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195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新版

专题课件

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   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诗词文化.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破雾穿晨履,冲风唤晚航-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忆昔暗尘辞旅舍,三更赢马踏冰川-冰川是凝华形成的

2.   冬天为尽快清除道路上的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  )

A. 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融化

B. 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

C. 融雪盐和雪在一起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

D. 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太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3.   

小明同学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画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冰的比热容由图可知为2.1×103J/kg•℃                                        B. 冰熔化时吸热温度没有升高,内能没有增加                                        C. 0℃的冰没有内能                                        D. 用摩擦的方法不能使冰熔化

4.   

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如图 (甲)所示。

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固体M和固体N,它们的温度与时间曲线如图(乙)所示。

在2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在30min时处于沸腾状态                                        B. M是晶体,其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C. N是晶体,第20分钟N开始熔化                                        D. N的沸点是100℃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冰雪的内能从零开始逐渐增大

C. 汽油发动机的压缩冲程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D.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6.   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                         B. 盛夏,露珠凝结                         C. 深秋,绿叶凝霜                         D. 严冬,滴水成冰

7.   四幅图中,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后又冷却变成岩石是凝华现象                                        B. 乙图中的白霜是液化现象                                        C. 丙图中的固体空气清新剂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小了是升华现象                                        D. 丁图中的水结成冰是水的熔化现象

8.   “神州六号”载人航天器成功返回地面,它在返回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高速运动时与空气摩擦被烧毁,返回舱的外壳涂上一层特殊的材料,其作用是(  )

A. 坚硬不怕热                         B. 不传热                         C. 形成光滑表面,不与空气摩擦而产生高温                         D. 受热熔化并汽化而吸收大量的热量

9.   冬天,道路结冰会使交通事故增多。

研究者研发了一种新型沥青,即在沥青中加入适量的甲酸钾熔雪剂。

这种沥青能持续释放甲酸钾,从而延缓道路结冰,原因是(  )

A. 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上升                                        B. 甲酸钾使水的凝固点下降                                        

C. 甲酸钾使冰的熔点上升                                        D. 甲酸钾能吸收热量,使冰熔化

10.   绘制图象是对物理过程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图甲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B. 图乙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C. 图丙表示电阻随着电流、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 图丁表示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1.   下列选项中是晶体的(  )

A. 蜡                         B. 沥青                         C. 铜                         D. 玻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2.   2017年5月5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圆满首飞.该机装有不少运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钛合金部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熔化成液态再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型.

13.   

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人们为了出行方便,常常向结冰的公路上撒盐,其主要原因是冰与盐混合后,能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冰的熔点,使其尽快熔化.

14.   7、8月份,安徽省各地气温屡创新高,柏油马路在烈日灼烤下逐渐变软.在此过程中,柏油的温度不断升高,由此可判断柏油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5.   宁安高铁于2015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芜湖进入了高铁时代。

高铁的道岔转折器以及接触网上都安装有电热设备,下雪时电热器把热传给接触网上的雪,电热器是利用了电流的______原理工作的,电热器产生的热使雪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车轮和轨道通过______(选填“摩擦做功”或“热传递”)“生热”,从而使轨道上的雪融化。

16.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 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段截面图,读数是______,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判断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17.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一定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8.   

如图所示,表示某晶体的熔化图象。

由图可知:

BC段表示__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是______不变。

19.   医生在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______;在我国北方春季常会出现霜冻,为了防止插好的稻苗被冻坏,农民朋友们会往插好的稻田地里灌水,其目的是______。

20.   南平市正在进行大规模路面改造,在铺设路面时,将沥青块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与碎石黏合,同时在很远处就能够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因为沥青分子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60.0分)

21.   

小明做“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小明将装有适量某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

(2)图乙是小明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该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______min,在第10min该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2.   图甲是小丽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她先将冰和温度计正确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加热,观察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

(1)实验中,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目的是______。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______℃.物质处于______态。

(3)根据实验数据,小丽作出了冰熔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物质第6min时的内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8min时的内能。

(4)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23.   

在“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中,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0分钟处于______态。

(2)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内能______。

24.   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已知冰的质量是100g,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c冰=2.1×103J/(kg•℃)】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

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过程吸收______J的热量。

(2)小明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4所示,分析FG段得出液体沸腾时的特点______。

(3)实验完成,撤去酒精灯,烧杯中的水还能继续沸腾,原因可能是______。

25.   小东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时,设计了图甲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______ (填“均匀”或“不均匀”)。

(2)由图乙可知,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AB段的升温比CD段快,这是因为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______不同。

(4)冰熔化成水后,小东将烧杯移走,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继续探究水的沸腾。

在加热过程中,小东观察到水的温度继续上升,脱离试管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______,还未到达液面就消失了。

(5)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东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第______min时的数据是错误的。

时间/min

10

11

12

13

14

15

16

温度/℃

96

97

98

98

95

98

98

改正数据后,小东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6)水沸腾时,试管口有大量白气产生,这是由于水蒸气______而形成的。

(7)小东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并没有马上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

