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497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增强挫折承受力Word格式.docx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倒是司空见惯的。

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中坎坷中磨砺过来的,人类创造文明与进步的事业,无不经过挫折与失败。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曾遭到当时朝廷政治上的打击,对他降职使用。

别人也嘲笑他搞科学是不务正业。

但他不为功名利禄和嘲笑讽刺所动摇。

世界著名科学家、大西洋海底第一条电缆的设计者威廉.汤姆逊教授(凯尔文勋爵)曾:

“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50岁前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这就是‘失败’。

……失败当然会产生忧虑的,可是,对于从事科学的人,天赋的才能常会带来一种特别的兴致,借此使他不致十分失望,也许反会使他的日常生活格外快乐。

”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的挫折。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

如果对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遇到挫折就会惊惶失措,痛苦绝望;

如果有了正确的挫折观,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认识了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敢于正视面临的挫折,不灰心、不低头、不后退、坚韧不拔,敢于向挫折挑战,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2.要有正确的挫折观,还应当认识到挫折同世界上的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也具有两重性。

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

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大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在分解钾、钠等碱金属的时候,经过几个月紧张危险的实验,在最后一次实验中,发生了意外爆炸,他的脸被炸伤,左眼也失明了,但却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后来他说:

“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最重要的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

”戴维是从失败之树上摘取了胜利之果,伴随着不断的失败,他得到了成功。

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说: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确是如此。

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

平静、安逸、舒适的生活,往往使人安于现状,耽于享受;

而挫折和磨难,却能使人受到磨练和考验,变得坚强起来。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褥少伟男”,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

痛苦和磨难,不仅会把我们磨炼得更坚强,而且能扩大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范围和认识的深度,使自己更加成熟。

比如,别人的嫉妒和谣言中伤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人事关系的复杂性,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帮助他人,可以使我们在调整和处理人际关系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再比如,进行某项改革,由于经验不足失败了,这是痛苦的。

但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所带来的启示常会把我们引向成功之路。

只要不泄气,勇于继续探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能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来。

富兰克林当年的电学论文曾被科学权威不屑一顾,皇家学会刊物也拒绝刊登;

第二篇论文又遭到皇家学会的一阵嘲笑。

他的论文被朋友们设法出版后,因论点与皇家学院院长的理论针锋相对,遭到这位院长的人身攻击。

但富兰克没有被挫折所吓倒,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信念,而是更积极地投入实验,以实践来证实自己的立论,这就是使他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进行了风筝攫电的有名实验,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于是,他的著作被译成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得到了全欧洲的公认。

这正像常言所说的“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试想,如果没有那些挫折,没有那些曲折和苦涩,他也许还不会取得成功。

成就事业的过程往往也就是战胜挫折的过程。

强者之所以为强者,不在于他们遇到挫折时根本没有消沉和软弱过,而恰恰在于他们善于克服自己的消沉与软弱。

鲁迅彷徨过,哥白尼忧郁过,伽利略屈服过,歌德、贝多芬还曾想自杀过。

但他们通过斗争,最终都坚定地走向了真理,更加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奥期特活夫斯基说得好: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不过,经受过挫折,尝过苦果,也不一定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挫折的结果,可能导致一个人奋发图强,也可能导致一个人丧失斗志。

利弊得失往往依一定的情境而转移。

如果对挫折漠然视之,若无其事,采取不承认的方式;

或是打肿脸充胖子,把错误当正确;

或是灰心丧所,自暴自弃,都不可能将坏事变好事,化消极为积极。

只有正视挫折,能够正确地认识挫折,认真吸取挫折教训的人,才能将“失败”变为“成功之母”,才不会因暂时的挫折而气馁,才能使坏事变好事,并因此而增长知识和才干,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

这里,遭受挫折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经验教训时,下面4点,可资参考:

