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718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docx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

宋名家诗导读——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县),自其曾祖移居开封。

苏舜钦自幼喜读书,弄笔砚,并慷慨有大志。

宋仁宗景元年(1034)进士,以范仲淹荐,召见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他在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的锐意改革,又以言论触怒权贵,终为保守派诬陷而罢黜,退居苏州多年,后出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死。

  苏舜钦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宋荦称他独崛兴于举世不为之时,挽杨(亿)刘(筠)之颓波(《苏子美文集序》)。

其主要成就在诗歌,与梅尧臣、欧阳修齐名,时称苏梅或欧苏。

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愤世忧国,富于爱国精神。

《宋史苏舜钦传》说他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

其诗感情激昂,气势奔放,语言质朴畅达,风格豪健。

欧阳修评曰笔力豪隽、超迈横绝。

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

苏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轩昂不羁,如其为人。

有《四部丛刊》本《苏学士文集》十六卷传世,今人傅平骧、胡问涛撰《苏舜钦集编年校注》(1991年巴蜀书社出版)。

  

  哭曼卿?

?

[1]

  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

  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眠君家。

  今年恸哭来致奠,忍欲出送攀魂车,

  春晖照眼一如昨,花已破蕾兰生芽,

  唯君颜色不复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归来悲痛不能食,壁上遗墨如栖鸦[2],

  呜呼死生遂相隔,使我双泪风中斜。

  

  【注释】

  [1]曼卿:

即石延年,作者好友,北宋词人和书法家。

  [2]栖鸦:

古人对整齐排列的字迹多用栖鸦形容。

  

  【导读】

  此诗写于康定二年(1041)春,作者回忆去年今日花开时,与曼卿友人插花宴乐,赋诗高歌。

畅饮不觉千杯多,知己相见方恨晚。

后四句作悲怆之语,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曰:

按此诗无甚异人处,惟第三句的确是曼卿酒酣神情。

归来句是实在沉痛语。

时人多有作诗悼曼卿者,兹附梅、欧等人诗于此以供参读。

梅、欧等诗作见于本书中梅尧臣、欧阳修部分。

  

  过苏州

  东出蟠门刮眼明[1],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2]。

  

  【注释】

  [1]蟠门:

又作盘门,苏州城之西南门。

  [2]区区:

辛苦的样子。

  

  【导读】

  此诗乃苏舜钦谪越过苏州所作。

欣喜苏州美景,枝上白鹭,自得其乐;山水草木,皆有闲情逸致。

相比之下,人置身于宦海之中,身世浮沉,总为羁旅所苦。

陈衍《宋诗精华录》评之:

三、四句是苏州风景。

后四句作无奈之语,感叹尤深。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

  前?

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1]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可怜节物会人意[2],十日阴雨此夜收,

  不惟人间重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上寒光流,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遁鱼龙忧,

  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

  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笔此传中州[3]。

  

  【注释】

  [1]吴江:

即吴淞江。

诗题言吴江亭与诗中言松江亭实为一亭。

松江亭位于今江苏吴县东。

张子野:

即张先,著名词人。

君谟:

即蔡襄,著名书法家,诗文亦佳。

  [2]可怜:

作可喜解。

  [3]中州:

此指京都汴梁。

  

  【导读】

  皎皎夜月与中国文人的剑胆琴心息息相关,望月怀远是中国诗歌的一贯主题。

唐代杜甫有《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刘禹锡有《八月十五夜玩月》,白居易有《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等。

此诗抒情写景颇有新意,伤感之际,却不沉重、郁闷;叹息之语,总是轻盈而美丽。

陈衍《宋诗精华录》评道:

望月怀人诗,数见不鲜矣。

此诗颇能避熟就生,写月光澈骨,种种异乎寻常,如自责得陇望蜀,尤其透过一层处。

  

  和淮上遇便风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1],吹入沧溟始自由[2]。

  

  【注释】

  [1]喧卑地:

既繁华又低下之地。

鲍照《舞鹤赋》:

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2]沧溟:

大海。

  

  【导读】

  此诗为作者和友人舟行淮河之作。

前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势雄伟。

水天共流,万里行舟,有太白遗风。

后两句更显旷达自得,豪放不羁。

远离尘嚣而追求自由,万川归海,终有所宿。

作者心事浩茫之际忽悟人生真谛:

自然,自由。

  

  

  淮中晚泊犊头?

