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2842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

《《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莲说》教学系统设计Word下载.docx

难点:

掌握衬托与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莲”这种事物还是比较熟悉的,文学作品中读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再加上本文提供的插图,文字资料,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并且阅读后肯定有独到的体验,可引导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法

›写作背景讲解+重点讲解+启发诱导

(1)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2)掌握考点,举一反三.

2.学法

›讨论学习+深入理解

(1)巩固知识点;

(2)培养交流、归纳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工具和资源的选用及准备:

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文有关的照片与视频并放置到课件中,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3分钟

(一)导入

先向同学展示一些莲花的图片,然后说导言: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

请看课文。

展示图片让学生讨论。

引发学生思考。

40分钟

(二)整体感知学习课文

《爱莲说》出自哪?

关于作者的情况。

《爱莲说》出自《周濂溪集(周元公集)》。

周敦颐(1017.5.5~1073) 

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原名敦实。

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

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理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代表作品:

《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查工具书。

“说”指什么?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1、教师范读课,提示学生读准下列红色字体的字音。

甚蕃 

淤泥 

濯 

清涟 

亵 

鲜有闻

蕃(fā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

n) 

亵(xiè

) 

鲜(xiǎn)

2、结合注释,讲解课文(主要是翻译课文)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3、分段学习

(1)第一段的学习

①作者本来是写莲,起笔却写了些什么?

答案:

“水陆草本之花”——一切“花”、注意“草木”指草木科、木本科。

“蕃”:

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牡丹”句。

自:

从。

世人:

当世的人,指社会上的多数人。

甚:

很。

这样,就更突出我的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

初读理解

②莲花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不妖不艳,清正廉洁,出生在一片污浊的泥塘中。

评价莲的生活环境与本质。

③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

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

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细读文本

④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喜爱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那么作者仅仅是表明自己对花的爱好吗?

不是,这是衬托手法的运用。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

菊,从正面映衬;

牡丹,从反面映衬。

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

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

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体味文本的写作手法及作者情感。

⑤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与作者产生共鸣。

(2)第二段的学习

学生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议论 

“谓”:

以为,认为 

抒情 

“噫”:

唉,叹词 

词之间作比较。

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

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

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深入品味作者的情思。

解析主题

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分钟

(三)总结

作者写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陶冶情操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小组间思考问答比赛,对学生在本节课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1、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已经不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地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不断的改变,改变为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的引导者;

在整节课中,教师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探究中进步,发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改进措施

(1)课堂中,学生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多一至两个个别提问;

(2)现实在理解文本的文字时,构成的画面是不同的,要肯定学生独特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