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4864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7、基础设施基金受到更多关注...21

四、行业竞争格局..........22

五、行业进入壁垒..........23

1、资金和LP客户资源壁垒........23

2、风控管理壁垒.........23

3、人才壁垒.................23

4、政策壁垒.................24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4

1、有利因素.................24

(1)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24

(2)向大资管转型的思路得到市场认可...25

(3)投融资体制的持续市场化.25

(4)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25

2、不利因素.................26

(1)法律制度环境亟待改善.....26

(2)专业人才短缺...26

(3)证券市场发展存在着不确定性...........27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目前,行业涉及的主要监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行业涉及的行业性组织主要有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现状

(1)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现状

从1946年至今,全球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快速增长和成熟四个阶段。

根据贝恩资本公司的研究数据,自2003年以来,全球PE行业年度新增募集金额不断增加,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6850亿美元,随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缘故,募集金额有所下滑,但目前正在逐步回暖。

2014年全球PE募集金额高达4990亿美元,全球PE收购退出金额高达4560亿美元。

在募资金额方面:

2014年较2013年,全球PE的募集金额减少了6%;

但2014年较2009年,全球PE行业的募集金额增加了9%。

其中,并购基金依然是募集金额的最主要基金类型。

在退出金额方面:

全球PE收购退出金额和数量在2014年创造了新纪录,2014年较2013年,全球PE行业的退出金额增长了67%。

此外,2014年较2013年,全球各地区和各退出渠道的退出金额与数量均大幅增加,尤其是战略收购和IPO数量与金额增幅明显。

(2)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现状

从1998年起,随着民建中央“一号提案”、投资基金法草案、产业投资基金草案、科技部等创投发展建议等的提出,尤其是2006年以后,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募集金额及新募基金数量快速增加。

发展到2015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进入第23个年头,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意见》、《私募股权投资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三板指数发布等,中国股权投资活跃度随着政府的关注度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得到逐步提升。

依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15年上半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募投数量均大幅提升,但募资额却均有下降。

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资本存量增长99.42亿美元。

2015年上半年PE市场募投退整体活跃度很高,但募集和投资额均有所萎缩,退出环节上半年呈爆发式增长,主要归功于IPO开闸后,IPO的退出量猛增;

同时,新三板的退出仍继续活跃并保持一定的比例。

2015年上半年PE整体募资额有所下降,共募集263.50亿美元,同比上升13.8%,环比下降34.1%。

募资基金数量达到395支,同比增长83.7%,环比增长69.5%,创历史新高。

这主要是因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私募股权正式确立的宽松监管原则及对外投资合作的加快使得大量的国资背景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及中外合作基金相继设立,极大的促进了PE市场的募资积极性。

依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15年上半共发生投资案例达到613例,同比增长28.2%,环比增长31.8%。

就投资总额来看,上半年涉及投资总额达到164.08亿美元,同比下降33.6%,环比下降43.5%。

新一轮国企混改、境内外并购市场的火爆、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活跃及生物医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投资领域热潮的到来,在为不同层次股权投资机构带来机遇的同时,极大的带动了投资市场的膨胀,PE投资市

场迎来“PE2.0时代”。

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房地产基金占比收缩明显,基础设施基金、并购基金同比扩大。

其中,2015年上半年PE投资行业分散度较高,大额投资影响明显;

互联网投资活跃度遥遥领先,传统行业大宗投资频发;

成长基金持续活跃,房地产投资收缩明显;

退出数量创历史新高,IPO退出量爆发增长。

2007-2015上半年PE投资情况

2、行业风险特征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产生的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相关性明显,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全球经济和国内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私募基金的投资企业经营业绩和私募基金融资都带来影响。

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各企业经营业绩良好,可选择的被投资企业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私募基金投资将取得良好投资收益。

反之如果宏观经济处于下降阶段且持续恶化的情况,整个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将面临经济周期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2)受证券市场波动产生的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向基金收取的管理费和退出部分的收益分成,我国大部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所投项目当前主要的退出方式是通过被投资企业上市后,在证券市场减持其股票。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股价波动较大,如果证券市场相关股票大幅下跌,这将对通过证券市场减持股票造成一定影响。

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正处在市场化转轨时期,行业政策变化较大。

从1994年至2013年底,我国历史经历了8次IPO暂停,而在2015年7月28家拟上市公司暂缓发行后,近期将没有新股发行,使得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总体上都受到了较大影响。

(3)人才流失的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行业,稳定的私募基金行业专业人才对私募股权机构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其能够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同时,优秀的私募股权投资专业人才相对稀缺,如果专业人员流失,将对机构的持续经营发展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经营存在因专业人才流失导致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三、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升级、金融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优化、体制转型、人口结构变化等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热点。

中国宏观

经济政策趋于宽松,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资本的力量日益凸显,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参与度提高。

《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从经济周期和投资周期两方面考虑,股权投资时代正在来临。

目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呈现出以下趋势:

