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560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管理制度Word格式.docx

学生要有发展后劲;

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

因此,我们确定我校机电技术使用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要求机电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机电技术必需的使用机电、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机电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机电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和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和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机电技术使用专业进行改革。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使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

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3、专业实践课改革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既夯实基础,又突出专业方向。

实践内容紧扣当前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设定。

总体课程结构如下:

德育课程

1

入学教育和军训

2

职业生涯指导

3

法律基础

4

经济和政治

就业指导

普通文化课程

5

体育和健康

6

英语

7

语文

8

数学

10

计算机使用基础

11

美术

12

书法

13

普通话

专业课程

专业基本课程

项目课程

零件图测绘和CAD绘图

计算机办公课程

14

电工电路制作和调试

15

机电专业英语

专业核心课程

16

钳工技能和训练

17

车工技能和训练

18

焊工技能和训练

19

电工技能和训练

23

毕业实习

拓展专业方向课程

数控方向

24

数控车削和编程

25

机床电气控制和维修

26

液压和传动

27

机械加工工艺

(三)完善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构建因材施教的运行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多媒体为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远程教学等网络资源,增强直观、形象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

电工基础、公差和配合等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专业教室上课,边讲边练,这样不仅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理论和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而且可以改变教和学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过分倚重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多种新教学方式,如在《机械加工工艺》一章中使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及接受能力。

(四)改善实验实习装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继续加大机电技术使用专业实验实习设备资金投入力度,为学生实践操作夯实基础。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以增强社会竞争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是紧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教育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改革及具体教学进程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

学生实践训练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年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即计算机使用操作训练,电工工具、工具仪表使用训练,焊接工艺训练,钳工训练。

(2)第二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即读图、识图能力训练,基本机电电路安装训练。

(3)第三年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即机电产品装配和调试训练,PLC使用实训,机电整机维修训练,机电专业岗位综合训练,毕业综合实践。

(五)改革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动力

改革过去只重视理论考核,忽视实践教学考核;

重视阶段考核,忽视过程考核;

重视教师评价,忽视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

重视校内考核,忽视社会评价。

积极探索和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阶段和过程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六)施行“多证”策略,彰显社会适应型人才培养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一直实施“多证齐发”政策,学生在校期间要获得普通话证书、、计算机使用能力合格证、思想品德考核合格证、文化及专业理论测试合格证、技能操作合格证及毕业证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遵循实践操作和技能证书相配套原则,加强技能培养和技能鉴定工作。

学生毕业可获得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焊工中级”、“中级钳工”“维修电工”、“普通车工中级”、等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积极争取部分优秀学生申请高级工鉴定。

四、步骤和方法

(一)成立开发团队

成立由专业负责人及主要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

专业教师是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力量,是课程改革的直接参和者、实施者、实践者。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积极指导和参和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确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总体修订原则是,以能力为本位,实行“宽基础、活模块”;

以项目课程为形式,任务驱动教学。

围绕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对新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修订。

(三)机电技术使用专业项目课程开发

现初步确定我校机电技术使用专业设置普通机械、电气控制两个专业方向,先期设置以下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一:

课程名称

项目

模 

主要教学内容

学时

基础训练

安全文明生产

操作事项、安全规程、机床介绍、使用简介

机床训练

机床刻度线识读、拖板的进给训练、卡尺的使用、机床变速练习

车削训练

刀具选择和装夹、运用机床刻线进行车削练习,并多次测量。

阶梯轴类零件的加工

简单阶梯轴加工

视图、制定加工工艺、正确车削、准确测量、符合尺寸公差要求。

复杂阶梯轴加工

读图并制定工艺、正确切槽、倒角、调头装夹、粗精车控制尺寸

偏心类零件加工

偏心轴的加工

制定工艺、确定加工方法、正确车削、检测至合格

偏心孔的加工

锥面类零件加工

圆弧类零件的加工

套类零件加工

螺纹类零件的加工

组合件的加工

项目课程二:

电工电路制作和调 

常用电容器的识读和简单检测

1、电容器的分类、型号、识别方法;

2、检测方法

22

常用电感器的识读和简单检测

1、电感器的分类、型号、识别方法;

电表的制作

认识常用测量机构

1、表头介绍;

2、保护电路;

3、电路组成

直流电流表的制作

1、测量表头满偏电流和内阻;

2、扩大电流表的量程

直流电压表的制作

1、误差计算;

2、扩大电压表的量程

交流电压表的制作

1、整流原理;

2、单量程交流电压表制作;

3、多量程电压表制作

欧姆表的制作

1、单倍欧姆表制作;

2、制作多倍欧姆表;

3、量程测量误差分析

简易万用表的制作

1、电路原理、装配图及元件识读和分析;

2、万用表的装配校验

常用电器的安装

安装配电板和白炽灯照明电路

1、照明线路装配图识读;

2、器件选择;

3、器件安装

日光灯电路的安装

电路原理识读;

2、接线

模拟电力供电系统的制作

模拟三相电源的制作

1、三相交流电简介;

2、三相三线、三相四线负载连接

高压输电模型的制作

1、元件介绍;

2、电工常识;

3、电路制作

模拟用户及安全用电模型的制作

1、各种负载介绍;

2、安全用电常识;

项目课程三:

项 

参考学时

钳工基本知识

基本介绍

安全生产、工量具介绍

操作姿势训练

操作要领介绍

锯割、锉削训练

锯割、锉削的方法及要求

正方形锉削加工

(四)、制定项目课程标准和建立评价体系。

09年研究确定项目课程的标准(教学要求)和评价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增强校内行政、业务指导部门教学管理能力

科学修订和完善各项专业课程管理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落后。

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养和业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专业部、实训处、教务处等处室职能作用,确保教育质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学对专业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1、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以完善的制度要求教师转变工作观念、作风,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2、扎实推进教师业务能力建设。

学校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积极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关怀。

目前,我校机电技术使用专业已形成了一支集理论、技术于一身,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经验的“双师型”队伍。

(三)扩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广泛筹措建设资金,07年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投入一百多万元,建设了电工技术、柔性系统及自动化、机电综合实验设备,实验实习设备达330多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