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832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农耕

半坡原始农耕

约7000年

约5000-6000年

遗址地址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耒耜

磨制石器

农业

种植水稻

种植蔬菜、粟

畜牧业

养猪狗

饲养猪狗

手工业

会制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生活方式

定居,干栏式房屋

定居,半地穴式房屋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

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

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

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

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

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

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内容

朝代

建立

时间

开国之君

亡国

之君

主要事件

都城

夏朝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阳城

商朝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盘庚迁都,贤才伊尹,炮烙之刑

亳-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周幽王

文王访贤,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镐京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2.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候。

诸候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

3.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西周的等级示意图示

天子诸候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难点解析]

1.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说说你的想法。

是进步,虽然奴隶制国家存在着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但是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是生产发展、私有财产出现的结果。

奴隶主阶级拥有大量的奴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能够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大量的文明成果,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失去了民心;

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诛暴君、深得民心;

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重点考点]

1.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从此,(世袭制)制代替了禅让制。

2.夏商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和暴君

开国君主:

夏--禹商--汤周武王。

暴君:

夏—桀商—纣王周厉王。

3.武王伐纣的主要战役是(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

4.首创“炮烙之刑”的暴君是(纣王).

5.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封亲属,功臣为(诸侯)。

从而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6.商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做大臣,周文王访求(姜尚)。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的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展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

灿烂:

商朝

丰富:

陶瓷业也很发达(商朝)

玉器制造业兴盛

商周时具备五谷;

已知选种、施肥、治虫害;

西周时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养家畜、家禽,建有牲畜圏栏,商王室贵族还有牧场

商业

繁荣

二、奴隶的生活悲惨

1.奴隶的地位低下。

2.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戴着枷锁,受到非人待遇。

3.更糟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贡品或殉葬品.

三、夏、商、西周时的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基础上的.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

商代文化确实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你怎么看?

在商代,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使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文明成果.所以说是较原始社会的进步.但是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命运基础之上的文明。

1.青铜器出现是在(原始社会末期),灿烂时期是在(商朝).

2.世界上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3.三星堆文化的发源地是(成都平原)。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背景:

①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②诸候不听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候(王室衰微)

③诸候之间不断进行战争,争当霸主

2.春秋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a、齐桓公首先称霸

原因:

①齐国盛产鱼盐,齐国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②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并组建强大军队。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号令诸候。

b、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c、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3.影响:

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小诸候国被消灭了,出现了较大诸候国,历史逐步走向统一。

二、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的形成: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①组合:

晋分三家(韩、赵、魏)

 ②特征:

七雄并立

2.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3.趋势:

春秋诸候林立----战国七雄并立----秦一统天下

1.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实现的。

各大国为谋求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

1.春秋时,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2.春秋时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城濮之战)。

4.(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抗秦,后相继被秦所灭。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牛耕出现也在春秋时,战国时期推广。

作用:

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1.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

2.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两千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三、商鞅变法:

1.背景:

①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和推广,导致私田出现。

②奴隶主改变剥削方式,出租土地,转化为地主。

2.目的:

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支持人:

秦孝公。

5.主持人:

商鞅。

6.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建立县制。

7.结果: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8影响:

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其它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

[补充]

1.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从此确立起来了。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1.文字演变:

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竹书和帛书(战国)

2.天文:

夏(日食)商(日食,月食)

3.历法:

①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②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③战国时人们订出一年24个节气。

4.医学:

扁鹊三治法(按摩,针刺,汤药),四诊法(望,闻,问,切)

5.文学:

屈原《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6.音乐:

钟鼓之乐-----编钟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为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商朝)时,我国的历法逐渐完备。

3.一年有24个节气,是(战国)时人们订出的。

4.(屈原)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代表作是《离骚》,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5.春秋时,我国盛行(钟鼓)之乐,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6.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来源于(夏朝)。

7.(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

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主张: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孔子是大教育家,后人称他为“孔圣人”

3.弟子们整理、记录孔子言论,成书《论语》

4.晚年著书《春秋》

5.孔子学说地位: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思想家老子

1.春秋晚期楚国人。

2.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3.主张: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4.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三、战国时“百家争鸣”

姓名

时期

学派

主要思想

孟子

战国

儒家

提出"

春秋无义战"

