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810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他的暴政又导致秦很快灭亡。

二、唐太宗

1、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1)治国思想上:

他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2)政治: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

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法为末的原则。

用人策略上:

他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经济: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4)文化:

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5)民族关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州进行管辖;

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区的发展;

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6)外交:

采取开放的政策,设立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都城长安成为了世界性的大都会;

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对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派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有何历史作用?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

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轻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大大完善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贞治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因此,唐太宗做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康熙皇帝

1、康熙初年面临什么形势?

他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

面临的形势:

(1)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

(2)沙俄不断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

(3)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

(4)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三藩)(5)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贡献:

(1)巩固统一国家的活动:

A平定三藩:

有利于安定统一。

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

巩固了中央集权;

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

B收复台湾:

启用郑氏降将施琅。

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

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1684

C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1696

D三征噶尔丹,先后取得了乌兰布通(1690)和昭莫多(1696)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E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F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2)维护国家主权的活动:

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1698年),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为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第一次使用“中国”这一国号,说明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历史影响:

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2、如何评价康熙帝

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功绩:

①管理边疆:

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五世班禅、平息“三藩之乱”、

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

②抗击沙俄

③发展经济:

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

★消极:

①兴文字狱;

②实行闭关政策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一、孔子

1、孔子的生平:

(1)自学礼乐:

公元前551年出生,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2)从政失败:

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被任命为中都宰,后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礼制社会,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3)周游列国:

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

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2、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

(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2)“周礼尽在鲁”

影响:

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3、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

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

主要内容:

A思想:

(1)“礼”:

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

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

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爱护,具有进步意义。

(3)中庸:

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达到这种恰当的方法,是“和而不同”。

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叫做和,取消矛盾的对立面的差异叫做同。

B政治: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不反对逐步改良;

不提倡愚忠。

C教育:

(1)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是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地位和影响:

A对中国:

(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于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2)大教育家:

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3)“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对欧洲: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二、亚里士多德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①17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

②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

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

提出“中庸之道”。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

①哲学:

A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B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②生物学:

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③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④逻辑学:

提出三段论:

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最大贡献

⑤教育:

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

⑥伦理学:

3、评价亚里士多德:

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

①基本哲学观是徘徊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4.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相同:

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均将其看作最高美德。

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二、华盛顿

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①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华盛顿参加反英斗争,代表弗吉尼亚,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②1775年,来克星顿打响第一枪。

华盛顿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为大陆军总司令。

整顿大陆军,训练正规军,对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③1776年,围攻波士顿,取得首次胜利。

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成立。

后袭击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取得胜利。

④1777年,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法国、西班牙、荷兰对英宣战。

⑤1780年,美英战争扩大为国际性的战争,英国完全陷于孤立。

⑥1781年,指挥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是华盛顿戎马生涯最辉煌的时刻。

1783年,在巴黎签订合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胜利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

②北美军民英勇作战;

③华盛顿等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④法国等国家的援助。

胜利意义:

①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②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对法国大革命和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2、建国初:

A拒绝接受王位。

B主持制宪:

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

C担任美国总统(1789年4月30日,纽约):

措施

(1)第一届任期内:

政治上:

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

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财政上:

建立国家银行,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外交上:

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2)第二届任期内:

①对外:

在英法战争中“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中。

②对内:

推进西进运动。

③引退(1796年):

不当终身总统,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

告别辞被视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先导,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在长时期内为美国历任统治者所遵循和发展。

3、评价华盛顿:

①具有高尚品格:

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②功绩:

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

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维护国家民主政治

③局限:

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

④总评:

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

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三、拿破仑(1769年出生,意大利的科西嘉岛;

1821年去世)

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一、军事生涯

崭露头角

1、1793年土伦战役胜利,拥护雅各宾派,在军界崭露头角

2、1795年平息巴黎保王党人叛乱,一夜成名

拿破仑政治生涯达到顶峰:

称霸欧洲

3、1796年直驱意大利,屡次打败反法同盟

4、1798年远征埃及,截断英国与印度联系

5、1799年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走上政治舞台【成功原因:

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统治者稳定秩序】

6、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将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

