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6741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Word下载.docx

“我从小琪那儿借的《天地有节》还没有看完,麻烦你告诉她不要着急,我会抓紧看,后天一定还她。

”第二天,艳艳见到了小琪,对小琪说:

________。

(2)讲座在学校书吧举行,书吧门口有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请用楷体将这副对联抄写一遍。

(3)讲座开始前,请你作为文学社代表作一个简短的开场白。

(4)下面是某位同学以文学社名义起草的致王先生的感谢信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多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

(找出原文即可,不要求修改;

每处不超过4个字。

您讲的内容很有趣味,态度也很和蔼。

特别是您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和海阔天空的议论,显示您确实有较高的水平,令人钦佩,一些同学听完讲座,都觉得挺不错的,还想请您在我校开设系列讲座。

【答案】

(1)“小琪,楠楠让我告诉你,她从你那借的《天地有节》还没有看完,她会抓紧看,明天一定还你。

你不要着急。

(2)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3)同学们:

书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可以倾听她的声音,也可以向她述说你的收获;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与书为友,与写作结缘?

今天就请著名作家王先生来给我们辅导辅导。

下面请大家以热烈掌声欢迎王先生给我们开讲!

(4)①态度和蔼;

②较高水平;

③海阔天空。

(1)这是一道要求转述题,答题的关键是人称的变化,要把“我”变成楠楠或她,把“你”变成“我”,把“她”变成“你”,另外要注意把话表述清楚,要有礼貌,语言要简洁、连贯。

如:

“小琪,楠楠让我告诉你,她从你那借的《天地有节》还没有看完,她会抓紧看,明天一定还你。

(2)注意书写时要用楷体字写,要求正确、端正、整洁、美观。

(3)开场白首先要有称呼,然后要围绕讲座的主题(书)说几句话,可以说对书的理解,也可以说书的作用等,接着要转入今天的讲座,最后要有欢迎王先生开讲的话语。

注意语言要连贯,中间的话要有一定的文采。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4)这段话是致王先生的感谢信,其主题是表达对王先生的感谢和赞赏,答题时只要能从中找出不恰当的地方即可。

如“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这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于此语境。

从一个学生的视角来看,“较高的水平”运用不得体,应为“很高水平”。

“挺不错的”也不恰当,可改为“受益匪浅”。

“令人钦佩”这个词用得比较突兀,与前后文衔接不好,应该为确实令人钦佩。

“还想请您在我校开设系列讲座”脱离了感谢的主题,应删去。

⑴小琪,楠楠让我告诉你,她从你那借的《天地有节》还没有看完,她会抓紧看,明天一定还你。

⑵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⑶同学们:

⑷①态度和蔼;

【点评】⑴本题考查转述语言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转述的内容,把人称用正确。

然后要把话说清楚,完整。

⑵此题考查书写汉字的能力。

书写汉字时,要求用正楷字书写;

要保证绝对正确;

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

要考虑标点符号。

⑶本题考查设计开场白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时内容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⑷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

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

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

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

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

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综合性学习。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首,亦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1)请根据下面这则材料,简要概括什么是“年俗”。

“春节”原指正月初一这一天,但可以开始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早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时一个多月。

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探亲访友、扫墓祭祖、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如进行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来期盼来年的好运。

________

(2)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今年是农历己亥猪年,请你根据所积累的知识,补全下面的春联。

(要求:

必须含有“猪”字)

①上联:

名题雁塔登金榜 

下联:

②上联:

________ 

新春纳福鹊登梅

(3)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都在淡化,继而逐渐消失。

甚至有人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再过春节了。

请你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意见。

【答案】

(1)“年俗”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期盼来年好运的一种习俗。

(2)下联:

猪拱华门报吉祥;

上联:

吉日生财猪拱户

(3)示例:

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过春节”这一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

这些活动以除旧迎新、迎新接福、拜神祭祖、析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赞同,理由充分也可) 

(1)要通过阅读材料,找到“年俗”的本质属性等信息,把它们提取出来,整合在一起。

如可提取分析“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探亲访友、扫墓祭祖、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来期盼来年的好运”等句。

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①的上联“名题雁塔登金榜”是写人,“名题雁塔”是可以看成主谓宾结构,所以可对“猪拱华门”。

“登金榜”为动宾结构,可对“报吉祥”。

“门”又是平声字。

这样所拟之句既符合上联的形式要求,句子本身的内容也很连贯,更重要的是符合题干下联中必须含有“猪”字的要求。

按同样道理,即可拟出②句的上联。

(3)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

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

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

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

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春节的意义:

往浅里说: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往深里说:

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

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⑴“年俗”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期盼来年好运的一种习俗。

⑵下联:

吉日生财猪拱户

⑶示例: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

考生要读懂材料,找准关键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概括,注意句式应该运用陈述句。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的创作能力。

考生要结合题干提示,以及上联或下联的结构特征进行创作,注意对联的相关要求和题干的要求。

⑶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材料来发表意见,立场鲜明,条理清楚,有根有据。

4.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方言却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它的背后更包含着很多家乡味道。

乡音中有童年,有回忆,更有文化,有传承。

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1)请观察下面的方言词汇,归纳柳州方言的特点。

皮痒(犯贱) 

闯彩(幸运) 

锤姜(拍马屁)

搏底(贪小便宜) 

聊盆(找茬) 

答你都困(懒得理你)

(2)央视某知名记者赴柳州周边农村采访扶贫攻坚工作。

遇到贫困户老乡,两人有如下一番对话,请解释划线词。

(三个词语任选两个解释)

记者:

老乡,你欢迎干部下乡扶贫吗?

