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63280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讲解

西街小学集体备课教材解读要点

主讲

单元

第五册

第七组

2014.10月

地点

三年级办公室

主讲人

参与人员

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教材和指导

丛书解读

所含知识点

有三点:

是钟表认识的继续;是年月日知识学习的开始阶段与结束阶段;是今后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

不仅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基础,也是解决数学中问题的基础。

应掌握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3、体会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计时法。

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用教学方法

教材尊重客观事实,以“校园中的测量”等为线索,通过测量与找共同休息日两个活动进行学习,实现了学习内容与生活事实的有机结合。

教参和课标

解读

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及其地位

1、知识基础。

一年级下册:

下雨了--学看钟表(会认读整十、半时,知道“快几时了”“几时刚过”)二年级下册:

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会认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会用两种方式表示钟面上是几时几分)2、教材的地位。

有三点:

是钟表认识的继续;是年月日知识学习的开始阶段与结束阶段;是今后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

不仅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基础,也是解决数学中问题的基础。

单元重、难点

重点:

知道年、月、日是时间单位,能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一些信息。

难点:

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判断平年和闰年。

重、难点突破方法

年,月,日,这方面的知识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几乎天天在与时间打交道;说它陌生,是因为它非常抽象,尤其对儿童来讲,它看不见、摸不着,反映的是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变化现象,而不是反映儿童非常熟悉的物的特征,如探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可以借助于各种常见的立体纸盒,通过拆拼与组合进行活动。

教材尊重这一客观事实,以“走进天文馆”为线索,通过买票与观看科幻片两个活动进行学习,实现了学习内容与生活事实的有机结合。

单元

7

教学内容

看日历(年,月,日的认识)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看日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认识年、月、日。

难点: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日历

第一次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一、了解学情,确定教学七点:

 

二、探索研究,获取新知。

 

三、小结

1、围绕下列问题,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

(1)今天是几月几日?

(2)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3)一年有几个月?

(4)一年有多少天?

1、学生根据教材附页中的年里,独立完成下面的作业。

3、组织全班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

(1)1;3;5;7;8;10;12月都有31天。

(2)4;6;9;11月都有30天。

(3)2月份不确定,有28天,也有29天。

提问:

有31天的月份叫什么?

有30天的月份叫什么?

找一找。

出示问题:

从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

(1)教师节是()月()日,星期()。

(2)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月()日,星期()。

(3)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月()日,星期()。

(4)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星期几?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组织学生重点对问题(3)、(4)进行交流。

让学生说一说: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并讨论:

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2、交流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1)7月、8月十大月,之前的月份单月十大月,双月(除2月外)是小月。

之后双月是大月,单月是小月。

(2)用拳头来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3)民间的歌谣: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与同伴说一说,从表格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练一练。

出示题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月()日成立的,到今年的10月1日经过了()周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是多少年,我已经多少岁了。

让学生先说结果,再说一说判断方法。

板书设计:

 看日历

一年有12个月;大月、小月

教师节:

9月10日

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7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作业

设计:

基础练习

教材71页练一练1,2,3题

变式练习

你怎么能记住大月和小月,说说你的办法,和同学交流。

 

拓展练习

同步练习56页第5题。

教学反思:

 

 

单元

7

教学内容年

试一试(认识闰年,计算经过的时间)

课时

2

教学

目标

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学会看日历

难点:

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具准备

日历

第一次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一、活动一:

 

二、活动二:

 

说一说:

提出问题:

看今年本月的日历,从日历上你知道了什么?

探索2月份天数的变化规律,认识平年和闰年。

(1)独立的把附页中1997——2004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内:

3、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知识老人说的话和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知道:

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1、学生独立观察。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学生对星期的了解。

让学生先独立在日历里找一找。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

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推算的结果和过程。

全班交流推算的过程

板书设计

 

看日历

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

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板书设计:

看日历

教师节:

9月10日星期

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7月1日,星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1日,星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星期

 

作业

设计:

基础练习

教材68页练一练

 

变式练习

教材69页第6题,同桌讨论

 

拓展练习

同步练习第4题

教学反思:

 

 

单元

7

教学内容

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

课时

3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培养学生尊重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与普通记时法互换。

难点:

正确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的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

钟面

第一次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一、说一说:

 

二、看一看:

 

三、尝试练习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一天有几时?

