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336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一生字词归类Word格式.docx

沿溯绝飞漱属引澄清

qianpangbohuapufubeng

芊芊磅礴春华秋实匍匐迸发

dansuzhaojuanzhidi

澹澹酥春朝卷帙根深蒂固

zijiqieyayan

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茫无涯际心不在焉

zhuohuirangfanyi

灼热喙大穰梵天寺贻

quqielunyueyunwang

箧论语说愠罔

daihuiruzhifeiyu

殆诲女默而识之不悱不发举一隅

jiongshanchidanshao

窘苫蔽成丘弛眈眈少时

mingxiakaomeixia

瞑暇尻尾假寐黠

gouxuzhichenbi

篝火和煦咫尺称职陛下

haijueyupinzhuozhu

骇人听闻爵士御聘擢机杼

mo

脉脉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

(二)——四字词语

复习内容:

1—6单元的四字词语。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的读音,注意它们的字形,了解其意思。

复习安排:

第一阶段:

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第二阶段:

熟练的找出并改正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

理解识记,强化练习,纠错巩固。

潜移默化崇山峻岭危言耸听千姿百态热泪沾襟半明半昧摇摇欲坠葬身鱼腹井然有序相提并论你推我搡势不可当小心翼翼汹涌湍急猝然而至不可开交失魂落魄惊慌失措镇定自若纹丝不动丰富多彩生活枯燥明察秋毫物外之趣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百看不厌烟波浩淼走投无路狼狈逃窜身历其境津津有味气象万千鸦雀无声气象万千阴晴雨晦风云变幻美不胜收红紫芳菲橙黄橘绿眼花缭乱心旷神怡五彩纷呈悲歌慷慨油然而生

感慨万端滚瓜烂熟谆谆教导谈笑风生目不转睛白驹过隙茫然若失生机勃勃永不厌倦和蔼可亲耳目一新严谨治学无忧无虑一视同仁旗帜鲜明其貌不扬拐弯抹角爱憎分明才智不凡罪魁祸首指手画脚不屈不挠群星荟萃茅塞顿开

咬文嚼字出手不凡一鸣惊人重义轻财闷闷不乐出谋划策可歌可泣鸡毛蒜皮沸沸扬扬道听途说无动于衷水乳交融冥思苦想身经百战功勋赫赫饱经风霜心花怒放自鸣得意密密匝匝嚎啕大哭陈词滥调涕泗横流与民同乐忘乎所以火烧火燎念念有词赏心悦目走街串巷邪魔鬼祟返老还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天涯海角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海纳百川无欲则刚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三)----文学常识、课文内容整体理解

1、《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作者是赵丽宏,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

重点阐述了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关系。

2、〈〈繁星〉〉是一篇散文,作者巴金,四川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课文围绕看繁星,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

3、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母亲〉〉〈纸船〉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

〈〈成功的花儿〉〉、〈〈嫩绿的芽儿〉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四首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

4、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课文写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果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场面描写和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是本文的重要写作特点,议论部分画龙点睛。

5、〈〈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6、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沉船〉〉。

7、〈〈幼时记趣〉〉的作者是清代人沈复,著有〈〈浮生六记〉〉。

课文是作者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

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分别是:

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体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是获得“物外之趣”的关键。

8、十三岁便进入北大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而写下了〈〈十三岁的际遇〉〉。

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诗意盎然。

9、〈〈伟人细胞〉〉通过贾里为实现“伟人计划”而经历的三次失败和一次不经意的成功的曲折过程,说明了必须从小事做起才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文章语言轻松活泼,诙谐幽默笔法夸张,有喜剧效果。

10、〈〈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11、〈〈社戏〉〉是一篇小说,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构思全文。

景物描写细致逼真,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情节安排曲折有致。

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端午日〉〉节选自小说〈〈边城〉〉,作者沈从文,湖南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文章紧扣标题,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

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竞先的精神。

作者注意渲染气氛突出民乐。

13、《本命年的回想》作者刘绍棠,他的作品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

本文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第四段按时间顺序写了10件事。

14、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幅春的画图,是一幅春的赞歌。

全文围绕“春”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

五幅画面春意浓郁,又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最后三个比喻赞美了春的“新”“美”“力”。

15、〈〈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语言简练、生动,155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

16、〈〈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本文抓住“温晴”的特点,按照由里往外、右山到水的顺序,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17、梁衡的散文〈〈夏〉〉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比较、对比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征更加明显。

18、〈〈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

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

描写了伽利略发现自然节奏原则、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写法上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篇议论文。

全文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

课文的7、8两段运用了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20、〈〈宇宙里有些什么〉〉是一篇说明文,课文采用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生动的说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

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用比喻)、分类别、举例子等。

21、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著有〈〈梦溪笔谈〉〉。

〈〈以虫治虫〉〉一文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梵天寺木塔〉〉一文说明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22、〈〈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统称“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论语〉〉八则主要讲学习态度和方法。

23、〈〈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作家蒲松龄的作品。

24、郭沫若,四川人,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

〈〈天上的街市〉〉通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改造民间故事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

25〈〈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本文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26、〈〈蔚蓝的王国〉〉是一篇散文诗,作者屠格列夫,俄国作家,有“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之称。

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

本文描写了种种美好的景物和快乐的人们,通篇都充溢着激情。

27、〈〈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丹麦作家安徒生,代表作有〈〈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

本文按时间顺序,以“新装”的奇怪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深刻的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对比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四--1)——背诵默写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内容:

背诵初一语文教材1—3单元之中要求背诵的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

学习要求: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默对,力求咀嚼品味,并有所感悟。

二、默写时,不得添字,漏字,错字。

课堂练习:

1、船在动,星也在动,,!

