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6229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全章教案1.docx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全章教案1

 九年级 第二章 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教案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计划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

质进行分类

     3、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用途

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药品器材:

无水硫酸铜、碳酸钠溶液、食盐、冰醋酸、试管、酒精灯、色拉油、滴管、高

     锰酸钾、烧杯

教学过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第1课时

引入:

自然界中物质的各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在第一册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观察下列物质:

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按颜色分类  白色:

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

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

氯气

         紫黑色:

高锰酸钾

――按状态分类  固态:

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

硫酸、醋酸

         气态:

氧气、氯气

提问:

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么?

若有,请说明分类的依据(学生讨论,并回答)

   ――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

讲授:

物质的分类

*注:

⑴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

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

),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

小结:

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

类。

第2课时

*探究:

每只烧杯中装了什么物质?

1、提出问题:

7只烧杯中分别装有蔗糖、食盐、、冰醋酸、无水硫酸铜粉末、色拉油、高锰酸钾、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能否用实验方法区分所装的物质各是什么?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制订表格。

 

未知物质的特性

1

2

3

4

5

6

7

状态

颜色

气味

溶解性

加热熔化

……

 分别如表格中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再与这7种物质的性质一一对照,以作确定。

3、动手试一试,并将结果填于表格中。

 除了观察、水溶性之处,还可以进行如下实验:

  加热后是否熔化?

加热是否变色?

用显微镜观察晶体形状等方法

小结: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什么?

  ――是否含碳元素(组成上的区别);

大多数有机物易燃,固体发热会变黑,难溶于水(实验现象中的区别)

二、常见的物质

根据本节上述内容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略,如上图)

三、区别金属与非金属

观察:

如图2-7所示,请仔细观察和记录这些样品的外观。

思考有何不同?

   并填于表格中。

小结: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较

      金属          非金属

  金属光泽,大都银白      有多种颜色

  具有延展性          没有延展性

  可锻             不具有可锻性

  硬度通常较大         硬度不一致

是良好的导电体        一般不可以导电

是良好的导热体        导热性能差

密度高            密度低

熔点高            熔点低

提问:

现有一种单质,要分辨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应用什么方法?

――考虑采用上述金属的特征。

*金属的特性与用途:

人们通常根据金属的一般属性和每种的独特性质,来选择使用金属。

课堂练习:

第52页,练习1-2题

作  业:

作业本

第3课时

本节知识点复习、作业讲评。

 

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计划5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1、能举例说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2、能举例说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3、注意每个实验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3、通过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以及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两条纵线、四条横线、两条交叉斜线、两条弯线等物质间的转化)

4、会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设计物质制备的可能方法

(能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物质制取的途径)

1、实验1和2、学会固体的取用,试管滴管的使用,玻璃棒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

2、实验3、4和5、学会实验尾气的处理、密闭固体加热装置的安装

(实验操作技能)

3、学会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并提高分析和计算能力

4、查阅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处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教育

通过物质间的互相转化,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的来源的了解,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时安排

共5课时,包括学生分组实验(物质的鉴别)

第一课时:

非金属单质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其化合物的转化

第二课时:

金属冶炼(3个实验、难度较大):

金属化合物金属单质。

可以拓展到其他金属的冶炼

第三课时:

金属冶炼等生产的理论预算——有关纯度物质的计算和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化学方程式的训练

第四课时:

两条纵线、四条横线、两条交叉斜线、两条弯线的归纳学习

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物质制取的途径

习题巩固全节内容

第五课时:

学生分组实验——物质的鉴别

●课前准备:

制取氧气

实验仪器和药品:

实验1

(1):

药匙、硫磺、燃烧匙、酒精灯、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在实验室制取)

实验1

(2):

一个大烧杯、两个小烧杯、吸管、紫色石蕊试液,热水(或酒精灯、三脚架和石棉网)

实验2

(1):

药匙、铁粉、硫磺、纸、磁铁、铁架台、酒精灯、试管

实验2

(2):

药匙、蒸发皿、生石灰、水

实验3:

木炭、氧化铜、药匙、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橡皮塞的导管、烧杯、石灰水

实验4:

孔雀石、氧化铜、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制取氢气的装置

实验5:

铁架台、硬支玻璃管、带橡皮塞的导管、烧杯、澄清石灰水、酒精灯、氧化铁粉末

制取一氧化碳的装置

实验6;大烧杯、盐酸、鸡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自然界中除了陨铁以外,没有现成的铁,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使用的钢铁是怎么来的呢?