(1)目标是否恰当。

要检查主观的智力、能力、体力是否适应目标的达成。

若目标过高,就要适当降低或改换目标。

更不要把远期目标当作近期目标。

(2)方法是否稳妥。

若目标确属可能达到的,就要检查达成目标的途径、方法,是否稳妥。

如发现“此路不通”,就要改弦易辙,不要停留在十字路口观望、徘徊,坐失良机。

(3)阻力来自何方。

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

要想方设法排除阻力,化阻力和助力。

(4)争取社会支援。

遭受挫折后,采取新的试图行为时,要注意争取社会支援,也就是运用助力、抵消阻力,以期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挫折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它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促使人为改变境遇而奋斗,它能磨炼人的性格和意志,增强人的创造能力和智慧,使人对所面临的问题能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

3.要正确地认识挫折,还应该善于变换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挫折。

譬如照相,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拍摄,就会得到不同的形象。

对待挫折也是这样。

我们应当看到,挫折生活的组成部分,但它仅仅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欢乐和幸福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注意它们,而要对自己的一些创痛念念不忘呢?

有的人在挫折袭来时,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

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

也许你在某件事上是“倒霉”的,但你在其他方面可能依然很幸运。

和那些更不幸者相比,你或许还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名名言: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的确,如果我们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对我们“笑”,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愉快。

而我们如果总是以一种痛苦的、悲哀的情绪注视生活,那么生活的整个基调在我们心中也就会变得灰暗了。

我们还可以这样认识顺境和逆境;

人们固然乐于接受顺境,不欢迎逆境,但是,逆境也可以砥砺人生,增长人的才干,使人通过破除障碍和不良情绪而得到新的突破与发展,心理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

而顺境,则也可能使人怀安丧志,一事无成。

中国古代有个故事,说的是公元前657年,晋国君主晋献公听信夫人骊姬谗言,逼死太子申生,逼公子重耳出逃在外。

重耳立志加国继位,振兴家园。

后来,他在齐国娶了妻子,又接受了齐恒公馈赠的20辆马车,很感满足。

其妻见状,痛心疾首,劝勉他:

“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意思是:

您且行动吧,满足现状是会毁掉一个人的前途的!

重耳从此振作起来,几年后夺回了王位。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引申出“怀安丧志”这个成语,告诫人们:

迷恋、苟安于享受,就会变成碌碌无为的庸人。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

面临挫折时我们如果能够适当的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多从其他方面重新评价和审视所遭遇的挫折,也会有助于摆脱挫折的困境。

4.要有正确的挫折观,还在于遭受挫折时,不要盯住它不放。

挫折对人的刺激往往比较强烈,并伴随着心理、生理活动不同程度的卷入,因而会给人以深刻和印象,尤其使人产生了强烈情绪反应的挫折,更会使人感到时时被它所纠缠。

然而,挫折如果已经发生,那就应当面对它,寻找解决的办法;

如果已经过去,那就应当丢开它,不要老是把它保留在记忆里,更不要时时盯住它不放。

痛苦的感受犹如泥泞的沼泽地,你越是不能很快从中脱身,它就越可能把你陷住,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

李煜被俘后赋词曰: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像这样留恋逝去的荣华,死盯住自己的遭遇不放,哪能不被沉重的痛苦情绪所压倒呢?

鲁迅笑下的祥林嫂,心爱的儿子被狼叼走后,痛苦得心如刀剜,她逢人就诉说自己儿子的不幸。

起初,人们对她还寄予同情。

但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周围的人们就开始厌烦,她自己也更加痛苦,以致麻木了。

老是向别人反复讲述自己的痛苦,就会使自己久久地不能忘记这些痛苦,更长久地受到痛苦的折磨。

当然,不要盯住挫折不放,并不是主张有了挫折和坎坷,可以完全不去看它,采取逃避的态度。

而是说,一方面,情感不要长久地停留在痛苦的事情上,另一方面,我们的理智应当多在挫折和坎坷上寻找突破口,力争克服它,解决它。

比如,高考失败了,终日以泪洗面,那当然不好。

但是,如果若无其事,心安理得,一点压力也没有,这也不是好的态度。

落榜的痛苦我们应当很快丢掉,但落榜这件事却不能忘掉。

要通过这件事,看到自己学习还不是很扎实,要继续努力,争取明年再考。

如果年龄大了,失去了再次高考的机会,那就更应该以此激励自己,以更顽强的精神走自学之路,奋力攀登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

