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276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68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与评价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测试

一、选择题:

1.毛泽东说: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所以,参加大会的没有   的代表,请你把它找出来。

( )

A.民主党派      B.共产党        C.国民党      D.少数民族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召开。

(    )

A.南京       B. 北京      C.重庆    D.北平

3.“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这是儿女心中期望的歌”。

这首歌中的生日是指:

(  )

A.10月1日     B.1949年10月1日     C.9月22日   D.1949年9月22日

4.“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的歌词,你知道国歌的原名是:

( )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祖国颂》 D.《毕业歌》

5.自清代末期以来,西藏同内地中央政府关系危若垂丝的历史,以《协议》的诞生和尔后的落实而宣告结束了。

这里的《协议》是       达成的。

(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在    时。

(  )

A.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7.从清晨开始,首都各界群众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天安门广场……,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是描述了    的盛况。

(  )

A.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D.开国大典

二、填空题:

8.   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大会通过的《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9.           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维度B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0.(2002年北京市)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哪一次会议通过的?

碑文由谁撰写?

何人手书?

(2)材料一中“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时期?

分别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哪些主要决议?

12.下图是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影响?

维度C探究应用

四.议一议:

13.看图阅读材料

材料一  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的种子三百六十种,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的禽兽三百六十种,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的工匠三百六十行,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带来的绸缎三百六十种,美丽的文成公主啊,你从遥远的大唐来,佛主的光芒照亮了大地……

材料二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勤政殿举行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的签字仪式。

《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是西藏民族永远脱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友爱合作大家庭来,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区域自治权利,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石,亦即是西藏人民从黑暗和痛苦走向光明和幸福的第一步。

材料三 据《西藏商报》引述正在召开的西藏经济工作会议的消息,2002年,拉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55元,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多,农牧民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居全国首列。

阅读上图和材料,回答:

(1) 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图片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反映西藏和平解放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维度A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世世代代没有田地的人今天分得了田地,还分得了农具和牲口,他们从心里感到这才是人民当家作主,脸上充满了微笑。

下图反映的是    时期的情景。

( )

A.解放战争         B.改革开放    C.土地改革          D.新中国成立

2.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是在     后普遍实现的。

(  )

A.新中国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   D.1952年

3.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分到土地的农民有:

(  )

A.1.5亿     B.3亿     C.4亿     D.9亿

4.“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这首歌出现在    时候:

(  )

A.土地改革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5.美国将军克拉克说: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这里的“停战协定”是在    签署的。

(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6.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的历史事件是:

(  )

A.抗美援朝    B.与苏联建交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稳定物价

7.下列不是为了巩固新中国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 稳定物价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开国大典

8.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最严重事件是:

(  )

A.侵略朝鲜  B.派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  C.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D.敌视中国

二、填空题:

9.    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     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如用胸口堵住敌人机枪的      。

维度B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0.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材料二 中新网6月30日电来自北京解放军307医院的273名医护人员(全军共1300多名),今天撤出北京小汤山医院凯旋而归。

他们是最早进驻也是最后离开这所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简称SARS。

是指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自5月1日以来,小汤山医院共收治非典患者680名,约占全世界“非典”患者的十分之一,全国的七分之一。

这批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大部分治愈出院,死亡人数八名,死亡率约为1.2%。

  请回答:

(1)《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写成的?

你认为作者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是谁?

(2)根据材料二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又是谁?

 

11.阅读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多余的房屋;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

 请回答:

(1)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贫农(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主要靠租地主的田地耕种的农民),怎样看待《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你会怎样进行生产?

(2)向自己的长辈调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土地政策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维度C探究应用

四.议一议:

12.阅读材料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合)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合)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合)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你一定看过电影《上甘岭》,这就是它的主题歌,被广为传唱。

请试着唱一到两遍,体会:

(1) 歌词第一、二段反映了什么样的感情?

(2) 歌词第三段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哪些精神?

针对其中一种精神,你能用多个史实进行证明吗?

