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79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基于广东的实证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劳工标准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需及早做好准备,而广东又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为此,有必要分析研究劳工标准与广东省出口贸易的关系。

本文从劳工标准的内容出发,以劳工标准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作为主线,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论题进行了分析。

首先,文章介绍了劳工标准的概念、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劳工标准的本质。

接着,从深层次的理论意义上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劳工标准不同态度的原因,未来趋势原因分析,核心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然后,基于广东的实际情况,运用实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劳工标准和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

笔者发现劳工标准提高会对广东的以加工业为主的出口贸易造成一定的消极。

据此结论,结合现行统一劳工标准的实施情况,论文对广东如何应对劳工标准国际化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劳工标准,核心劳工标准,出口贸易,广东实证分析

Abstract

Laborstandardsreferstothewages,workingconditions,laborwelfare,andrightsofothercitizens.Inthecontextofeconomicglobalization,asgovernmentsandacademiccommonconcernissue,theimportanceoflaborstandardshasbecomeanincreasinglyprominent.Laborstandardsareoriginallywithinthedomesticaffairs,butwiththe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economicintegration,laborstandardsinimportingcountries,especiallyintherelativelyadvancedimportingcountries,beginningtounderstandthatifacountrydon'

tcompliancewithlaborstandardsmaygetsomeexportadvantage.so,developedcountriesagreetolinkthelaborstandardswiththetrade,althoughdevelopingcountriesopposed.However,thecurrentdevelopmentsituation,laborstandardsisageneraltrendofglobalization,Chinaneedstoprepareearlyforthis,itisnecessaryanalysisoflaborstandards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China'

sexporttrade.

Thispaperanalyzethethelabourstandardfromthetheoreticalandempiricalperspective.First,thearticleintroducestheconceptoflaborstandards,laborstandardsandinternationaltraderelationsandtheemergenceanddevelopment,analysisofthenatureoflaborstandards.Then,thedeeperthetheoreticalanalysisofthedevelopedanddevelopingcountriesonlaborstandards,differentattitudesonthereasonsforAnalysisoffuturetrends,corelaborstandardsoninternationaltrademayhavenegativeeffectsandpositiveeffects.Then,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inGuangdong,theuseofempiricalanalysisofthelaborstandardsandtofurther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xporttrade.IfoundthatlaborstandardsinordertoimprovetheprocessingindustrywillGuangdong'

sexport-orientedcausesomenegative.Accordinglyconclusion,combinedwiththeexistingimplementationofaunifiedlaborstandards,thepaperofhowtodealwiththeissueoflaborstandardsandinternationalrecommendationsaregiven.

Keywords:

laborstandards,corelaborstandards,exporttrade,GuangdongAnalysis

1.1选题的背景与目的

1.选题背景

20世纪以来,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发达国家内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劳资冲突、环境污染、贫富分化、消费者权利被践踏等现象的出现,西方学界开始意识到企业利润的增长带来的社会边际利益可能为负,企业在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之外,还必须在一个更高层次的意义上承担对全社会、全人类的责任。

面对世界性的生态、贫穷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任何组织都要在社会责任领域重新评估其运行过程和社会角色。

在多边国际贸易体系中,劳工标准作为社会责任领域里一个棘手的问题不断出现在各种贸易协定中,国际上就贸易与劳工标准之间关系所持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

低水平的劳工标准不仅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而且具有经济上的威胁,这主要体现在对出口的影响上。

较低水平的劳工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工人的基本权利和生活标准造成了威胁。

据此发达国家要求在多边贸易谈判中要求对劳工标准进行有效管理以限制或制约产品生产与国际劳工标准不符的货物贸易。

另一种观点认为:

应该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框架下通过有效手段进行处理而不是进行贸易限制。

使用贸易限制不仅有滥用保护主义之嫌,而且会减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并降低低收入国家提供更好的劳工标准的能力。

以广东省为例,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是众多中小企业,且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

跨国公司或外国企业在订单中要求广东省的企业必须满足或通过其相应的劳工标准验证。

对于不能很好满足或实现劳工标准的中小企业来说,通不过验证或者不能达到令跨国公司满意的水平,企业将会失去大量订单,甚至导致某些投资转移。

在广东,很多的生产制造企业遭受由实施劳工标准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消极影响。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表示,他们将重新依据劳工标准与中国企业签订新的采购合同。

