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002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法国——广东的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以广东、广西、云南

●日本——以福建

【8、条约为何强调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限定口岸而外国受到限制(出示具结保证书),战后如此,中国被迫走向世

界,但方式是耻辱的。

【9、巨额赔款】

●《南京条约》2100万银元

●鸦战2后英法各得80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4.5亿两白银

●此外,还公然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与古迹。

【10、把持中国海关,是外侵者控制中国政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11、通商口岸】

●1842《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个港口城市

●1858《天津条约》又开设10个口岸

【12、关税自主权:

协定关税是主权失落的重要一点】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清政府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天津条约》规定洋货只需在海关缴纳2.5%的子口税

【13、1894~1895以甲午战争为界】

由鸦战前出超转为入超;

甲午后外商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允许外商在

华办厂,其他各国援引最惠国待遇亦可。

【14、《马关条约》允许外商在中国办厂】

【15、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操纵表现在】

●近代工业&

交通运输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

帝国主义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及中国沿海和内河主要航道的航运业。

●税收

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了关税&

盐税

●设立银行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

后果:

阻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严重破坏中国的农业经济

【16、文化渗透】

●宗教宣传,与中国传统理念相冲

●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活动,e.g刺探军情

●较早的外文期刊著名的有《北华捷报》(后称《字林西报》),是影响最大的在华外文刊物

●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其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介绍史地、政治、文化,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半封建性质(毛中特重点)

【17、鸦战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独立的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的中国

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因此被称为半殖民地。

●封建的中国逐步成为半封建的中国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得中国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与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1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要点:

外侵势力渐成决定性力量

封建势力衰败、依附资本——帝国侵略势力成为社会基础&

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水深火热

【19、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动:

旧阶级变化,新阶级出现】

●旧有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

⏹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

⏹部分地主从农村迁往城市成为城居地主

●旧有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

⏹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新诞生的被压迫阶级即工人阶级

⏹最早出现于19c40~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

⏹又有一批出现在19c60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及70年代之后的中国民族工业中。

●新产生的中国资产阶级:

主要由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企业转化而成

⏹官僚买办资本家,后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家,即民族资产阶级

四、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毛中特重点)

【20、两对主要矛盾】

(占支配地位)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1、两大历史任务(前提&

目的的关系)】

争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的富强与人民的富裕

首先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早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22、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首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900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及部分清军在廊坊、杨村等地的殊死战斗。

【23、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冯子材——1885.3大败法军之镇南关大捷

●关天培——鸦战期间广东水师提督

●邓世昌——中日甲午战争致远舰管带(舰长)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了解下)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24、反侵略战争失败及其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

⏹鸦片战争,有功者如林则徐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

主张对敌妥协者如琦善反得重用

⏹中法战争,爱国将领领军大捷,当权者却避战求和、签约撤兵。

最终“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中日甲午战争,慈禧、皇帝不问国事大肆庆生;

李鸿章为保北洋海军&

淮军实力消极抗战积极求和;

清廷下令不许接济支援台湾军民

⏹八国联军侵华,清廷虽一度想利用义和团与列强讨价还价、排除异己,实则在背后牵制、破坏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官兵;

侵占北京后,亲贵西逃,向列强乞降求和;

此后清军公然勾结八国联军屠杀、镇压义和团

●经济技术的落后:

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技术&

作战能力

⏹武器装备

⏹军队素质

⏹综合实力

四、民族意识的苏醒

【25、“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早期的维新思想(封建蒙昧)】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1编成《四洲志》,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

●魏源1843.1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19c70年代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作为早期改良思想的代表,但并不动摇君主统治和既存伦理

【26、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民族意识)】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正式出版),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危机意识与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于国人已有理念)

章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背景:

封建地主压迫剥削;

清政府苛捐杂税;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解体自然经济;

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现象更加严重。

1842~1850,全国反清起义达数百次以上,清廷镇压,群众斗争此起彼伏且规模更大。

●领袖是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1851.1发动金田村起义;

1853.3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首都,正式宣告天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28、《天朝田亩制度》】

最能体现此次农民起义以及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

●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将土地好坏搭配,按人口分配

●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分配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实行管理,并设有社会基层组织“伍”

【29、《资政新篇》】

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大致按照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政治上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学发明与机器制造,并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上,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禁止鸦片的输入

【30、天京事变】

1856.9发生,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与局限

★【3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它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的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首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它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是19c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3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将消亡,∴不能领导),有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以宗教发动、组织群众,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甚至抱有幻想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33、代表者&

指导思想&

时期】

●成员: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基本口号:

“自强”、“求富”

●时间:

19c60~90年代

【34、洋务运动主要内容】

●兴办近代企业

⏹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1865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曾国藩,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1865金陵机器局:

李鸿章南京

1866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福建,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1867天津机器局,崇厚,天津

1890湖北枪炮厂:

张之洞,汉阳

⏹辅助军用工业而兴办的民用企业

多数采取官督商办方式,少数是官办或官商合办,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

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天津电报局均由李鸿章筹办或控制,官督商办是把双刃剑

上海机器织布局

●建立新式海陆军:

装备、操练、水师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

工艺学堂

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若干民用工业,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

但是,其兴办洋务新政并非要是中国向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为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给中国带来了西方近代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

●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3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具有封建性。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达到维护巩固中国封建通知的目的

●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企业管理具有腐蚀性。

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阶级基础&

民族危机)

【37、宣传行动】

●上书皇帝

1895公车上书,,拉开了政治运动的序幕

●著书立说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变法通议》

谭嗣同:

《仁学》做舆论准备

严复:

翻译赫胥黎《天演论》

●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办学会

●设学堂

广州万木草堂:

康有为主持

长沙时务学堂:

梁启超担任中文总教习

●办报纸

上海《时务报》:

梁启超主笔

天津《国闻报》:

严复主办

湖南《湘报》

【38、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和兴西学

【39、百日维新】

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光绪帝希望通过变法维新来救亡图存,从慈禧后党处夺取统治权。

1989.6.11颁布“明定国是”谕旨开始变法,此后103天内接连发布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政治上: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

提倡像皇帝上书言事;

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其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经济上:

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

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

广办邮政,修筑铁路;

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军事上:

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文化教育上:

创办京师大学堂(失败后唯一被保留的措施),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

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守旧势力于1898.9.21发动政变。

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人同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百日维新仅经历103天。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40、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推动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了很多新主张

【41、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弱小。

既无严密组织,又无实权和军队,更未发动群众。

其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

19c末~20c初(与辛亥革命有关)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三个时期一战时期

国民党1928统一中国后的一段时期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了解)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42、兴中会】

1894.11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首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43、人物作品&

机构】

章炳麟(即章太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华兴会

邹容:

《革命军》科学补习所

陈天华:

《警世钟》、《猛回头》光复会

岳王会

【44、中国同盟会】

●1905.8.20日本东京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孙中山任总理

●机关报:

《民报》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

是近代中国首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基础知识)

【45、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统治,恢复汉族统治(民族统治的转变)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政治制度的转变)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四、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辩论

【46、辩论内容】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社会革命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一、武昌起义

【47、黄花岗起义】

1911.4.27的广州起义影响最大,72烈士葬于黄花岗,故史称黄花岗起义

【48、保路风潮】

发生地:

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其中四川最烈

【49、武昌起义】

1911.10.10晚武昌

二、封建帝制的覆没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50、中华民国】

●1911年底,“独立”各省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中华民国

【5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3颁布。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使中国发生了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打开了思想记不得闸门。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53、刺杀宋教仁】

1912.8,宋教仁在征得孙、黄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获得了多数席位。

1913.3,袁世凯指示心腹收买刺客暗杀了宋教仁。

这也成为“二次革命”的直接导火索。

【54、袁世凯帝制复辟】

1915.12.12袁世凯发表接受帝位申令,之后下令将1916作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55、中华革命党】

1914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斗争,但参与者很少,社会影响不大。

【56、护国运动】

1915.12.25,袁世凯准备登基的前一周,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57、护法运动】

孙中山举起护法运动的旗帜,但在群众中缺少号召力。

1918.5.21,孙中山愤然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5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跟教训】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外部和内部共同绞杀了这场革命。

●主观上,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很多弱点和错误。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正是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前三章总结:

●民主革命的代名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外皆如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前的“君权神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民主权”

民主革命之称由此而来。

●资本主义发展前提&

革命任务: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解放农民于土地束缚之中而成为自由受雇者

打破封建领主国地域限制,实现民族独立,为商品经销创造统一的市场。

●新、旧民主革命区分:

领导者不同

在中国,1919年后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属新事物,∴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

以无产阶级为核心,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中国,即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

●内容把握的三个方面:

⏹中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反抗&

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地主阶级开明者(林、魏洋务派)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

新生的资产阶级(主要:

改良派)

⏹西方侵略带来的中国的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的变化

⏹资产阶级革命者领导的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

终结)

●贯穿旧民主主义革命始终的特点:

政治上:

不同程度的打击了封建&

帝国主义

经济上:

不同程度的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太平天国可结合方案的关联内容)

思想文化上:

启蒙民智,开阔眼界,输入西方先进知识,

动摇儒学权威,冲击旧伦理观念

●贯穿始终的失败原因:

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程度有所不同)

缺乏群众基础

章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21~1927)

时期抗日战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联系

封建主义

解放战争官僚资本主义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59、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主要人物】

●1919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你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此运动从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

●《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

科学,即所谓的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60、民主&

科学的涵义】

●民主

⏹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包括个性解放、人格独立以及自由民主权利等

⏹民主政治制度

●科学

⏹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主要)

⏹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61、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封建思想文化特别是被袁世凯所尊奉的孔教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言“文学革命”。

●新文化倡导的民主&

科学各有两层涵义(见【60】)

【62、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

【63、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弱点】

●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