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6602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_________

3、诗人描写了江南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景色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呼应,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景色的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四、连一连。

李白诗鬼

杜甫诗豪

刘禹锡诗仙

李贺诗圣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认识李白吗?

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2、李白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有─(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

3、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外一首诗歌─《独坐敬亭山》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看到这个题目,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了。

敬亭山在哪里?

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醒学生,看注释是学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1.“敬亭山”前面还有一个“独坐”,独坐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坐)连起来就是一个人坐在敬亭山。

2.一个人坐在敬亭山,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个课题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觉,请个同学来试一试。

(应该读出孤寂、凄凉的感觉,用缓慢低沉的语气读。

3.来,带着自己的感觉,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4.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读古诗我们一定要吟诵这可不同于一般的朗读,要读出诗的韵味。

先听听听课文朗读带。

5.听完了朗读,下面也请大家自己轻声地吟诵几遍,记住,要把它读到心里去。

等下,我请几个同学试着来读一读。

(读出清幽、静寂的感觉)

6.听出来了,大家对这首诗都有了自己的体会,下面我们把自己当做诗人,一起来吟吟这首诗。

三、精读感受理解诗意

1、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下面还有注释,很好理解,下面请同桌间互相讨论,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待会有几个问题问问大家,要是都能答上来,就证明你真的读懂了。

2、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独坐”是“一个人坐”,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人?

①“众鸟高飞尽”

师: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很多鸟儿们都已经飞走了)[板书:

鸟飞尽]

②“孤云独去闲”

师:

“孤云”是什么意思?

“闲”呢?

这句话连起来应该怎么讲?

(一朵白云飘地很悠闲。

师:

这句话在翻译的时候要换一下语序,“一朵孤独的白云悠闲地飘走了”[板书:

云去闲]

3、山里的鸟儿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连影子都看不到了,万里碧空中没有一丝云彩,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寂寞、安静的)带着这种静寂的感觉,谁来读读这句?

4、“相看”就是互相看,就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么,李白只有一个人,他是在和谁“相看”呢?

(敬亭山)说完整,谁和谁相互看?

(李白和敬亭山相互看。

“厌”从注释里我们知道了是“满足”的意思,那么“不厌”呢?

(不满足)“两不厌”就可以理解为“彼此总是看不够”,那这一整句该如何理解呢?

(李白和敬亭山相互看看,彼此总是看不5.够。

5、“看”本来是人的动作,这里写敬亭山也在看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是啊,此时此刻,敬亭山已经不再是单单是一座山了,而是变成了诗人的一位──(好朋友)[板书:

以山为友]

6、李白在敬亭山上静静地坐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看不厌,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谁来读三四句?

(1生读)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在看着李白,人山相望,人山融合在一起。

请再读!

(2生读)

四、赏读感悟体会情感

1、好一个“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啊,李白呀,你一生游历了那么多名山大川,一座小小的敬亭山你也多次地去过,为什么现在要久久地坐着,为什么这么深情地看着敬亭山呢?

(他想把敬亭山当做自己的朋友,来倾诉自己心中的──苦闷、孤独)

2、说得好,那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的孤独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在李白眼里,鸟儿飞走了,白云离他而去,只剩下他和敬亭山彼此看着,多么孤独的李白啊,来,再读读这句话。

3、鸟飞了,云去了,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在公元753年,那时离李白被罢官逐出京城长安已整整10年的时间了,在10年期间,李白一直过着流离失所、颠簸不定的生活,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于是,某一天当他独自一人登上敬亭山时,心中就涌上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

谁再来读读前两句?

(生读)

4、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人看着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相看两不厌”——

5、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他是不是想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呀?

敬亭山呀敬亭山,你这样久久地、静静地陪伴着李白,是不是有些话想对李白说呢?

拿出你的笔,把自己心中想说的写下来。

6、李白呀李白,连鸟儿都飞走了,你怎么还不走啊?

