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21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的基本意义.docx

金融的基本意义

金融的基本意义

金融的基本意义

金融

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一、基本解释

  [banking,finance]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它的种类有银行金融、物流银行等。

  简单地说金融就是可以直接看出一个地区、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繁荣能力的重要指标。

  传统金融的概念是研究货币资金的流通的学科。

西方定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字典》,指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与定价。

其基本内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和公司金融。

二、详细解释

  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金,金子;融,融通;金融——金子的融会贯通。

古今中外,黄金,因其不可毁灭性、高度可塑性、相对稀缺性、无限可分性、同质性及色泽明亮等特性特点,成为经济价值最理想的代表、储存物、稳定器和交换媒介之一,并因此成为世人喜爱和追逐的对象。

  黄金曾一度成为国际贸易中唯一的媒介。

在易货经济时代,商人只能进行对口的交易,以物易物,因此,人类的经济活动受到巨大制约。

在金本位经济时代,价值与财富是以实物资产——黄金为依据和标准,这种客观的物理方法非常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平稳发展。

然而,作为价值流通的载体,黄金不利的一面如搬运、携带、转换等不便的物理条件限制,使它又让位于更为灵活的纸币(货币)。

如今,货币经济不仅早已取代了原始的易货经济,而且覆盖了金本位经济。

货币经济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经济自由的同时,也给人

你又可以用这钱去买想要的东西。

因此,货币解决了价值跨时间的储存、跨空间的移置问题,货币的出现对贸易、对商业化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创新。

像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山西“票号”,则主要以异地价值交换为目的,让本来需要跨地区运物、运银子才能完成的贸易,只要送过去山西票号出具的“一张纸”即汇票就可以了!

其好处是大大降低异地货物贸易的交易成本,让物资生产公司、商品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特长商品上,把异地支付的挑战留给票号经营商,体现各自的专业分工!

在交易成本如此降低之后,跨地区贸易市场不快速发展也难!

四、金融的构成要素

金融的构成要素有5点:

  1、金融对象:

货币(资金)。

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具有垫支性、周转性和增值性。

  2、金融方式:

以借贷为主的信用方式为代表。

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一般是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包括直接融资:

无中介机构介入;间接融资:

通过中介结构的媒介作用来实现的金融

  3、金融机构:

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4、金融场所:

即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

5、制度和调控机制:

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等。

各要素间关系:

金融活动一般以信用工具为载体,并通过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作用来实现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在其中发挥监督和调控作用。

六、定义金融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

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机构、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七、金融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

(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编辑本段金融概念新解

  宁波大学商学院熊德平教授在其国家社科基金研究报告《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2005年6月通过验收鉴定,获优秀等级,并应邀以成果要报形式,呈党和国家领导人,引起高度重视和作重要批示,该成果200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该成果出版著作《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P66-80)】,以及论文《农村金融与农村金金融发展:

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P8-13;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12期P120-126)全文转载】中,为定义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针对既有定义的缺陷,从重新定义金融概念入手,重新定义了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并基于该定义,形成了系统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该概念及其基础上的成果,值得农村金融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际部门借鉴和思考。

编辑本段金融概念的重要性及现状

  熊德平教授的上述成果认为:

“弄清楚金融的界说似乎是不言而喻的,无疑,这是一门学科中极大的问题:

一门学科,其最高理论成就往往就凝结在对于本学科的核心范畴如何界定、定义之中”(黄达,2001,P113)。

长期以来“金融是指资金的借贷活动或资金的融通活动,这已是被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观点”(江春,1999),但深入考察发现“对金融的定义,传统金融理论和现代金融理论是有区别的”(冉光和,2004,P19),“存在从不同视角对‘金融’所进行的规范性的论证”(黄达,2001,P113),其表述林林总总,重点各不相同,“直到今天,……,尚无普遍被接受的统一的理论界定”(黄达,2001,P45)。

面对这样的核心范畴,该成果无意也不求能论证出公认的“金融”概念,但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却直接关系到研究框架的构建基础。

成果遵循黑格尔“概念”与“理论”的关系以及哲学关于“概念”本质的认识,在综合前人的“金融”定义基础上,努力分析和界定出可以供生长和支撑本研究理论框架的“金融”概念。

界定“金融”的概念,首先涉及的问题是由汉字“金”和“融”组成的“金融”与英语“FINANCE”语义区别与选择问题。

黄达(2001,P3-11,44-45,113-120)和曾康霖(2002,P10-14)教授分别对二者的词义和关系,做了详细的、权威性的讨论,其基本结论是汉语的“金融”有宽、窄二个口径。