 

13.老照片,新照片:

左图“中国人民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摄于1950年,右图“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在丹东向志愿军烈士陵园敬献花圈”摄于1990年。

你从照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有人说抗美援朝已经过去了50多年,不值得纪念;有人说抗美援朝妨碍了中国解放台湾,是弊大于利。

你是认为呢?

试说明你的理由。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维度A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

其中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会议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会议

3.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22日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宣布,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你知道这是    年的新闻。

(  )

A.1998     B.2000     C.2002     D.2004

4.……,一时间中印友好掀起热潮,周总理所到之处响起“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和“潘查希拉金德巴”(五项原则万岁)的欢呼声。

后来印度首都新德里一条美丽的大街还被命名为“五项原则街”。

除了中国和印度,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还有     :

(  )

A.美国      B.瑞士      C.缅甸      D.越南

5.“我们不是来吵架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这是周恩来总理在   的讲话。

(  )

A.亚非会议   B.会见印度总理    C.日内瓦会议    D.访问缅甸

6.周恩来所说的“求同存异”中的同指的是    :

(  )

A.都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       B.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C.都是新兴国家           D.都是黄种人建立的国家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  )

A.中国共产党   B.政治协商会议   C.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

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  C.求同存异  D.改革开放

维度B能力提高

二.动脑筋

9.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

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七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接着,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6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材料二  五时五十五分后会。

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的结果:

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生而热列欢呼,暴风雨般鼓掌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的欢呼声持续了五分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伟大的文献”?

你能说出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吗?

 

10.阅读材料 

这个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举办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五大洲12个国家的100多位政要和专家学者。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也表达了几近相同的观点: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甚至认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重新发扬五项原则的精神。

 请回答: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为什么这个研讨会能吸引这么多政要、专家学者?

你怎样理解舒尔茨和霍克据所说的话?

维度C探究应用

三.议一议: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  对于亚非会议,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抱着极端敌视的态度。

它通过报刊等宣传机器来贬低会议的意义,硬说亚非会议“算不得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散布会议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的悲观论调,企图煽动一些国家在会内制造难题,使会议达不成协议。

会议前夕,1955年4月1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将向国会要求通过“援助”的新计划,妄想以“经济援助”为饵,诱使某些国家上钩,听从美国的指挥。

材料二  会议就有关亚非国家的利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

此次会议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对亚非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发展和团结的加强起了重要作用。

(1)材料一中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破坏亚非会议?

(2)会议主要就那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

你能归纳会议中形成的万隆精神吗?

你认为万隆精神对今天的国际关系有没有作用?

 

 

(3)有人说亚非会议给新中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外交舞台,而这个舞台最耀眼的明星就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在万隆期间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你能查阅资料,找出一、二个反映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期间的外交机智的事例吗?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维度A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突出特点是:

( )

A.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B.先工业化后社会主义改造

C.分主次进行               D.先社会主义改造后工业化

2.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这个时间实际用了    年。

(  )

A.10   B.15    C.7    D.8

3.这幅照片上的横幅为“上海市各界人民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你估计它摄于   年。

(  )

A.1953  B.1954  C.1955  D.19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

(  )

A.工业     B.重工业     C.农业      D.三大改造

5.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

A.宝成铁路  B.鞍山钢铁公司   C.克拉玛依油田   D.南京长江大桥

6.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最大的区别是:

(  )

A.受到农民的欢迎         B.对所有制进行了改变

C.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7.对三大改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大改造是同时进行的         B.三大改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最先进入高潮   D.最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是手工业

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主要是:

(  )

A.合作化              B.以加工订货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利用、限制、改造

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维度B能力提高

二.动脑筋

10. 阅读毛泽东同志的(水调歌头•游泳)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中的一桥指的是什么桥?

(2)“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又指是什么?

11.材料一  据统计,1956年全国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达191.1亿元,较1955年这些企业的总产值增加了32%,1957年又比1956年增长8%,1956年全国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的零售总额较1956年这些企业的零售总额增加了15%以上,1956年全国公私合营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比1955年提高了20-30%。

 

材料二 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2)有外国资料说,公私合营中资本家是被迫的,从材料二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信息吗?

