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223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docx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

从自然型父母到教练型父母

主持人:

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金沙讲坛》。

今年5月份我们《金沙讲坛》曾经邀请到一位家庭教育专家郑委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讲座,收效是非常好,反映也是非常强烈,那么应观众朋友的要求,今天我们再次邀请到了中国家庭教育的郑委老师,为我们带来一个系列的讲座,这个系列的讲座是家庭爱与幸福系列,共有8个部分,这一次带来4个部分,这4个部分是改变观念、夫妻关系,还有有效的学习和生活的智慧,那么下面我们就用掌声首先请出郑委老师。

您好,郑老师,郑委老师是我们中国家庭教育研究所的副所长,也是我们中国家长教育工程这个社会运营中心的主任。

那多年来,郑委老师一直从事我们家庭教育的工作,并且提出和建立了中国家庭教育爱与幸福和158体系,得到了全国家长们的这个首肯。

特别是给我们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这个爱与幸福的这样的一个传播,被全国的家长誉为是传播爱与幸福的使者,那在这里我们再次用掌声非常感谢我们的郑委老师。

其实郑老师我们交流过很多很多次了,而且在您这里我也接受了一些新的观念,我也经常到您的博客当中看一下您一些最新的一些东西,给我最深刻的有两个观点是您提到的,一个是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以及第二个就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那今天能不能给我们大家再阐述一下?

郑委:

是,中国家庭教育工程其实有两个基本的理念,第一个就是张超说的,我觉得你的记忆非常的好,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

第二个我们的理论体系有个基础,叫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那么什么是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呢?

我相信中国的成人我们都爱孩子,也都爱自己的爱人,我们都有爱的能力,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家庭里面这么多孩子的问题,我们夫妻关系这么多的问题,离婚率这么高呢?

其实我们会发现不是我们中国人缺少爱,其实是我们缺少会爱,我们认为会爱才是真爱,而怎么样会爱呢?

我们认为只有提前学习,学习怎么去爱,那么这样才是真爱,你才能有爱的家庭,爱的夫妻关系,幸福的亲子关系。

那么第二个理念叫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我也相信我们在座的家长们一定听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讲座,我们发现很多这样的讲座讲道理得非常多,你听的时候很激动,这个想起来很冲动,但是回到家以后一动不动。

主持人:

都忘了。

郑委:

不是都忘了,记着是记着,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们各位听的时候很激动,想起来很冲动,但是回到家里一动不动,不知道方法是什么,不知道怎么下手,有一两点用了以后呢,还有新的问题出现,这些新的问题出现以后又该怎么办,所以中国家长教育中讲有效果比讲道理更重要,我们更多的讲怎么有效果,所以这也是我们中国家庭教育工程在全国受到欢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我们希望我们讲的内容能够让你回家就能用,能持续的用,这就是我们这两个理念。

主持人:

郑老师我们今天第一讲题目是什么?

郑委:

叫从自然型父母向教练型家长转变。

主持人:

这个题目当中我看到了有两个词,也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就是父母,一个是家长,那么这个父母和家长难道不一样吗?

郑委:

张超你说呢,一样吗?

主持人:

我觉得这个区分好像不大吧,我想问一下现场的朋友们,认为家长和这个父母意义是一样的我们大家举一下手,示意一下。

郑委:

或者这样问,在座的是家长还是父母呢?

观众:

都是。

郑委:

那这两个词有区别吧?

张超你觉得有区别吗?

主持人:

父母和家长这个,从这个字义上讲是有区分的,所以现场有很多朋友对这两个字他们是不是一回事你们身兼是不是两个职务呢,那么请我们的郑委老师给我们做一个详细的阐述。

郑委:

好,那我们在座的到底是父母呢还是家长呢?

我看我们很多人很惊讶,都是呀?

是父母还是家长?

我们应该首先知道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吧?