?

[1]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

  [1]犊头:

古镇名,位于今江苏淮阴市内。

  

  【导读】

  此诗写景清新,前二句锤炼字句,垂与明二字动感强烈,赋予植物以鲜活的灵气。

结尾令人浮想联翩,韵味深长,作者借孤字融入自己落寞孤寂之感,情景交融而不露痕迹,意趣天然。

陈衍《宋诗精华录》认为此诗视春潮带雨晚来急气势过之。

读者不妨与唐韦应物《滁州西涧》作比较。

韦诗曰: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答和叔春日舟行?

?

[1]

  幽人漂泊兴无穷[2],弄水寻花处处同。

  春入水光成嫩碧,日匀花色变鲜红。

  静中物象知谁见?

闲极情怀觉道充。

  寄语悠悠莫疑我[3],五湖今作狎鸥翁?

?

[4]。

  

  【注释】

  [1]和叔:

疑为杜?

,作者至交。

  [2]幽人:

避世隐居之人。

  [3]悠悠:

指众亲友。

  [4]五湖句:

自己如今在太湖边做隐士。

五湖:

即太湖。

  

  【导读】

  作者去苏州时,亲友纷纷劝阻,韩维甚至责以兄弟在京,不以义相就,以尽友悌之道,独羁外数千里,自取愁苦(《答韩持国书》)。

但苏舜钦还是远离京华,来到美丽而宁静的苏州以求解脱,此诗写得相当轻松愉悦,颇具隐逸之风。

三、四句写春水写花色,对仗工整,用词考究,色彩鲜丽而形象可感。

  

  秀州城外[1]

  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2]。

  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

  君埋尘土骨应化,我逐风波心欲燃[3]。

  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寂寞上渔船[4]。

  【注释】

  [1]原题目作《秀州城外九里有竹树小桥,予十八年前与友人解晦叔饮别于此,今过之景物依然,而解生已亡,悲叹不足,复成小诗》。

  [2]道旧:

共叙故旧之情。

  [3]我逐句:

谓己得罪旅吴,身逐风波而行,心中焦急如火。

  [4]沙头:

沙洲之顶端,即渡头。

  

  【导读】

  此诗为悼念亡友之作,写于庆历六年(1046)。

十八年前友人相伴,赋诗郊游,狂歌醉饮,其乐融融。

十八年后友人骨已入土,而自己仍孤身漂泊,风波浪里行船急,问何处是归程?

结尾更显凄清孤寂,诗中充满着对人生有限而天命无常的重重忧患,对宁静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哭师鲁?

?

[1]

  前年子渐死,予哭大江头。

今年师鲁死,予方旅长州。

初闻尚疑惑,涕泪已不收。

举杯欲向口,荆棘生咽喉。

忆初定交时,后前穆与欧[2]。

君颜白如霜,君语清如流。

予年又甚少,学古众所羞。

君欲举拔萃[3],声偶日抉搜[4]。

不鄙吾学异,推尊谓前修[5]。

今逾二十年,迹远心甚稠。

后会国南门,夜谈雪满楼。

青灯照素发,酒阑气益遒。

昨君握兵柄,节制关外侯。

予才入册府,俄作中都囚。

飞章力辩雪[6],危言动前旒[7]。

时虽不见省[8],凛凛压众偷。

旋闻君下狱,六月送渭州。

渭州旧治所,昔拥万貔貅[9]。

堂中坐玉帐,堂下森蛇矛。

令严山石裂,恩煦春色浮。

衅生无根芽,众言起愆尤[10]。

返来入狴犴[11],吏对安可酬?

法官巧追拍[12],刺骨不肯抽。

削秩贬河东,驱迫日置邮[13]。

穷途无一簪,百口谁相?

诸子继死亡,清血渍两眸。

贸然几丧明,愤苦结不瘳。

君性本刚峭,安可小屈柔?

暴罹此冤辱,苟活何所求?

人间不见容,不若地下游。

又疑天憎善,事与恶报仇。

二竖潜膏肓[14],众鬼来揶揄。

弃局奔南阳,后事得所投。

心胆尚卓荦,精明已弥留[15]。

生平经纬才,萧瑟掩一丘,青天自茫茫,长夜何悠悠!

万物孰不死?

死常在严秋。

君齿方盛壮,众期树风猷[16]。

二边方横猾,四海皆疮疣[17],斯时忽云亡,孰为朝廷忧?