宽口径是:

泛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及相关活动。

窄口径则把“金融”界定在资本市场运作与金融资产供给与价格形成的领域。

而英语中的“FINANCE”则有宽、中、窄三个口径。

宽口径是指:

一切与钱有关的活动。

不仅包含了汉语的“金融”,而且还包括了“政府财政”、“公司财务”、“家庭理财”等与汉语“金融”泾渭分明的概念。

窄口径则专指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

中口径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储蓄协会、住宅贷款协会,以及经纪人等中介服务等。

可见汉语“金融”的宽、窄口径分别相当于“FINANCE”的中、窄口径,而宽口径的“FINANCE”则是我国“政府财政”、“公司财务”、“家庭理财”和“金融”的总称。

由于本研究主题和任务是从“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层面揭示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因此,该成果将把“金融”界定在汉语宽口径的含义上。

八、金融概念定义的既有论点

  进一步考察已有“金融”的定义,本研究发现,虽然,表述林林总总,重点各不相同,尚无一致认识,但归纳这些表述各异的“金融”概念便可发现,根据其视角和侧重点,大致可分为“资金融通论”、“金融资源论”、“金融产业论”、“金融工具论”、“金融媒介论”等几种类型,其中“资金融通论”在我国历史最为久远,影响最为深刻,词典、教科书中的金融定义基本来自于此,其他的主要观点主要集中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另外一些则基本上是在“资金融通论”基础上的延伸或扩展或有所侧重。

1、“资金融通论”

认为“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指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以融通。

资金的经济活动”(王绍仪,2002)。

《辞源》(1915):

“今谓金钱之融通曰金融,旧称银根”。

1920年北洋政府“整理金融公债”中的“金融”专指通过信用中介的货币资金融通。

《辞海》(1936年版):

“monetarycirculation谓资金融通之形态也,旧称银根。

”《辞海》(1979)则有:

“货币资金的融通。

一般指与货币流通与银行信用有关的一切活动。

”1986年Webster’sThird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中把相当于本研究口径的“FINANCE”定义为:

“Thesystemthatincludesthecirculationofmoney,thegrantingofcredit,themakingofinvestments,andtheprovisionofbankingfacilities”。

可见,“资金融通论”历史最为久远并居主流地位[2],但深入分析发现,这一定义虽然比较准确地概括了金融的活动过程,但却把金融的本质属性隐藏在背后,似乎有“金融”就是金融的同意反复之嫌。

2、"金融资源论"

认为金融是人类社会财富的索取权,是货币化的社会资财;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具有“存量”形态的,既联系现在与过去,也联系现在与未来的金融存量投入、消耗过程及相应的体制转变;金融是一种资源,是有限的或稀缺的资源,是社会战略性资源(白钦先教授等,2000)。

该定义为金融资源的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其只注意到了金融的静态意义,但忽视了金融过程和功能。

3、“金融产业论”

认为“金融是资金融通的行为及机制的总称,是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平等的产业,金融产业是指以经营金融商品和服务为手段,追求利润为目标,市场运作为基础的金融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的总称(冉光和,2004,P24)。

“金融产业论”对金融的界定更多的涉及到了金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机制和内在属性,强调了金融是经济系统的一个平等的组成部分,但其主要侧重于从产业角度进行论证,其作用机制还只是隐含在产业的概念之中。

4、“金融工具论”

  认为计划经济中,金融是计划工具,市场经济条件下则是宏观调控手段,强调了金融的功能,却忽视了其作用的主动性和先导性。

金融媒介论的金融概念则认为金融是媒介经济运行的虚拟系统,同样是注重了功能,却忽视了金融自身的独立性。

这些定义均没有意识到金融“实际上是财产(Property)的借贷或财产的跨时(Intertemporal)交易活动”(江春,1999),“‘金融’就是信用转让”(汪丁丁,1997)。

仅依此形式化的定义是难以把握农村金融的理论内涵,并进一步透视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原理的。

九、熊德平教授的金融概念新解

  熊德平教授认为金融的本质蕴藏于金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金融”的不同定义,实际上是具有不同历史背景的金融现实,在不同视角和目的下的思维写照。