那种遭受挫折和失败后便放弃进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正确归因

我们在认识和对待挫折时,还要学会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

造成挫折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外界客观因素,一类是内在主观因素。

按照社会的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看,人对原因的归结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外归因和内归因。

倾向于外归因的人,惯常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这种外部力量可以是运气、机会、命运、他人的权力、自然界的力量等等无法预料和支配的因素。

倾向于内归因的人,则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内部办量控制的,支配自己成功、失败和前途的原因是本身的能力和技能以及自己的努力程度等。

正确归因,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是内外部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

正确的分析和归因,是应付和解决挫折情境的必要基础。

把成败结果一概归因于外部因素的人,固然不能对行为作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面对挫折会感到无能为力和束手无策,从而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

但是,把成败结果统统归结于个人的努力不足,过多地责备自己,也是不现实的,同样不能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起合理的责任,有效地改善挫折处境。

对于惯常遭受挫折,不加分析,不问青红皂白,便按照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作片面归因的人,尤其应当注意要作符合实情的、准确的归因。

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才能从本人的实际条件出发,用切实的行动去促使挫折情境的改变。

(三)调节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人在从事某种实际活动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

规定的标准高,则抱负水平高,规定的标准低,则抱负水平低。

这个自定的标准,仅仅是个人对自己所达到的成就的一种愿望,与从事该活动后的实际成就不一定是符合的。

如果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其行为的方向,那么,抱负水平则决定其行为达到什么程度。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水平的目标,不然个人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关键在于目标的水平高低和他所确立的标准是否合适。

假如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很低,他固然容易达到目标,但是那种成就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满足,对于增强他的自信心,提高他的自尊心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且他的身心潜能实际上处于被埋没的状态,没有机会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由于空虚、苦闷、不满足感所造成的挫折感;

反之,如果抱负水平过高,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他虽然会全力以赴,但是仍然力不从心,达不到自己希望的目标,这就会使自己产生失败感,挫败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形成人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形成动机--目标方面,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个人的抱负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功会使人产生一种“有所成就”的感觉,即成功感、成就感,而使人受到鼓舞,使人提高信心,去达到新的目标;

反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失败感,从而引起焦虑和沮丧的情绪,降低抱负水平,丧失信心,甚至放弃作进一步努力的尝试。

所以,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是避免挫折和失败,获得成功与自信,使自己得以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人抱负水平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成就动机的强度

成就动机强的人,抱负水平就高些,缺乏成就动机的人,抱负水平就很低。

成就动机强的人,在工作上,“求成功”的心理超过“怕失败”的心理,成就动机低的人,“怕失败”的心理超过“求成功”的心理。

2.过去的成败经验

抱负水平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预测,而且取决于对过去的成功或者失败的估计和评价。

这主要表现在:

(1)成功的经验能导致抱负水平的提高,成功的经验越强烈,以后的抱负水平就提得越高。

(2)失败的经验能导致抱负水平的降低(或拒绝提高抱负水平)。

失败越厉害,以后的抱负水平就降得越低。

(3)成功和对进一步成功的预期,可以增加对工作的兴趣;

失败和对失败的预期,可以减少对同类工作的兴趣。

(4)个人的抱负水平不仅受个人的直接的成败经验的影响,而且也要受团体的间接成败经验的影响。

当一个人从事他过去从未做过的工作时,确定自己的抱负水平往往是根据以往他人或团体的成败经验作为参考的。

例如,对于某种考试(研究生考试、留不考试等),自己没有参加过,缺乏直接经验,这时如果要定出自己的抱负水平(估计自己要获得的分数),则往往以过去本班或本系同学的成绩作参考。

因此,随着团体或团体中某些有影响的人物在某项活动中成功或失败情况的变化,自己在该项活动中的抱负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3.自信心的影响