同样自然界中也很少有现成的硫酸,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是自然界没有的,那这些物质又是怎样来的,才是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

听,思考,回答

使用标志一个国家的强弱的钢铁和硫酸产业为例子,让学生初步有物质与物质转化的意识,生活离不开物质之间的转化,使学生有学习这些知识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一)非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一

1、观察硫的状态,颜色等外观

2、在空气中点燃硫粉,观察现象

3、在氧气中燃烧硫粉,观察现象

讲述: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工业上最重要的污染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要注意它的处理,可以用氢氧化钠来溶解它而除去,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S+O2=====SO2

SO2+2NaOH=Na2SO3+H2O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做现象的对比和文字记录,写好化学方程式

闻燃烧后的气体气味

讨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拓展相应的知识,是概念有更多的外延的支持,是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实验二、

1、在滴有紫色石蕊试剂的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有对照实验

2、将变红的上述实验溶液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

问题:

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缺陷,你能把这个实验更完善吗?

展示:

一个比较严密的实验设计(ppt)

观察并记录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CO2+H2O==H2CO3

H2CO3==CO2↑+H2O

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三:

1、体验硫磺和铁:

颜色,铁的铁磁性

2、混合后加热反应,观察过程变化和现象

3、用磁铁靠近反应后的产物,体验物质的变化已经发生,为什么会这样?

讨论:

你还知道其他的金属转化成化合物的例子吗?

实验四:

观察生石灰和水的反应情况

观察并记录有关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Fe+S===FeS

有新的物质生成,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说明了: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生成盐

列举其他金属生成金属化合物的例子

实验现象:

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

习题:

C→CO2→H2CO3

Ca→CaO→Ca(OH)2

Cu→CuSO4

Na→NaCl

体会、巩固转化的规律

作业:

●板书设计:

见课件(ppt)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

查阅了解某些金属的冶炼历史和工艺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金属冶炼

实验五:

、木炭还原氧化铜

1将干燥的氧化铜和碳研磨成粉末,以5:

1的比例均匀混合

2、在实验装置中用较高的温度加热较长的时间

3、将尾气用澄清石灰水处理

4、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

问题:

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移去盛有石灰水的烧杯,后移去酒精灯?

5、其他的一些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和状态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书面表达:

在试管中有亮红色的铜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填好书上的空格

联想对比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课后了解现代工厂的制铜方法和技术。

高温

2C+CO2=====2CO

CO+CuO====Cu+CO2

培养学生通过对前后观察到的现象的对比,得出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得到红色的铜,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六:

步骤:

1、观察孔雀石的颜色

2、加热孔雀石(碱式碳酸铜),用湿润的ph试纸贴在试管壁上观察颜色的变化,测定气体的水溶液ph大约是多少?

3、孔雀石加热时有什么变化?

4、写出化学方程式:

5、用氢气还原冷却后的氧化铜(以上步骤的产物)

问题:

1、盛放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需略向下倾斜?

2、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3、实验停止以后,为什么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

1、绿色

2、PH为________。

3、水珠和气体

4、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Cu2(OH)2CO3=CuO+H2O+CO2↑

H2+CuO====Cu+H2O

书面表达:

1、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2、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内爆炸

3、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

通过设问,是学生了解易燃物质的加热安全问题和氢气“早出晚归”的原因,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验所涉及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点

习题讨论:

由氧化铜制取铜,还可以用其他的什么方法?