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

7、敬亭山啊敬亭山,连云儿都飘走了,你怎么还在陪这李白啊?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独坐敬亭山》,我们看到了一个孤独的李白,最后,我们一起再来吟诵一下这篇古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在湖南省的北部,有一个美丽的湖泊,那里风光绮丽,浩瀚迂回,那里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湖面渔帆点点,两岸芦叶青青,水和天交接在一起,这个地方叫做岳阳,这个湖泊叫做洞庭湖。

老师的大学就在这美丽的洞庭湖畔。

今天,大家就跟着老师,跟着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领略一下这洞庭湖的美丽风光。

[板书;

望洞庭]

2、先请个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1、下面请大家听听课文朗读,这首诗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会怎样读这首诗。

2、先来说说这首诗给你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3、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感觉,下面全班一起,带着自己的感觉读一读。

三、精读感受理解诗意

1、接下来,请大家小组间互相读读古诗,讨论你理解了哪句。

待会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问大家。

2、第一个问题:

作者什么时候望的洞庭?

(秋天、晚上)从哪里看出来的?

(秋月)

“湖光秋月两相和”

我们看到第一句,古诗第一句就交代了望洞庭的季节和时间,“和”书上有注释,是“和谐”的意思,那么“相”呢?

(互相)“两相和”就是说湖水和月光交融在一起,彼此都很和谐。

那么这一整句又该如何理解?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

看到第二句,“镜未磨”是什么意思?

(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没有打磨过的镜子”给人一种什么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那么全句的解释是?

(湖面上没有一丝风吹过,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

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湖面比作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3、第二个问题:

作者在哪望的洞庭?

(江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遥望)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是什么意思?

(远远看去)我们以前还学过“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李白远远看瀑布,这里是刘禹锡远远看洞庭湖。

刘禹锡远远看去,看到了什么呢?

(山水翠)山是指君山,水是指洞庭湖的湖水,远远望去,洞庭湖水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盛的一只青螺。

这句话又运用了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洞庭湖比作银盘,君山比作青螺)

四、赏读感悟体会情感

1、这首诗四句话,短短二十八字,却描绘了一幅风景秀丽的洞庭山水图,四句话,每句话都是一幅画,下面请大家闭上双眼,听课文朗读,想像这是哪四幅风景画,用四个字概括。

2、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刘禹锡站在洞庭湖边看夜景,皎洁的月光铺洒在湖面上,碧绿湖水映衬着月亮,水色和月色交融在一起,好一幅──(水天一色图)

3、湖面上没有一丝风,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

这又是一幅──(水平如镜图)

4、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这两句可以概括为:

山水苍翠图、银盘托螺图。

5、就这样的四幅画把洞庭湖的夜色写得如此的淋漓尽致,来,带着自己的感觉来读一读。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先问大家有个问题:

现在是什么季节?

闭上眼睛想一想,一提起春天,你脑子里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用一两个词描绘一下。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春花烂漫、百花盛开、百鸟争鸣、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2、春天实在是太美了,那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跟着白居易爷爷的脚步,一起去感受江南不一样的春天。

二、初读感知认识体裁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我们还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2、昨天布置大家去搜集有关词的资料了,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

(师总结:

词是一种文学体裁,又叫曲子词、长短句,可以配乐,我国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

“忆江南”是词牌名。

3、老师想问问大家了,这个词牌名“忆江南”当如何解释?

(忆,是回忆、怀念。

忆江南,诗人怀念江南的往事。

4、下面请大家小组间互相学习这首词,有两个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②想一想,你从这首词中,领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

试着描绘一下。

(这首词写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时的美景。

初升的太阳很红,把江南的花映衬得更红艳,红得胜过了火,而江水绿得如蓝草染过一般,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配乐自学]

5、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大家一起读一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1、首先看到第一句,诗人开篇就用一个通俗的“好”字赞美江南,你是怎么理解的?

如果换成“美”行吗?

(“好”说明江南不仅是风景美,其他各方面都很棒。

2、“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什么?

“谙”书上有注释,是熟悉的意思,“旧曾谙”就是说过去很熟悉。

说明江南的好不是作者听别人说的,而是作者自己亲身的体验、感悟到的。

那么,江南到底哪里呢?

有什么不一样的景色呢?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话写得好吗?

好在哪里?

