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121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第一单元.docx

三年级第一单元

1、燕子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通过对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的描写,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步描写燕子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观察图画,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2、通过美的语言,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前准备

1.挂图、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燕子(看图学文)

2、出示放大的燕子彩图。

提问:

谁能介绍一下有关燕子的情况?

(燕子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我们这儿来。

燕子的特点:

翅膀很长,尾巴象张开的剪子,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皮上的羽毛是白色的。

常在屋檐下衔泥做巢居住,捕捉昆虫。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仔细观察这幅图,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山、湖、稻田、桃花、柳树、燕子。

2、请你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

再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说说燕子的外形和燕子飞行、停歇的情形。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

⑴图画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

有远山、小湖、稻田、粉红色的桃花、黄色柳丝、各种色彩鲜艳的花。

⑵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

近处的一只燕子横掠湖面,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平静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

另一对燕子正越过湖面飞向柳树。

有一只燕子已飞到高柳之下。

远处有几对燕子停在电线上,远远看上去有几个小黑点。

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使春天更加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

有了它们,春天显得更加美丽可爱。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⑴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用生字卡片检查)

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燕子的?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主要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二段主要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第三段主要写飞行的燕子;

第四段主要写停歇的燕子。

板书:

外形、赶来、飞行、停歇。

四、看图对照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先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观察到燕子出现时的春光美景,再观察燕子飞行时的动态,最后观察燕子停歇时的静态。

)板书:

燕子外形燕子来时春光美燕子飞行时动态美燕子停歇时静态美

五、指导朗读全文。

六、随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简述各段主要内容。

二、看图学文

1、看图学习第一段。

⑴看图,口述燕子的外形特点。

⑵指名读第一段后回答:

课文从哪几方面描述了燕子的形象?

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的?

(课文着重通过羽毛、翅膀、尾巴勾画出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

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描述的。

板书:

羽毛、翅膀、尾巴。

羽毛乌黑光亮

燕子翅膀俊俏轻快活泼可爱(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的)

尾巴剪刀似的

⑶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

(喜爱之情)

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2、看图学习第二段。

⑴看图,口述燕子活动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⑵课文抓住哪些景物来描述“光彩夺目的春天”?

(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

讨论并板书:

光彩夺目的春天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

⑶比较句子:

“下过几阵雨。

风吹着柳。

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把这个句子与书上类似的句子(略)对比一下,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启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春天万物生长、百花争艳的生趣。

“蒙蒙细雨”,形容雨点很细小,这是春雨的特点。

“微风吹拂着”,是说春天的风轻轻地吹动象抚摸着人一样。

“千万条才展开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写出了柳丝的色彩是黄色的;写出了柳丝的姿态是那样的美;写出子柳丝的枝条是千万条;“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个比喻句以动写静,描绘出春天里树木茂盛,花草繁多,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⑷填空(评析句子)

小燕子从南方()(),为春光()()了许多生机。

(在静态中加进了动态,使人想起小燕子象人们赶集一样忙着为春光增添生机,让春天显得更加生气勃勃;使人体会到春光的美。

⑸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看图学习第三段。

⑴看图,说说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⑵指名朗读课文,哪些词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特点?

(斜、掠、横掠、一转眼、沾、荡漾”等词语突出了燕子飞行时轻快的特点。

2、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斜着身子”,是说飞行的姿势优美;“掠过”是说飞行的速度快;“唧唧地叫着”表现飞行时愉快地心情。

“有的……有的……”,写出众多燕子在阳光中,在湖面上飞来飞去,说明燕子怎样“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比较句子:

“燕子在天空里掠过,由这边飞到了那边。

”把这个句子与课文中的类似句子比较一下,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课文中的句子除突出燕子飞行的特点之外,还写出了春天的景色:

微风、阳光、稻田、柳树。

这样把燕子和春天紧密地联系起来写,进一步说明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让春天显得更加生气勃勃”。

⑷指导朗读这一段。

4、看图学习第四段。

⑴燕子飞倦了,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课文,其余看图。

⑵引导学生讨论“落、痕、像”等几个词的用法。

(“落”字写出燕子的轻巧。

“痕”字写出电线的远,若有若无。

“像……”比喻形象、生动。

小燕子停下是一个个“正待演奏”的曲谱上的音符,它飞起来就是一个个发出美妙音响的乐音,踊跃地加入春天的大合唱。

这几个词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倦时的形象。

讨论中随时板书:

落、痕、像……。

⑶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听配乐朗读录音带,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学习有感情地读。

1.这篇看图学文以燕子为中心,从燕子的外形写到春天的景色,再写燕子飞行的情形,最后写到燕子停歇时的形象,从而赞美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2.用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齐读全文。

四、随堂练习。

1、背诵全文。

2、作业设计

A、将上下两排的字,用“→”连成词。

悄俏消峭哨稍梢捎

俊壁取静带子息眉

B、填空:

⑴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⑵有的()过()的湖面,()或()偶尔()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开去。

⑶()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细线,多么像()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谱出一支()的赞歌。

⑷作者先观察燕子的______,接着观察_________,然后观察________,最后观察____________。

C、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的羽毛()地吹拂

()的翅膀()地掠过

()的柳丝()地荡漾

()的春天()地演奏

()的燕子()地敲打

()的赞歌()地编织

4、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特点,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板书设计

