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68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文档格式.docx

民权主义里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

”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C.脱离了中国现实D.合乎世界政治潮流

7、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有人提出用“对满同盟会”作为会名,但是遭到孙中山的反对。

孙中山同时指出:

“满洲政府腐败,我辈所以革命,即令满人同情于我,亦可许入党。

”这表明孙中山()

A.反对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B.将反满兴汉作为其革命目标

C.主张动员满族民众参加革命D.把民族革命寓于政治革命中

8、孙中山说: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为了顺应这种世界潮流,孙中山于1924年改组国民党,并和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那么国共之所以能够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D.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9、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

“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材料体现了三民主义

A.古为令用,洋为中用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D.学习西方,托古改制

10、《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

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论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上述主张意在()

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11、1924年孙中山说“平均地权”要做到“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由国家当给以土地”.国家土地从地主处买来.“节制资本”的基本内容是:

凡在中国土地上的有独占性的企业,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空,不论属于中国人所有还是属于外国人所有,一律收归国家经营管理,以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这表明孙中山()

A.决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B.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

C.和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一致D.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办法

12、1924年,孙中山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是指()

A.武装夺取政权B.进行社会主义运动

C.联合地方实力派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3、国民党一大上,中山先生说:

“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

”下列对共产主义的这种认识表明孙中山认为(  )

A.共产主义源起于圣库制度的实践B.共产主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C.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已经失败D.“联俄”也要根据本国国情

14、1927年8月,毛泽东在《湖南暴动大纲》中提出:

“要在湖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由此可知,毛泽东()

A.已萌发“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最早提出了关于土地革命的主张

C.意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D.已预知了秋收起义的失败

15、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这一时期()

A.明确提出了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B.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16、毛泽东词: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描述的是哪一理论的实践()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新民主主义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7、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将它作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的理由是()

A.该书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B.毛泽东对民主革命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

C.该书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相关问题D.该书全面概括了中国革命的相关理论

18、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

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9、“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上面的材料引自()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

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

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

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

21、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

22、邓小平在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二天高兴地说:

“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

”下列属于材料所说“新话”的是()

①增强企业活力②设立经济特区

③运用价值规律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3、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下列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

24、“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

”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

A.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D.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6、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

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

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

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建国纲领》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

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

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的手段来解决。

——马执斌《历史(必修三)教学参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2)材料二中体现了孙中山新民生主义的什么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

27、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1912年)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

——《孙中山全集》第2卷

材料三1919年孙博士已经系统地制定了他的发展中国经济计划的包罗万象的大纲。

这个大纲要求:

铁路十万英里和碎石路一百万多英里;

修浚现有运河和开挖新的运河;

一个规模巨大的治河工程;

开辟商港……具备公用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美)韦慕庭《孙中山:

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材料四我们解决农民的痛苦,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

这个意思,就是要农民得到自己劳动的结果,要这种劳动的结果不令别人夺去了。

……统一之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民生主义”的主张及目的。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新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与材料一相比,有何新发展?

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你对孙中山的历史活动有何认识?

28、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

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二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

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

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材料三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以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

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

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民网》

材料四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

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方队中,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为主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按照高举旗帜、展示成就和面向未来展开设计,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和七个部分,其中“思想篇”包括第一至第四部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和《科学发展》……

阅读材料,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答)

(2)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

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

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思想篇”体现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只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部分,故A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三民主义中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同盟会会员在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倾向性,故C项错误;

材料表明同盟会会员把推翻满清统治作为了当时主要的奋斗目标,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改善人民生活,也就是为了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故D项正确;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目的是一次性完成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而非为政治革命奠定社会基础,故A项错误;

孙中山此时主要是进行反封建专制斗争,没有提出反帝主张,故B项错误;

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生产资料国民共享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故C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了避免“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故B项正确;

A项是国民革命运动,故错误;

C项是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故错误;