今天我们其实就阐述父母和家长的区别,题目叫做从自然型父母向教练型家长转变。

今天这个讲座我大概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我们教育孩子的三个基本问题,如果这三个问题你了解、你想过,你能想明白,我们认为你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和家长,如果你没有想过,没想明白,我们认为您要反思一下我们做家长是否合格,做父母是否合格。

第二个部分我们会讲到父母和家长的区别,中国家长教育家庭教育的现状。

第三个部分我们会讲到中国家长教育工程的1580体系模型。

最后一个部分我还是想讲一讲中国家长教育工程在全国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那么这次《金沙讲坛》让我来讲是一系列的课程,第一讲,像今天上午一样我们叫从自然型父母向教练型家长转变,这是一个观念的课,是所有课的根本,只有你观念转变了,你的方法你的行为才能准确,第二个课是今天下午讲到的,是家长最重视的,家长科学有效辅导孩子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明天上午我的讲座题目叫幸福家庭与夫妻方式调试,夫妻问题,我们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如果夫妻关系有一些问题的话,我们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就会出一些问题,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生活是不是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希望明天早上大家可以叫你的爱人一起来听,我相信对你们夫妻关系的调适,调适的适是舒适的适,不是试验的试,舒适的适,如何调的更加舒适。

第四个课是明天下午讲到的,也是我们家长非常关心的关于孩子的生活习惯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生活智慧,教育孩子十大原则,如果你具备了这十大原则你可能就拥有了教育孩子的智慧,这就是这四堂课。

我现在正式来讲我的第一堂课,从自然型父母向教练型家长转变。

这个课程也是我上次在成都讲过的,不管你听过没听过,我希望您再听一遍,我们曾经有家长第一堂课听了15次之多,他说每次感觉都不一样。

好,家长必须知道的三个问题,我们教育孩子是一项工作吗?

或者这样说,我们每一份工作我们都应该有目标、有目的、有方法,我们认为教育孩子是人类最艰巨也是最伟大的一项工作,那么在这项工作当中,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你教育孩子有目的吗?

你教育孩子有目标吗?

你教育孩子有方法吗?

我们有一个工作,我们有了目的,有了目标,有了方法我们就非常容易的圆满的完成这个工作。

我刚才强调了教育孩子是人类最伟大也是最艰巨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上我们的目的、目标、方法是什么?

目的、目标,那个目标也可以这样问,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好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第三个叫怎么样培养一个好孩子的方法?

这三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如果不知道我相信你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问题。

第一个目的是价值观的问题,目标是标准的问题,好孩子怎么培养是方法,每次讲前面三个问题的时候呢,我们都会希望问一问家长朋友,问到的家长你说说你的目的、目标和方法,没有问到的家长你要注意思考,前面这堂课慢一点就是希望大家思考,我不知道主持人在吗,主持人能帮我问一问吗?

帮我找几个家长问一下,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主持人:

好,稍等一下。

郑委:

随便找几个家长问。

主持人:

在座的应该都是家长是吧,我们站起来,问一下刚才我们老师问的问题,目的,培养他的目的是什么?

随便说,你的目的是什么?

观众1:

我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郑委:

好,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主持人:

这是其中的一个观点,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孩子?

观众2: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主持人:

好,要求都还很低,还有呢?

观众3:

我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将来他最幸福一生的人。

主持人:

好,那这三个做做父母的他提出来的观点的话,郑老师您觉得他们这种期望是不是非常高呢?

郑委:

不高,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问过中国上百万个家长,家长的回答五花八门,我给大家罗列了一下,我相信再问成都的也一样,我们很多家长让孩子成才,是目的吧?

让孩子自食其力、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为社会做贡献,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希望他以后孝敬父母,这都是目的。

那么我选黑色的部分也是家长说的目的,有些家长这个目的不愿意说出来,不愿意当面说出来,他的心里是这样想的,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了能当大官,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了能赚钱,有的家长说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了能够当明星,还有的家长他说养儿为防老啊,我就为了防老我养他的,这些都是我们家长培养孩子的目的,我们认为所有的目的根据你自己的背景和文化都无可厚非,都正确的,都没有问题。

但是我们认为在这些目的的背后还有一个根本性的目的,这个目的你如果想明白了,你的孩子就具备了基本的家庭观,那么这个目的是什么了,刚才我们那个家长其实回答的非常好,在全国能这样回答的家长非常非常之少,在这些目的背后,如果说一个目的大家都同意的话会是什么,让孩子一生幸福,同意吗?

在座家长我们希望孩子幸福吗?

希不希望?

