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805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教学大纲48学时Word格式.docx

1.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

1.2.2实证分析方法

1.2.3实证分析工具

1.3经济学发展简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

难点是将初学者引入经济学的思维范式,理解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6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基本概念;

了解分别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和均衡价格的决定;

理解需求和供给规律、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需求和供给水平的变动、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掌握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

掌握利用均衡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2.1需求的基本原理

2.1.1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2.1.2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2.1.3需求定理

2.2供给的基本原理

2.2.1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2.2.2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2.2.3供给定理

2.3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2.3.1均衡价格的决定

2.3.2均衡价格的变动

2.4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4.1弹性的一般含义

2.4.2需求价格弹性:

弧弹性、点弹性、影响因素

2.4.3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总收入

2.4.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

2.4.5供给价格弹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供求的含义、供求定理、均衡价格,需求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弹性理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论(6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差异,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及实现条件,掌握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理解基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和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的关系;

理解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掌握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和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学会运用效用与消费者均衡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1基数效用论

3.1.1效用的概念

3.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1.3消费者均衡

3.1.4消费者剩余

3.2序数效用论

3.2.1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3.2.2边际替代率

3.2.3消费者预算线

3.2.4消费者均衡

3.3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

 

第四章 

生产论(6学时)

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规模经济原理;

了解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原理。

4.1短期生产函数

4.1.1生产与生产要素

4.1.2生产函数

4.1.3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

4.1.4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4.1.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2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4.2.1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4.2.2等产量曲线

4.2.3等成本线

4.2.4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4.2.5扩展线

4.3规模报酬

4.5.1规模报酬递增

4.5.2规模报酬不变

4.5.3规模报酬递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规模报酬的含义与原因、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成本线的含义和特征,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确定、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确定原则

规模报酬、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第五章 

成本论(4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掌握长期成本概念,了解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5.1成本的概念

5.1.1机会成本

5.1.2显成本与隐成本

5.2短期成本

5.2.1短期成本基本概念

5.2.2短期曲线及其关系

5.3长期成本

5.3.1长期总成本

5.3.2长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

5.3.3规模经济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分析方法;

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变动的特征

各种长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第六章 

完全竞争的市场(2学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

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的均衡条件。

6.1完全竞争市场概述

6.1.1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6.1.2完全竞争的条件

6.1.3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6.1.4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6.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6.2.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6.2.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6.2.3生产者剩余

6.3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6.3.1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6.3.2厂商进出一个行业

边际收益曲线,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完全竞争厂商的最优产量选择和供给曲线。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2学时)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含义,理解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长期均衡过程;

掌握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的条件;

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与需求曲线;

理解古诺模型,能够比较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

7.1垄断

7.1.1垄断市场的条件

7.1.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7.1.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7.1.4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7.1.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7.1.6价格歧视

7.2垄断竞争

7.2.1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7.2.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7.2.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7.2.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7.3寡头

7.3.1寡头市场的特征

7.3.2古诺模型

价格歧视、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长期均衡、古诺模型

垄断厂商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4学时)

了解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同,了解引致需求;

理解要素价格的理论基础,掌握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等概念的含义,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原则。

掌握要素供给原则的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并从中推导出要素的供给曲线;

掌握运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为什么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后折弯的;

掌握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

8.1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8.1.1引致需求

8.1.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8.2生产要素的供给

8.2.1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8.2.2无差异曲线分析

8.2.3要素供给问题

8.3劳动

8.3.1劳动和闲暇

8.3.2劳动供给曲线

8.3.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8.4土地的供给

8.5资本的供给

8.6洛伦茨曲线

8.6.1洛伦兹曲线

8.6.2基尼系数

引致需求的含义,边际产品价值的概念,边际收益产品的概念,边际要素成本的概念,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要素供给原则,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与原因,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与原因,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应用

第九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4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公共物品、外部性和垄断所引起的市场失灵,掌握信息不对称下的行为,了解政府失灵问题。

