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修改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753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修改版.docx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修改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修改版.docx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1、教师的概念:

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1)广义:

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以称为教师

(2)狭义;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2、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3、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93年颁布,1994年实施《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①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时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②加里宁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教师作用:

(1)老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5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1)非职业化阶段;“学在官府”“以吏为师”“以僧为师”——没有专门的教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出现而产生。

(3)专门化阶段。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4)专业化阶段

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角色;(6)“研究者”角色(看到“学习”和“反思”的字样)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7、教师的管理类型:

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管理型。

8、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多):

是由其工作性质、任务、过程、手段所决定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变):

其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机智

注意:

教育机智: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是教师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做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3)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时间)和广延性(空间);

(5)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长期性最佳的阐释,

(6)间接性:

教师通过学生对社会起作用

(7)主体性;

(8)示范性;

(9)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9、教师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居于首位):

①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②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

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在热爱学生上。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③对待集体:

团结协作;

④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

注意:

严格要求学生有特定的道德特征:

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2)教师的知识素养:

①政治理论修养;

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各科的教学教法);

⑤丰富的实践知识

★(3)教师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②组织管理能力;③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

①高尚的师德、②愉悦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④健康的人格

10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包括群体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①专业理想的建立

②教师的专业人格

③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

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

④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⑤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⑥专业自我的形成。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4)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①“非关注阶段”;

②虚拟关注阶段;包括实习期,该阶段专业发展主体的身份是学生,至多只是“准老师”

③生存关注阶段;新任老师一般处在这个阶段

④任务关注阶段;

⑤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第二节学生

1、学生的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自身的特点:

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3、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觉性,也叫主动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表现);

(2)独立性,也叫自主性;

(3)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4、▲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含的含义:

(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5、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3)▲学生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第三节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

指教师和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2、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

3、师生关系从不同层面进行划分,主要表现为社会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教育关系(这是一种工作关系,教育关系是基本关系)

4、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观点:

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论(学生中心论)

(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凯洛夫

(2)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杜威。

5师生关系的内容: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6师生关系的类型:

专制型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

7、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

8、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石杨平老师给学生讲授教育心理学)

(1)人际关系:

尊师爱生;

(2)社会关系:

民主平等;(3)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4)心理关系:

心理相容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