予方编吴氓,自亲锄。

无缘匍匐救,兀兀空悲愁。

时思庄生言,所乐唯骷髅[18]。

物理不可诘,此说诚最优。

  

  【注释】

  [1]师鲁:

即尹洙,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作者至交。

此诗写于庆历六年(1046)。

  [2]穆与欧:

指穆修与欧阳修,皆作者的文朋诗友。

  [3]君欲句意谓尹洙想参加书判拔萃科考试。

宋制,选官有一定期限,期限未满,试判三道,合格者特予故迁授官或超资授官,谓之拔萃。

  [4]声偶:

文字四声之规律与文章修辞之对偶。

  [5]前修:

前辈。

此句谓自己学习古文受到尹洙推许。

  [6]飞章:

有急事而急切奏请者,谓之飞章。

辩雪:

指尹洙为舜钦等辩护洗刷。

  [7]危言:

不畏危难而直言。

前旒(li):

天子之冕有前旒,故以前旒指代天子。

  [8]不见省:

不被重视。

  [9]貔貅(p xiū):

豹类猛兽,喻勇猛将士。

  [10]众言句谓尹洙由于奸人诬谄而遭祸。

  [11]狴犴:

监狱。

  [12]追拍:

指穷追猛击。

  [13]日置邮:

天天乘驿站之车马奔驰。

  [14]二竖句谓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15]弃局四句谓尹洙离开职务,赴南阳投奔范仲淹,身后之事托付别友,临终神识不乱。

[16]风猷:

犹风绩,谓德风政绩。

  [17]二边二句:

国外辽与西夏正猖狂不已,国内矛盾此起彼伏,尚不安定。

  [18]时思二句:

《庄子至乐》:

庄子之楚,见空骷髅骷髅曰: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作者此处借用此说,认为死也是一种摆脱人间烦恼劳苦的解脱,能得到自由与快乐。

  

  【导读】

  尹洙是作者志同道合的至交,《哭师鲁》一诗情真意切,满纸泪痕。

作者在感念自己痛失良师益友的同时,也为国家失去一位忠心耿耿的诤臣而深深悲伤。

前半部分追述尹洙历经坎坷的一生,与之同病相怜而心有戚戚,后半部分惋惜感叹,结尾以庄子见骷髅之事聊作慰藉。

此诗气势奔放,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愤懑之情呼之欲出。

堪称雄伟豪健之作。

  

  秋宿虎丘寺[1]

  生事飘然付一舟[2],吴山萧寺且淹留。

  白云已有终身约,酒聊驱万古愁。

  峡束苍渊深贮月,崖排红树巧装秋。

  徘徊欲出向城市,引领烟萝还自羞。

  

  【注释】

  [1]原题目作《秋宿虎丘寺数夕执中以诗见贶因次元韵》。

虎丘寺:

在苏州西北虎丘山上。

执中:

刘彝之字,作者朋友。

此诗作于庆历七年(1047)前后。

  [2]生事:

生计。

飘然:

零落,飘零之意。

  

  【导读】

  此诗感叹身世浮沉,人生飘零。

前四句透露出无奈的归隐之意和罢官之后的苦闷心情。

这一切时时折磨着苏氏人在江湖,魂系庙堂的诗心。

后半部分写景句,老辣壮美,虎虎生气。

结尾借自惭而自慰。

落寞的灵魂,无言的伤感!

  

  初晴游沧浪亭

  夜雨连明春水生[1],娇云浓暖弄阴晴[2]。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

  [1]连明:

连续到天明。

  [2]娇云句:

娇美可爱的云既浓密又浓和,以时晴时阴作游戏。

  

  【导读】

  庆历五年(1045)至庆历八年(1048),苏舜钦因赋闲而旅居苏州近四年,其间定居沧浪亭也超过三年,诗作甚多。

此诗写景清新明快,精心炼字,一弄字赋予云以灵动之美,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

后两句以静衬动,景之清新,物之鲜嫩,情之明快融为一体。

兴趣天然,意味隽永。

  

  夏意

  别院深深夏簟清[1],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2]。

  

  【注释】

  [1]别院:

他院。

深深:

极言其深之貌。

  [2]流莺:

鸣声婉转之莺鸟。

  

