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
《加强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强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论文写作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的重要手段,通过论文的选题、材料的、主题的提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
论文写作;创造能力;培养
对于高等教育的学校来说,提高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写论文。
论文的写作过程,是发现问题,深入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并把问题解决的科学性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力、创造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得到一次最充分的综合训练。
因为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无论写作什么,都要有新的材料、新的发现、新的思想、新的要求和新的表述,必须对前人已有的成果有所突破和超越。
所以,加强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具体说来,论文写作通过下面几个方面的的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通过选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选题,就是在研究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确定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目标,选择并确定课题。
这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是紧跟形势,开发新选题。
紧跟形势主要是指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其中包括我国与国际的经济交往。
这是开发新选题非常重要的渠道。
二是瞄准科技动态,开发新选题。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生产——经济——社会形成了密切的因果链条。
科学技术进步迅速转换成直接生产力,推动生产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
这个过程的实现就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同时这个过程在创造着新和管理。
因此,了解科技动态,掌握科技动态,预见科技动态,研究这种动态对经济与管理的需求和对经济与管理的创新,这无疑是选择创新性课题的源泉。
三是深入实际,开发新选题。
实践出真知。
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的实践、生产实践,经济与社会实践,是产生新知识、新科学的源泉。
在那里已经为我们研究经济、管理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数据、资料,但它们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肤浅的、不深刻的,极需人们去研究,去开发,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形成新理论。
四是交叉学科,开发新课题。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经济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经济科学与数学交叉,管理科学与数学交叉,等等,都可以形成新观点,找到新课题。
五是参与争鸣,参加新课题。
争鸣可以发现真理、发展真理,对学术问题进行有宜的争鸣,值得提倡和肯定。
争鸣文章旨在辩驳别人的观点、主张,阐述自己的新见解,这也不失为一种写作创新性的体现。
在选题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务必使学生认真查阅资料,积累知识。
这主要是了解他人在这个领域已有了哪些发现,哪些成果,避免写出别人说过的话,论述过的观点。
第二,务必使学生详细地占有材料。
新观点的形成绝不是凭空胡思乱想,而是建立在大量的可靠的新材料基础上。
占有理论和实际材料多,就能拓宽自己的思路,引起丰富的联想,新的思想观点就有可能自然产生出来。
第三,务必使学生善于比较。
有了积累的材料,还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比较。
把事物进行对比,可以起到贯通思想的作用,并有助于搞清事物的特征,显示事物的个性,从而作出新的判断。
第四,务必使学生积极思索。
不思索怎么能有创见?
当然,思索必须有的放矢,要在前人已有的观点中接受启发,找出不足或不适应当今形势的东西,以此作为突破口来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种见解才有创新。
第五,务必使学生“小题大做”。
所谓“小题”是指选题不要太大,问题要集中,难易要适度。
所谓“大做”是指论述要全面、深刻,本科生知识有限,尚处于论文写作的学习阶段,所以务必尽量缩小选题范围,把基点放在一个点或一个方面上,这样才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材料的搜集和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题选定之后,就要通过材料的搜集和处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全面占有材料的能力。
全面占有材料是开展科学研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切工作都应该遵循的根本途径,因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始终建立在资料的基础上。
而科学研究就是从分析丰富的事实、资料中探寻出规律,提出切实的见解。
积累材料不仅是整个研究的“起点”也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石”。
没有材料,任何精辟的分析或新颖的观点都不可能出现。
因此,尽可能充分地占有材料,消化材料,是写好论文的重要准备工作,而且这本身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
第二,培养学生占有新颖材料的能力。
材料的新颖,也是创新的一种体现,一篇好的论文,就要有别出心裁的内容。
所以应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采撷新颖生动的材料。
一篇文章,如果使用的材料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是尽人皆知的“老材料”“死材料”,那文章恐怕难有什么“新意”“新气”了。
只发点“无关痛痒”之言,“老生常谈”之论,这种文章便没有可看之处了。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无论是外国还是我们中国,都处在一个新旧交替转机纷呈的伟大变化之中。
在这种形势下,要特别注意研究现实生活的“大课题”。
生活之树常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各个领域或学科中,我们应该关注、捕捉那些新事实、新经验、新问题、新情况,并加以研究、总结,勇于在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
鲁迅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材料十分富有,他特别擅长使用“新”材料,“活”材料,像《灯下漫笔》,他开篇即从那时所谓“纸钞”、“现银”谈起,全是亲身亲历,读来非常新鲜、新切。
第三,培养学生巧用旧材料的能力。
强调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等于说老材料完全不能用。
巧妙选用旧材料、老材料,推陈出新,赋以新意,同样可以表现深刻、新颖的思想,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发。
比如,千余年来,人们对李商隐的两句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的评价总是认为调子低沉、思想消极。
而我国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将此两句诗稍作修改,变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并以此作为晚年的座右铭,表现了一位老知识分子晚年不甘寂寞,奋发向上的雄心壮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同志在《八十书怀》中写道: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感受更不一样。
使人感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向上以及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的胸怀。
3通过主题的提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什么通过主题的提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这是由论文写作对主题的要求所决定的。
因为作为论文灵魂的主题,必须是新颖的。
只有新颖的主题才能给人以启迪,才有存在的价值。
所以,新颖的主题,是决定论文学术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
主题新颖,是指中心论点要与众不同,和别人提出的论点不一样,“意必已出”,说自己的话,而不是拾别人“牙慧”,重复人家已有过的结论。
郑板桥写过一幅楹联,说写文章应该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前半句谈去繁就简,后半句主张文章的主题要“领异标新”,即新颖,要有新意,要与众不同,像初春二月花一样。
文章应该写出新鲜活泼的东西,而不应该“千文一面”。
古人非常重视“创意造言,皆不相师”的传统。
只活了27岁的中唐诗人李贺写作从不蹈袭前人,立意只以奇特取胜。
他写战争的气氛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霜重鼓寒身不起”等,这些意境和名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我们祖先追求文章立意的新奇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王安石撕稿”的故事就是一例。
《资治通鉴》的编者之一刘贡父一天去看望王安石,正赶上王安石吃饭。
刘贡父趁他吃饭之机,在书房内翻阅了王安石刚写的论兵的草稿。
当王安石饭后问刘贡父最近写些什么时,贡父跟王安石开玩笑说写了一篇《兵论》。
王安石问及内容正好与他写的相同,他觉得与别人雷同不好,于是毫不可惜地拿起稿子就撕掉了。
三国时曹操不愿与古人文章“暗合”,也有撕《孟德新书》的传说。
他们正是在立意上有这种追求新颖的精神,所以才写出千古流芳的好文章来。
在主题的提炼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方法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问题总是涉及许多方面并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即使同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进行观察和研究,也会发现新的主题,形成新的中心论点,写出具有新意的生动有力的文章。
例如温碧光在《孔子“患不均”思想初探》中,对孔子“患不均”的思想,提出了新的见解。
过去认为“患不均”就是“平均主义”,而温碧光则认为是对社会财富分配中保持一种量的平衡,孔子之“均”是“调合”、“协调”、各得其分的意思,这个论点打破了常规的说法,主意新颖,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总之,论文写作就是创造,论文写作的过程也就是作者的创造性极其活跃的过程,论文写作的成果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艺术结晶。
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论文写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