外形羽毛翅膀尾巴(静)燕子美

燕子赶来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春光(静)春光美

加入增添-生机(动)

飞行斜掠横掠唧沾荡漾-轻快(动)

停歇(静)

教学反思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多么优美的文字,多么生动的描述,在我摇头晃脑地为学生朗读《燕子》一课时,却发现学生们并没有被我的激情、被书中的文字所感染。

我突然意识到,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把书中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观察体验相结合。

让学生学会看风景、学会做文章。

在阳光下,在校园里,学生们尽情地寻找着燕子的足迹,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描述和自己眼中看到的风景的异同。

“老师,你看,小燕子真长着剪刀似的尾巴。

”“老师,你瞧,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飞过,跟书中写的一样。

”看着孩子们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的小脸,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第二天上课,我惊喜地发现,所有的孩子竟然都能把课文非常有感情地背诵了。

看着他们摇头晃脑、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有了深深的领悟──课堂教学是一个用生活验证和丰富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一个诗意的旅程,教师应是一个称职的导游,而真正看风景的人是学生。

记得有一首歌唱到:

“风景这边独好,祖国分外妖娆。

”而我想说的是: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看风景,风景哪边都好,生活无限美妙!

2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地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

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

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

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

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咏柳春日

贺知章(唐)朱熹(宋)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

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

本课教学我还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

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

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

“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

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

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有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3荷花

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2.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出示课题:

荷花。

师:

你见过荷花吗?

它是什么样的呢?

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荷花?

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

二、初读课文,正音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分小组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文章条理。

第一节:

“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

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四、五节:

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

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

3.提问:

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

(花香)

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

4.朗读。

五、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

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

请生谈自己的看法。

3.引导读第三节。

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

为什么?

交流:

荷叶:

像大圆盘(比喻)

冒:

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说说冒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

比较“冒”字的不同。

(理解后读。

师引读:

“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

(生各抒已见。

朗读第二节。

4.再读第三节。

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5.朗读二三节。

六、自学生字

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1、2、3节。

2.听写词语。

3.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第二课时

一、朗读1、2、3节

二、学习4、5节

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

师:

多美的荷花呀!

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

(生各抒已见。

4.美读第四节,

5.读第五节。

思考:

“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

从这儿你看出什么:

(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写作特点

1.生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

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

用词准确。

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

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

7.生继续完成。

板书设计:

闻香寻荷

荷花池中赏荷有的……有的……有的……

池中醉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通过让生“熟读”“品读”“美读”课文,与“文本”进行了扎实充分的对话。

在教学到“有的还是花骨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时,我让学生说说“花骨朵”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

“含苞未放”、“含苞欲放”,还有的学生道:

“含苞羞放”,这句话又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

学生创新的回答让我惊讶,像这样“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多处,每一处都让我感觉到“油然而生”,“水到渠成”。

我以后要用于创新,有自己的想法,打开学生的思维。

 

4珍珠泉

教学内容:

这篇文章描述了家乡珍珠泉的美丽、有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其中,第二——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

在这部分里,作者首先描写珍珠泉的外观——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泉水又绿又深,清可见底。

然后,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

最后,用自豪的语气说明这泉水就是“珍珠泉”,而且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流露出由衷的赞美之情。

像《珍珠泉》这类语言优美的散文正是学生积累背诵的好典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2、朗读课文,思考;为汗么叫“珍珠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

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恃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

(出示句子:

①“开始,水泡……消失了!

”。

②“水泡闪亮……珍珠啊!

”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

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

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揣述了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

 五、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板书设计:

4珍珠泉

泉水

绿深清凉

水泡

有趣五光十色

 

教学反思:

课文从水泡的形、动、色三方面介绍了水泡的有趣。

在学习水泡的形时,我采用了评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的朗读之中感受重点。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接着我借助学生的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了水泡的形成过程的有趣。

在这我为学生表达的训练创设了一个情景:

“小水泡们,你扑哧一笑想说什么?

”为学生的朗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水泡的颜色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找读懂了什么?

但我发现平时教学中多次强调的标点的问题学生病没有真正得到重视,所以耽误了时间。

设计时可以改为找了两个同学读,在第二个同学读时我告诉了它读的技巧,一方面是为引起其他同学的重视,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水泡的五颜六色。

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重走作者童年走的小路去打水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水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达到赞美家乡的情感。

这一部分中学生的情绪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顺理成章的设计了一首小诗,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效果比较好。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宽带网这几部分。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家乡景物。

习作时写家乡的景物,可结合口语交际进行。

我的发现时练习反义词;日积月累的内容是积累一些量词和成语。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主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主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难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具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了解厦门景物,增强其感性认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老师出示厦门美景,学生说说这是哪里?

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意识。

2、激发兴趣:

人称厦门为“国际花园城市”,那在我们的家乡,美丽的景物还有许多,作为厦门的小主人,你们要怎样向来厦门的客人介绍呢?

(二)、复习第一单元课文的写法。

复习第一单元课文的写法,知道这些课文是怎样介绍景点的。

(三)、明确说和听的要求: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