(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太阳很红,原来花就是红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所以红花就更红了,胜过火。

4、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

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不是一般的绿,绿的很纯很美。

5、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于是,就出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诗人,站在江边,那儿盛开着大片大片的红花,太阳出来了,朝霞满天,映照得花儿更加红艳,胜过燃烧的火焰,那一江水,碧绿得如被蓝草染过一般,晶莹剔透。

请你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日出,花儿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天碧水悠悠,纯净雅致,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8、江南如此之好,所以作者才会发出“能不忆江南?

”的感叹。

从这句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怀念、赞美)

1、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风光给他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回到12家乡后,写下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总共有三首,我们今天学得只是其中的一首,其他两首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找来读一读。

2、诗人在江南的几年里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离开的时候,全城的老百姓都哭着为他送行。

3、如果你就是白居易,带着对江南人民的深深思念之情,读──

4、诗人忆的不只是江南的美景,还有江南的人民,带着怎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全词。

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在经典的诗文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

 

2桂林山水

1、使学生会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引导学生感受美、体悟美。

2、培养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尝试练习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尝试练习卡

两课时

1、这是一篇以_________为主的记叙文。

(A状物B写景)

2、文章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构段方式,描写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美。

二、课内语段阅读。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

(2)“这样的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的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绵不断的画卷”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

2、我__________过峰峦雄伟的泰山,___________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___________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呀啊,一座座(拔拨)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bǐngpí

ng)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立丽),倒(dà

odǎo)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wūwù

)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dà

odǎo)下来。

(1)把短文内容补充完整。

(2)用“\”画去括号中错误的字和读音。

(3)短文中“嶙峋”的意思是(  )

A形容人刚正有骨气。

B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C形容人消瘦露骨。

(4)本段主要介绍了桂林的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反复朗读,判断哪种朗读符号正确。

a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b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 )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两河两广两河山”,在我国广西省,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就是桂林,今天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奇特的山水。

2、请大家打开课本,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桂林山水。

3、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个“甲”是什么意思?

(第一)“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先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昨天已经布置预习了,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请大家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音,找出这些词的读音。

①“澜”:

读作“lá

n”,中间是个“柬”,不要丢了中间的两点。

②“攀”:

口诀记忆:

“木对木,叉对叉,大字底下用手抓”。

③“泰”:

底下不是“水”,有断笔。

2、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这些词语,边读边记。

3、除了这些生字词,老师这,还有一组词,想请大家读一读。

(出示:

大海西湖泰山香山)[指名读,全班齐读]

4、再看一组词语,看看谁会读?

红叶似火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波澜壮阔)[指名读,全班齐读]

5、下面,你们能不能把上下两行的词语恰地搭配起来,形成一组组短语吗?

比如,什么样的什么。

[请生说,并出示准确短语]

6、很好,就是这样搭配的,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

我们来一起读第一个短语。

①波澜壮阔的大海

什么叫做“波澜壮阔”?

“波”是什么意思?

(波浪)“澜”呢?

我们观察这个字的偏旁是“氵”,那么跟什么有关?

(水)什么样的水叫“澜”呢?

老师告诉大家大波浪。

这下你再想想,什么叫“波澜壮阔”?

(波浪很大,一浪接着一浪,一浪翻过一浪,看上去很壮观。

)这样的情形就叫做“波澜壮阔”。

老师告诉大家,词语其实也是有情义的,如果你把它读好了,就会把它所要表现的画面读出来。

想一想,这个短语应该怎么读?

一起读。

与它相反的是──“水平如镜的西湖”

②水平如镜的西湖

那在读上面也要体现出来差别,怎么读?

[师示范]好,第三个。

③峰峦雄伟的泰山

“峰”是什么?

(山峰)“峦”呢?

来,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你看,这山峰一座挨着一座,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就叫做──“峦”。

好了,怎么读这个短语呢?

[师示范]看最后一个。

④红叶似火的香山

师:

谁知道“香山”在哪里?

(北京)刚才我们读到的“水平如镜的西湖”在杭州。

香山的红叶是北京一道名景,每到秋天,香山的红叶就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所以是种非常美的景象,所以要读出美来。

全班一起来!

7、这一组都会读了,来看看下一组。

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谁来试试?

听出来没?

