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334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复习文档格式.docx

美国为核心的东西方对峙,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出现美苏争霸的新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标志其结束。

  (3)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世界格局变化的基本趋势,目前表现为美国&

欧盟&

日本&

中国&

俄罗斯几个主要力量中心的并存。

  规律性认识: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三次工业革命后,随着世界上主要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国际政治格局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由于不平衡性是固有的,因此均势只能是暂时的。

  ②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它需要不断争夺市场&

原料和资本输出地,各种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都必须为之服务,哪怕是付诸武力,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由此奠定。

其他国家或集团实力的增长,对世界格局的变动也会产生某些影响,但是国际格局的形成更多地还是带有大国的政治色彩。

  ③冲突和合作是国际关系中最活跃&

最为鲜明的特征。

事实证明,有时妥协和调整可以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有时却正好相反;

而合作则会让国际格局更趋稳定。

此外,地缘关系也是触发国际关系变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不同: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但两次大战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萨拉热窝事件是其导火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德&

意&

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

法&

美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客观原因。

  

(2)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3)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启示:

两次世界大战都历时多年,战火遍及世界各地,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战争是残酷的,是破坏性的,我们应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珍惜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安全。

  4.中国的和平崛起。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①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后,中国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顶住了西方的压力,政治局势稳定,经济高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与苏东剧变的国家解体&

政局动荡和经济滑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②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作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③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

持续&

健康发展,中国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国际贸易不断拓展,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日益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

  

(2)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①原因:

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世界大战。

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

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

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因此,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和平崛起。

  ②“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确立: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

200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再次强调,中国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04年3月7日,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和平崛起”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2004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重申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

  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纷纷表态,标志着“中国和平崛起”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

  【重难点透视】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二者的相似之处有:

它们都是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

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

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他矛盾,维护了世界和平。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

①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适用于欧洲&

中东和远东地区;

雅尔塔体系涉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适用于整个世界,具有更大的影响。

②中心力量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以欧洲为国际舞台的中心,英法起着主宰作用;

雅尔塔体系则是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③形成的过程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结束后两年内形成的;

雅尔塔体系则是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到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

④体系的性质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对世界的重新瓜分;

雅尔塔体系由于二战的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介入而具有反法西斯&

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2.国际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

①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但帝国主义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且《凡尔赛和约》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中国的民族权利受到侵犯,中国人民掀起了五四运动。

②华盛顿会议上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中国问题,为了遏制日本在中国的发展,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将胶州湾交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中国军阀混战进一步加剧。

③为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

在反法西斯势力的支持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两极格局对中国的影响:

①二战中,美英等签订的雅尔塔密约,损害了中国的民族利益。

②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而控制中国是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它在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渗透。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了中国很大的支持。

但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并最终破裂。

美国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干涉中国内政。

④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3)当今世界格局对中国的影响:

两极格局的解体,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今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命题特征】

  近几年来,每年高考都有关于此内容的命题出现,且随着国际形势新的发展,高考对相关内容的考查有加强的趋势。

近三年来,相关内容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征:

  1.从考查的题型看:

以选择题为主,兼及材料题和问答题。

  2.从考查的内容看:

以国际联盟&

二战的重要战役和影响&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以及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等内容为主要考查对象,2008年高考尤其突出了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考查。

  3.从命题的趋势看:

从朝鲜半岛的局势&

日本极右翼势力抬头&

中东和平进程的艰难历程和伊拉克局势等重大国际热点问题的角度,考查大国之间的关系&

战争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当今人类应吸取的教训等。

  【复习建议】

  1.世界战争与国际格局的调整密切相关,重大的国际格局的调整往往受世界战争的影响。

因此复习中要抓住“战争”这一环节,掌握与其相关的人物&

事件&

现象与结论,并注意分析其原因与历史启示。

  2.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中国崛起”成为国际关系中抢眼的字眼。

进入21世纪,西方世界一些国家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

如何避免与世界大国的正面冲突而求和平发展,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因而在复习中,同学们要关注“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在国际关系变化中如何寻找并抓住中国快速发展的机遇。

  3.注意相关内容与当前国际热点问题的联系。

  【典型试题精析】

  例1.(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14.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题正确的是()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分析:

题干限制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此时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故A项正确。

因冷战的重心一直在欧洲,B项错误;

中苏关系缓和是在20世纪80年代,C项错误;

欧盟建立是在1993年,D项错误。

  参考答案:

A

  例2.(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35.【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

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

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

广泛性”。

本题考查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个国际组织的异同。

比较型试题分有项比较和无项比较两类。

本题属前者,因为试题明确给出了比较项“共同追求”&

“建立基础”&

“成员国构成”,因此我们应紧扣这些给定的比较项作答,也就是要紧扣题意作答。

(1)和平与安全;

国际联盟建立在帝国主义战争的基础上,联合国建立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

  

(2)联合国成员国多;

世界主要大国都参加了联合国;

国际联盟主要被少数西方大国所控制,在联合国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专题训练】

  1.英德矛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其焦点是()

  A.争夺欧洲霸权B.争夺巴尔干半岛

  C.争夺殖民地D.争夺海上霸权

  2.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发表意见,因而被人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日本代表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是()

  A.对欧洲事务没有兴趣B.不具备与欧洲列强争雄的实力

  C.专注亚洲事务与权益D.日本代表缺乏外交口才与应变能力

  3.对于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它是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惩罚的产物

  B.它解决了战胜国之间原有的矛盾

  C.它根除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

  D.它缓解了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冲突

  4.英&

美争夺国际联盟控制权的斗争结局表明()

  A.美国经济实力不如英国B.国际关系格局仍以欧洲为中心

  C.美国不热心欧洲事务D.英法结盟对付美国

  5.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并获得收复失地神圣权利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6.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英美争夺海上霸权B.英法争夺欧洲霸权

  C.英德矛盾D.法西斯的进攻和反法西斯斗争

  7.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世界版图的重新划分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C.美苏争霸的结果

  D.美苏对世界格局两分天下的划分

  8.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的成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9.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这一“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的对抗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D.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10.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

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

1.C2.C3.A4.B5.A6.D7.D8.A9.C

  10.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3)言之有理即可。

如:

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

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