  【导读】

  刘克庄《后村诗话》认为此诗与《淮中晚泊犊头》极似韦苏州。

的确,这首诗因为诗人心情愉悦轻松,充满着闲静优雅、洒脱旷怡的风格,梦中流莺更显得轻盈美丽。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则更表现出清幽空灵的意味,读者可比较回味之。

  

  沧浪怀贯之[1]

  沧浪独步亦无胔[2],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3]。

  酒徒漂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去,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释】

  [1]贯之:

范师道之子,作者好友范仲淹之侄。

  [2]胔:

心情。

  [3]翠玲珑:

绿光鲜明。

  

  【导读】

  思念逝去的友人,此诗无悲苦之辞。

伴随作者的是绵绵的思念,无尽的忧伤,此诗基调沉郁苍凉。

首句一独字而境界全出,中间三、四、五、六句写景及感叹往昔更衬出作者的孤寂凄凉。

结尾以反诘方式,再一次肯定并强调诗人的冷清寂寞之处境。

  

  

  沧浪静吟

  独绕虚亭步石筙[1],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音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逢时犹死饿[2],三闾遭逐便沉江[3]。

  我今饱暖高眠外,惟恨醇醪不满缸。

  

  【注释】

  [1]石筙:

石桥。

  [2]二子句:

指商周时伯夷、叔齐宁愿饿死而不出山的典故。

  [3]三闾句:

指屈原自沉汨罗江的典故。

  【导读】

  作者在苏州沧浪亭闲居,过着简朴的,甚至是清贫的生活,这就是诗中前四句所描写的境况。

然而,心灵的孤独比物质的匮乏更为折磨着诗人。

他感慨人生多艰,像伯夷、叔齐宁愿饿死而不食周粟,屈原尽忠而遭放逐投江的悲剧命运。

前辈先贤尚如此,我辈又有何怨忿?

后两句表达作者自己整日无所事,无所思,饱暖高眠,惟恨醇醪不满缸。

这些都是作者蕴愤苦于悠闲的自嘲之语,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终日高眠饱食饮酒,就真的能消去心中忧愁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西轩垂钓偶作

  曾以文章上石渠[1],忽因谗口出储胥[2]。

  致君事业堆胸臆[3],却伴溪童学钓鱼。

  

  【注释】

  [1]石渠:

即石渠阁,汉代皇家藏书之处。

此句谓诗人曾因诏试而任集贤校理之职。

  [2]忽因句谓因进奏院祀神宴会事遭害离朝。

储胥:

汉宫殿名。

  [3]致君事业:

谓以尧舜之道辅佐皇帝。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导读】

  苏舜钦是一位爱国忧民的诗人,对政治对国事抱着一种近乎天真的热情与痴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时时震撼着他的心灵。

此诗即为郁忿之作:

前两句回忆往昔进退,宦海风雨,作者进亦忧,退亦忧,进退往往身不由己;后两句更显出矛盾心态,一腔报国热血,却无处施展才华,只能与幼童一起闲池垂钓。

两相对比,蕴藉深厚,作者的悲愤、抑郁与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览照?

?

[1]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不称好文亲翰墨[2],自嗟多病足风情[3]。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岂见明[4]!

  

  【注释】

  [1]览照:

以镜自照。

  [2]不称句:

作佳文虽不胜任,但因爱好仍时近笔砚。

称:

胜任。

  [3]自嗟句:

自叹多病闲居,却满足了隐退的心情。

足:

满足。

风情:

意趣,怀抱。

[4]顽铜:

不成材之铜,谓铜镜。

  

  【导读】

  此诗写于主张新法的范仲淹等被贬官,苏舜钦也被削职为民,将去苏州隐居之际,是诗人仕途受挫后的自我表白。

首联流露出身遭厄运仍雄心不已、铁骨铮铮的激昂之情。

颔联颈联自我写照生平,烈士盛年,壮志难酬。

尾联以灿烂的星斗自喻其品格高洁、襟怀坦白。

诗人对镜慷慨疾呼,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赏识自己。

诗作构思巧妙、缜密,从对镜观影起笔,写到自己的抱负、处境、爱好和为人,最后以嗟尔顽铜岂见明作结,与开头相呼应。

同时,诗中贯穿着极欲盼望人们理解自己的感情线索。

读起来,似乎使人看到诗人对镜沉思、低语以至慷慨疾呼,可以说,诗的意境已出,感情既豪爽激越,又回环入扣,笔调苍劲刚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