老乡:

嫩子没欢迎咯?

他们帮我找项目,帮我找销路。

我的身体没嫩子好,还帮我买了药,一吃就起泡了!

身体不好,家里的春耕怎么办呢?

粗活路都是村干部帮我做的。

感谢大家哟。

(3)某中学语文老师丁老师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把柳州话引入了语文课堂,用柳州话来翻译文章,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但也遇到不同声音。

请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张老师:

语文课堂是很严肃的地方,更何况文言文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瑰宝,这样处理不够严肃吧?

李老师:

挺好的呀!

我就很喜欢这样的处理,多接地气!

语文要跟生活联系起来嘛,你看孩子们多开心。

这就是语文的生命力嘛。

丁老师:

【答案】

(1)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但有时会显得粗俗。

(2)嫩子:

怎么。

起泡:

有效果。

粗活路:

重活(累活)。

(3)略

(1)从题目中给出方言来看,这些语言贴近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到方言的形象活泼、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

(2)本题作答可结合语境来推断。

从语句表达的意思看,“嫩子”是“怎么”的意思;

“起泡”指的是吃药,应该是“有效果”的意思。

从“是村干部帮我做的”可以推断“粗活路”应该指的是“重活、累活”。

(3)开放性试题。

这类试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文本材料中,丁老师把柳州话引入了语文课堂,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张老师和李老师对这一做法也持有不同的意见。

此时丁老师可以阐释自己把“柳州话”引入课堂的原因和理由。

据此拟写作答。

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阐释清晰。

答案不唯一,符合语境即可。

故答案为:

⑴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但有时会显得粗俗。

⑵嫩子:

⑶略。

【点评】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⑵本题考查语言特色的归纳概括。

根据语境即可解决;

⑶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阅读,可________,可________,亦可________。

但无论何种阅读方式,阅读总能让你如同穿梭在时光的suì

道里,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古人的智慧,jí

取思想的精华,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uì

________道

________取

(2)在“可________,可________,亦可________”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A. 

细嚼慢咽 

浅尝辄止 

囫囵吞枣

B. 

浅尝辄止 

细嚼慢咽 

C. 

囫囵吞枣 

浅尝辄止

【答案】

(1)隧;

(2)A

(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隧”“汲”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考查安排词语的顺序。

细嚼慢咽:

本指慢慢地吃东西。

引申慢慢去体味。

浅尝辄止: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

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所以“细嚼慢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这三个词语所代表的阅读方式是由细致到粗放的顺序。

所以选A。

其它两项顺序错乱。

⑴隧;

汲。

⑵A。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⑵此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

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末回家,中学生青珊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在低头玩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

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

“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

”父亲也感叹道:

“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内容。

(2)假如你是青珊的朋友,你该如何对她进行委婉劝说。

【答案】

(1)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2)略

(1)可分析“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等句,即可得出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的结论。

(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不能偏离“过度玩手机伤害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⑴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

答题时要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7.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年级

(1)班决定开展以“会诗词·

咏经典·

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

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甲)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乙)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

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________;

乙:

(2)

【咏经典】《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的同学根据上面的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

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3)

【信中国】央视《信·

中国》节目曾播放了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

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

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

(不少于两点)

【答案】

(1)C;

B

(2)咏诗词弘扬传统

(3)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1)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相应词的内容与格式来判断题目给出的两首词是什么词牌。

第一首应是如梦令,第二首应是浣溪纱。

(2)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分析上联可知,上联由“变形式”和“演绎经典”两个词语组成,这两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根据对联的要求,拟出合适的下联即可,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拟写的对联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3)此题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结合现实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都是精髓,我们当然要传承它,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后代传承中国文化,还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⑴C、B;

⑵咏诗词弘扬传统;

⑶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有关“词”的常识的积累能力。

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⑶本题考查针对某个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8.按照要求,回答小题。

(1)请赏鉴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简要谈一谈你对会徽设计含义的理解。

(2)你和父母在一家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但结账时服务员表示:

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

你的母亲准备照做。

你该怎样劝说母亲?

【答案】

(1)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2)妈妈,您这样做不好。

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1)此题注意“滑道”的图案,“冬”字是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

再结合徽标名称“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分析“2022”“奥运五环”和“拼音字母”的含义。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不能偏离“讲诚信,不做虚假宣传”这一劝说主题。

⑴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⑵妈妈,您这样做不好。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图画的主题和描绘画面内容。

解答描述画面题的技巧:

①注意标题、看清主体、背景及其关系;

②揣摩细节以及文字信息;

③注意顺序、主次要分明;

④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2)语言得体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

9.近期,学校正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观点论述】汉字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传承唯一超过五千年的文字,汉字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