观众:

希望。

郑委:

我们让他升官发财,为社会做贡献,当官、做明星、为社会做贡献,是不是都希望他幸福?

因为你发现你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幸福,你就朝着幸福的方向培养他,他幸福了,他周围的人幸福了,那你就会幸福,他的爱人,他的孩子都会幸福,周边的人也都幸福,希望孩子幸福吗?

我希望大家大声说,希望吗?

观众:

希望。

郑委:

为什么要大声说了,因为我们每天早上都会给孩子说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要做小动作,我们天天要求孩子,但是这些要求你会发现我们成人很少能做到,是这样吗?

希不希望孩子幸福?

希望,那么第二个目的就出来了,在培养孩子里面什么是幸福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因为我们的数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都曾经去定义过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呢?

有些人说满足是幸福,有些人说快乐是幸福,有些人说幸福没有标准。

幸福有标准吗?

好像没有,如果没有标准的话你怎么样才是幸福呢?

有一个爸爸给我讲,我认为他说的很经典,他说郑老师,什么叫幸福,吃饭的时候说的,我感觉就是这样的,我特别想上厕所,憋得不得了,我找不到厕所,这种感觉非常痛苦,我就到处找厕所找厕所,找不到,直到最后那一刻,我看着厕所在门口,在我眼前,这种感觉就叫幸福,这是一个爸爸的解释。

我们对幸福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就跟爸爸开玩笑说,我给爸爸说,这不叫幸福,这叫快乐,大家要知道快乐跟幸福不一样,快乐是一种短暂的感觉,幸福是一种长久的感觉,我就跟爸爸说,你看你见到厕所那一刻你就觉得你很幸福,你出来的时候这种感觉还有吗,是不是很短?

所以快乐不是幸福,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我们给人的生存状态、孩子的状态定义的一个幸福的状态,我们把它称作为幸福坐标,这个时候每次都要讲的,因为它太重要了,从这个坐标你可以看到自己,也可以看到你的孩子现在、以后、还有将来的生存状态,这也是大部分孩子不幸的根本原因,我们现在发现太多独生子女在小学、在中学、在大学甚至走向社会之后都很不幸福,为什么?

可以告诉大家,我们认为孩子的不幸来源于家长,大家看一下我画的这个座标,横坐标代表现在,纵坐标代表将来,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现在和将来,当下和将来,对吗?

过去的一分钟我们回不去了,所以世上是没有卖后悔药的,后悔没有用,那么评价一个人是否幸福,你的孩子是否幸福,是现在的生活和将来的生活。

那么大家看一下我们这个坐标,第一个上限,横坐标代表现在,纵坐标代表将来,第一个上限现在是正的,将来是正的,我们有两个比喻,第一个代表你现在的生活很快乐、很满足、很享受,你们在座的家长,你们每一个人生活方式是否一样?

一样不一样?

我们每一个人生活方式不一样,但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享受生活的权利是否一样,一样的。

所以你现在的生活不管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快乐吗,能满足吗,你享受吗,是正的,横坐标代表正的,纵坐标,将来你有目标,这种目标是积极的,可以是长期的、短期的,你会发现我们每个人心中有目标的时候就非常充实、非常充实、非常满足,如果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是这样的?

现在过的很快乐、很满足、很享受,同时在生活当中有积极的人生目标去追求,这种人的生存状态我们把它称为第一个上限叫真的很幸福的人,真的很幸福的人。

但是我们发现真的很幸福的人在现有的主流家庭观下好像很少,非常少,为什么?

因为我们很多的成人,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第二个上限,第二个上限,也就是我们很多的成人在第二个上限,导致了我们教育孩子过程当中造成了很多问题,大家看看第二个上限,现在是负的,将来是正得,现在你的生活不快乐、不满足、不享受,告诉自己苦点没有什么,但是我有目标,我积极的追求,我能得到目标我就会很快乐,我就会很幸福,有没有这样的?

我们大部分成人是这样的,我们自己说,现在苦点没什么,挣到十万块钱就好了,就幸福了,那你挣到十万块钱的时候你不满足了,再苦点没有什么,挣到一百万就好了,有这样的没有?

现在是一个科长,哎呀苦点没有什么,接着努力,当个处长就好了,当了处长那天呢?