2、渐渐把我的眼睛模糊了,。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

4、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

5、在星的怀抱中我、。

6、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7、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8、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9、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10、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

11、,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

12、,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13、谁道人生无再少?

,。

14、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

15、舟已行矣,,,?

16、两岸的豆麦,;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但我却还

以为船慢。

17、……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18、今夜月明人尽望,?

19、我欲乘风归去,,。

起舞弄清影,。

20、,,此事古难全。

21、但愿人长久,。

22、A四面湖山归眼底,。

B白铁无辜铸佞臣。

C,有容乃大;

D,,;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E物华天宝,。

F心有三爱:

奇书,佳山水;

园载四物:

,,。

23、拓展:

A青女素娥俱耐冷。

B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须逊雪三个白,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四-2)——背诵默写

背诵初一语文教材4-6单元之中要求背诵的现代文、文言文、古诗词。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红的像火,,。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还有各种花的香,。

5、,高兴起来了,,,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6、看,像牛毛,,,,。

7、傍晚时候,上灯了,,。

8、他们的房屋,,。

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

10、两岸连山,。

11、春冬之时,,。

12、常有高猿长啸,,,。

13、故渔者歌曰:

“,。

14、看吧,,,好象日本看护妇。

15、山尖全白了,。

16、看着看着,这件花衣,。

17、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18、,草色遥看近却无。

19、明月别枝惊鹊,。

20、,我言秋日胜春朝。

2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22、学而时习之,?

,不亦君子乎?

23、,可以为师矣。

24、,思而不学则殆。

25、,不耻下问。

26、,,,何有于我哉。

27、三人行,;

28、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29、远远的街灯明了,。

30、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31、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32、,札札弄机杼。

33、终日不成章,。

34、,脉脉不得语。

35、,闻道龙标过五溪。

36、我寄愁心与明月,。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1)——文言文

班级姓名学号等第

《古代寓言二则》、《幼时记趣》

《三峡》、《梦溪笔谈》二则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

2、正确熟练地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子的意思

归类复习、语段阅读、整体把握

课堂讲解、理解识记、反复检查、强化练习、纠错巩固、语段测试

《古代寓言二则》

一、解释加点的实词

郑人有欲买履者()()自度其足()置之其坐()(  )

至之市()()  而忘操之(  )(  )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 市罢()遂不得履()

试之以足(   ) 宁信度()(   ) 涉江() 遽契()()是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  )(  ) 不亦惑乎(   )

二、解释加点的虚词

自度其足(    )           置之其坐 (    ) 

其:

 置之其坐 (    )          至之市(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而忘操之(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之:

  反归取之( ) 

自度其足(    )           试之以足(    )

自:

 无自信也(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自舟中坠于水(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三、翻译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2)——文言文

《幼时记趣》

一、 

解释文言实词

1、余忆童稚时()()2、明察秋毫()()

3、见藐小微物()4、故时有物外之趣()()

5、心之所向()6、项为之强()()

7、果如鹤唳云端()()8、怡然称快()()

9、以土砾凸者为邱()10、凹者为壑()

11、神游其中()12、拔山倒树而来()

13、盖一癞蛤蟆也()14、余年幼,方出神()

15、捉蛤蟆,鞭数十()16、私拟作群鹤舞空()

17、常蹲其身()

二、 

解释文言虚词

故时有物外之趣()以丛草为林()

心之所向()以徐喷以烟()

之项为之强()何不试之以足()

昂首观之()二虫尽为所吞()

观之正浓()为以虫蚁为兽()

项为之强()

三、翻译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鹤也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9、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四、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

,字,代作家,著有《》。

2、从全篇看,开头总说“”,文字简洁。

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三件事:

,,;

描绘了四幅图画:

,,,,突出了“”这一中心。

作者之所以能观蚊如鹤,神游山林,是因为“”。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3)——文言文

《三峡》

一、重要的文言字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略无阙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嶂隐

隐天蔽日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亭午夜分曦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襄陵沿溯

5、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宣朝暮间虽

奔御不以疾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容峻茂,良多趣味。

绝谳悬泉溯清容

峻茂良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间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旦晴初霜旦

肃属引绝

9、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故渔者歌三

二、解释加点的字。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绝谳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

2、其间千二百里()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三、句子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容峻茂,良多趣味。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四、文学常识。

此文选自的《》,是一篇描写的(体裁)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4)——文言文

《梦溪笔谈》二则

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如土中狗蝎()

千万蔽地()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钱氏据两浙时()

方两三级()患其塔动()密使其妻()()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贻以金钗()

问塔动之因()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订板上下弥束()()人履其板()

六幕相联如祛箧()()人皆伏其精练()()()

悉为两段()

二、

解释加点的虚词人履其板

以:

以虫治虫()其:

其喙有钳()方为秋田之害()

则以钳搏之()其虫旧曾有之()则以钳搏之()

岁以大穰()患其塔动()其虫旧曾有之()

乃以瓦布之()密使其妻()土人谓之“傍不肯”()

贻以金钗()匠师如其言()之:

便实钉之()

如:

如土中狗蝎()人皆伏其精练()钱帅登之()

匠师如其言()而:

而动如初()乃以瓦布之()

六幕相联如祛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