由此可见,劳工标准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为导向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必然问题。

尽管发展中国家反对贸易和劳工标准挂钩的问题,但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发达国家的单边贸易立法中,相关规定都在加强。

发展中国家的明智选择不是对挂钩问题继续争辩,应该是承认现实并积极应对,采取相应措施。

因此对出口贸易和劳工标准的研究尚有必要。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本文目的旨在讨论劳工标准的高低是否会带来出口贸易的增减。

这一研究将在以下两个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首先,能够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借鉴。

通过了解劳工标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把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此不同的立场和态度,透视不同国家在不同态度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可以对劳工标准这一问题的现象、特征和实质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此外,本文从实证两方面,分别研究了劳工标准对广东出口贸易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能够为“提高劳工标准是否会人为地增加比较优势进而导致更多的出口”这一争论提供参考依据。

广东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或组织已经明确提出要抵制广东省生产的玩具、纺织服装等产品出口。

鉴于广东省经常面临因劳工标准问题而受发达国家贸易制裁的情况,探讨广东省应如何面对这一劳工标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研究劳工标准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也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争议由来已久,但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对劳工标准的影响日益加深。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劳工标准已成为发达国家政府和发展中国家政府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且问题性质呈现出从政治、经济、道德和哲学等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从国内问题向国际问题转化的趋势。

各界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总的来看,分歧多于共识。

国外的研究情况

对劳工标准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例如Johnson(1969)和Brecher(1974),他们考察了最低工资及其福利的含义。

而最早开始对劳工标准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

1981年瑞典隆德大学的GoteHansson在《社会条款和国际贸易》一书中探讨了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之间关系的由来问题、特殊工作条件下的社会条款、社会条款所涵盖的内容和选择的贸易政策措施等。

Hansson[7]的研究表明,社会条款可能改善那些在出口部门工作的工人的处境。

但是大量有关国际劳工标准研究的文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恰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之时。

全球化对劳工的负面影响开始增多,国际社会开始更多地关注劳工问题,并引发了相关国际组织对该问题的争论。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对于劳工标准问题的研究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究群体,诸如国际劳工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经合组织、各国工会以及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贸易与劳工标准之间的关系问题,劳工标准水平对于直接投资流入和贸易的影响,什么样的手段是推行劳工标准的恰当手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工标准发挥什么作用,贸易措施是否是执行劳工标准的有效手段,是否应该设立统一的劳工标准,如何监督和评估劳工标准的执行情况等。

有关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理论有:

有效的、竞争的市场和政治经济模型、再分配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向下竞争理论、消费者主权理论、提高劳动力市场机制理论、南方工人的福利等.在贸易与劳工标准的实证研究方面:

Aggarwal(1995)考察了10个发展中国家核心劳工标准的执行情况和他们向美国的出口份额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不存在正相关性,低劳工标准的发展中国家和高标准国家相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出口优势。

同时她还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出口部门的劳工标准往往高于非出口部门和非贸易部门。

Romero(1995)和Maskus(1997)[11]也指出,出口加工区的工资通常高于其他部门并享有更好的工作条件,从而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上述观点。

Busse(2002)对核心劳工标准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他发现,劳工标准的影响取决于其种类。

强迫劳动和童工的存在会加强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禁止组织工会也会使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获得出口优势。

HildegunnKyvikNordas(2003)以毛里求斯、墨西哥、秘鲁、菲律宾和斯里兰卡五国为例,选择1960年到2000年的相关经济和社会指标,实证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女性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影响。

研究发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中女性的份额在增加,而且男女间的工资差距在减小。

得出的结论是:

贸易自由化在非熟练劳工充裕的国家对女性而言可能是机会之窗,而受保护的资本和技能密集型产业是女性就业的障碍。

MarziaFontana和AdrianWood(2000)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以孟加拉198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外贸政策和资本流动对女性的工资、家务和休闲的影响。

他们的模型中不仅包括了所有的市场经济部门,还包括了社会再生产和休闲活动,而且还将女性和男性分开考虑。

LanceCompa对美国的结社自由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观点是:

哪里工人权利得到保障,哪里就有更多的人权。

国内的研究状况

国内目前对于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不多,现有的研究大致以探讨国际劳工标准对全国对外贸易的可能影响,并给予政策建议为主。

早期的研究出现在1995年左右,如张克宁(1995)对世界贸易组织内劳工标准的规定和不同国家的劳工标准立场进行了介绍,建议政府关注劳工标准的动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利。

1996年之后伴随着新加坡会议的召开,国内有不少学者对于劳工标准问题进行了更深一步研究,缪建文(1999)研究了现行的劳工标准和规则之间的冲突。

杨青(1997)则认为社会条款纳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西雅图会议之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多,杨体仁(2001)提出要对劳工标准进行多面的思考,看到其合理性的一面。

高振沧和王凤如(2005)、卢修敏(2005)、赵平(2005)、马丽(2007)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发展趋势,从而推断出二者挂钩是难以避免的,是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安增科、张新国和张霞(2007)认为劳工标准问题的本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交叉矛盾的产物[2],争议将长期存在,最为可行的解决方式是在民间层次上自愿采用第三方标准。

国内外研究情况对比

国内外关于劳工标准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从研究规模来看,国外特别是美国和西欧对于劳工标准的研究处于较成熟阶段,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研究群体;

而且主要是从事经济学研究学者,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解释某些现象。

而在国内,对于该问题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领域包括法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

国外研究涉及的劳工标准领域比较宽泛和细化,既有涉及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的规范研究,也有涉及与现实相关的实证研究。

此外,对劳工标准的单个领域已经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比如说童工问题、性别问题、发达国家的情况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以及不同的产业所受的影响。

而国内研究仍停留在介绍性和规范研究,鲜有实证研究。

在国外学者中形成主流看法的意见与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不同。

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劳工标准的实施不一定通过贸易协议的方式来解决。

如Brown、Deardorff(1998)认为就劳工标准与WTO以及和美国的贸易协议相挂钩,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经验上都没有令人信服的案例。

本文的创新之处

从以上国内外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研究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研究情况较国外落后,而且大部分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证分析很少,有的也是全国范围的数据。

广东作为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省,且出口的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工标准对中国贸易的影响首当其冲的省份就是广东,这几年更为明显。

SA8000认证要求,工厂环境调查等变相的以劳工标准为幌子的蓝色壁垒已经对一些企业造成影响,广东也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采取一些措施积极应对。

然而,至今未有采用广东数据对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广东的实际出发,收集广东省有关方面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广东的实际情况分析劳工标准的提高对广东省的出口贸易有没有影响。

研究方法与思路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理论分析方法。

通过了解劳工标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把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此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对比不同国家在不同态度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可以对劳工标准这一问题的现象、特征和实质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2)定量分析,依据收集和查找的统计数据,凭借国际上核心劳工标准研究方面权威学者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从而计算出所要分析对象的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研究思路

从阐述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劳工标准内涵出发,进而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态度的异同,以厘清国际上劳工标准所代表的利益以及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意义。

由于核心劳工标准是劳工标准中最主要的问题,所以我们本文说到的劳工标准都以核心劳工标准为研究对象,并借助广东省的相关历史统计数据和国际经验数学模型,用统计工具探讨核心劳工标准对广东省出口存在的影响。

最后提出我省在对待国际劳工标准和劳工标准方面所应持有的态度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2.

国际贸易中劳工问题概述

劳工标准与国际劳工标准

在西方文献中没有一个严格的劳工标准的概念,由于它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法律渊源,故其提法众多,如国际劳工标准、劳工标准、社会条款、核心劳工标准等。

严格说来,各个概念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OECD(1996)认为所谓劳工标准指的是规范产业关系和工作条件的规则、规范和公约。

该定义得到了较广泛的接受。

另外一种定义方法是从法律的角度将劳工标准定义为有关劳动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则,它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劳动福利与其他公民权利所作的规范和要求。

而国际劳工标准通常是指国际劳工组织所采纳的公约和建议书。

今天,这些国际劳工标准涉及到的领域已经十分广泛,包括基本人权、就业、社会政策、劳动管理、工作条件、行业关系、社会保障、妇女地位、童工问题、移民等。

核心劳工标准

由于国际劳工标准所涉及的各种劳工权利公约数量很多,且各国执行情况各异,从而需要有一个基础的标准,使之既能包括劳工的最基本权利,又能为各国普遍接受,这种基础标准被国际劳工组织称为“基本劳工权利”,又被称为核心劳工标准。

