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099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

绝:

①断绝 ②穷尽 ③走不通的 ④独一无二的 ⑤极、最

伯牙绝琴(① )斩尽杀绝(② )绝处逢生(③ )

美妙绝伦(⑤ )绝大多数( ⑤)悬崖绝壁(③ )

善:

①擅长、善于 ②好 ③善良 ④容易,易于 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 ①)善( ②)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③)

多愁善感(④ ) 善始善终(⑤ )英勇善战( ①)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②)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①句子含义:

伯牙奏琴,心中想的是高山,钟子期说道:

“(弹得)好啊!

那巍峨雄伟的气势就如同泰山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钟子期是真正了解伯牙的,是伯牙的知音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古。

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知音于是就就把琴摔了终生不再弹琴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知音难求和失去知己的悲痛。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照样子再写几句。

例: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1.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2.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

“善哉,(潇潇)兮若(春雨)!

”志在云雾,钟子期曰:

“善哉,(蒙蒙)乎若(云雾)!

3.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

“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善哉,(依依)乎若(杨柳)!

” 

4.伯牙鼓琴,志在白雪,钟子期曰:

“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5、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答:

因为伯牙认为:

钟子期是唯一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是自己的知音。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6、通过学习,你对“知音”有了什么认识?

答:

“知音”,就是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有共同语言的人。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

这就叫——知音。

7、看到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人生在世知己难寻,我也希望能象你一样找到自己的知己。

你们的友谊值得赞叹,为后人所称颂,我为你们伟大的友谊而深深感动!

8.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

如: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复习《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

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

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二、解释下面的句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阅读理解: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为是/其智/弗若与?

日:

非/然也。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启示道理

  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人心里总以为将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拉弓搭箭去射它,三心二意地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该认真细心、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切不可三心二意,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4.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5.翻译:

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6.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答案:

3.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4、B5.只听弈秋的教导6.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7.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二人奕()鸿鹄将至()

8.用“∕”划分朗读节奏。

使奕秋诲二人奕

9.解释加点的字。

①通国之善奕者也②惟奕秋之为听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

10.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11.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12.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7.huì

;

8.使奕秋∕诲二人奕。

9.擅长;

只、单;

弓箭;

共同。

10.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1.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

12.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

复习《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一儿曰:

  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一儿曰:

  5、一儿曰:

 6、 孔子不能决也。

7、两小儿笑曰:

三、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题:

1、给加粗字注音。

  则如盘盂沧沧凉凉孰为汝多知乎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4、“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联系实际谈谈。

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8.一词多义:

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孰为汝多知乎?

其1、问其故2、及其日中如探汤 

9.古今异义:

⑴日中如探汤汤: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

2、孰为汝多知乎?

11、下面两句话分别是直接引用句和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2. 

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13.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4.“孰为汝多知乎?

15.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16.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两小儿辩日》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1、yú

cāngshú

rǔzhì

  2、

(1)争辩、争论

(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

  3、孔子不能决也。

  4、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5、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6、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7、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答案:

8.一词多义为:

表示判断,是动词,说、认为

其:

那,代词,指代“辩斗”其:

它,代词,指代“日”

⑴汤:

古义:

热水;

今义:

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⑵去:

离;

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10. 

(1)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2)谁说你多智慧呢?

11. 

(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12. 

孔子不能决也。

13. 

两小儿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触觉出发,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结论。

14. 

不能。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15.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16.

(1)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应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3)我们要学习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4)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