1、被投资行业集中化

依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14年以来的一年半时间里,投资企业案例数量前20名的机构的数据显示,在投资行业里面,投资案例数量最多的当属TMT行业,共1162家企业,占比57.2%,投资金额为68.47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为589.22万美元,其次是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共投资131家企业,占比6.5%,投资金额为5.73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为4372.90万美元。

此外,金融行业被投企业的数量和投资金额在整个投资行业中也属于前列。

2014年中国广义互联网行业共发生投资1,572起,同比增长32.3%,涉及投资金额198.8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暴涨599.2%,达到近年来的峰值。

而2015年上半年,广义互联网投资案例达683起,涉及金额57.16亿美元。

私募股权投资聚焦于TMT、医疗健康、金融等领域,且“互联网+”概念受捧。

2、投资方式母基金化

母基金(FOF)是以筛选基金组合为投资对象的基金,基金经理

在本公司或其他公司发行的基金中筛选出优良的“资金”,并根据投资目标和“子基金”的不同属性构建基金组合。

目前,国内FOF基金方兴未艾,而市场对于FOF基金抵御及平滑风险、优中选优等优势,也正逐渐形成共识。

FOF通过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投资,从而对PE投资的项目进行间接投资。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FOF具有双重角色:

面对投资者时,FOF充当普通合伙人(GP)角色,为投资者管理资金并选择PE基金进行投资;

面对创投基金、并购基金和成长基金等私募股权基金时,FOF又充当了有限合伙人(LP)的角色,成为各类PE基金的投资人。

随着无风险收益率的下行带动居民收入配置权益性资产的需求不断提升,居民资产配置偏好正在悄悄发生改变,助推私募基金的发展势不可挡,而FOF基金更是私募机构的首选之一。

3、投资阶段早期化

目前国内创业投资市场中后期项目投资竞争依然激烈,且投资回报水平下降,迫使投资机构将更多资金转投早期项目,而同时,新兴行业发展态势及创业公司不断涌现,也在推动投资机构加大早期投资力度,介入天使及种子阶段的投资,以期挖掘和培养潜在优秀公司。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业型企业将逐步增多,资金的需求量也将同步提高。

此外,随着股权众筹管理办法的出台,股权众筹迎来了规范化的监管,办法界定了包括股权众筹非公开发行的性质、股权众筹平

台的定位、投资者的界定和保护、融资者的义务等,企业融资渠道得到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依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14年以来的一年半时间里,投资企业案例数量前20名的机构数据显示,投资企业轮次最多的是A轮,共投资1037个企业,占比51.3%,披露投资金额的企业数量为856个,总投资金额是35.70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为417.09万美元。

其次,是天使轮投资和B轮投资。

4、并购全球化

普华永道2015年1月发布《2014中国地区企业并购回顾与2015年前瞻》,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数量达272宗,较2013年的200宗增长了36%。

虽然缺乏巨型交易的发生,但2014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仍达到了569亿美元,仅次于2012年669亿美元的历史峰值。

2014年,财务投资者和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的海外并购交易活动也首次达到规模级。

自2014年8月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在全国16个地区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试点后,2015年4月8日外汇局发布《关于改革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的通知》,将该试点扩至全国范围内,并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

从6月1日起,宁波市允许有境外并购需求的企业,在取得境外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文件之前,直接到注册地外汇局办理境外并购外汇登记并汇出并购资金。

宁波改革试点实际上以海外并购多部门审批的并联制代替串联制,开辟

了资金出境的“绿色通道”,此举在全国尚属首次。

试点外中国企业资金出境需要在备案流程方面耗费大约17个工作日。

而宁波企业今后资金出海,当天即可完成资金汇出。

中国外汇管理双向放松,外资进入和并购资金出海流程将明显改善。

普华永道2015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创半年度历史新高,交易数量环比增长17%,达174起;

交易金额环比增加24%,达272亿美元。

其中,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继续领跑的态势得以持续,交易数量增长50%,达105起;

交易金额增长148%,达123亿美元。

普华永道表示,民营企业积极在海外寻找产品、科技和产业升级机会,以期将其引入中国市场,同时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在海外拓展新的市场。

中国目前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但资本输出额占GDP的比重还远远落后于欧美的水平,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的增长趋势还会继续保持。

5、新三板成为重要的投资选择和退出渠道

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超过3000家企业,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不仅有高科技企业,更有一批优秀的投资机构。

自2014年8月新三板开启做市转让制度,使得市场流动性趋于改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未来市场分层及转板机制的建立有望进一步激活新三板。

新三板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仅次于A股市场的另外一个证券交易市场。

各大机构在新三板展开激战,无论是以投资拟挂牌企业为主的VC/PE“传统派”,以参与新三板定增为主的阳光私募“跨界派”,还是

以背靠集团丰富资源的券商和公募基金“抢筹派”,争相设立新三板基金。

新三板扩展了创投企业的退出方式,丰富了创投企业的投资选择,增加了创投企业的融资渠道。

6、政府引导基金的推动作用加速

在经历了2002至2006年的探索起步、2007至2008年的快速发展、2009年至今的规范化设立与运作三个阶段后,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政府引导作用日益增强、运作模式日趋完善,其发展已步入繁荣期。