拓展知识面。

实验七:

用CO还原氧化铁

按图2-14实验装置图实验

1、观察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以上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应该如何处理?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高温

Fe2O3+3CO==2Fe+3CO2

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对有毒其他的防范意识。

总结讨论:

学了今天的3个实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固体加热的装置和方法

尾气的处理方法

回忆实验的许多注意事项

复习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作业:

1、化学方程式的训练

(待选题)

2、作业本

为以后的计算和讨论物质的转化规律做好感性的基础

●课堂习题

●板书设计

实验中的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书写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出化学方程式中还原剂的共同特点

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得出提供感性的材料

二、新课教学

讲述:

在高温条件下,碳、氢气等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是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等能从氧化铜、氧化铁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做还原剂

指出上述的几个方程式中的还原剂

指出铝热反应中的还原剂

Al+Fe2O3=Fe+Al2O3

学习还原反应,还原性和还原剂

计算:

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

例题:

100吨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可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方法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在化学方程式下标上题目中已知质量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际质量,同时标出需要球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3、列式4、求解

方法二:

根据元素质量守恒思想计算

铁矿石中的铁的质量=生铁中铁的质量

继续练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了解不纯物质的不同的计算方法

习题:

用2000吨含Fe2O375%的铁矿石,最多可以炼出多少吨铁?

练习

巩固

结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

介绍金华著名的溶洞

展示图片

欣赏

进一步加深物质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状态的科学思想

实验:

观察鸡蛋在稀盐酸溶液中的各种现象,并做科学的解释

观察

记录

解释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解释自然中的一些现象的能力

作业:

作业本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学生准备:

关键字:

化学物质鉴别方法(查阅)

●教学目标:

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物质制取的途径,利用所学知识学会对物质的鉴别、甚至鉴定

●教学过程

(一)解读关系图:

文字说明举例说明

一、两条纵线

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四条横线

1、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碱→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盐+盐→新盐+新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两条交叉斜线

1、金属氧化物+酸→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两条弯线

1、金属+盐→新金属+新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酸→盐+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寻找物质制取的途径

例题一、写出用空气、铜、蒸馏水、三氧化硫4种物质制取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例题二、举出5种制备氯化镁的方法。

 

第五课时、物质的鉴别和习题

知识回放

[投影]1、沉淀的颜色

颜色

沉淀

溶不溶于稀硝酸或盐酸

AgCl、BaSO4

CaCO3、BaCO3

Mg(OH)2、Al(OH)3

Fe(OH)3

Cu(OH)2

[投影]2、固体的颜色

颜色

固体物质

NaOH、Ca(OH)2、CaCO3、无水CuSO4、

NaCl、Na2CO3、CaO等

Cu、Fe2O3

炭粉(C)、MnO2、Fe3O4、CuO

Cu2(OH)2CO3

CuSO4•5H2O

KMnO4

[投影]3、溶液的颜色

颜色

溶液

铜盐(Cu2+)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

铁盐(Fe3+)溶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

亚铁盐(Fe2+)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KMnO4溶液

钠盐(Na+)、钾盐(K+)、钙盐(Ca2+)、

钡盐(Ba2+)等溶液

[投影]4、离子的鉴别

离子

检验试剂

H+

 

OH-

 

Cl-

 

SO42-

 

CO32-

 

 

参考答案

所含离子

H+

OH-

Cl-

CO32- 

SO42- 

所用试剂 

紫色石蕊

紫色石蕊或酚酞

AgNO3溶液和稀HNO3 

酸或含Ca2+、Ba2+的溶液

含Ba2+的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

 

变红

 

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变红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加酸有气体生成;加含Ca2+、Ba2+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第3节 常见的材料(计划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学习金属材料(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有机合成材料,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用途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

     3、通过钢铁锈鉵和防锈的学习研究,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钢铁的锈鉵与防锈

药品器材:

三支大试管、生石灰、蒸馏水、三枚铁钉

教学过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第1课时

引入:

常见的材料可以分为三大类: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

一、金属材料

说一说: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是由何种金属材料制成的?

强调:

但在通常所用的金属材料中,很多都是由合金制成的。

合金――2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

(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结合)

下面通过实验来比较合金与纯金属有何不同?

演示实验:

铅、锡、铅锡合金性质比较

1观察它们的外观;

2导电性实验;

3压力实验;

4熔化试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⑴合金的性质与纯金属相比,你觉得有哪些改变?

哪一类更广泛?

