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8960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Ⅱ专题12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例1.(2019·

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因为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9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第1题。

1.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C

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准确;

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水准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比例低,D项错误。

【变式探究】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

(1)~

(2)题。

(1)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③来京务工人员④外国留学生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2)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高频考点二、人口迁移及影响

例2.(2019·

山东文综)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别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升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水准降低

答案1.C2.A

解析第1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所以吸引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所以,城乡收入差别大是影响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

第2题,当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现象,导致当地耕地撂荒,出现了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的进程。

【变式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民离开家乡向东部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

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列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民工迁移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动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方法技巧】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019•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5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D

(2019•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

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

图为2019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

由图中数据能够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答案】19、C20、A

【考点】考查人口容量及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影响。

(2019•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升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准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别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升城市化水平

【答案】3.D4.C

【解析】3.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动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动农业专业化发展。

4.人口流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别;

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升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

【考点】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

(2019•新课标Ⅲ卷)与2019年相比,2019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9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4.A5.C6.D

【考点】城市化的进程。

(2019•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很多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19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图16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5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4分)

【答案】

(2)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3)促动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动经济发展

促动生态环境改善促动多元文化交流

【考点】工业区位和人口迁移

(2019•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改革开放后,因为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图4是2019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

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

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

(2分)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合性强;

(3分)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分)

(3)应该限制:

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

(3分)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

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动了城市经济发展;

(3分)促动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6分。

【考点】人口流动和城市化。

1.(2019•北京卷)图4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因为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9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11.C

【解析】结合图示及图例分析,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高;

仅限于北京和上海的比例高;

内陆比沿海城市低;

而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故选C。

2.(2019•广东卷)5、图2为2005年-2019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

【答案】B

3.(2019•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别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升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水准降低

【答案】1、C2、A

1.(2019·

安徽卷)2019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

完成23~24题。

图7

2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安徽地理及土地利用相关知识。

根据安徽的地形分布实行分析,可知安徽南部为丘陵山地、西部为大别山区,所以Ⅲ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而根据安徽的城市分布可知Ⅰ为城市化地区。

24.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2.(2019·

新课标全国卷Ⅰ)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3,完成10~11题。

图3

10.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3.②

③④

图4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A【解析】结合公式:

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移民总量/人口总量,能够计算该地区的人口总量,进一步判断①图较符合。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答案】C【解析】统计数据显示,1910年前后移民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

在1970年前后移民数量虽然下降,但变化不大,而移民占总人口比重却出现明显下降,该变化说明该时段人口自然增长快,人口总量增加最多。

3.(2019·

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图1

(1)图1为2019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能够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D.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D[解析]河北靠近经济相对发达的天津、北京以及山东等地,所以河北人口主要流向天津、北京以及山东等地;

安徽离京津地区较远,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等地;

湖南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远,所以人口流向长江三角洲的比重不大;

广西靠近广东,且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准较高,所以广西人口主要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4.(2019·

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世界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

图5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图5

(1)读图5,填出A、B表示的经济发展主导驱动因素。

(2)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图6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7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图6

(3)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4)结合图7,判断图6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1)A:

资源;

B:

知识(技术)。

(2)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动技术创新。

(3)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4)方向:

南(偏南);

理由:

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

要盛行西风(偏西风),然后结合沙丘坡缓的一侧为迎风坡即可得出图中箭头指示的风向。

(2019·

海南高考)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9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

读图,完成11~12题。

11.与2000年相比,2019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升D.人均产值减少

1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A.珠江三角洲地区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

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8

图9黄山云海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8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________。

你是依据图8中哪些信息判断的?

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这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2)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

为了促动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3)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4)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9所示的黄山云海?

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5)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1)乙地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

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

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低;

地理环境相近)。

(3)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4)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

选择合适的时机。

(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5)保障游客安全。

新课标全国卷Ⅱ)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9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9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9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B【解析】图示各省级行政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皖、赣、黔、川青壮年迁出比重大,会加速四地的老龄化进程;

沪、京、浙、粤、津、苏青壮年迁入比重大,会延缓六地的老龄化进程。

2005~2019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整体水平基本都是上升的。

新课标全国卷Ⅰ)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答案】D【解析】从图中能够看出,自然增长率是增加的,总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增长仍然为正,故总人口仍然是在增加的;

国际净迁移在减少,而国内净迁移为负,处于持续迁出状态。

故答案为D项。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北京卷)读图1,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答案】D【解析】甲地在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漠河在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而非绝对的内、外流区分水岭;

松花江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下游结冰期不一致,故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D【解析】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到东北应该是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需要,外加“上山下乡”的中央政策号召所致。

安徽卷)图1表示安徽省1985~2019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23~25题。

24.产业结构调整促动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升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水平,从图中能够看出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总体稳中有升,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这就导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读“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1~2题。

1.三大城市群中()

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

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

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

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

2.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B.环境承载力

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

人口抚养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通常指15岁~64岁人口)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读“安徽常住人口变化表”,回答3~4题。

15岁~64岁(%)

65岁以上(%)

城市化水平(%)

净迁出人口(万人)

2019年

72

10.2

46.5

914

71.11

12.8

47.86

898.7

3.2019年~2019年期间,安徽省人口抚养系数变化特点是()

A.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上升,老年抚养系数上升

B.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上升,老年抚养系数下降

C.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下降,老年抚养系数下降

D.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下降,老年抚养系数上升

4.2019年~2019年期间,安徽省外出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东部沿海地区环境质量下降

B.城市化水平上升

C.承接了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D.户籍管理制度日趋宽松

答案3.D4.C

解析第3题,从表中可看出,0岁~14岁人口比重2019年为17.8%,2019年为16.09%;

依据材料中人口抚养系数概念,计算可知少年儿童抚养系数下降,老年抚养系数上升。

第4题,外出人口主要是为了就业而外出,出现回流,可能是当地有了就业机会。

人口现住地与出生地之间的分离,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

下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

读图,回答5~6题。

5.武汉市终身人口迁移主要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