依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14年新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为41支,管理资本量共计1,290.82亿人民币,分别是2013年引导金数量和管理资本量的2.2倍和4.5倍。

此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5年1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会议强调基金要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大型金融机构等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形成总规模400亿元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

2015年,各个地方政府竞相出台相关政策并陆续成立引导基金,掀起了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的新一轮浪潮。

7、基础设施基金受到更多关注

2015年上半年,各地产业基金与基础设施基金的设立纷纷设立成为PE市场的突出亮点。

随着各地政府对企业补贴模式的转变,同时形成自身财政资金的资金杠杆作用,解决财政资金紧缺的困境。

各级

政府设立产业基金与及基础设施基金的积极性高涨。

尤其是PPP模式的设计,加快了产业基金和基础设施基金在全国落地开花的步伐,支持区域内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比如,养老产业基金,能源产业基金,轨道产业基金、新兴产业基金等。

其中,尤其养老产业基金的设立尤为突出。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养老地产的市场缺口很大,而政府财政紧张,在PPP模式下,政府引导养老产业基金的设立成为市场又一亮点。

四、行业竞争格局

依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活跃的VC/PE机构超过8,000家,管理资本量超过4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较20年前实现了质的飞跃。

目前,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由于参与者和资金的进入和累积,市场竞争程度不断提升,投资压力和项目估值水平均节节攀升。

近年来,股权投资机构从小作坊到大资管,业务内涵和外延,投资范围和类别均有较大变化。

五、行业进入壁垒

1、资金和LP客户资源壁垒

募资环节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年来,很多中小型PE基金陷入了“募集基金已投完—已投项目未退出—新基金不进入—不断裁员”的恶性循环,因而不得不出局。

目前,在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LP都变得更加理性的情况下,募资难成为众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展壮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市场新进者面临资金和LP客户资源壁垒。

2、风控管理壁垒

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在项目投资中,对投资标的的整体判断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包含了多轮尽职调查和相关复核机制,因此,投资决策机制和风控机制是否完善将对项目投资的结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对于行业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建立良好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机制,面临风控管理壁垒。

3、人才壁垒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优秀的私募股权投资专业人才非常稀缺。

尤其在并购领域,拥有丰富专业技能的高端并购人才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力筹码,也是各大机构竞相追逐的目标。

因此,如何在人才紧缺的市场环境下有效的吸纳

和引入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制约潜在进入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4、政策壁垒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2014年1月17日根据中国证监会授权,发布了《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要求基金管理人登记填报相关信息、对其管理的基金进行备案,并每月更新报送相关信息。

在新的监管政策下,所有私募基金均需要备案,且将公开基金的相关信息。

根据2014年8月2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私募投资基金各类管理人及各类基金的登记备案、基金募集、投资运作以及合格投资者等予以了系统、明确的规定。

这对于新创企业构成一定的政策壁垒。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期相对较长,注重被投企业的成长性和自主创新性,较多都活跃在产业前沿,热衷于投资高成长的新兴产业领域。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重点关注的行业基本上都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通过投资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速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反过来也将促进私募股权

投资行业的发展。

(2)向大资管转型的思路得到市场认可

近几年来,国内创投机构都经历了由热转冷的发展过程,不少机构都在摸索探讨转型的路径,越来越多的转型和创新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这些创新与转型体现在“募、投、管、退”的全过程。

比如在募集方面,不少大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都已做出自建财富管理中心的尝试;

在投资方面,一些创投机构开始从单纯的PE投资,向天使与VC基金、夹层与信用基金等更大的综合资产管理平台演变,有关监管部门也出台配套政策支持VC/PE向大资管方面的发展;

在退出方面,很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没有局限于IPO退出,而是倾向于更灵活的选择,如并购退出。

这些转型思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市场认可,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投融资体制的持续市场化

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国有资本的投融资主体将更多以市场化的机制运作,行政化干预将不断减少,这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渐清晰,新三板加速发展。

2013年6月,国务院办公会宣布新三板扩容至全国;

2014年6月,《全国中

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做市业务管理规定》发布,做市商制度出台;

2015年9月,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优先股业务指引(试行)》,符合条件的新三板发行人即日起便可发行优先股。

新三板制度趋于完善,流动性得到提升,为并购重组提供价格依据,也为企业的资产重组提供了便利。

2、不利因素

(1)法律制度环境亟待改善

目前,私募股权机构都面临募资难的困境,因而募资环节不规范的问题频有发生。

很多机构都在募资环节打擦边球,利用另类的营销渠道来找资金。

这不利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法律制度环境亟待改善。

(2)专业人才短缺

从成熟市场来看,国外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能做到董事总经理级别的一般至少已有7年相关投资从业经验,能够做到合伙人级别的至少有15年经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当然这也是由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决定的,行业优秀人才短缺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证券市场发展存在着不确定性

中国证券市场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建立起了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市场规模逐渐增大。

然而,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股市剧烈波动,对私募基金的各项业务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公司的收入及业绩也可能收到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