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8161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分析

序号

内容

个人设计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单元

教材

分析

第五单元由3篇叙事散文《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和1篇说理文《谈礼貌》组成,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

习作五:

请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写出一两个事例,要写真事,讲真话,题目自定。

练习五: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于生活、诵读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

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

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

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

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单元

目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作者的感情,并得到美的熏陶。

5、能选择一两个具体事例来写身边的一位小能人。

1.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4.会用征文启事的形式,选择一两个具体事例来写身边的一位小能人。

5.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会进行即兴演讲。

单元

设计

意图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程的目标,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这就需要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语文学习不是封闭性的,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不仅仅是教材。

语文学习要解开束缚:

一、解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束缚,走语文教学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为学生创设在课外、校外学习语文的多种机会。

二、解开小学语文教材的束缚。

教材内容并不等于就是教学内容,更不是全部的课程内容,教学从课程的高度出发,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囿于教材,应该超越教材,开发和补充教材,使学习过程更丰满。

新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理解、赏析,使他们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精神洗涤,享受审美情趣。

单元

目标

达成

分析

 

课题

17、爱如茉莉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具体的细节描写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文中主人公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爱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真爱必须付出真心;

3、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愿意付出爱、懂得感受爱的人。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重点

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茉莉、幽”三个字的书写,理解“缕、幽”的意思。

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能找出文章重点叙述的部分。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积累春天的诗句

背诵春天的诗句

核心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老师相机板书:

茉莉,并学习这个两个生字。

3、出示课文中与茉莉有关的词语。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弥漫诗意

学生交流看到的、听到的

指生读词,相机教学“缕、幽”,并理解字的意思。

齐读词语

学生交流

 

理解词语意思

活动一:

浏览全文,找出重点。

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对爱的理解前后有什么不同?

从这一角度考虑,课文可以从哪儿分成三部分。

1.学生思考,回答

2.学生再读课文,并自主分段,概括段意

(1-5):

妈妈告诉我真爱如茉莉。

(6-8):

妈妈答应给爸爸包饺子吃,因生病住院要我买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直奔医院。

(9-18)爸爸为了照顾好妈妈伏在床沿睡,妈妈为了让爸爸睡好,手脚麻木了也不愿惊醒他。

预设:

1.学生划分段落不够准确。

2.学生回答不完整,不简洁。

教师要根据学情引导完善。

活动二:

初读感悟“爱如茉莉”。

看看课文从哪一个自然段到哪一个自然段,写的都是妈妈病中的事情。

1、爱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师小结:

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或环节。

可以是一段感人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幅温馨的画面、一个会意的眼神、一束在瓶里静静开放的花朵……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关注这些细节,感受文章的语言,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

字词知冷暖,文字是有温度的,你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爱的温度?

请通过朗读把这份感动表现出来。

读书找出(6-17小节)。

1、生交流什么叫细节。

2、2、同学们默读课文的6-17自然段,找出使你感动的细节,用“——”画出来。

(多媒体播放音乐)生读书,圈画、

2、学生交流细节

(抓住“虚弱”,指导诵读。

 

(从多音字“奔”入手,理解爸爸的焦急。

 

(从“轻轻”和“蹑手蹑脚”这样的细节中,体会爸爸的细腻。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妈妈病中的事情的段落.

 

同学们默读课文的6-17自然段,找出使你感动的细节,用“——”画出来。

生读书,圈画。

细节1: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

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

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细节2: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细节3: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

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细节4: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活动三拓展互动“爱如茉莉”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爱还会像什么呢?

爱是父母的叮咛

爱是雨天妈妈送来的雨伞

爱是老师鼓励的眼神

爱是春雨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

课堂小结,

爸爸妈妈这样平平淡淡的爱,作者一开始理解吗?

你心中的爱又是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一起继续读书交流。

板书设计

 17、爱如茉莉

  妈妈爸爸

  吃完再告诉(细心)真直奔医院(身影)

 紧握双手爱睡眼蒙胧

  手脚麻木也不愿动布满血丝的眼睛

 

课题

17、爱如茉莉

教时

第二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学会本课生字“笆、辰、澡”等15个,理解词语“歌谣”、“童谣”、“莲花落”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准确地运用。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理清课文段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

重点

难点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

教学难点:

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爱如茉莉”的内涵。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积累春天的诗句

背诵春天的诗句

互背

核心过程

一、以“爱”谈话,揭示文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爱如茉莉

谁能用文中的词描述一下茉莉花的特点

板书: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齐读词语

2、读了课文第一部分,我们还知道在妈妈心里,爱就像——茉莉。

“我”同意妈妈的说法了吗?

