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330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Word格式.docx

动宾式;

作谓语、宾语;

含褒义,指赞助别人成事近义词:

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反义词:

成人之恶、掠人之美。

  8、犯上作乱:

犯:

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学而》: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在封建社会的教条之下束缚久了的人,最怕的是“——,不忠不义”的罪名。

(郭沫若《少年时代·

反正前后》) 

  9、举一反三:

反:

类推。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

“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

”近义词: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10、学而优则仕:

优:

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子张》:

“子夏曰: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示例:

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的愿望。

(老舍《四世同堂·

三十四》) 

  11、文质彬彬:

彬彬:

配合谐调。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雍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陈教授——从容不迫地说: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4章:

)近义词:

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反义词:

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12、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

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公冶长》: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敬而远之:

敬:

尊重;

远:

不接近;

之:

代词,指对象。

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老舍《四世同堂》:

“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

含贬义近义词:

敬若神明、若即若离反义词: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14、见义勇为:

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为政》: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15、见危致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同“见危授命”。

子张曰: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16、惠而不费:

惠:

给人好处;

费:

耗费。

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尧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谁知庄大老爷这笔款项情愿报效,只代子弟们求几个保举,更是——的事。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 

  17、恶衣恶食:

恶:

粗劣的。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里仁》:

“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者,未足与议。

(章炳麟《论读经有利而无弊》) 

  18、见贤思齐:

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足下追踵古人,见贤思齐。

(常璩《华阳国志·

南中志》) 

  19、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20、登堂入室:

堂、室:

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李渔《闲情偶寄·

声容·

习技》:

“听其翻阅,则书非书也,不怒不威而引人——之明师也。

连动式;

用于称颂人近义词:

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反义词:

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21、以德报怨:

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宪问》:

“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

'

子曰:

’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

偏正式;

含褒义近义词:

以直报怨、以礼相待、以德报德反义词:

忘恩负义、无情无义。

  22、循序渐进:

循:

按照;

序:

次序;

渐:

逐渐。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朱熹注:

“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

杨玉如《辛亥**先着记》第三章:

“那还要经过相当教育,——,不能一**什么都平等。

作宾语、定语;

按部就班、由浅入深反义词:

一步登天。

  23、循循善诱:

循循:

有次序的样子;

诱:

引导。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子罕》: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徐迟《牡丹》:

“她果然成为一个——的教师了。

作谓语、定语、状语;

谆谆教导、诲人不倦。

  24、理屈词穷:

理:

道理,理由;

屈:

短,亏;

穷:

尽。

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

“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沙汀《呼嚎》:

“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

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哑口无言反义词:

义正言辞、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

考虑;

忧:

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卫灵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饱食终日:

终日:

整天。

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人如果——,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反义词:

废寝忘食。

  27、暴虎冯河:

暴虎:

空手搏虎;

冯:

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诗经·

小雅·

小旻(mí

n)》: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故事〗《论语·

述而》记载,“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

‘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

“用我,我就去干;

不用我,我隐藏起来。

能做到这样的,只有我和你。

”好胜心强的子路连忙问:

“老师,您统率三军将和谁在一起?

”孔子说:

“赤手空拳打虎,蹚水过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谨慎,善于谋划而又能办成事的人在一起。

”) 

  28、箪食瓢饮:

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

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29、怨天尤人:

天:

天命,命运;

尤:

怨恨,归咎。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

“成天泡在个人情绪里头,唉声叹气,——。

作主语、谓语、定语;

含贬义。

  30、轻裘肥马: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

形容生活阔绰。

“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3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厌:

满足;

脍:

细切的肉。

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

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乡党》:

“斋必变食,居必迁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

(鲁迅《南腔北调集·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32、有教无类:

类:

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有教无类。

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

(朱自清《经典常谈·

诸子第十》) 

  33、富贵浮云:

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自己一生契重名士,以为无不可招致之人,今日竟遇着一个铁君,真是——。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34、各得其所: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周易·

系辞下》: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子罕》子曰: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35、天下归心: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尧曰》天下归心: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36、述而不作:

述:

阐述前人学说;

作:

创作。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7、欲速不达:

欲:

想要。

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子路》: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作谓语、定语;

  38、一以贯之:

贯:

贯穿。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刘征泰《苏步青》:

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

作谓语、状语、宾语;

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反义词:

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39、慎终追远:

终:

人死;

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论语学而》: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0、驷不及舌:

驷:

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

舌:

指说的话。

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

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酒自外入,机繇内泄。

悔从醒生,——。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41、杀身成仁:

表示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或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夏衍《秋瑾传》第三幕:

“——,是**党的本色。

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反义词:

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42、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43、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公治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4、斐然成章:

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

(鲁迅《小说旧闻钞·

序言》)近义词:

情文并茂、奇文瑰句反义词:

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平铺直叙用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

用于书面语。

  45、色厉内荏:

色:

神色,样子;

厉:

凶猛;

荏:

软弱。

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的窘态。

(叶圣陶《英文教授》)用法:

作谓语、状语;

外强中干、虚有其表反义词:

表里如一、名副其实。

  46、任重道远:

任:

负担;

道:

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泰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

  47、匹夫不可夺志:

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论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8、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圣人说:

“——”,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近义词:

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49、一言以蔽之:

蔽:

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老师讲的这些话,——,就是让我们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

  50、善贾而沽:

贾:

通“价”。

善贾:

好价钱;

沽:

出卖。

等好价钱卖出。

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

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待价而沽。

  51、尽善尽美: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八佾》:

“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比亦有人说足下诚——。

(唐·

韩愈《与崔群书》)〖附注〗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提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

出自《论语·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

他认为,美不同于善。

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却可能是不完满的。

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尽善”并不等于“尽美”。

但是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

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的统一。

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文与道、华与实、情与理等问题讨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2、过犹不及:

过:

过分;

犹:

象;

不及:

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

‘过犹不及。

朱自清《诵读教学》:

“前者歪曲了白话文,后者也歪曲了白话文,所谓——。

主谓式;

强调言行恰如其分近义词:

不为已甚反义词:

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5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4、内省不疚:

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5、祸起萧墙: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萧墙:

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季氏》: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不照这么办法,恐——,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

(《**演义》第八十回)近义词:

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比喻兄弟不和。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

“一尺布,尚可缝;

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容。

〕反义词:

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56、血气方刚:

血气:

精力;

方:

正;

刚:

强劲。

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未经战阵。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57、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

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

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58、逝者如斯: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59、中道而废:

中道:

中途。

半路就停止了。

雍也》中道而废:

冉求曰:

“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

“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他绝对自信他不是——的软背脊的人儿。

(茅盾《创造》三) 

  60、当仁不让:

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当仁不让于师。

人家骂小弟鱼肉乡愚,这句话仔细想来,在小弟却是——。

(《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

指该做就做近义词:

义不容辞、理所当然反义词:

推三阻四、临阵脱逃。

  61、能近取譬:

譬:

打比方。

能就自身打比方。

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独夫为我,即曰贪贼;

——,即曰仁义。

(章炳麟《菌说》) 

  62、道听途说:

道路;

途:

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示例:

方之《内奸》:

“我要对党对同志负责,即使严赤、杨曙是内奸,我也该对他们负责,不能把——都写上。

作谓语;

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齐东野语〔齐东:

齐国的东部;

野语:

乡下人的话。

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

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孟子·

万章上》:

“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反义词:

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

  63、温故知新:

温:

温习;

故:

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汉·

班固《东都赋》:

“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64、后生可畏:

后生:

青年人,后辈;

畏:

敬畏,佩服。

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苏曼殊《惨世界》第十回:

“你们青春年少,正是——之时,还望努力自重才好。

作谓语、宾语、分句;

含褒义,称赞年轻人近义词:

少年老成反义词:

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65、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

这个;

孰:

那个。

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小**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三章) 

  66、从井救人:

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

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

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

“仁者,虽告之曰:

‘井有仁(仁人)焉。

’其从之也?

  67、言过其实:

实际。

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三国志·

蜀书·

马良传》: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68、一言兴邦:

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唐·

刘禹钖《唐故相国李公集纪》:

“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宋·

许顗《许彦周诗话》:

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宜得此语。

  69、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朝闻道,夕死可矣。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自新》) 

  70、巧言令色:

巧言:

花言巧语;

令色:

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尚书·

皋陶谟》:

“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学而》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他真是一个——的小人。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71、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近义词:

废寝忘食用法:

作补语、定语。

  72、三复斯言:

三复:

多次反复;

斯言:

这句话。

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

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南容三复白圭。

”朱熹注:

“《诗经·

大雅·

抑》之篇曰: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愿天下有心人——而早为之所焉可耳。

(严复《原强》) 

  73、无可无不可:

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薛姨妈是个——的人,倒还易说。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74、侃侃而谈:

侃侃: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cù

,恭敬不安的样子)如也,与与如也。

郑振铎《桂公塘》:

“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

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反义词:

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75、手足无措:

措:

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正忧疑不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

陈忱《水浒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