⑵举例合金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铁的合金――钢

 钢:

质坚硬,有弹性和延展性,机械性能好,可煅轧、压延、可铸造。

 可以分为两大类:

碳素钢和合金钢。

碳素钢:

根据含碳量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合金钢:

根据所加的合金元素分。

如不锈钢(含铬、镍元素)、锰钢、硅钢、钨钢等。

 介绍钢的用途,同时也可简单介绍铁的另两种合金:

生铁和熟铁。

    第2课时

引入:

金属露置于空气中易生锈,每年全世界因锈锈蚀而损失的钢铁材料占年产量的1/4。

   金属为什么会生锈呢?

它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

*探究实验:

探索铁生锈的条件?

1、提出问题

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提供器材:

带塞子的试管若干支,普通铁钉、蒸馏水、干燥剂

3、画出实验装置图

4、得出的结论

5、评价

提示:

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索决定的因素有哪些。

介绍:

若用一块纯铁片来进行上述实验,反而不宜发生锈蚀现象。

小结:

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

铁锈很疏松,易吸水。

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

金属的锈蚀既与周围环境中的水、空气有关,还与金属内部的结构有关。

小故事:

铁生锈的魔力

    铁生锈,司空见惯,一般不会带来什么灾祸。

然而在国外却有一桩因铁生锈而引起的横祸。

外国某化学公司的一家工厂,有一贮存氯化镁的钢质容器,有一次,因容器需要维修而停止工作,厂方排空了容器中的氯化镁,并将容器冲洗了几遍。

而后两个工人进入钢质容器维修,一下去就晕倒了,当人们发现后,立即将人救出并送到医院,一人经抢救脱险,另一人不幸死亡。

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员死亡呢?

难道容器中含有有毒气体?

人们对钢质容器内的空气进行了测定,并没有发现任何有毒气体,但却惊奇地发现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含量远远低于正常标准。

为什么容器中会缺氧呢?

经分析,发现问题原来出在容器本身,是因为容器生锈的缘故。

我们知道,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

容器中残存的氯化镁在铁生锈的进程中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即残存的氯化镁作为催化剂,使得铁生锈加快,从而造成容器内缺氧。

后来人们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了类似实验,也证实了上面的分析。

铁生锈导致了人员伤亡,实属偶然,这也许不能说是铁生锈的魔力,然而全世界因铁生锈而损失的钢铁,据估计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这难道不是一个骇人的数字吗?

这也许是铁生锈的魔力所在。

讨论:

既然我们已经找到生锈的原因,并且我们也知道铁锈蚀的危害,那么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生锈呢?

――学生讨论,结合生活实际。

*防锈两大措施:

 1、保护膜法

   如刷油漆、涂机油、封塑料膜、电镀

 2、改变钢铁内部结构法

如制成不锈钢

*金属的回收和利用

 金属被填埋的危害:

1、金属一般不会自行分解,会影响土质;

          2、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随雨水流入河中或渗入土层,而对土壤、水源造成环境的污染。

*解决金属垃圾危害的方法:

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可循环再生利用。

小结:

金属的锈蚀与防锈、金属垃圾的回收与利用

作业:

资料收集,解决“用什么办法处理废干电池?

”问题。

               

 

第3课时

学生关于“废干电池处理”资料交流:

1、锌—锰干电池的结构和材料

结构

材料

正极

碳棒、二氧化锰、乙炔黑、石墨

氯化铵、氯化锌、氧化锌、水

隔膜

纸或淀粉糊

负极

在纯度为99%以上的电解锌中,添加微量的铅、镉、氯化汞

封口

铁或塑料、塑料沥青等

外壳

铁或塑料、纸、塑料等

2、危害:

  通过对常用干电池的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废电池中的汞和镉等重金属含量较高,汞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与胃酸作用,产生氯化甲基汞,经肠道几乎全部被吸收进入血液中,并容易积蓄在脑细胞中,造成人体运动失调等,并往往导致死亡或遗患终身,并能危及后代健康。

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水俣病”事件。

人体主要通过消化道摄取环境中的镉。

进入人体的镉,会影响肝、肾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

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骨痛病”事件。

3、措施:

 ⑴回收电池;⑵建立废电池处理厂;⑶实现金属的循环再生。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三大无机材料:

水泥、陶瓷、玻璃

1、水泥:

常见的是硅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