这个“啊”字碰到不同的字读法不同,那它的读音有什么规则呢?

看这几个字的音节,当前边是以“ng”结尾的音节时,读作“nga”;

当前面是以“ü

”结尾时,读作“ya”,自然地连读。

大家自己试试。

8、我们把它带到课文中读一读。

(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无暇的翡翠)[请生读]

9、再来找找感觉。

真秀啊真奇啊真险啊)这次,先给你们音节,看看这样可以自然地连读。

发现规律了吗?

当前字音节以“u、i、n”结尾时,直接拼。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些词。

10、把它放进课文里,你还会读吗?

谁来试试?

桂林的山真奇啊……栽倒下来)

三、小结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语,下节课我们将和作者一起去游览桂林的山水。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板书解题

1、大家先看我写这个“林”字,它由两个“木”组成,一看我们就知道,什么东西很多?

(树)那么“桂林”顾名思义,什么树多?

(桂树)。

桂树特别多,桂林这座城市也因此得名。

每到金秋时节,整座桂林城都弥漫在淡淡的桂花香中。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

[补充课题]

三、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1、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4个)

2、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上台来读读课文,他同学拿好课本,听他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边听边思考,老师为什么要他们这样站?

3、谁看懂了老师为什么要他们这么站?

师指导:

第一和第四个同学他们读的是结尾,第二、三个同学他们读的是文章的中间部分,也是主要内容,大家再来看看这个开头部分。

文章开头就写了“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说这一句话概括了文章的重点内容,那么这个开头叫什么?

(总起)[板书]

4、那么中间这两个同学读的叫什么呢?

(分述)那最后这个同学读的呢?

(总结)

5、你看,通过读书,我们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第一自然段是总起,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总结。

四、精读感受体会情感

1、这篇文重点讲了桂林山和水的特点,先讲了漓江的──水,又讲了桂林的──山。

[板书]

2、我们先来看看漓江的水,谁能迅速地归纳漓江水的特点?

(静、清、绿)[板书]同样的方法,再来概括桂林山的特点,一起说。

(奇、秀、险)

3、因为作者写得好,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能从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我们按照顺序,先来看看写水的部分。

哪些句子写出漓江水的静?

谁来读给大家听?

“桂林的山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他找到了一句,有没有补充?

还有没有写静的句子?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很好,这两句话都是写漓江水静的,它们在文章中并没有挨在一起,但表达了同一个意思。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4、写漓江水清的句子谁来读?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课文说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以我们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来看,漓江的水清得还可以看到什么?

谁能够模仿着说一句话?

[出示: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

你看,就这一个“清”字让我们浮想联翩,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

那么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带着这种欣赏、美好的感情来读。

5、漓江的水还真绿呢,在作者的眼中,那就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作者要强调什么?

(无瑕)什么叫“无瑕”?

(没有瑕疵,没有斑点)那么在读的时候,也要把这种意思强调进去。

来──

6、作者就是这样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

老师注意到,这一段,他除了写这几句,还写了点别的,比如说,有大海、有西湖,有人说,这个作者太浪费笔墨了,写漓江又写到其他地方去了,你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7、老师明白了,作者写“大海”、“西湖”是为了作比较,来突出漓江水的独特魅力。

那好,这一段你能完整地读给大家听吗?

注意,读的时候要沉下来,好像你就在漓江边上欣赏那的风景一样,这样你才能读出感觉。

先自己练一遍,等下我请人来。

8、同学们观察观察老师的板书,看看这下面应该怎么写?

(泰山、香山)那么它们也在作比较,来突出桂林山的特点。

9、我们先看第一个特点“奇”,谁来读相关句子?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老师这有两种读法,你看看喜欢哪种,为什么?

[师示范]

第二种:

作者是一边看一边想,在读的时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想的过程。

谁喜欢第一种?

第一种:

有情感的起伏,越来越奇的感觉,越来越惊喜。

所以呢,不同的人读文章有不同的感觉,因此,读书不是老师要教给你怎么读,应该是你自己觉得该怎么读。

下面,带着自己的感觉读一读。

[生自由读]谁来试试?

大家看看,这个“奇”是说桂林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