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91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咸宁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化危为机、砥砺奋进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除外需不足带来出口受阻外,本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经济增长逆势攀升。

预计生产总值405.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8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14亿元,分别增长15.2%、50.1%、21.3%、27.9%。

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提前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2.8:

42.8:

34.4调整为21.5:

43.2:

35.3。

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39亿元,增长27.3%,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43.18亿元,增长15.7%。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8.1%。

中心城区更加洁、绿、亮、美,淦河综合治理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二氧化硫减排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4873元,增长10.5%,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7元,增长9.7%。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风雨,见证了彩虹,为开启新的征程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实现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解放思想,提振信心,开启了化危机、促发展的动力源泉。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批组团外出考察学习,再次召开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座谈会,推动全市上下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

  在应急谋远中提振发展信心。

市委、市政府见微知著,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促进工业、房产、金融、县域经济稳健发展的33条、19条、16条、25条措施,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咸宁人民登高望远,共识共为,先后推出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鲜活经验,得到了中央、省委的充分肯定;科学确立早日建成鄂南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绘就了“五城一区”的发展蓝图;成功举办中国?

咸宁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达到了“国家水平、世界影响”的目标要求;努力促成职教新城项目在武汉城市圈首批招标中脱颖而出,打造了咸宁跨越发展的人力资源平台;联手西门子、省联发投公司共建“两型”社会示范区,德中同行发展论坛走进了咸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一批大产业、大工程项目纳入了全国全省投资目录,赤壁、嘉鱼、咸安挤进了武汉新港建设规划,通山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武咸城际铁路提前21年开工建设,武广高速铁路正式通车。

咸宁关注度日益提升,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视察,省内外党政代表团接踵而至。

我们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克难奋进,你追我赶,开创了工作新局面。

“两型”社会综改试验、秋冬农业开发、投资、交通、国土、计生、统计、老龄等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省造林绿化、新农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百镇千村”工程、交通“廉政阳光工程”等现场会在咸宁召开。

各类市场主体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

外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29.5%、22.4%。

民营经济贡献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63%。

  在机制创新中增添发展活力。

“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有序推进,金融、交通、旅游、教育、卫生、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改革取得实效,改革专项总数仅次于武汉市。

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武汉经济开发区、“中国光谷”咸宁“园外园”项目进展顺利,广东工业园、台商工业园开工建设。

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采用“BOT+EPC”方式引进中交集团投资建设咸通高速,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美国花旗银行、黄石银行落户咸宁,咸安金源、开发区兴银小额贷款公司成功组建。

土地资产经营势头良好,实现土地出让金19.05亿元。

科学理财机制不断创新,财税征管协调有序,预算管理日益完善。

其他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全面启动,司法工作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展开,文化新闻出版机制创新得到加强,农业“小三场”改革有序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一批老字号企业改制重组后焕发生机,19家党政机关所办经济实体脱钩改制稳步推进。

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强。

融入武汉城市圈步伐加快,厅(汉)市(县)合作成果丰硕,落实项目263个、资金31.76亿元。

全市招商项目390个,到位资金110.3亿元,增长33.9%。

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增长16.5%。

咸宁与黑龙江省绥化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二)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打造了化危机、促发展的强劲引擎。

以内需的扩大拉动经济增长,以结构的调整推动发展转型。

  项目投资大幅增长。

四批争取新增中央投资项目482个,投资总额32.5亿元,到位中央投资8.26亿元,占全省6.6%。

施工项目103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15个,分别增长28.4%、45%,其中四个“十大建设工程”涉及77个项目,完成投资203.2亿元,占年计划的108%。

红牛二期建成投产,咸宁核电、蒲圻火电二期、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武咸快速通道、杭瑞高速咸宁段、大广高速咸宁段、咸通高速、武赤线陶嘉一级公路、赤壁快速通道、市博物馆、职教新城、城市饮水工程、天然气管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加紧推进。

工业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24.3%、56%。

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9.10亿元,增长51.4%,增幅超历史、超全省平均水平。

  市场消费持续活跃。

旅游业快速崛起。

入境游客716.74万人次,总收入34.03亿元,分别增长27.8%、66.3%。

城乡消费繁荣。

城市、农村商品零售额达到111.88亿元、54亿元,分别增长23.7%、16.4%。

商品房销售额增长58%。

“家电下乡”商品销售额1.9亿元。

市场秩序良好,物价水平稳定。

  节会效应充分释放。

以节促建、以建促创、以创促变。

温泉谷、碧桂园、楚天瑶池、锦江国际、三江温泉、通圣太乙、怡景温泉、山湖温泉等温泉宾馆、景区开业营运,投资200亿元、占地54.6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新城初具规模。

咸宁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仅去年12月,温泉城区十家大型宾馆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515%,全市餐饮住宿营业额同比增长120%。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

工业蓄势回升。

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29家,比年初净增11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90家。

电力能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电子、森工造纸、冶金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330.54亿元,增长29.2%,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34亿元,增长18.8%。