D项指的是民权主义,故错误。

4、【答案】B

【解析】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差距的原因是社会民生主义没有解决好,为此提出民生主义,B正确;

A是晚清实业家思想;

C和D不符合材料民生主义思想。

排除。

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可知,孙中山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并不是把土地分给农民,并且作为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孙中山的土地纲领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不是农民土地私有制,所以A项明显错误。

另外材料虽然说地方上的一切资源为地方政府所有,但却是为百姓所用,并不是由地方政府随意支配,所以地方政府并不享受高度的自治权,所以B项错误。

D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它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

只有C项的说法恰如其分,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钱穆重在说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进步特征,“大杂烩”一词不准确,A项排除;

钱穆对三民主义的论述没有提及中国的传统政治,B项排除;

钱穆称赞了三民主义的进步性,没有对其进行批评,更不能表达脱离中国现实的意思,C项排除;

钱穆在材料中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各自具有德国、苏俄、美英等国相关制度与“精神之优点”而规避了其“缺失”,说明三民主义能够体现当时世界政治的潮流,体现其进步性,D项表述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材料既涉及民族革命又涉及政治革命,意即把民族革命寓于政治革命中,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是赞成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不仅仅将反满兴汉作为其革命目标,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未体现出动员满族民众参加革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8、【答案】B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最能体现的就是“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对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思想;

C选项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政策的内容;

D选项与此无关。

本题容易在B、C选项中徘徊,因为在学习过程中“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和新三民主义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新三民主义是总的思想理论,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只是具体的一个措施,所以本题要选择新三民主义,而不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三民主义吸收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成果,又汲取了西方近代学说,体现了古为令用,洋为中用,故A项正确;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洋务派思想,故B项错误;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故C项错误;

“学习西方,托古改制”属于维新派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学说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该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三民主义的相关知识,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0、C

11、【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历史事实,正确分析历史结论。

孙中山先生已经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以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这表明孙中山先生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民主问题的具体方法,故D项正确;

ABC项材料中没体现。

12、【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思想,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史实的能力。

本题目可从时间上判断,1924年,孙中山已经受到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实行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

13、D

14、A

15、【答案】D

【解析】本题涉及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注意本题给出的是时期是“井冈山时期”,这一时期还没有明确提出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所以A选项排除;

这一时期毛泽东还没有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所以排除B选项;

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体系要到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排除C选项。

D选项说法正确,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16、【答案】A

【解析】从“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可以看出,我方主要驻扎在农村,体现出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故本题选择A选项。

B、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

D选项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理论。

17、C

1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质的飞跃——毛泽东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排除。

①②④三项均体现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立足于本国国情,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质的飞跃。

综上,故本题答案选B。

19、C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邓小平理论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分析、认知,材料主旨体现的是邓小平主张“走出国门,推行对外开放”,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

题干信息没有提及中国外交政策,排除A;

B项与题干“借鉴、学习外国经验”主旨不符,排除;

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市场经济”,排除C。

21、【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而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超越”的主要表现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因此选B。

ACD都不是“超越”的主要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2、D

23、B

2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决了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问题,进一步解放了人民思想,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故D项正确。

提出建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是在1979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南巡是在1992年初,时间不符合。

故ABC三项错误。

25、【答案】C

【解析】AD不对,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应邓小平理论;

B不对,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应毛泽东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因此只有C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6、

(1)途径:

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

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或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2)思想:

“耕者有其田”思想.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的帮助和影响.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可得出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从“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

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可以得出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中“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

这是个很大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可得出是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即“耕者有其田”思想。

再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其背景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的帮助和影响。

27、

(1)主张:

平均地权(或核定地价)。

目的:

解决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主张:

大力发展实业;

国家控制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源和产业;

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

原因: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或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新发展:

实行“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

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认识到工农是革命的坚定力量。

(4)认识:

孙中山始终关注民生;

与时俱进。

28、

(1)理论上:

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实践上: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