反对一切战争;

主张

用“仁政”治国,实行轻徭薄赋;

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墨子

墨家

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庄子

道家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子

法家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

春秋末

兵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孔子的政治主张是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仁者爱人);

教育主张是(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2.(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是(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3.(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一切事务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4.(孟子)主张用仁政治国;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

时间:

公元前230--前221年

建立:

秦朝(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都城:

咸阳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

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

统一了货币;

统一了度、量、衡

文化上:

统一了文字(小篆)

思想上:

焚书坑儒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长城;

统一东南、岭南、开发南疆、修灵渠。

三,秦朝疆域图示

秦朝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四、认识: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1.秦灭六国,建立秦朝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2.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

3.秦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是接受(李斯)的建议。

5.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危害?

目的: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危害: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6.简述秦朝专制主义集权统治的主要表现?

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府设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受中央政府控制。

7.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1)繁重徭役;

(2)沉重的赋税;

(3)残酷的刑法;

(4)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1.起义的原因:

根本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农民起义。

直接原因:

征发渔阳误期。

2.起义时间:

公元前209年

领导人:

陈胜、吴广

地点:

大泽乡

3.起义经过

①在陈建立政权②进攻咸阳

4.结果:

失败。

5.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刘邦项羽起义.

(1)农民起义战争

项羽: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

直逼咸阳,秦灭亡。

(2)楚汉之争(公元前207--前202年)----争夺帝位。

四、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1.秦末农民起义得到天下人响应,说明了什么?

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民心,推翻秦朝是人心所向。

2.有人认为:

“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你们战争就不会爆发。

”对吗?

请评述这种观点

是错误的。

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它主要表现在:

(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

(2)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3)严酷的刑法,有族诛和连坐。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以上几点表明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途中遇雨而误期,只是战争爆发的偶然表象。

因此,如果陈胜

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也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上的迟早问题。

1.秦朝的暴政有哪些?

(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

2.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秦的暴政激起农民反抗)

3.项羽破秦的重要战役是(巨鹿之战),这是推翻秦王朝的最关键的战役。

4.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

(公元前202年,刘邦)

5.刘邦项羽领导的两支起义军在斗争的前期是(农民起义)战争,后期是(争夺帝位)的战争。

6.最后推翻秦王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知识要点】

1.文景之治:

原因﹕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和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关心农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表现﹕这段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

客观上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施:

政治上: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提倡儒学,举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3)历史作用: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第一个盛世。

4.西汉灭亡:

公元9年。

5.东汉建立: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1.比较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已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

再对比一下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不同之处:

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对比二人的作为,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

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兵役,徭役,社会经济而得到恢复和发展。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进步

(1)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2)农业耕犁:

安装了犁壁。

耧车:

播种工具。

(3)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4)农作物,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2、手工业进步

(1)丝织:

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2)冶铁:

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出现专业商业区——市

4、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和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秦汉时,匈奴壮大,经常袭扰掠夺汉境财物。

(2)匈奴首领称为“单于”

2、汉朝对匈奴的政策

和:

西汉初期、国力贫弱、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战: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的骑兵队伍,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夺取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区。

3、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4、昭君出塞

(1)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同西汉订立友好盟约。

(2)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

(3)王昭君请嫁匈奴。

(4)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和亲,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1。

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的变化自然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

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

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2。

比较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西汉初年的和亲,是在匈强汉弱形势下的妥协政策,是被迫的。

昭君出塞是西汉政府善意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民族是目的,无论从政府还是本人来讲,都是主动的。

1.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实行削弱诸侯国势力;

军事上反击匈奴;

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统一蒙古高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冒顿)单于。

3.汉武帝时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区。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5(汉元帝)时,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归汉,与汉和亲。

6.昭君和亲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1)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后西域各国纷纷归汉

(3)西域都护设立,管理西域事物——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

从此西域地区(今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的大秦。

交流物品:

中国的丝绸、瓷器、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

作用:

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

(2)海上丝绸之路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十年。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使臣安敦访问洛阳。

1、新疆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公元前60)年。

当时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

2、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最后到达欧洲的大秦)。

3.开通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1、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西汉早期用麻做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破布、麻头、旧鱼网等作原料造纸,扩大了造纸的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2、《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这部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叫做地动仪,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