沿着金融与经济关系理论的分析框架,考察金融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和当代表现,在综合前人的定义的基础上,该成果基于交易视角认为“金融”不论是“资金融通(monetarycirculation)”的金融,还是“finance”即“FinancialMarket,CapitalMarket”的金融,其本质都是信用交易制度化的产物,是由不同的产权主体,在信任和约束基础上,通过信用工具,将分散的资金集中有偿使用,以实现“规模经济”的信用交易活动以及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所构成的经济系统及其运动形式的总称。

该概念可以概括为“信用交易论”。

  “信用交易论”的核心要点是①金融是分工和交换的产物。

不同产权主体的存在是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所有权的分散性与生产集中性的矛盾,不同产权主体的风险能力和经营能力,以及资金的所有和所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对称分布是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充分条件。

前者是金融的社会基础,后者是金融的自然基础。

③“规模经济”的存在和产权主体对“规模收益”的追求是金融存在和展开其自身的内在动力。

④在制度的有效约束下建立起来的,以心理上的信任和安全感为基础的信用交易是金融的基本特征。

⑤全赖信用维系的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不断使经济金融化,进而使信用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系统可以从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两个相互融合的系统加以观察和研究。

这是金融的功能效应。

⑥金融的表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其态多样化、结构多元化、功能扩大化、制度规范化、组织正规化成为金融发展的外在特征。

现代金融已经发展为由资金的流出和流入方、连接这两者的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以及对其进行管理的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及运行制度和机制共同构成的,不仅可以通过融通资金、传递信息、提供流动性支持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还通过大数定律、提供专业化服务和套期保值来有效地分散和降低风险,进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或消费效率,与其他经济系统具有平等交换关系的,具有核心地位的经济系统。

⑦金融不同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依靠专门化知识、能力和信誉,提供中介服务“专家”型组织,金融机构的价值在于其金融功能的发挥,而不是其规模大小、数量多少以及表现形式和组织方式的先进与落后。

⑧金融与信用相生相伴,不仅并非货币所派生,而且良好的货币制度有赖于金融信用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十、金融

[1]这种分类完全是为了概括、综合和表述的便利,而非严格学术论证基础上的学派或学术思想分类,也不代表原创者是意图。

[2]目前国内大部分金融或货币银行学教科书对金融的定义基本都沿袭这一意义的概念。

【金融学】金融学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

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

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编辑本段金融界概述

  金融界网站,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经网站之一。

2004年10月15日,金融界在美国NASDAQ挂牌上市,股票代码(NASDAQ:

JRJC),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财经类互联网公司。

上市后,金融界相继入选权威第三方评选的“2004中国商业网站100强”、“中国主流媒体市场经济地位及商业价值2004年度排序--资讯类10强网站”、以及“德勤2004年度亚太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企业”。

编辑本段金融与经济

  金融学发端于经济学,但如今已经从中独立出来,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学科.现代金融学也象经济学一样,从微观主体的理性行为入手(行为金融学考虑了非理性行为),构建考虑时间和不确定因素的市场均衡体系,考察金融系统在资源跨期配置中的机制和作用.但是金融学有区别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比如说金融资产定价中常用的无套利分析,实际上比经济学中的供求定价分析更具有一般性,在市场中更容易实现.金融学区别与经济学的另一个的特点是前者考虑了市场中的随机因素,因此市场主体的预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经济概念比金融广得多,金融是经济的一小个分支,只是有自己的侧重点。

经济学是一个一级学科,金融学是一个二级学科,在经济学之下,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方式、道路等。

是比较宏观的了,它对经济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业、农业等。

金融只是对一个国家经济领域中的金融方面进行研究,比如货币、证券、金融市场等。

十一、金融的特征

  1.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经济学上的信用,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形式,对应于现货交易(即时清结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

  

(2)信用交易的应有特点

  a.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向对方先行移转商品(包括货币)的所有权,或者部分权能;

  b.一方对商品所有权或其权能的先行移转与另一方的相对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c.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信用交易的发生是基于给予对方信任。

  2.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

  3.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场学(en:

Financialmarket)

  公司金融学(en:

CorporateFinance)

  金融工程学(en:

FinancialEngineering)

  金融经济学(en:

FinancialEconomics)

  投资学(en:

Investment)

  货币银行学(en:

MoneyandBanking)

  国际金融学(en:

InternationalFinance)

  财政学(en:

PublicFinance)

  保险学(en:

Insurance)

  数理金融学(en:

MathematicalFinance)

  金融计量经济学(en:

FinancialEconometrics)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

金融学发端于经济学,但如今已经从经济学中相对独立出来,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方法。

  同时,现代金融学依然停留在现代经济学的新古典分析框架内.其特点是从微观主体的理性行为入手(行为金融学考也虑了非理性行为,比如锚定效应),构建考虑时间和不确定因素的市场均衡体系,考察金融系统在资源跨期配置中的机制和作用.金融学开创了经济学中比较独特的研究方法,比如说金融资产定价中常用的无套利分析,实际上比经济学中的供求分析更specific,在市场中更容易实现.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的预期的概念在金融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金融学考虑了市场中的随机因素,因此市场主体的预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并且依赖数理和计量工具进行相对精确的分析.