你认为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12.阅读材料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9%(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

由于人口的年增长率为2.4%,人均生产增长6.5%,按此速度国民收入每十一年将翻一番。

中国在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生产增长勉强赶上人口的增长(两者每年各约为1%),与此类型相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

中国的经验与大部分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值得称赞的,在五十年代,那些国家的年人均增长率约为2.5%。

例如,另一个大陆型的农业经济国家印度的最初经济条件与中国相似,它在五十年代的人均增长率远不足2%。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请回答:

(1)请用一句不超过20个字的话概括《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体评价。

(2)“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维度C探究应用

三.议一议:

13.阅读材料

材料一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

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材料二  到了七十年代末,安徽省部分农民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偷偷摸摸地把一些麦田、油菜田承包到自己家里去种,搞起了“包产到户”。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当时著名的75号文件,对包产到户的形式予以肯定。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由于“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大锅饭”,使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因此受到中国各地农民的广泛欢迎。

到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推广。

材料三  “种植西瓜的入西瓜协会,种植潍县萝卜的进萝卜协会,养肉食鸭的参加鸭协……”时下在潍坊市寒亭区广大农村最时尚、最流行的事就是进“协会”。

截至目前,该区已建立各类专业协会组织近20个,加入“协会”的农户已占全区农户总数的4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该区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农民增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协会经济组织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格局。

该区开元果业协会通过把与果业有关的龙头企业、示范种植区、水果经营商、果农协调组织起来,建立起一个按市场规律运作、超越单一农产品生产的复合型经济组织。

去年,该协会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会员的经济收入高出普通果农2倍以上。

世界著名零售商法国“家乐福”超市还先后三次派专人到协会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当场签订了长期订购合同。

(记者 刘炳文)

材料四 本报(光明日报)耶路撒冷4月14日电 江泽民主席今天在以色列总统魏茨曼的陪同下,乘车来到距耶路撒冷100多公里的内盖夫沙漠中的因塔玛地区,参观以色列现代农业项目和莫沙夫、基布兹组织(注:

以色列特有的农业合作组织,是在犹太复国运动中发展起来的)。

基布兹已有90年历史。

如今以色列270多个基布兹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但其产值却占以农业总产值的42%。

它和莫沙夫合作社、莫沙瓦农户3种体制共同构成以色列的现代农业。

 建于50年代、如今已由农业发展为旅游为主的因盖迪基布兹,旅游收入就占了总收入的8成左右,并拥有饭店、化妆品厂等。

江主席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基布兹的家庭和集体大食堂。

他在基布兹成员和儿童们的热烈欢送中,结束了中国国家元首对基布兹的第一次参观。

请回答:

(1)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中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单干——合作——单干——合作几个阶段,你能根据材料一至三概述出来吗?

(2)有人说,农业合作化真是多事,合作了又实行包产到户,不如原来不搞。

你能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进行反驳吗?

第5课 "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

维度A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域广阔,生活着许多民族,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民族差别不是在短时期内消除的。

所以,我国在民族地方实行:

( )

A.民族自决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联邦      D.民族特区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由     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本地方、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权。

( )

A.汉族        B.藏族       C.少数民族       D.西部地区

3.“相对集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分说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

A.大杂居,小聚居  B.集中居住    C.分散居住   D.没有一定规律,比较混乱

4.我国最早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域是:

( )

A.内蒙古        B.新疆       C.宁夏       D.西藏

5.1958年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依据    建立的。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国务院关于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定》

6.所有民族自治区域的建立,民族自治区域法律法规的制定,都必须遵守    的规定。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共产党章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民族风俗习惯

7.他们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他们能歌善舞,每年的“火把节”是最盛大的节日;红军长征时,刘伯承元帅曾经与他们的首领歃血为盟,这个民族是:

( )

A.藏族        B.蒙古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