师在课题后加上“?

过渡:

妈妈为什么说爱如茉莉呢?

1.齐读课题

2.学生回答

3.齐读词语

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及时评价。

活动一:

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请自由读读课文第6至18自然段,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如茉莉?

2、交流。

2、追问:

那此时,在妈妈的心中,自己的疾病和饺子哪个重要?

饺子中包含着什么?

 

3、面对作者买回的饺子,爸爸的反应是怎样的呢?

指名说。

4、你还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如茉莉?

 

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

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小结:

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

 

8、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真爱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

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

出示: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    从“哦”中,你读懂了什么?

作者刚开始理解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    作者对茉莉情感发生的变化,是随着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爱而改变的,茉莉蕴涵了爸爸妈妈之间的真情,让我们一起读“哦,——”

9、读到这里,你能告诉我为什么爱如茉莉了吗?

1、学生根据要求批注。

2、交流:

(1)感受到妈妈担心爸爸吃不下去,通过一个善良的谎言让爸爸吃好;爱是一种约定,妈妈信守与爸爸之间的约定。

 

(2)▲从“此后,他每天都要去医院。

”从“每天”一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爸爸对妈妈的爱。

爱是天长日久无微不至的关怀。

▲“奔”有两个读音,你是怎么区别的,(bēn是无目的的,bèn是有目的的)感受到当时爸爸的心情怎样?

(着急、担心)

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

爱是心有灵犀的。

3、▲叮嘱

爱就是轻轻的叮嘱。

▲抓“恬静”“紧握”“伏”“悄悄”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

▲“探”

4、

(1)    从“轻轻放下”“蹑手蹑脚”体会到爸爸特别爱妈妈。

(2)  是啊,父母间的爱就浸润在这生活中细微的小事中,显得是那样的平凡而纯洁。

5、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睡

 

读一读课文6~17小节,找一找还有哪些句子写“茉莉”的,请你用横线把它画下来。

 

茉莉虽然平淡无奇却芬芳无比,就像父母之间的爱平平淡淡而又真真切切。

有感情地读。

预设:

1、出示(第7自然段)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

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

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2、出示: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此后,他每天都要去医院。

 

3、出示: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芬芳与光泽里。

4、出示:

他睡眼蒙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出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5、出示: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

“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6、出示:

“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

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创作诗歌,升华爱的理念

1、真爱无痕,至爱无声,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你认为爱是什么?

请你写一写。

2、一首诗就这样形成了,就让我们用心感受茉莉般的爱。

3、让我们默默地把这洁白纯净、平淡无奇、却又幽香缕缕的真爱埋藏在心中,去做一个懂得爱并乐于付出爱的人!

 

 

句式训练:

爱是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结合生活说说爱是什么。

板书设计

17、爱如茉莉

平平淡淡

纯净洁白

爱是----------------

 

课题

18、月光启蒙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的音韵”等词句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通过朗读感受我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重点

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积累月亮或月光的诗句

背诵月亮或月光的诗句

核心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月光启蒙,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孙友田是一位当代作家,《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就是出自于他的笔下。

出示作者孙友田简介,说说你看过这个简介有何感受。

3、孙友田,出生于安徽北部的小山村,父母都不识字,8岁时他才上镇里唯一的一所小学。

父母都不识字,但对他的学习却抓得很紧,因为他们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

母亲只要见我放学回到家,第一句话就是“写字去!

”写什么字她不管,只是守着他,看着他拿着铅笔在本子上画。

……

1、齐读课题。

2、理解:

“启蒙”,用“启蒙”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3、质疑:

这么有成就的诗人,月光是如何启蒙他的呢?

启蒙:

启,开导;蒙,蒙昧无知。

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活动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

2、思考:

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

(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

活计莲花落篱笆时辰褂子音韵幽默浓郁流畅含蓄高深莫测豁然开朗混沌天资聪颖

(三)朗读词语,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

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

1、开火车读。

相机正音,指导读顺语句。

2、讨论:

读完课文,你心中有着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像……(像春风漾过,月光照耀,)再请你用一个味觉的词儿来概括。

(甜)

3、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文字间流淌着的甜甜的情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内容

2、思考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

 

1.学生轮流读,其他学生评价或正音

2.思考:

用一个字讲一讲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生再读相关句子

预设:

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正音:

莲花落(lào)混(hùn)沌

 

预设:

本文没有长句子,估计不会存在阅读障碍,只是“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一句集中了三个生字,可能读时会打结,训练读顺

活动二: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

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出示幻灯,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

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

3、(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

4、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

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5、5、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谣啊,正是母亲唱的这些优美生动的歌谣为“我”开启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带来浓浓的诗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板书)

 

1、A、轻声读。

B、指名读。

学生质疑。

 

2、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

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别。

3、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母亲给我们唱的民歌民谣。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学生质疑预设:

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

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

 

通过歌谣的理解来理解最后一小节中“含蓄、明快、风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由地谈谈对歌谣的理解和自己读后的想象

活动三

课外拓展

这么美的歌谣你喜欢吗?