  从program的角度来说:

  1,国外大学开设的和金融有关的master项目五花八门,但是都是偏向应用的,课程也不尽一致.这些program大多都在商学院,偏向实证分析.经济系很少见到开设类似项目,虽然也有.有一些masterprogram是培养可以进行技术分析的专业人员的,所以对数学应用能力要求较高,比如数据处理,统计计量分析,比较高级的软件等等.具体内容,大家还要看具体学校开设的具体项目的介绍和她们的课程结构。

  2,phdprogram.国外一些大学的商学院会培养金融学博士.但是绝大多数经济系都可以培养金融学博士,虽然其名称可能是经济学博士.金融经济学,金融计量学,这些项目课程都是高度数理化的,还有宏观金融,比如说国际金融之类的,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时候也被归入宏观经济学研究.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公司金融,这个领域有点交叉的意思,可能也可以称为公司财务.涉及金融学和管理学的许多东西.

  我这里说的不能很清楚,因为个人了解也有限.大家可以参考钱颖一教授的三篇文章.此外每个学校的program都有偏重,大家申请前看清楚,虽然都叫finance,但是内容可以千差万别.

  ●经济学专业

  主干学科:

经济学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从业方向:

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金融学专业

  

十二、金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

经济学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十三、金融理论

  金融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历史相当之短。

经济学家们很早就意识到信贷市场的基本经济职能,但他们并不热衷于分析更多内容。

因此,早期对金融市场的观点大多直观,主要是由实践者形成的。

最早对金融市场的理论框架,尤其是路易舍利耶的成果(1900),基本上被理论家和实践者共同忽略了。

编辑本段金融理论的内容

  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Theory)

  这并不意味着早期经济学家忽视了金融市场。

欧文·费雪(1906年,1907年,1930年)已经概述了信贷市场对于经济活动的基本职能,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已认识到这一过程中风险的重要性。

在发展其货币理论同时,凯恩斯(1930年,1936年)、约翰·希克斯(1934年,1935年,1939年),尼古拉斯·卡尔多(1939年)和雅各布·马尔萨克(1938年)已经形成了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其中不确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这个早期阶段,对许多经济学家而言,正确的来讲,金融市场仍然被视为单纯的“赌场”,而不是“市场”。

在他们看来,资产价格主要取决于资本收益的预期与反预期,因此他们是所谓的“自身规定自身”。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选美大赛”的比喻是这种的态度代表。

  因此,大量笔墨浪费在投机活动这个题目上了(如购买/临时销售货物或资产以供日后转售)。

举例来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923年,1930年)和约翰·希克斯(1939)在其对期货市场的先行理论中认为,商品的期货合约交割价格将普遍低于预期的现货价格,即凯恩斯所谓的“正常贴水”。

凯恩斯和希克斯解释为,这主要是因为套期保值者将价格风险转移到换取风险溢价的投机者身上。

尼古拉斯·卡尔多(1939年)又分析了稳定价格基础上投机是否能够成功的问题,并借此广泛扩大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在随后几年中,霍尔布鲁克·沃京(1953年,1962年)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事实上,套期保值者和投机商的动机没有什么区别。

这导致了早期的实证性方法竞赛-亨德里克(Houthakker)(1957,1961,1968年,1969年)发现的证据有利于正常贴水;莱斯特(Telser,1958年,1981年)的证据不利于这一点。

  约翰·布尔·威廉姆斯(1938年)是最早挑战经济学家对金融市场的“赌场”观点和资产定价问题的人之一。

他认为,金融资产的资产价格反映了资产的“内生价值”,而这是可以用资产预期分红的现金流贴现来衡量的。

这种“基本面分析”的概念十分符合欧文·费雪(1907年,1930年)的理论,以及“价值投资”的从业人员,如本杰明格雷厄姆等人的实践办法。

  哈里·马科维茨(1952年,1959年)认识到,既然“基本面分析”的概念依赖于预期的未来,那么风险因素必须发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