

必修课包括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课四类,选修课由学生根据发展方向自行选择,在学校选修课平台选择。

专业选修课学科课程选择建议:

教学方向选择1、2、3、4、5、6、7、11、14、15,科研方向选择1、2、3、4、5、6、8、10、12、13,训练方向选择1、2、3、4、5、6、7、9、12。

本专业学习包括课程教学和教育实践两部分。

学生必须按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必须的学分方能毕业。

学分计算方法:

每18学时为1分,实践课程每周为1学分。

(七)为保证学生所学课程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必修理论课程的学习必须达到规定的出勤率和完成规定的作业,并在结业考试中达到及格以上方能获得学分。

非专项术科主干课程除满足上述要求外,一般应达到该项目三级运动员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