咸宁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分别增长56.6%、50%。

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61亿元,增长28.5%。

农业强基增效。

粮食总产22.5亿斤,增长9.5%。

特色农业板块基地新增34万亩,达到321万亩。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05家,其中省级26家,新增9家。

24个省级示范村“五个一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服务业加快发展。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347.19亿元、171.5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4.3%、40.3%。

担保公司11家,提供贷款15.07亿元。

物流、休闲、健身、汽车、中介、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加速成长。

  生态城市建设加快。

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各类规划203项。

潜山国家森林公园二期、南外环、青龙路、麦笠山路、桂乡生态大道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中心城区立面整治、拆违治超等工作有序推进,“四城同创”深入开展,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和容量全面提升。

市区绿化覆盖率40.4%。

嘉鱼县、赤壁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

30家小造纸、小水泥、小炼钢企业依法关闭。

  (三)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凝聚了化危机、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着力抓好就业富民、社保利民、解困助民、稳定安民等工作,凝聚了人心和攻坚合力。

  就业保障力度加大。

落实援企稳岗措施,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95%以上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签约率高于上年。

五项社保参保人数明显增加。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

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补助提标政策全面落实。

大学生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试点有序开展。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

困扰多年的陆水湖移民问题一次性解决。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教、科、文、卫等方面支出分别增长33.6%、65.5%、42.2%、57.9%。

免收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兑现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为农村3.78万名义务教育贫困寄宿学生补贴生活费2662万元。

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扎实推进。

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29项,新增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0项。

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日趋活跃,优秀精神产品不断涌现,外宣工作成效显著。

大型民俗风情歌舞诗《梦寻咸宁》被誉为荆楚文艺奇葩。

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安定和谐。

质量振兴工作全面推进。

档案、方志等工作得到加强。

人防、气象、水文、防震等工作不断改进。

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迈出新步伐。

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进展。

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有效发挥。

  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新增城镇就业3.51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05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15万人,其中免费开展为期3个月的培训1.32万人。

廉租房租赁补贴实物配租房10731户、发放资金1747.4万元,配租房源2476套。

新增低保扩面1.63万人,五保对象年供养标准提高300元。

新建通村公路1604.2公里。

建成农家书屋22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

解决农村37.7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对农民购买家电按规定实行13%的补贴。

建成3个县级医疗机构、23个乡镇卫生院和123个村卫生室,启动市中医院改造升级工程。

启动建设“九年一贯制”浮山中小学。

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952件。

机关单位包保帮扶困难家庭20696户,落实帮扶资金1226万元;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0.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0.53万人。

  (四)提升效能,转变作风,营造了化危机、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以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依法行政得到加强。

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90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20件,办结率和见面率均达100%。

坚持依法治市,抓好普法教育,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行政执法行为不断规范,综合执法试点有序推进。

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得到落实。

推进民主管理、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加强。

认真做好国防、“双拥”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工作效能得到提升。

开展一站式集中审批、网上审批工作,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围绕确责、履责、问责,强化公务员能力席位意识,完善工作责任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督促检查和效能监察,加大行政问责力度,政府执行力不断提升。

  作风建设得到改进。

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完善包联挂点和公开承诺服务制度。

建立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开展“行风热线进开发区”活动。

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行政成本明显降低。

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得到加强,源头治腐力度加大。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深切体会到:

解放思想重在解放自己,创新机制重在创造活力,应对危机重在化危为机,促进和谐重在促进民生,政府建设重在政德建设。

全市人民在化危机、促发展中,表现出了不守旧、不怕难、不畏强、不服输、不气馁的良好风貌!

今天的咸宁,凸显了赶超快上的后发优势和美好前景!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存在,经济运行中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还较大,民生保障压力还不小,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较多,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的任务还很重,等等。

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值得珍视。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省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企业界人士,向驻咸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咸宁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二、2010年工作总体安排

  今年是企稳向好成果的拓展之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尾之年,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之年。

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鄂南经济强市为主线,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机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务实创新,全力实施“5610计划”,加快提高经济总量和增长质效,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5%、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上述指标是一个预期目标,我们将以更高的目标、更实的作风、更硬的措施,力争更好的结果。

  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

新的一年,机遇十分难得。

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中央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崛起,全省加快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沿海产业转移趋势不可逆转,特别是武广高速铁路的投入营运,成就了咸宁开放合作的新优势。

新的一年,考验依然严峻。

世界经济运行存在诸多变数,不排除金融风险再次冲击实体经济的可能,不排除再度出现局部金融震荡的可能。

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宏观调控形势极其复杂。

我市经济运行中的困难仍然不少,特别是保增长、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仍然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攻坚克难,巩固企稳向好成果,拓展良好发展态势。

  

(二)对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矢志追求。

新的一年,竞争愈趋激烈。

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加速转型,中西部省区及周边地市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比环境、争客商、引项目、求发展,形成了赶超挤压的逼人态势。

百舸争流,慢进亦退。

咸宁位居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经济区的地理中心,处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大“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的结合带,肩负着先行先试、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历史责任。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一步不错、好中求快一步不让、苦干巧干一步不虚,撑杆起跳,抢占改革发展的制高点,努力开创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多赢局面。

