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_苏英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626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_苏英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_苏英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_苏英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_苏英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_苏英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_苏英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_苏英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_苏英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peer;

counselingmodel

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种:

即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模式、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模式、心理健康能力培养模式。

随着心理咨询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模式层出不穷,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心理咨询的对象,只有少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全体学生成为心理咨询工作的主体与原动力成为一股强大的改革浪潮。

朋辈心理辅导就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对促进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

朋辈心理咨询源于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源于18世纪初英国创立的“班长制度”,即老师先教育班长,然后再由班长教育其他学生。

研究证明,同伴教育在使人们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行为方面发挥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同伴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同龄伙伴关系,而非师生关系,因而便于通过人际交流与反馈,相互分享生活中有用的经验和信息。

由此可知: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

大学生相互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心理学家在面向青少年和城市居民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后发现:

向知心朋友诉说是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

来自朋友的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对处于困境中的人意义重大。

在心理教育中心最近面向全校学生做的关于“大学生活你过得快乐吗?

”的调查,1320份有效问卷中有52.65%的人选择心事向知心朋友倾诉,93.02%的学生平时经常和朋辈交往。

专注的倾听,合理的劝导,理智的分析,真诚的安慰,在很多时候,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人恢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脱离过激情绪,重拾信心,做出合适应对。

而倾听者在助人的同时,升华了友谊,改善了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也促进了“助人一自助”的良性循环。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

1、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提出的理念包括:

(1)以他助一互助一自助为机制.心理咨询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同龄伙伴有共同的爱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间容易理解、沟通。

⑵相信人是有能力、有价值、有责任感的,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信任。

(3)心理咨询是一种民主性的助人自助的过程。

2、 社会学习理论

从社会学习的观点来看,同伴是强化物。

同伴间的互动,往往强化或惩罚了某种行为,从而影响了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此外,同伴还提供了行为的榜样和社会模式。

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评价自己行为的效果之前,同伴的行为可以作为衡量自己的尺码。

另外,同伴之间的竞争还是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来源。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示范是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当受教育主体亲身观察到示范的行为后就会效仿,但要成功地效仿和学习,受教育主体还必须有机会去实践这种行为,而且得到正强化。

示范影响个体学习效果的程度依赖于模范和学习者的特征,以及学习者能体察到的模仿行为的后果,包括模范的可信度和行为的强化。

同伴教育应用人们分享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用同伴的正确言行为典范,影响受教育者,这不仅能使同件教育者自身受益,而且使受教育者也获得进步,取得“双赢”的结果。

另外,由于同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持续接触,还能强化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3、 亚文化理论

亚文化理论认为,世俗的反叛者沿袭着一套反映自己价值观和行为的亚文化,特定的群体会拥有特殊的亚文化。

因此,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可以在某些亚文化圈内开展,应用其独特的人际网络和信息传播途径。

在高校,由于同学们双方都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有相似的求学经历,因此对事物的理解与评价也比较一致一般容易取得共识。

此时同伴教育者就可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同伴进行探讨,提供较为正确的指导和可行性建议,感觉上较缓和、轻松。

这方面比教师的教育更有优势。

4、 革新沟通理论

团体革新的关键力量是团体中思想观点的主导者,团体的革新需要通过他们与团体一般成员的交流而更好地实现。

这些主导者通常与团体一般成员有相似的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如对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得较多、性格宽宏大量、更热情、更富于创造精神等。

团体成员之所以承认他们并受他们影响是因为觉得他们更具竞争力、影响力、更可信。

5、 发展的群体社会化理论

如何看待同件群体对个体与社会化的影响呢?

发展的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父母行为对儿童心理特征的形成无长期效应,同伴群体才是心理功能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个体的社会化源于对某个群体的认同,即将自己归入到一个特定的群体中,并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和区分。

例如,一些青少年反社会行为的干预与矫治,如果采用群体干预的方法,效果适得其反,因为青少年社会在这样的群体中更容易相互学习,从而形成类似的人格与品行特点。

一项对青少年社会交往的研究发现,消极的同伴对男孩的影响要比女孩大,而积极的同伴对男孩和女孩的影响同样重要。

三、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

1、招募在实际操作中,专业心理咨询员可以通过开设有关心理咨询的讲座或课程,举办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班、担任学生咨询组织或社团的顾问、在学生中安排一些联络员等方式物色和培养朋辈心理辅导人员,也可以通过校园内广告宣传、组织(或个人推荐)等渠道,在学生中(特别是学生干部中)进行相关宣传,为招暮工作铺垫。

2、 测试确定朋辈心理辅导员人选以爱森克人格问卷和面试对报名学生进行筛选,选取具有亲和力较强的形象;

较好心理学知识基础的、对心理学学习有浓厚兴趣的;

热忱、善良、宽容的性格;

为人幽默、真诚、友善;

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维清晰、善于倾听和表达;

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的学生为朋辈心理辅导员。

如此人格特征在一个人判断和理解别人的过程中,其既有的对人的观念和个性倾向性所发挥的影响比双方交往和关系状况所起的作用还大。

3、 培训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基本知识、大学生心理发展知识、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技术的培训。

主要包括:

耐心而积极的倾听、情感反映、总结和探索、自我表露、解释、对质等。

为其今后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4、 见习和实习使这些预备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5、 监督管理严格纪律,保证辅导员职责及

培训质

经过培训的朋辈辅导员应达到的水平:

首先,这些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概念、自我价值等方面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与成长,自我意识与自我觉察力要比较强;

其次,他们在同理心、共情等方面要具有良好的唤起与提升,情商要得到很好的拓展,具有感受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

其三,他们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能为同学进行简单的心理辅导,能够组织开展心理活动;

其四,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具备有效地化解学生心理困惑、调节学生情绪的能力;

其五,要在督导老师的定期指导下,能积极清理和理清自身面临的问题,并能对自我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有效整合。

四、开展朋辈咨询的方法

1、 个体咨询

这是为大学生的心灵交流中心。

可以是电话、网络、和面谈的方式。

2、 团体咨询

通过团体的互助交流活动、心理训练活动达到专题活动的目的。

3、日常咨询

对大学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日常生活交往活动解决。

五、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运作

1、 准备工作:

明确活动目标、参与辅导活动的对象、活动的规模、内容与形式和活动的指导者,根据需要挑选活动助手。

2、 活动组织构建:

针对活动内容,公开宣传,吸引同学们自愿参加。

3、 活动运作:

设置活动主题情景,营造活动氛围;

选择较简单、轻松并容易促进相互认识的活动让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逐渐形成团体合作互助的良好氛围;

在团体成员之间开始融合之后,要适时地引向深入,促进良性互动,逐步成为知吏,并在活动当中发展潜能而有所成长;

精心选择符合活动成员特点的、有吸引力、有新鲜感的活动形式;

巩固深化咨询的成果,为以后的活动和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活动效果评估:

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是否有效?

成员是否满意?

今后组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可以做哪些改进?

每一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以后都要进行活动效果评估。

事实表明,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所普遍关心的或部分同学所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

例如,对于怎样克服自卑心理,如何提高自信心,如何激发学习动力、克服厌学心理,如何协调寝室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如何对•待失恋等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收到相当理想的效果。

六、 朋辈心理辅导优势和劣势

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在于:

简易性,易于操作;

亲近性,易于建立咨询关系;

相似性,利于沟通交流;

即时柱,利于直接干预。

同时,由于朋辈之间自然性的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如果运用得当,与专业性的辅导咨询,可以收到相辅相成的功效。

同时,朋辈■心理辅导者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咨询基本技巧,无论从助人或心理自助的角度而言,都十分有意义。

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中的显著作用体现在:

能够与学生保持零距离的接触,能最直接地体验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问题,能比较及时地了解学生遇到的实际学习与生活问题。

而且咨询的时间和地点不必太受限制,可以在宿舍、食堂、教室、操场等各种场所,让咨询的人更加放松自如。

而朋辈心理辅导员所具备的种种优势,将会为那些羞于前来咨询的同学提供一条更便捷的倾诉途径。

朋辈心理辅导的劣势在于:

不容易产生权威感,指导作用难于发挥;

难于深入进行。

七、朋辈心理辅导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1、 咨询员缺乏自信,面对来访者不知所措,咨询关系难于建立;

2、 咨询员过于自信,试图解决所有问题;

3、 咨询员太封闭,不肯袒露自己;

4、 咨询员自我暴露太多,喧宾夺主;

5、 咨询员以权威自居,指导性意见太多;

6、 咨询员性格和思想有偏差,对来访者产生不利影响;

7、 咨询员自我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挫折感;

8、来访者不信任咨询员。

朋辈心理辅导员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

效果如何呢?

目前还缺乏一套评估机制。

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时向学校反馈学生中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学校及时地开一些专题心理讲座,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种模式也有它的弊病所在。

首先,这些心理辅导员本身人生阅历浅,经常会感到自我资源不足。

在一些个案上不但无法解决,自己反而产生新的心理困扰,需要向更高一级的心理咨询老师求助。

其次,要求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学会保护自己,遵循“职业道德”,不能将咨询人的隐私拿出来与别人进行探讨,而且要尽量避免和咨询人有工作以外的牵连。

【参考文献】

[1]樊富瓦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

[2]M•艾森克.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微人民出版社,1995.

[4]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孙昕,恰.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U].思想理论教育,

2003.9.

【收稿日期2005-12-27】

【责任编辑吴庆丰】

(下接180页)

(三)政府应改革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

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就业、保障等体制的产物。

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必须从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入手,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消除“留守儿童”产生的条件。

这是解决

“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政府要调整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外来务工子女实施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采取相应配套措施,使流动人口的子女能在父母居住地享有与当地孩子平等的教育权利和保障。

(四)农村"

留守儿童”应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的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至。

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

“留守儿童”应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

在改变不了父母外出的现实情况下,只能学会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

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

(1):

29-36.

[2][8]

ArticleID=374[OL]

[3]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5):

351,353.

[4]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

2003,(3):

521-522.

[5][7][9][10]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

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

71-79.

[6]田小兵,杨正伟.四川农村外出打工者子女的个性心理特征叮中国学校卫生,2003,(5).

【收稿日期2006-04-28】

【责任编辑谢明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