26.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500g 的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己知冰的比热容C=2.1×103 (J/kg•℃),设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丙为某一时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值,其示数为______℃。

(2)冰是靠______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在最初2min内,冰吸收的热量为______ J。

(3)分析线段AB和线段CD不平行的原因:

______

(4)实验时的大气压______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1标准大气压。

27.   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______(填“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

BC段的物质处于______状态,冰熔化过程中在a点时的内能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象中的DE段,由此判浙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填“高于”或“低于”) 1个标准大气压:

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 (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

28.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A、B两种固体的熔化特点。

瓶中的电热丝阻值R1=2R2,两种细小颗粒的质量相同。

通电一段时间待两种物质都熔化完就断开开关,作出两种固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忽略过程中的热损失。

(1)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选填“A”、“B”或“A和B”)。

(2)若两根电热丝长度和材料都相同,则电热丝R1较______(选填“粗”或“细”)。

(3)由图象可知:

熔化过程中A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吸收的热量。

颗粒A、B固态时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

(4)若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表变为原来的2倍,则固体A的熔化时间将变为______min。

29.   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丽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该实验中海波的熔点是______℃。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

海波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

30.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1)实验时,将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注意:

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

物体在6min时具有的内能______10min时物体的内能;在0-5min物体吸收的热量______15-25min物体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融化和凝固同步训练(含答案)

【答案】

1.  C       2.  C       3.  A       4.  B       5.  A       

6.  A       7.  C       8.  D       9.  B       10.  D       

11.  C       

12.  凝固       

13.  降低       

14.  非晶体       

15.  热效应;熔化;摩擦做功       

16.  热胀冷缩;-3℃;晶体;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17.  晶体       

18.  熔化;温度       

19.  酒精蒸发吸热;利用水凝固时放热       

20.  熔化;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1.  受热均匀;晶体;7;固液共存       

22.  使冰受热均匀;-5;固;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小于;不会       

23.  晶体;液;不变;增大       

24.  固液共存;增加;4.2×103;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石棉网的余温可以继续加热       

25.  均匀;保持不变;比热容;小;14;98;小于;液化;试管有余热       

26.  -4;热传递;4.2×104;)因为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等于       

27.  碎冰;使冰块受热均匀;固液共存;小于;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变大;低于;不能;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后与烧杯中水温相同,不能继续吸热       

28.  A和B;细;大于;1:

3;2.5       

29.  48;液态       

30.  水深度以没过试管里的物质为准,不要太多,试管不能碰到烧杯低;小于;小于       

【解析】

1.  

解:

A、蜡烛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故A错误;

B、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正确;

D、冰川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

(4)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液化现象、凝华现象的了解与掌握,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反映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现的新课标的要求.

2.  

解: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

故选:

C。

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

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

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

明确晶体熔点高低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属于一道基础题。

3.  

解:

A、冰熔化为水,质量不变,即水和冰的质量相同;在相同时间内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由图知,1min冰的温度升高20℃,水的温度升高10℃,即水升高的温度是冰升高温度的一半,根据Q=cm△t知,水的比热容是冰的比热容的2倍,则:

c冰=

c水=

×4.2×103J/(kg•℃)=2.1×103J/kg•℃;故A正确;

B、冰是晶体,冰在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何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C错误;

D、用摩擦的方法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冰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能使冰熔化,故D错误.

故选A.

(1)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Q=cm△t,分析得出冰的比热容;

(2)晶体熔化特点:

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

(3)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4)改变内能的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

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学会观察分析物质熔化或凝固的图象,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  

解:

A、读图可知,图象中M在30min后,温度还升高,没有达到沸点,不会沸腾,故A错误;

B、由图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故B正确;

C、N在25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到100℃时达到水的沸点,水的温度不在升高,N不能吸热,温度不变,不能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C错误;

D、N的100℃还没有熔化,沸点一定不是100℃,故D错误。

故选:

B。

(1)液体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2)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读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关键是要从曲线变化中判断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而确定是否属于晶体,再明确不同时间段时物质所处的状态。

5.  

解:

A、炒菜时香气四溢,是菜中的芳香类物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空气中充满菜的芳香类物质,所以炒菜时香气四溢,故A正确;

B、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内能,0℃时物体也有内能,故B错误;

C、四冲程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C错误;

D、用锯条锯木板,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锯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锯条和木板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

A。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内能;

(3)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做功、压缩和排气,各冲程的特点不同,因此根据气门的状态和活塞的运行方向确定冲程;并且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还有压缩冲程有能量转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一是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二是热传递。

本题考查了内能、分子动理论、内燃机各冲程能量的转化、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6.  

解:

A、初春,河流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故A正确;

B、盛夏,露珠凝结;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深秋,绿叶凝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D、严冬,滴水成冰,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

A。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  

解:

A、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后又冷却变成岩石,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白霜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固体空气清新剂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小了,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物质是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8.  

解:

在返回舱返回大气层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摩擦而导致舱体过热,这时,这些涂抹在舱体的固体物质会发生熔化与汽化,从而吸收大量的热,对舱体起到保护作用。

故选:

D。

知道在返回舱表面涂抹这种固体物质的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