  (三)对早日建成鄂南经济强市战略目标的全面对接。

新的一年,任务更加艰巨。

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第一次座谈会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虽然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取得了超越预期的成绩,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咸宁战略地位日益提升,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交通条件、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克服困难,发扬成绩,保障“十一五”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鄂南经济强市早日建成,是做好今年工作的必然选择。

这就要求我们继往开来、扬长补短,实现应急与谋远、打基础与建强市、保增长与调结构的有机统一,在提升发展质效的同时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

  (四)对上级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厚望的积极承载。

新的一年,使命尤为光荣。

中央领导指示我们“努力创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建设鄂南经济强市”,“把咸宁建成湖北的‘岳阳’,为全省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充满期盼,希望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从中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领导的重托、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这就要求我们不骄不躁、再鼓干劲,把握好工作的方向、力度、节奏、重点,增添赶超优势,加快赶超步伐,力争发展速效高于全国、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

三、2010年工作重点

  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用足用好国家、省各项扩大内需政策,培育增长优势,做大经济总量,确保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

  加大项目投资力度。

坚持项目立市,通过向上争取政府投资、向外引进产业投资、向内激活民间投资,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幅均达到30%。

注重研究国家、省投资政策和“两圈一带”战略规划,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充实完善项目库,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和实施工作,保证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接替。

抓好已开工项目尤其是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续建和收尾,确保尽早见效。

完善项目推介制度,做好对外引进项目工作。

实行更加开放的投资准入政策,发挥市场机制在投融资中的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金融服务、教文体卫和公共服务领域。

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度和绿色通道制度,健全领导“挂企业、包项目、促发展”工作制度,提高项目建设质效。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全面落实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

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

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农超对接”、“新网”工程,全面落实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三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培育农村消费热点。

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推进网点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稳步发展大宗消费,促进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大力发展商业、物业、家政、健身等服务性消费,规范发展会计、律师、公证、监理、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

优化消费环境,加强物价监测预警,建设绿色市场。

  强化财政金融服务。

发挥预算资金的导向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事业、重点领域改革、重点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升级的保障力度。

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非税收入清理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

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和信贷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协调机制,力争信贷投资规模增长18%以上。

支持对民生工程、中小企业、“三农”、基础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信贷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和农村融资难等问题有效缓解,保证重点项目贷款需要。

落实信贷投放奖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效。

加强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二)进一步调整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按照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现代化的思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工业提速增效。

坚持工业强市,按照产业抓集群、企业建龙头、产品创名牌的思路,推动各方力量向工业聚焦、各种要素向工业聚集、各项服务向工业聚合。

积极实施“六大支柱产业升级计划”:

支持和推动以咸宁核电、蒲圻火电、凯迪生物质发电等为主的电力能源产业,以天化、精华、洁丽雅、元田等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以红牛、黄鹤楼酒业、今麦郎(统一)饮品、元阳食品等为主的食品饮料产业,以合加环保设备、三环方向机、台湾光宝、中震仪器、能一郎电池、瀛通电子、玉龙机械、吉通电瓶等为主的机械电子产业,以林浆纸一体化、森工科技产业园、博友竹业、金成家具、比伦生活用纸等为主的森工造纸产业,以华新和葛洲坝水泥、华夏建龙、方圆船舶、钒矿产业、涂附磨具等为主的冶金建材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投资扩产,技改扩能,管理扩效,集约经营,集群发展,确保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80%以上。

大力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改造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打造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品牌型的“工业代表队”。

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亿元。

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分析,搞好煤电油运、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

支持优势产品争创品牌,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2个以上,提高“咸宁制造”的覆盖面和效益比。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坚持农业稳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亿斤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4.5%。

完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措施,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大力实施“六大特色农业品种发展计划”:

支持和推动咸安鸡业、嘉鱼蔬菜、赤壁猕猴桃、通山水果、崇阳鸭业、通城油茶加快发展,加快提升种养业开发经营水平,力争特色板块基地发展到330万亩,以“特”入市、以“特”扬名、以“特”取胜。

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推进“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抓好秋冬农业开发,改造低丘岗地10万亩、低产林8.5万亩。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力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3家。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力争新认证“三品”标识产品30个。

  促进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互动发展,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6亿元。

大力实施“六大主体三产培育计划”:

支持和推动旅游、金融、物流、房产、信息、休闲等产业科学规划,整合开发,延伸链条,加速发展。

巩固扩大办节成果,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协作”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要素,创建旅游精品和名镇、名村。

实施“温泉+N”发展模式,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旅游新城、汀泗桥历史文化名镇、赤壁古战场二期、龙佑温泉、五龙山温泉、九宫山风景区、太阳溪漂流、隐水洞风景区、浪口温泉度假区、山湖温泉度假区、黄龙山风景区等项目的建设与完善,构建“1+6”旅游区域发展格局,力争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45%。

大力发展农家乐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放大旅游产业效应。

支持金融创新发展,加大股份制金融机构引进力度。

加强担保机构和创业投资平台建设。

促进保险业稳步发展,发挥保险融资和保障功能。

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争取上市公司有1-2家。

改造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物流配送,引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

依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