7、1806年至1810年粉碎第四次第五次反法同盟

8、1810年军事生涯达到顶峰,娶了奥地利公主玛丽亚·

路易斯,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

后期战争使拿破仑走向末日

9、1812年长驱进攻俄国战败,由盛转衰【战败原因:

战略制定失误;

气候寒冷;

后方供应不足】

10、1813年莱比锡大会战,战败。

【战败原因:

反法同盟的打击;

其他欧洲国家想摆脱帝国统治,是民族之战】

11、1814年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

12、1815年东山再起,兵败滑铁卢,百日(3.20~6.22)政权结束

拿破仑最后失败的原因

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强于资本主义势力

主要原因:

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②大陆封锁政策(1806年,柏林)既打击了英国,也葬送了法国,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③靠军事征战建立起的国家缺乏强大的经济支撑。

④被奴役人民的反抗;

反法同盟的打击

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

性质

①革命性正义性:

反法同盟(前期)

②争霸性、侵略性、非正义性、奴役性

积极作用:

①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动摇了君主专制封建制度消极作用:

奴役、侵略,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

二、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

1、1804年加冕称帝,即法兰西第一帝国

性质:

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

2、改造法国的政策:

政治:

精简编制;

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

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取消出版、言论自由,取缔政党,迫害工人;

承认天主教为国教;

重用人才。

经济:

改革财政;

创办法兰西银行;

鼓励工商业

军事:

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

法制:

发布民法典,后改名为《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以法律形式确定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还传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

3、影响:

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法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身份:

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1799年他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功:

对内:

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颁布《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

这些措施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对外:

他对外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前期作战捍卫革命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3、过:

实行专制独裁,镇压人民反抗

后期作战主要是侵略奴役欧洲各国,争夺霸权,给欧洲人民带来灾难,体现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总之,拿破仑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投身民主革命,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斗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促成国共合作,为民主革命鞠躬尽瘁

一、孙中山一生的三次转变

1.从“医人”到“医国”

原因:

民族危机的刺激;

受西式教育影响;

国外生活求学经历.

2.从“改良”到“革命”

①原因: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②投身革命事业

A、1894,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宗旨是“振兴中华”,斗争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和众政府”。

B、在香港建立了兴中会总机关,在广州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义

C、1905年,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政纲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概括为民族(前提)、民权(重点)、民生(补充发展)三大主义。

这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局限性:

未明确反帝,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决定因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E、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首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

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

1920年第二次护法运动

起因

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日签订“二十一条”

段祺瑞等皖系军阀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卖国独裁统治

经过

1913.7孙中山组织讨袁

孙中山为首的党派积极参与这场运动

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担任大元帅

返回广州,重新组织军政府

结果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而失败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去世

由于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因陈炯明发动叛乱而失败

3.从“旧民主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捍卫民主共和屡遭失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中共的帮助

②合作基础:

1924年,广州,国民党一大召开,接受反帝反封建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意义: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大革命由此兴起。

客观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

②民族资产阶级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合作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4.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邀孙中山北上,途中他反复宣传着急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因病去世

评价: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

近代中国面临民主危亡,他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做了不懈的努力。

甲午战争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遭到拒绝后,认识到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才是中国的自强之路。

创办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孙中山为了保卫辛亥革命果实,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是都失败了。

在他寻求新的出路时,接受了苏联和中共的帮助,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圣雄甘地

一、甘地“非暴力思想”

1、甘地“非暴力”思想内容:

①消极抵抗

②坚持真理,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2、促进甘地“非暴力”理论形成的原因:

①家庭影响和性格;

②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

③赞同托尔斯泰的书中所提到的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

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爆发的背景:

①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②一战后,英国在印度一方面继续制造种姓间的矛盾,另一方面采用镇压和欺骗相结合的两面政策,反英情绪迅速增长;

③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从非暴力、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

④由于英国颁布“罗拉特法案”损害印度人民主权,甘地发动“文明不服从”运动,由于超出非暴力界限被甘地终止;

⑤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⑥直接原因:

阿姆利则惨案;

2、甘地领导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范围:

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结果:

1922年,发生发生暴力事件后,宣布终止运动。

在狱中写了《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①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②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

(2)运动:

1930年的“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

(3)结果:

英国允许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背景:

二战期间关于战后自治的商讨

概况:

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3、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积极性:

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复兴了民族经济,激发了民族意识,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经济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