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96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012100202

课程名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学时/学分:

32/2

先修课程:

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

适用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

开课教研室:

初等教育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师范类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2.课程任务: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师范生能具有一定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小学教育的过程,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而使小学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小学教育的科学性,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各异。

“心理发展与教育”部分,要求把重点放在儿童个体发展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点方面,了解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和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因材施教的规律,以提高未来教师对小学儿童心理世界把握的能力;“学习心理与教学”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条件等基本学习规律,明确任何教育教学措施都是建立在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基础之上的,增强对教育科学的科学性认识;“儿童心理素质培养” 部分,要求学生掌握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方法,了解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等内容,为以后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打下理论基础。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科研训练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CA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

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

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对教师的作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对教师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古代哲学心理学时期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

二、教育科学取向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希望与挫折

三、心理科学取向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偏离正轨

四、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取向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窄化

五、社会性发展与成就动机研究使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迈向全人发展的轨道

第二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华生、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教学难点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发展的环境决定论

二、对环境决定论的评价及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本能论

二、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评价及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

第三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自我统一理论

二、对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的评价及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认知建构论

二、对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的评价及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

第五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论

二、对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评价及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概况、小学儿童的注意、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小学儿童的记忆、小学儿童的思维。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掌握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注意、感知与观察、记忆、思维。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是小学儿童元记忆的特点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概况

一、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二、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一、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一、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记忆

一、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

二、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

三、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

四、小学儿童元记忆的特点

第五节    小学儿童的思维

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三、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四、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小学儿童的情绪与情感、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小学儿童的性格。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以及小学儿童性格特征诸因素的发展特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小学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性格。

教学难点是小学儿童性格特征诸因素的发展特点。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一、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二、小学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亲子关系

二、同伴关系

三、师生关系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二、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性格

一、小学儿童性格发展的趋势

二、小学儿童性格特征诸因素的发展特点

 

第五章    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小学儿童的智能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认知方式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冲动型—沉思型、同时型—继时型的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智能差异与教育。

教学难点是认知方式与教育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智能差异与教育

一、儿童智能类型的差异与教育

二、儿童智能水平的差异与教育

三、儿童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与教育

第二节    人格差异与教育

一、气质差异与教育

二、性格差异与教育

第三节    认知方式与教育

一、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二、冲动型—沉思型

三、同时型—继时型

第四节    性别差异与教育

一、男女两性的心理和行为差异

二、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针对儿童性别差异进行教育

 

第六章    学习的理论观点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认知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认知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论知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的认知理论。

教学难点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本质涵义

二、学习的分类

第二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三节    学习的认知理论

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二、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理论

三、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自我实现人格论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第七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学习动机及其作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重点:

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并掌握学习动机的理论内涵,包括学习动机的行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学习动机的理论。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动机及其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学习动机的行为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成败归因理论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一、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二、恰当进行惩罚

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四、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

五、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六、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七、培养自我效能感

八、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九、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第八章   知识的建构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知识及知识建构、知识的理解、错误概念的转变、知识整合与学习迁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并掌握知识、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同化/顺应)的概念,理解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是知识的整合和学习的迁移。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知识及知识建构

一、知识及其类型

二、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同化/顺应)

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

一、知识理解的类型与过程

二、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第三节    错误概念的转变

一、错误概念的性质

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三、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四、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第四节    知识整合与学习迁移

一、知识的整合

二、学习的迁移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技能及其作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技能的概念,掌握技能的类型、作用,以及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操作技能的的形成与训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教学难点是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技能及其作用

一、技能及其特点

二、技能的类型

三、技能的作用

第二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第三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一、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三、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第十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掌握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教学难点是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二、学习策略的结构

第二节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注意策略

二、精细加工策略

三、复述策略

四、编码与组织策略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元认知及其作用

二、元认知策略

第四节    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一、时间管理策略

二、努力管理策略

三、学业求助策略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问题的概念,掌握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及其培养。

教学难点是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

一、问题及其类型

二、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一、建立问题表征

二、确认认知操作

三、实施认知操作

四、评价解决结果

第三节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三、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四、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五、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第四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二、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教授解题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五、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第五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的基本概念

二、培养小学儿童创造性的措施

 

第十二章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儿童品德发展的理论与教育、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助人行为及其培养、侵犯行为及其控制。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社会规范学习的概念,掌握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儿童品德发展的理论与教育、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助人行为及其培养、侵犯行为及其控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儿童品德发展的理论与教育,助人行为及其培养。

教学难点是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一、社会规范学习的涵义

二、品德发展的实质

第二节    儿童品德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与道德认知教育

二、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行为培养

第三节    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一、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二、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因素

第四节    助人行为及其培养

一、助人行为的涵义

二、助人行为的形成

三、助人行为的培养

第五节    侵犯行为及其控制

一、侵犯行为的涵义

二、侵犯行为的形成

三、侵犯行为的矫正

 

四、学时分配

章序

内容

课时

备注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2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4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4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2

 

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2

 

学习的理论观点

4

 

学习动机的激发

4

 

知识的建构

4

 

技能的形成

2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2

 

十一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1

 

十二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1

 

合计

 

32

 

 

五、主用教材及参考书

(一)主用教材: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编:

伍新春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4年。

(二)参考书:

1.《个性心理学》主编:

叶弈乾、孔克勤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6年。

2.《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主编:

杨丽珠出版社: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0年。

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主编:

朱智贤等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1年。

4.《发展心理学》主编:

林崇德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