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672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67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学生发表意见)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

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

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

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

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

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

(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

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

这是两个什么图形?

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6)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

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2.教学例2。

(1)出示两个长方形。

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3)谈话:

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

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

2.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

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

为什么?

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

(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教师提示:

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

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吗?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课后

反思

面积单位

第2课时

1.通过观察、操作、举例等活动,初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

1.出示操场平面图,谈话:

从图上可以看出,操场大约有6个篮球场那么大,你能仿照这种说法说一句话吗?

2.谈话:

刚才我们实际是用体育器材室的地面做单位估计了一下操场有多大,篮球场有多大,下面,请你们利用桌上的材料(书本、文具盒、练习本、正方形纸等)估计或测量你的课桌面有多大。

分小组活动,交流操作结果。

1.拿出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测量它们的边长。

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讲述:

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号cm表示。

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画一画(徒手):

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估一估:

一张普通的邮票的面积大约是多大?

橡皮上面的面积有多大?

2.让学生拿出边长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讲述: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m表示。

比一比:

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

想一想: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3.谈话:

请大胆猜测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

你觉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做单位去测量怎样?

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应该是什么呢?

怎样规定它的大小呢?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的纸,初步感知大小。

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计:

在1平方米的范围里能站多少个同学?

验证,实地站一站。

1.完成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先独立估一估,再在图形中摆满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同桌交流,交流后进行全班反馈。

对于估得较准确的学生,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

哪个图形表示1厘米,哪个图形表示1平方厘米?

学生在教材上填写,完成后指名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3.完成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旧报纸拼出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

并用拼成的正方形量出黑板或门窗的面积。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2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

的问题?

第3课时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

2.问:

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

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那么有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教学例4。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表格里。

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互相交流,各自填表。

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每个长方形中正方形卡片的个数你们是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说给大家听听。

表中长方形的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卡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教学例5。

(1)出示例5左图,谈话:

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

量面积用什么量?

怎样量?

学生动手测量例5左图。

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面积是多少?

在小组内交流。

(2)出示例5右图,谈话:

这幅图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

每人各自在书上测量,如果面积单位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

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量面积的?

(可以沿着长摆一行,共5个面积单位;

沿着宽摆一列,共用4个面积单位,说明每行5个面积单位,可以摆4行,一共20个面积单位,面积是20平方厘米。

3.教学例6。

出示题目。

这个长方形已经量出了它的长和宽,你能利用刚才量长方形面积的经验,想象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样量并说出它的面积吗?

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并汇报。

4.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你们是不是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在小组内讨论。

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

这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为了更简明,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S=a×

b。

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

a表示什么?

b呢?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你能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释一下刚上课时我们讨论的两组图形为什么宽相等、长越大面积越大,长相等、宽越大面积越大吗?

5.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根据正方形的特点和边的名称,你认为用什么公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更合适?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

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几个条件?

什么条件?

1.完成教材第67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出要求的图形的面积公式,再列式解答。

2.完成教材第68页“想想做做”第1题。

(1)集体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所运用的面积计算公式。

3.完成教材第6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现在让你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你打算怎么估计?

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和结果,以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

4.完成教材第69页“想想做做”第7题。

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怎样剪下最大的正方形?

并让学生用纸片和剪刀动手试一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画出剪下的图形。

小结:

要从一个长方形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宽相等。

5.完成教材第69页“想想做做”第10题。

教师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在小组中讨论:

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4课时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知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

前面我们认识了面积与面积单位,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

这三个面积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你能比划出它们呢的大小吗?

那么在三个面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1.探究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谈话:

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形纸片(边长为分米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它的边长,再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

(2)问:

你算出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的答案: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怎样会有两种答案的呢?