再苦点没有什么,当上局长就好了,是不是这样的价值观,这种人不幸福,为什么?

因为他现在过的不快乐,他总是有目标,人有目标的时候没有达到是压力和焦虑的一个来源,这种人把成功当幸福,是我们主流的价值观。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说到成功是什么,是升官是发财,这是官本位的,是拜金的,从现在传统的价值观、主流的价值观,我们都在追求成功,很多人认为成功了就会幸福,其实找到我们非常多的人,是在这个社会上比较成功的人。

他常这样说,郑老师我什么都有了,钱也有了,权力也有了,我怎么感觉不到幸福呢?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经济条件特别好的家庭,权位非常高的家庭,你会发现往往家庭问题比普通家庭还要突出,有感觉没有?

有吧,为什么?

因为这些人成功了,他不幸福,他只是成功而已,就是因为这样的成人的价值观导致了我们孩子的问题,因为我就是一个受害者,每次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都会讲我的亲身经历,我就是受害者,但是我这种受害者只有我受害了,别人都不觉得我受害了,都觉得我很幸福。

大家记得我说的,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妈妈给我讲,郑委你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努力学习,你要考第一名,考了第一名妈妈奖励你,老师羡慕你、表扬你,同学也会羡慕你的,我妈妈说的错吗?

没错吧,但他没有告诉我你要享受生活,就给我定了一个目标要当第一名,正好碰到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我非常听话,我就听我妈妈的话,心里是不是有个目标了,要当第一名,有了目标就开始有压力了,当不上怎么办,妈妈会不会不喜欢我,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同学会不会不喜欢我,因为我听话我会这样想,我就很努力,不断压力和焦虑,直到我当第一名的那天,我在小学当了第一名,这个感觉叫快乐,我一直强调快乐,不是幸福,特别快乐,那种感觉特别快乐,我下午讲到学习的时候还会讲到这一点,为什么学习好的越来越好,学习差的越来越差,但是我快乐以后我就发现这种快乐很短,不是因为我不再享受了,而是我妈妈又来了,我妈妈走过来打断了我的快乐,考第一名没什么,能当班长就更好了,又有要求了吧,给了我一个新目标,又开始有压力和焦虑,直到了我当了班长,那种感觉叫快乐,没几天妈妈又来了,当班长没什么,能当大队长就更好了,又开始有压力和焦虑。

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小学没当大队长,特别痛苦,因为我怎么努力都比不过那几个女孩子,男孩在小学阶段追那个女孩子好像挺不容易的,就是各方面都比她好,所以我很痛苦,没有当大队长,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但是我上初一以后,上中学以后,我发现我妈妈不再说了,因为上了初一,到了青春期以后,价值观基本形成的时候,我小学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我就开始自己给自己制订目标了,我在小学当第一名、当班长,我在中学一定要当第一名、当班长,压力、焦虑,我在中国当了第一名,快乐,没几天,当了班长,更快乐,但是我大部分是在追求第一名和班长的痛苦,那我当了第一名、当了班长,很快又给自己定新的目标,又来了,痛苦,能靠一个好的高中,中考,我学习好,我特别希望考一个最好的高中,压力很大,焦虑很大,直到我们学校的校长找我,郑委,学校决定保送你上高中了,我中考没有参加,我上到了一个最好的高中,这种感觉叫快乐,但是持续不了多久,因为我马上就上高中了,上了高中又给自己定目标,要当班长、要当第一名了,又有无限的压力和焦虑,我在高一那一年没有当班长,我整整痛苦了一年,非常痛苦,因为我那时候班里选我党团支部书记也不错了,但是不行,不满足,我用了一年的时间,用了一年的痛苦、压力和焦虑换来了我在高二当了班长,我从小到大就是高一那天没当班长,当了班长很快乐,快乐了没几天,要考大学了,又有压力和焦虑,目标又来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四月份学校找我,说郑委学校保送你上大学,我上的专业叫国家基础理论研究基理,在全国挑15名学生,招15名学生,我是被挑上的十五分之一,四月份就拿到了录取通知书,那种感觉真的快乐。