(1)自信心强的人(过去曾有多次成功的经验),比缺乏自信心的人所定出的抱负水平,要更高一些,也较为适当一些。

(2)自信心强的人喜欢较为困难的工作和活动,其抱负水平也高,并常有遭到失败的危险。

(3)自信心与努力从事某一特定领域的工作有关,在这个领域内所定的抱负水平比较符合实际,但在其他领域内所定的抱负水平,就可能不符合实际。

(4)不稳定的过分努力的人所定的目标,往往会远远超出他们以往的成绩。

4.外界条件的影响

如父母、老师、朋友、上级的期望,社会风气、团体气氛的影响,都可能使个人的抱负水平发生变化。

若整个社会气氛都指向较高的目标,则个体的抱负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同样,一个士气高昂的团体,一个充满生气的集体,其成员的抱负水平也往往比较高。

5.目标的接近程度

距离目标越近,越易提高抱负水平,反之,抱负水平则低。

例如:

一个国家队的运动员立场要在国际比赛中夺得世界冠军,而一个一般运动水平的运动员或是对体育运动没有什么擅长的人,就不会产生这种抱负,因为这离目标的距离实在太远了。

一个要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就应当把社会利益、自己的主观条件、客观环境条件等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才可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国外学者对于确立适当的成就目标,提出了4项参考尺度:

(1)智力程度。

即先对自己的各项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进行普遍观察,根据各项能力的高低,再参考各项具体工作的缺点以及对各项能力不同程度的要求,恰当地选择主攻方向,确定成就目标。

(2)知识厚度。

根据每个人的智力程度,对各学科所需要具备的知识量,面临问题的难易程度加以考察,衡量一下每个人的知识厚度是否能够“钻透”所选择的主攻目标,达到预期的成就水平。

(3)人才密度。

根据本人的智力程度和知识厚度,考察一下本人所要主攻的那个领域内人才分布的情况,疏密程度,然后决定自己的目标。

(4)兴趣浓度。

根据以上三个尺度,参考本人对各学科兴趣的浓度,最后决定本人的主攻方向和成就抱负水平。

此外,挫折总是跟目标连在一起的,挫折就是行为受阻,目标没有实现。

因此,当受到挫折后,要重新衡量一下,目标是否订得过高,是否符合主客观条件。

如果是由于目标不切实际而造成挫折,那就要重新调整目标。

对建立的远大目标,应分解成中期、近期和当前的各种子目标。

子目标的排列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形成一个层层升高、步步逼进的目标体系。

这样,经过努力不断地实现一个个的具体目标,会使人接连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动力,同时又总有一个巨大的具有吸引力的总目标呈现在前方,而使人又长久地保持旺盛的进取的热情。

外国心理学研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投环实验:

投掷距离由被试着自己确定,距离越远,投中的得分越高。

实验结果表明,凡是抱负水平高的人,多选择在中等距离投掷;

而抱负水平较低的人,则多选择很近或很远的距离投掷。

即他们或者要求很低,或者孤注一掷。

由此可见,真正具有高抱负水平的人,他自己定的目标总是很适度的,既要做到有足够的把握,又要经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目标。

毫无把握的冒险,或不经过努力就可轻易达到目标的事,他是不干的。

对抱负水平的调节,还应特别注意这样两种倾向:

一种是自信心不足,对成功不抱希望,自暴自弃,忧惧羞愧。

这种人一般都有较多、较久的失败经历,要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好一些的成绩,使他们从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和满足,从而引导他们把愉快的情感同自己的努力联系起来,促使他们有再作努力、再获得成功的期望,逐步提高其信心。

另一种是表现为盲目自信,自我评价过高,即使在实际中遇到多次失败,却仍固执已见,不承认实际能力与抱负水平之间差距过大。

对他们,要诱导其客观地剖析自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标准,使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目标摆在既有一定难度又可能达到的水平上。

(四)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个人对挫折的感受和对挫折的承受程度不同,与其挫折阈的不同有关。

一般来说,挫折阈越低,对轻微的挫折就感越敏感,挫折承受力也相应较低;

挫折阈越高,对挫折就越不敏感,挫折承受力也相应越高。

挫折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挫折经验有关。

经历坎坷。

有较多挫折经验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挫折阈要要,挫折承受力和对挫折作出适应反应的能力也更高。

这就像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去水里游泳,如果先撩一点水在腿上,再走进没膝的水中往身体其他部位洒水,直到皮肤适应了水温,再纵身跃入波涛中。