(2)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出示情境图:

让同学们看一看“节目预告”。

1、让学生“看一看”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

2、说一说:

18:

30,19:

00,19:

33,19:

38,

19:

55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1、填一填: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再进行反馈交流。

2、画一画:

先让学生独立地在钟面上画出该时刻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最后进行反馈,对有困难的学生予具体的辅导和帮助。

1、练一练第一题:

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转化的方法。

2、练一练第二题:

3、练一练第三题:

 

通过时钟演示:

一天有24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2圈。

 

小组学习:

小组内利用钟面进行操作、探索研究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换算的方法。

小组内记录学习的结果

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进行换算的方法。

让学生独立地完成“想一想”,并在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先独立解答,再进行交流。

重点交流推算的方法。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

引导学生对火车发车时刻、小明从家到学校所需的时间、开车前5分停止检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

18:

30,19:

00,19:

33,19:

38,19:

55什么时刻

作业

设计:

基础练习

教材71页1,2,3题

变式练习

教材71页第4题

拓展练习

同步练习第8,9,10题。

教学反思:

 

 

单元

7

教学内容

时间表

总课时

4

教学

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结合现实生活情景,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难点:

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第一次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出示课件:

引入新课

 

出示时间表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活动1:

小兰和古丽在相同的时间分别在干什么?

活动2:

上午第二节课他们看到的时间分可能是多少?

活动3:

根据小兰和古丽的话,把时间表补充完整。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为什么同样的时间,他们做的事不太一样?

你从两个时间表中知道了些什么

与同桌的孩子说一说

 

同桌讨论、交流、小组汇报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全班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时间表

 

 

作业

设计:

基础

练习

练一练第1题

变式

练习

 

练一练第2题

拓展

练习

 

教学反思:

 

 

单元

7

教学内容

校园中的测量

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1、经理完整的测量活动,了解并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

2、在完成测量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经理完整的测量活动,了解并能够合理选择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办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测量问题。

难点:

在完成测量活动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际经验。

教具准备

第一次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活动过程

一、议一议

1、确定测量方法、测量工具,以及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2、确定活动的具体分工。

 

二、做一做

1、估测测量对象的高度或长度。

2、学生实际测量,并填写活动记录单。

3、完成预定任务后,可以选择一些感兴趣的物体,估一估,量一量。

三、想一想

1、按照问题提示,回顾整个测量过程。

2、汇报各小组记录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今后可能会有什么作用

3、谈谈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讨论活动的有关事项

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相互启发,完善各自的方案。

组长组织分工,明确各自承担的活动任务。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对测量方法、工具、单位的使用等情况进行总结。

 

说说你还对那些问题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

板书设计:

校园中的测量

 

 

作业

设计:

基础

练习

 

变式

练习

 

拓展

练习

 

教学反思:

 

 

单元

7

教学内容

搭配中的学问

总课时

6

教学

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难点:

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教具

准备

小黑版

第一次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教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

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

 

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

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

”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独立解决。

(3)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星期三菜谱

基础

练习

搭配路线图P27第1题

 

变式

练习

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P27第2题

拓展

练习

曹冲称象

第几次12345678

质量(千克)280220250300230250270350,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

教学反思:

 

 

单元

7

教学内容

时间与数学

课时

7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难点: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

日历

第一次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一、时间与数学:

 

二、练一练:

 

三、小结

一、共同的休息日:

1、出示题目要求,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然后进行反馈。

 

3、引导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二、日历中的规律:

1、出示情境图: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哪几天飞飞的父母会同时在家休息?

哪几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寻找规律。

对学生观察得到的正确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再交流方法

学生独立观察。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学生对星期的了解。

让学生先独立在日历里找一找。

板书设计

时间与数学

(一)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作业

设计:

基础练习

教材78页猜一猜

变式练习

拓展练习

同步练习第8,9题。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