快乐没几天上大学了,又开始无限的给自己定目标,要当班长、要当第一名,要找好的工作,我毕业的时候我被分配到中国航天,很好吧,企业叫中国卫星,大家炒股都知道,高兴,没几天就开始了,当领导就好了,又开始痛苦,直到我26岁那年我做到了一个事业部的副总经理,最年轻的高级干部,快乐了没几天又开始了,有老婆就好了,苦点没有什么,有房子就好,小房子换大房子就好,有自己事业就好了,我就发现我是第二个上限的,我不断的追求成功,我突然有一点意识到我的问题,我就发现我的人生可能会是这个样子,大家看一下,好比从生到死,从0岁到100岁,红色的那个地方代表我达到了我的目标、我快乐,但是黑色的目标代表我追求目标、追求成功的过程,我发现我这一生快乐很短,但是大部分的时间是黑色的,是在追求成功。

我发现等我死的那一天很有可能我有快乐没有追求到的,大家同意吗?

这种人不满足呀,我突然发现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是怎么回事,我才发现幸福坐标原来我是把成功当幸福的人,我不快乐,我有快乐但我不幸福。

所以三十岁那一年我就发现,从小到大同学羡慕我,爸爸妈妈以我为骄傲,老师包括领导都很重用我,我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三十岁之前跟同龄人比我非常成功,大家认为我很幸福,但是我发现只有我一个人感觉痛苦,我不知道三十多年来这种压力和焦虑是为什么,不知道,我现在知道了,我现在成功的从第二个上限转到第一个上限,我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因为我知道享受生活,我改变了这种价值观之后,我发现我忽然对我以前更好了,我孩子现在对我比以前更好了,包括我丈母娘比以前对我好,真的是这样,我为什么要用我的亲身经历来讲这个事情?

在没听这课之前,在座家长希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我这样,希不希望?

很希望吧,但是我想问,像我这样的学生能够中考高考不参加,能够自己找工作,自己娶媳妇,自己买房子,一切都靠自己不断的成功,这样的孩子多吗?

能中考、高考不参加的多吗,少得很,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吧,我这里不是夸耀我的经历,我想给大家说明一个问题,我很不幸福,但是我想说,中国绝大部分的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这样,但是在座家长你希望你有能力吗按?

你能确定你能把你的孩子培养成这样吗,能不能,你敢不敢确定?

有没有把握?

好,没有,没有就出问题了,我们大量的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第二个上限,但是我们大量的孩子是达不到家长和老师要求的,达不到这个社会上的要求,他们怎么办?

我可以告诉你,太多的孩子,尤其是小学阶段,在老师和家长高要求下,在成人的价值观影响下,沦落到了第三个和第四个上限,触目惊心,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大家看一下,第三个上限,我现在过的不快乐,是负的,我将来没有目标是负的,请带了纸笔的家长,从现在开始每年问孩子两个问题,问两次,第一个问题,宝贝现在生活快乐吗、享受吗、满足吗,孩子80%的时间在学习吧,对吗?

他如果说我不快乐,我不喜欢学习,说明他的生存状态并不快乐。

第二个问题问他,宝贝你以后想干什么,以后想做什么,他说妈妈我不知道,如果你的孩子回答的时候,这两个问题是这样的回答,他就生存在第三个上限,第三个上限把解脱当幸福,我不知道你们的孩子有没有对你们说过这样的话,妈妈如果不上学就好了,妈妈如果不学习就好了,不写作业就好了,妈妈我要像你一样每天工作就好了,不要上学就好了,他想解脱呀。

大家看一下我这回,我上个月在西安一个家长给我写的东西,留的言,在一次写作业过程当中,听到孩子说不做人多好,让我这个妈妈很震惊,其实想想,父母真的有点像监督老师完成布置作业的工具,孩子写的辛苦,妈妈也很无赖,很想学习有什么方法,以前只能找教育书,但是找不到答案,现在好了,我们找对地方了。

你看这妈妈震惊吗?

不做人多好,一个,他的孩子一年级。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在河南濮阳的时候,所有的妈妈都走了,一个妈妈从旁边小树林走出来了,把我拦住,郑老师,我想跟你说点事,她不敢当着别的家长的面,我说你说吧,什么事?