这样,无论水多冷也不在话下了。

人类应付挫折的能力也可以这样去发展。

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像其他心理品质一样,也是可以经过学习或锻炼而获得的。

要提高挫折阈,锻炼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锻炼:

1.有意识的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情境

要培养不屈不挠,再接再励,坚韧不拔的精神,锻炼坚强的性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付压力的能力,在挫折中学习和掌握对付挫折的方式和技巧,增强适应力。

当我们把生活中遭到的种种挫折和逆境,作为磨砺自己,增益其所不能的一种激励机制时,就不仅能够面对挫折坦然自若,无所畏惧,而且能够从中学到东西,获得长进。

2.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即不断地让自己经受磨难,自找苦吃,自寻烦恼,对自己进行加强意志、魄力和挫折排解力的训练,最终使自己能经受住任何残酷的打击。

《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勇敢的航海家辛伯达,他每次航海归来,都可以放弃冒险事业,过上安逸的生活。

但他却执着地去寻求那种大自然抗争,与海盗搏斗的惊险旅行,而恰恰是这些经历使他抵抗挫折的能力大大增强,使他一次次大难不死,在航海中安抵陆地。

袁伟民训练中国女排,让主力阵容在10:

14,只输一球就要丢掉全局的危急情况下进行练习,一球一球往回扳,这就使中国女排多次在世界大赛出现类似局面的关键时刻,心理稳定,临场不乱,技术、战术发挥得好,从而反败为胜;

特种部队对士兵进行的应付突发事件、复杂情况以及在孤岛、密林、荒漠、高原等特殊条件下的生存和战斗训练,就是为了他们一旦遭遇类似情况,能够从容自若,锐不可挡。

挫折适应能力的提高,同样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

3.心理上经常作好对付挫折的准备

挫折既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应该作好随时应付挫折的心理准备。

挫折适应力和对挫折的心理准备有很大的关系。

有的人喜欢把未来设想得很容易,对困难却不愿多想。

当生活顺利时,他感到很舒适,而一旦遭到艰难困苦,他就会感受到很大的挫折和压力,这就是因为他缺少对付挫折的心理准备。

而另一些人在憧憬未来时,尽量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好和困难搏斗的思想准备。

这样,当后来并没有碰到那样的困难时,他会感到出乎意料的轻松;

即使真的碰到了那样的困难,他也就会因为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而并不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和挫折感。

(五)寻找美好的一面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都具有两重性。

逆境可以向顺境转化,顺境同样也可以转化为逆境。

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使人猛醒和奋起。

关键在于受到挫折的时候,在失意中,能否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能否发现自己好的一面,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振作精神,重新站立起来。

当你在失望和沮丧中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你就会突然发觉,天空原来是那么辽阔,阳光原来是那样明媚,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从而鼓起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找出自己美好的一面,走出自己的方格,这里有几项具体方法可供选择:

1.发现自己的优点

花一个钟头去发掘自己的优点,然后逐点用笔记下来。

优点可分数类,如:

个人专长所在,已做过什么有益有建设性的事,过去什么人如何称赞过自己,家人朋友对自己的关怀,受过的教育等等,你一定会发现自己许多优点,从而知道自己原来还不差。

2.找出榜样人物

在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中,找一个你最羡慕、最敬仰,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他(她)那样的人做你的人生楷模。

这人是司马迁?

居里夫人?

还是姨妈?

不管是谁,他们一定有什么模仿之处,他们也一定用过功,受过挫折,付出代价,那么目前自己的一时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呢?

3.肯定自己的能力

每天找出3件自己做成功的事。

不要把“成功”看成登上月球那么大的事,成功可以是顺利跟医生约了治疗时间,上班交通一路畅顺,处理的文件档案没出一次错等等,日常生活工作都可以有“成功”与“挫折”之分,一日至少顺利地做了3件事,又怎能说“一事无成”、“一无是处”呢?

知道能把事情做好,等于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你可振作精神。

4.计算已做妥的事

计算自己做妥的事而不是检讨自己还有多少件事没有做。

人还没做的事永远多过已做妥的事,如果老想着这个没做,那个没做,便会愈想愈沮丧,真的会觉得自己能力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