老师也很喜欢,我也找来了两首歌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幻灯出示)

读一读。

读一读课外歌谣

课堂小结

母亲为什么能唱那么多的民歌民谣,她又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同学们回家继续仔细读课文,这将是我们第二节课讨论的内容。

板书设计

唱歌谣

讲故事

      唱民谣      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

课题

18、月光启蒙

教时

第二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的音韵”等词句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通过朗读感受我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重点

难点

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积累与月光有关的诗句

背诵诗句

背诵

核心过程

一、导入

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最后一小节)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月色中的篱笆小院和孙友田先生一起去重温那月光下的启蒙,用心聆听、感受、分享这对母子的快乐。

活动一:

细读文字,读出“音韵美”。

1、用心去读读这些民歌、民谣、故事和谜语,多品品你最喜欢的地方,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前2首歌谣】

3、母亲是怎样为我吟唱的?

你觉得她的声音还像什么?

4、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课件突出:

芳香的音韵】音韵怎么会是芳香的呢?

5、是的,歌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有的甚至使我们展开无尽的想象,真是太有味道了。

听,母亲的歌从那篱笆小院中飘了出来……(播放母亲唱的歌谣)

生自由朗读。

生自由评议。

(1)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因为从这首歌谣中我知道孙友田的妈妈很勤劳,做事很认真。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到了晚上在院中边洗衣服边给我唱歌谣。

多么勤劳的母亲呀。

看,她把衣服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母亲的手真巧。

(2)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我喜欢这首歌谣是因为这首歌谣不仅写得美,还告诉我们不管生活有多艰苦,也不能对生活失去信心,要顽强抵抗生活中的挫折。

凤凰是传说中的吉祥之鸟。

读到“凤凰落在梧桐树”这句时,我眼前仿佛看到了凤凰落到他们村后,小村迅速地繁荣起来,到处都是高楼,人们过上了幸福无比的生活。

所以我也很喜欢这首歌谣。

有感情地朗读歌谣,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芳香的音韵”等词句的意思。

活动二:

读读

想想,领

悟“家乡

情”。

1、【课件出示:

分析2个“长”的不同。

(生长、流传)

理解:

混沌、豁然开朗

你明白了什么?

2、【课件出示: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3、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月光下的母亲就像一尊玉石雕像呢?

齐读

4、是啊,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人们勤劳智慧,世世代代创造了许多的歌谣,这些歌谣像滔滔的黄河水滋润我们。

学生找出清苦

读有关句子。

传递给了我。

学生跟着读

有感情地齐读。

 

通过朗读感受“我”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

预设: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理解两个“长”字,联系上下文。

(第一个:

生长;第二个:

产生、孕育)

追问: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创造、孕育歌谣)

 

活动三趣读“唱童谣”部分,想像画面。

1、自由读一读7—9小节,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读一读。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除了有趣外,你们还有什么感觉?

拍拍手读一读。

4、当你们快乐地读着这些童谣的时候,你的头脑里会闪过什么样的画面呢?

5、这么多幽默风趣的童谣,我听了还想睡觉吗?

那怎么办呢?

朗读自己喜欢的童谣。

 

学生自由想像。

 

分角色练读谜语。

有的同桌直接读对话部分。

学生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课堂小结,

1、正因为美丽善良的母亲,在那些月色如水的夜晚,给了我启蒙,所以多年以后,孙友田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因此在文章的最后,他满怀感激地这样写道:

(映现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引读(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

母亲不识字,为什么是我的启蒙老师呢?

2、读完全文,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题目了吗?

3、补充孙友田后来的成就,说一说。

2、看到那一轮明月,他就会想起那洒满月色的篱笆小院,想起月色里玉石雕像般的母亲,想起月光下母亲吟唱的一首首歌谣……

 

再次齐读最后一段话。

 

收集当地的童谣、民谣

更深入地理解题目的含义,更深刻地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板书设计

月光启蒙用智慧启迪我的想象

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课题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3.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表情的词句,用心体会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情乐趣。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段。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趣事,通过词句品读、想象画面、再现情境,用心体会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情乐趣。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