核心劳工标准的概念最早是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出现。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提出贯彻核心劳工标准的问题,要求成员国承诺遵守基本的劳工权利。

1996年OECD正式提及核心劳工标准的定义,按照OECD的定义,核心劳工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l)禁止强迫劳动;

(2)雇佣非歧视;

(3)禁止剥削性的童工;

(4)自由结社权和集体谈判自由。

核心劳工标准不仅得到了国际劳工组织的肯定,而且在跨国公司的生产守则(自愿劳工标准)中也得到了肯定,目前己经拥有广泛的国际认知度。

由于核心劳工标准本身的地位,更由于在贸易规则中纳入劳工标准的要求主要也是指的核心劳工标准,所以论文中的研究对象以核心劳工标准为主。

2.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观点

发达国家的观点

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将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相联系,他们往往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的“社会倾销”(socialdumping)以偏离其劳工标准为由加以制裁。

其理由根据有:

其一,发展中国家过低的劳工标准是造成其产品生产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因而对发达国家构成不公平竞争,使发达国家国内相关产业丧失了原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其二,发展中国家过低的劳工标准是发达国家产业工人失业的诱因。

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受到冲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资本由于受到低工资成本的吸引而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这无异于是把本国的就业机会轻易让于发展中国家。

其三,发展中国家过低的劳工标准对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构成威胁。

由于上述两种影响,容易出现“低标准驱逐高标准”的局面,即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会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靠拢,从而导致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下降。

其四,发展中国家的确存在人权弊端。

诸如大量使用童工及犯人,对妇女、少数民族的歧视,规避劳工立法,工人集体谈判能力薄弱,政治统治的专制体制等,这均是对人权的严重践踏[6]。

发展中国家的观点

发展中国家极力反对将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挂钩,其理由依据有:

其一,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劳工标准是其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一种必然。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水平低,人口相对“过剩”,预期劳动报酬低,就单位工资这一点而言,具有低人工成本优势是很自然的,这是一种人力资源成本比较优势的客观所在。

其二,发展中国家低劳工成本对发达国家相关产业影响的有限性。

一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整体经济规模而言这种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低工资成本往往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的出口仅针对发达国家数量很少的制造业和无技术的非熟练劳动力产业,故对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的影响度是有限的。

其三,国际社会和谐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

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以尊重人权为由与国际贸易挂钩,推行全球性劳工标准以改善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这在表面上确实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然而对发展中国家人权的尊重要从其客观的历史发展出发,尊重其特有的人权状况就是要尊重其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

对人权而言,在一定意义上WTO体制本身可以说具有扩张并带有侵略性的特质,而国际人权体制却带有防御性特点,只能例外地限制贸易自由。

当两种价值目标出现矛盾时,不管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劳工标准,都必须树立经济发展适当让位于自由贸易的理念。

只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了,才能根本上改善其人权状况,国际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发展。

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而不应是进行变相的用贸易保护主义而设置种种壁垒。

关于劳工标准是否应与国际贸易挂钩,虽然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但是众所周知,只要承认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历史的必然,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必定也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但是必须承认两者和谐统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因此,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发达国家依此来扩大国际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公平的。

另外,发展中国家也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努力解决制约自身劳工标准的问题,以便更大范围地投身于国际贸易舞台。

从上述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国际劳工标准的本质是以维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为目的。

因为在世界各地的血汗工厂里,存在着诸如严重加班、超低工资、工人工作及居住条件恶劣、使用童工等情形,劳工标准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人所受的压迫和奴役。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者恶意地利用了劳工标准问题,以提高劳工标准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提出要制定国际通行的、统一的劳工标准,对达不到国际劳工标准的产品不予进口,甚至对达不到国际劳工标准的国家进行贸易制裁。

这种做法无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差异性,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色彩[3]。

所以,对这种蓝色贸易壁垒,我们应坚决抵制。

从当前的情况看,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是迟早的事,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形成的根源和强化的可能性。

理论基础上的预测

从理论上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