10.1垄断

10.1.1垄断与低效率

10.1.2寻租理论

10.1.3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10.1.4反托拉斯法

10.2外部影响

10.2.1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10.2.2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

10.2.3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10.2.4科斯定理

10.3公共物品

10.3.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10.3.2公共资源

10.3.3公共选择理论

10.4不完全信息

10.4.1信息的不完全性

10.4.2信息不完全与商品市场

10.4.3信息不完全与保险市场

10.4.4信息不完全与劳动市场

垄断导致市场失灵的表现及经济政策选择,外部影响的表现形式及有关政策选择,公共物品的特点及最优数量的选择,不完全信息导致的各个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的前提及有效性。

公共物品的特点及最优数量的选择,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的前提及有效性。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2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国民生产总、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10.1国内生产总值

10.1.1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10.1.2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涵义

10.1.3GDP和GNP的区别

10.2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10.2.1支出法核算GDP

10.2.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10.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10.3.1国内生产总值(GDP)

10.3.2国内生产净值(NDP)

10.3.3国民收入(NI)

10.3.4个人收入

10.3.5个人可支配收入

10.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0.4.1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10.4.2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10.4.3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10.5名义GDP和实际GDP

10.5.1名义GDP和实际GDP

10.5.2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缺口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GDP和GNP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步骤;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的几种表示方法

GDP和GNP的区别;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学时)

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在总供给为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乘数的含义与计算,IS曲线的含义,LM曲线的含义;

了解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等

11.1均衡产出

11.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1.2.1消费函数

11.2.2储蓄函数

11.2.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11.3消费与均衡国民收人的决定

11.3乘数理论

11.3.1投资乘数

11.3.2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11.4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11.4.1三部门模型

11.4.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11.4.3税收乘数

11.4.4政府购买转移支付乘数

11.4.5平衡预算乘数

11.5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11.6IS—LM模型

11.6.1IS曲线

11.6.2LM曲线

11.6.3IS—LM模型

均衡产出概念;

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乘数含义及其计算;

IS曲线的含义、斜率及其移动;

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与货币需求函数;

LM曲线的含义、斜率及其移动;

IS-LM模型与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决定。

IS曲线的斜率及其移动;

LM曲线的斜率及其移动;

第十二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4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失业的分类与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分类,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和菲利普斯曲线。

12.1通货膨胀理论

12.1.1通货膨胀含义

12.1.2价格指数

12.2通货膨胀类型

12.2.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12.2.2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12.2.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

12.2.4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12.3失业理论

12.3.1菲利浦斯曲线

12.3.2菲利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13.3.3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失业的分类与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其新变化。

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了解赤字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收人政策,人力政策,相机决择。

13.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13.2财政政策的效果

13.2.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13.2.2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13.2.3挤出效应(Crowdingout)

13.3 

货币政策的效果

13.3.1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13.3.2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13.3.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3.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3.5财政政策

13.5.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13.5.2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13.5.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13.5.4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

13.6货币政策

13.6.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13.6.2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13.6.3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的关系

13.6.4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运行机制;

赤字财政与公债;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行机制;

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学生修读该课程前应先修读《高等数学》,是学生今后学习《金融学》、《贸易学》等基础。

八、教学时数分配

《经济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2

章次

各章标题名称

讲授

学时

实验

实践

讨论、习题课

等学时

第一章

引论

2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4

第三章

效用论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五章

成本论

第六章

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九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二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版。

(二)参考书:

1.《经济学》,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中国邮电出版社,2008年6月第18版

2.《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7版

3.《微观经济学原理》,约翰.B.泰勒/阿基拉.威拉帕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

本课程所采取的主要课堂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实例分析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经济生活中的现实情况,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十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平时考察与期终考试相结合,平时考察(提问、作业、讨论)成绩占30%,期终考试成绩占70%,期终闭卷考试方式,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

制订:

经济管理系 

教研室:

国际贸易教研室

执笔人:

刘金荣 

审订人:

乔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