她说我很害怕,两周了,我非常害怕,天天睡不着觉,她说有一天我回家的时候,我开开门,看到我的女儿没有像往常一样看电视或者写作业,她坐在餐桌前等我,妈妈,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我一进家的时候她给我说,妈妈,我想正式的跟你谈谈,她的女儿只有二年级,她也很震惊,孩子要正式跟她谈一谈,她对孩子说,你说说吧,你想说什么。

妈妈我思考过了,如果还要学习的话,我就自杀,一个二年级的女孩给她讲,这样的孩子把解脱当幸福,把解脱当幸福。

我们很多孩子小学就能看到这个现象,你们记住,你们每年问两次,如果在小学阶段他是这样一种状态的话,直到青春期问题才出现,大家看到青春期是不是有很多孩子网瘾,现在非常多,很多孩子现在到了中学以后,不再去上学了。

怎么赶他都不出门,每个月都有十几个案例找到我,还有一些孩子离家出走,还有孩子网恋。

我可以告诉你为什么,网瘾的孩子是在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快乐,他到互联网上去找快乐了,他是对现实生活中一种解脱,大家不要相信现在这种戒网瘾的又打又骂,把孩子给打死了,拿电击的,这些人我认为都是畜生,他们根本不知道孩子缺什么。

在小学阶段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第三个上限,未来他的青春期,走上社会之后问题会越来越多,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大学生跳楼现象越来越多,发现了吗?

你今天回家搜索一下,XX上搜索大学生跳楼这几个字,你会发现很有意思,你会发现跳楼的大学生都是什么,都是名校的,北大的、清华的、北师大的、中国理工的、北京理工的、中国传媒的,都是这样的学校,这样跳楼的你再想一想,他在中学的时候往往很优秀的学生,你会发现普通大学的普通学生很少有跳楼的,一个大学生准备这么长时间,写下遗书为什么会去跳楼呢,这是一种解脱的方式,现在过的不快乐,未来没有目标,这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是没有意义,他觉得死了也无所谓。

还有一种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高要求下希望他成功,希望他培养成我这个样子,在小学阶段就沦落到第四个上限了,大家看一下现在和将来,现在是正的,现在过的很享受,很快乐,很满足,但是呢,以后想干什么不知道,没目标,这种孩子把享乐当幸福,把享乐当幸福啊,有没有?

讲吃、讲玩、讲享受、讲花钱,就是不讲追求。

最近电视上、媒体上从5月份开始有一个词就非常非常多,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个词叫啃老族,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不再去工作,在家里待着,他也没有什么问题,吃喝爸爸妈妈的,吃喝爷爷奶奶的,不去工作,这种就是啃老,这种孩子就是典型的把享乐当幸福的孩子。

他为什么啃老呢,要是我也啃老,我从记事起到大学毕业,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家长没有给他一个机会去追求,他什么事你都已经给他安排好了,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我不需要工作。

我爸我妈到了80岁的时候我也就60岁了,他养了我60年没问题呀,他们走了,存款,我还有两三套房子,我一定能过得很好,不是?

你自己想想是不是,我们基本上都承认养孩子60岁没有问题,多可怕的现象,多么可怕,这些问题在小学都能看得到,青春期都能看得到,走上社会问题凸显,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一个关键点,培养孩子的目的是让他幸福,有个幸福的坐标,请家长们把这个坐标画下来,放在你的钱包里,放在你家里,放在你的笔记本的扉页,没事就看看你的生存状态,同时看看你的孩子的生存状态,他的生存状态直接可以反映出他的问题来,大家同意吗五?

同意我的说法吗?

但是根源在哪里?

根源我们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我们很多的父母和成人,我们的社会给了我们孩子价值观,大量的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才沦落到三四上限上,如果他在三四上限,在座的家长,成都的家长请你们记住,你很有可能会迎来一个悲惨的晚年,现在独生子女的问题。

如果你遇到了独生子女很严重的问题,你觉得你晚年会幸福吗?

中国的文化下你觉得呢?

所以请你们记住我比了三个比喻,第二个上限把成功当幸福的我比喻为叫逆水模式,一个人不会游泳到水里会怎么样?

挣扎,不是淹死,他肯定先挣扎,我们如果不会游泳掉在水里挣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