组织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上讲台比一比他们手中的纸片的大小。

小组里同学也互相比比手中的纸片的大小。

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一种量的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另一种量的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你能猜一猜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1)在小组内说一说这样猜的理由。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试一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如:

因为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5平方米里面有5个1平方米,所以5平方米=500平方分米。

归纳总结:

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用乘上进率的方法;

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用除以进率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71页“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汇报交流。

讨论:

这两道题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

第1题由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要乘上进率;

第2题由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2.完成教材第71页“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名学生读题,然后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追问:

知道了交通标志牌的长和宽,怎样求出它的面积?

(2)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

(3)引导思考:

我们算出标志牌的面积是45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应该怎样算?

3.完成教材第71页“想想做做”第5题。

问题一: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问题二:

可以先求一块地砖的面积,再求90块地砖的总面积,最后将总面积和卫生室地面面积进行对比。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的基础上编排的。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本单元具体安排如下表: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例4: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例5:

“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能用简单的描述一些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能比较熟练、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认识并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并会用分数来表达信息。

能正确运用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几分之一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村长今天带了一些饼干要分给羊村的小羊们。

请同学们帮村长算一算。

(1)村长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他们每人得几块?

(1块)

(2)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他们每人得到几块?

(1块)4

(3)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得到几个?

(1/2)

1块饼干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把“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2.揭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分数。

(1)讲述:

一天,羊村来了小猴一家——猴妈妈和一对可爱的小猴,村长特意买了桃子招待它们。

出示一盘6个桃子图,提问:

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

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师小结:

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2。

(2)提问:

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1/2吗?

让学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1/2。

(3)追问:

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1/2吗?

得出:

把8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2。

(4)思考:

对比上面三道题,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1/2。

如果村长要把这6个桃平均分给猴妈妈、猴哥哥和猴弟弟,那么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6个桃图,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交流反馈学生分出的图形,指名说说是怎么分的,并解释1/3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教材第77页“试一试”题目,谈话:

那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

先分一分、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学生交流反馈,说说是怎么分的。

都是12个桃,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把一些物体和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1.完成教材第77页“想想做做”第1、2题。

(1)第1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成1份,每个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第2题:

让学生填写分数,说说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只要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2.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根据分数,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表示。

然后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填写,集体反馈。

3.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

(2)教师提出要求:

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3)提问:

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提要求,另一人拿小棒。

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事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获得成功的体验。

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

(1)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2)12朵花,每3朵一束,可以分成几束?

(3)10个蘑菇,平均分给5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几个?

让学生口答,说说计算列式的理由。

师: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用另一种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1.教学例3。

今天天气真好,小兔一家去山上采蘑菇,一共采了36个蘑菇。

(出示教材第78页例3情境图)

提出问题:

这篮蘑菇的1/3是白蘑菇,白蘑菇有几个?

(2)合作探究。

你们能帮助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大家先思考一下,这篮蘑菇的1是什么意3

思?

再想想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圆片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更好。

(3)学生汇报。

方法一:

可以用圆片分一分,把6个

,平均分成3份,1/3是2个

方法二:

联系分数的含义:

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方法三:

把这篮蘑菇平均分成3份,白蘑菇是其中的1份,是2个。

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用什么方法计算?

(除法)

3=2(个)

(4)比较方法。

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2.试一试。

出示问题:

这篮蘑菇的1是多少个?

2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适时表扬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6÷

2=3(个)”表示的意思。

1.完成教材第79页“想想做做”第1、2题。

(1)摆一摆,说一说,完成第1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摆一摆。

先摆8个

拿出它的1/2;

再摆个12个

,拿出它的1/2。

都是拿出

的1/2,为什么个数不一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不同整体的1/2所表示的物体个数不同。

(2)分一分,完成第2题。

读题后,要求学生先画竖线分一分,再独立填写算式。

12个草莓的1/3和12个草莓的1/4哪个多?

同一个整体的1/3和1/4的个数也不同。

2.完成教材第79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全班订正。

认识几分之几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2.通过练习,体会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

认识并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出示小猴图)还记得它们吗,上一次我们在小猴子分桃子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

揭题:

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认识分数。

(1)出示教材第80页例4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

猴妈妈准备了一盘桃,要把这盘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2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