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824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校本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校本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设计.docx

《校本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课程设计.docx

校本课程设计:

《诗意的栖居——中国新诗赏析与练笔》

一、校本课程《诗意的栖居——中国新诗赏析与练笔》实施的必要性:

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看,从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看,高中阶段是阅读现代诗歌的最佳时期。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人生多姿多彩,充满了激情,如同诗歌一般。

现当代诗歌是诗人以独特的眼光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表达,是诗人自我感情的书写与表白,它的抒情性吻合了青少年学生波动、起伏的情感变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的情绪特征。

我们的学生喜欢诗歌,但由于地处偏远牧区等不利因素,对我国现当代诗歌知之甚少,想要多读、多了解,教材中却难觅影踪,我们发现,虽然新课程教材有现代诗歌单元,数量却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现当代诗歌的鉴赏与写作》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写作的场所。

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诗的形式是精巧的,诗的内涵是丰富的,因此,诗歌写作的训练是有益于学生的阅读鉴赏和写作水平提高的。

二、我校校本课程《诗意的栖居——中国新诗赏析与练笔》实施的有利条件:

学校可以提供上网条件,学生可以随时到电子阅览室(电子教室)上网。

借助学校举行艺术周和第二课堂活动时机,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激发对现代诗歌艺术的热情,提高对现代诗歌艺术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文化修养;培养朗诵、演讲人才;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和写作水平。

2、具体目标:

(1)学生能够背诵8首以上现代诗歌(不计长短、不分流派,按学生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背诵)。

(2)学生能够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概况,知道8个以上现当代著名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3)学生能够创作1-2首较有文采和内涵的诗歌作品。

(4)学生能够通过朗读、鉴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四、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课程拓展和教案教材的编写设想:

1、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实践性、趣味性、主体性原则从高中生实际出发,既要贴近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思想内容健康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情怀;艺术价值高,能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

2、课程内容编排原则:

以时间为序:

以内容为序;以鉴赏和创作的不同要求为序。

3、课程呈现形式:

大教室集体授课、小组活动等。

4、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5、教学模式:

发现——探索式、情景教学模式。

6、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7、教学安排:

全部课程共8讲。

 五、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一讲:

现当代诗歌发展简况及中国最早的新诗;鉴赏胡适的《梦与诗》、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郭沫若的《瓶》、冰心的《繁星》。

第二讲:

诗的意境美;鉴赏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卞之琳的《断章》和戴望舒的《烦忧》、闻一多的《静夜》(不选择教材中的诗歌)。

第三讲:

诗歌的内容及诗的情感美,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臧克家《老马》、光未然《五月的鲜花》。

第四讲:

诗的韵律美和哲理美;鉴赏余光中的《乡愁》、食指的《相信未来》、北岛的《回答》、《一切》、《红帆船》。

第五讲:

诗歌朗诵会小组活动

    1、确定现当代诗篇15篇。

    2、诗朗诵的要求及技巧,欣赏名家朗诵的诗歌作品。

    3、诗歌朗诵会。

第六讲:

简介朦胧诗派及诗的意向美;鉴赏舒婷的诗《双桅船》、《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泡影》。

第七讲:

诗歌创作的要求及技巧:

诗歌创作、修改。

第八讲:

学生活动——赛诗会。

每人朗诵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并将优秀诗歌集结成油印册。

六、教案(略)

七、教材(略)

七、课程评价:

1.评价的原则:

   既注重目标完成的结果,也注重课程实施中的过程(如诗歌朗诵会的准备过程)。

   既注重结果的书面形式,也注重学生的内在收获和体验(如积极的生活态度、向上的精神风貌等)

2.评价的要素:

   A、可量化要素:

要求背诵的8首诗歌。

了解的8位现当代诗人、创作一首诗歌

   B、非量化要素:

语文内涵、修养等

3.评价等级及标准:

      标准分三个等级:

优秀、良好、及格

本文发表于《中小学课程开发》双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