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9186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doc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Ⅱ)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赤水三中:

李泽洪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具体要求是学生需要知道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是什么,能表述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和概述工业地域的布局状况,并能正确地进行评价。

【教材分析】

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有两大知识点:

知识点一: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首先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的类型,这是后面学习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业集聚各类型对应的优势,并用惠州音响产业的发展来说明什么是工业集聚;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和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知识点二: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在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分散的类型和原因,其次介绍了工业分散的条件。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虽然对工业区位因素已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专业性和理论性都很强,教材处理过于简单、抽象,很多名词混淆难懂,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读不懂,对本节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要本着“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比较熟悉的、来自生活的学习情境,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

在案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本节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采用学生比较易于理解的地理案例,以引起学习兴趣,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分析探究,引领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类型。

②、掌握工业集聚的优势。

③、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④、掌握工业分散的优点和原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②、在对家乡工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积极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的情感和意识。

③、了解环境保护法、关税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明确工业的发展应注重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

1、工业联系的类型和模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

2、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

3、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原因;结合案例教学,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分类,并尝试对某一工业区域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设计思路】

《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

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教学上以布的生产过程、赤水纸浆厂、福特汽车的生产案例进行学习,引出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等相关知识,循序渐进,层层设问,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达到关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说明

创设情境

展示“布的生产过程”图片

观看并思考:

布的生产过程中对应的各工厂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激趣导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

板书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讲授新课

在一个地区内,工厂之间、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过程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

阅读思考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2自然段,请大家以“布的生产过程”为例,说明对应的各工厂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代表回答(略)

加深对工厂之间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的认识

合作探究

引导补充,除了“布的生产过程”外,大家能否用其它案例来说明在工序上存在联系的

学生列举其它案例(如:

汽车、电脑、电视……)

思维拓展

引导提问

讨论:

对比“布的生产过程”、“汽车制造”两者在工业联系方式上有何不同

比较差异

生产工序的联系:

1、纺纱→织布→印染。

模式:

A→B→C→D

2、汽车零配件生产厂——汽车总装厂。

模式:

小结

工业生产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

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承转

开发区内大部分企业之间并没有这种生产上的联系,展示:

“服装、制鞋、食品、电器工业布局图”

思考开发区内各个工厂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为什么会共同布局?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自然过渡

师生共同分析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板书

(一)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工业联系

2、空间上的工业联系

阅读教材明确工业集聚内涵

从上面的案例分析可知,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集聚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那么,工业集聚有哪些有利之处呢?

请大家阅读3、4自然段

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工业集聚优势:

阅读案例2,回答63页活动题

学生自行阅读案例2珠三角的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并分组讨论完成活动题,教师小结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改变传统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

环保法律

工业过度集聚容易引起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保护法第三章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板书

(三)、工业地域

1、按形成: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

过渡

当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的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形成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照形成原因分类可以分成:

自发形成和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

按照工业地域发育成的不同可以分成:

发育程度高的和发育程度低的两种。

感悟教材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结合第6自然段,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工业地域类型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区域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区域

发展特点

举例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

板书

2、按发育程度: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承转

具有工业联系的企业是不是都要集聚在一起呢?

学生阅读工业的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承前启后,引入工业分散的学习

板书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过渡

展示图4.8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网络

结合书本案例图4.8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网络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师生共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时,有的工业也出现了一些相反的现象,它们表现为分散布置。

问题导思分析探究

分析上述两段材料,他们的工厂或企业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第1个问题:

读图和资料

分析讨论,明确这些工厂分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生产协作呈现全球化的特点,最终得出工业分散的结论。

使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和图表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并规范地理用语,意识到分析地理图表是今后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合作探讨,师引导,总结

工业分散的原因:

福特汽车:

(1)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

(2)充分利用地区产业优势,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板书

2.工业分散的原因

(1)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

(2)原料及产品运输量小,运费占成本比重小

问题导思

保证这种分散布局、全球范围生产协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注意引导,从书本中获得有效信息

板书

2、工业分散的条件

(1)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2)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课堂小结

课后实践活动

对赤水的工业情况进行走访调查(重点对象为赤天化和纸浆厂),了解其工业布局,并对赤水的工业发展提出意见或建议,书面整理后以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上交。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教学中,教师能创设多种情境,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逐渐认识和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现象和规律,体现了教学的三个意义。

一是教材活用,活用案例,体现地理教学的生活意义。

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了地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在课中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分析运用各类图表,在课后又布置了走访调查家乡工业情况的作业,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协调了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特点;三是合理使用电化媒介,提高教学容量。

但是,本课教学中仍留下一些遗憾,由于学生平时都忙于学习,且地处偏僻的小城镇,因此视野和知识面都比较狭窄,在讨论活动中参与性不高,另外,学生在对结合案例和相关法律知识,综合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工业地域类型,工业分散的原因时能力仍欠缺,在今后学习中应该注意对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课堂练习】

1、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佳区位最终的目的是()

A.充分利用各地资源B.使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C.实现经营的全球化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2、2001年下半年,IBM、微软、拜尔等公司都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从在上海投资到设立研发中心,这说明

A.上海劳动力价格低廉B.上海资本过剩

C.上海在全球分工中地位上升D.上海用于科研的原材料价格低廉

3、2000年我国海尔公司在美国建立的工厂正式运营,所雇员工大部分是美国人,而美国人工资要比我国高好几倍,海尔这种行为的目的主要是

A.利用廉价的原材料B.提高美国的就业率

C.增加商品输出D.避开关税壁垒

注:

关税法:

关税是海关对进出境货物、货品征收的一种税。

所谓“境”指关境,又称“海关境域”或“关税领域”,是一国海关法全面实施的领域。

在通常情况下,关境与国境相一致,包括国家全部的领土、领海、领空。

4、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集聚产生工业联系,形成工业地域

B.工业分散使工业间距离拉大,联系不便、运费提高、效率下降

C.所有的工业地域都能扩展为工业城市

D.钢铁工业区属于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单位:

赤水三中

通信地址:

贵州省赤水市第三中学

邮编:

564700

联系电话:

13984202340

电子邮件:

185628653@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