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7635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01-3021:

24:

05)

2011-01-3021:

24:

05 来源:

央行网站 跟贴0条手机看股票

二○一○年第四季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1年1月30日

内容摘要

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但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逐步巩固,中国人民银行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发挥利率杠杆调节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改革,改进外汇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货币信贷增速从上年高位逐步回落,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2010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上年低8.0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比上年低11.2个百分点。

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9%,增速比上年低11.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升,12月份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9%,比年初上升0.94个百分点。

2010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227元,比上年末升值3%。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不断提高,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逐渐下降,在宏观调控中需要更加注重货币总量的预期引导作用,更加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来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同时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把好流动性总闸门。

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三农”等领域,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推动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

2010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货币信贷增长从上年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趋稳

2010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2.6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上年末低8.0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比上年末低11.2个百分点。

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上年末高4.9个百分点。

全年现金净投放6381亿元,同比多投放2354亿元。

货币总量增长从上年高位总体回落。

其中,M2和M1增速分别于前7个月和前9个月呈下降态势,但之后受信贷增长持续较快、外汇流入增多的影响,货币总量有所反弹。

M2和M1年末增速分别比年内最低点回升2.1个和0.3个百分点。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放缓

2010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3.3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比上年末低8.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少增1.1万亿元。

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1.8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比上年末低8.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2.0万亿元,同比少增1.1万亿元。

外币存款余额为2287亿美元,同比增长9.5%,比年初增加200亿美元,同比多增39亿美元。

从人民币存款的部门分布和期限看,住户存款平稳增长,活期占比稳步提高;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上半年回落,下半年大体趋稳,总体呈活期化态势。

年末住户存款余额为30.8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上年末低2.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4万亿元,同比多增972亿元。

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0.5万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比上年末低16.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3万亿元,同比少增2.0万亿元。

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增速上半年回落较为明显,6月末增速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主要与上年基数较高有关。

目前,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增速仍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企业支付能力依然较强。

受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影响,存款总体呈活期化态势。

其中,全年新增住户存款中活期占比为56%,四个季度的活期存款占比分别为42%、51%、55%和135%,呈逐步上升态势;非金融企业全年活期存款占比为55%。

年末财政存款余额为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年初增加3045亿元,同比少增1322亿元。

三、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从高位回落

2010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上年末低13.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4万亿元,同比少增2.2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增速高位回落后总体走稳。

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9%,增速比上年末低11.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

贷款节奏更加均衡,各季新增贷款分别为2.60万亿元、2.03万亿元、1.67万亿元和1.64万亿元。

从部门分布看,住户贷款增长稳步回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速相对平稳。

年末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6%,增速比9月末和6月末分别低4.6个和11.7个百分点,目前仍保持较快增长,比年初增加2.9万亿元,同比多增4125亿元。

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3%,比年初增加5.1万亿元,同比少增2.1万亿元。

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4.2万亿元,同比少增7938亿元。

票据融资比年初减少9051亿元,同比多减1.4万亿元。

总体看,2010年金融机构大体保持着压票据融资增一般贷款的态势。

由于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以及境外企业资金状况好转导致境内外企业贸易信贷增加等因素,2010年企业外币贷款需求下降。

2010年年末,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为4534亿美元,同比增长19.5%,比年初增加740亿美元,同比少增618亿美元。

从投向上看,进出口贸易融资增加177亿美元,同比少增410亿美元,增量占比为24.0%。

境外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共增加457亿美元,同比少增133亿美元,增量占比为61.8%。

四、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

2010年年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8.5万亿元,同比增长28.7%,比年初增加4.1万亿元。

年末货币乘数为3.92,比上年末低0.19。

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0%,比上年下降1.13个百分点。

其中,中资大型银行为0.9%,中资中型银行为1.8%,中资小型银行为4.4%,农村信用社为7.7%。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稳步上升

2010年,金融机构对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总体小幅上升。

其中,第四季度受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等因素影响,利率上升速度有所加快。

12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9%,比年初上升0.94个百分点。

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34%,比年初上升0.46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5.49%,比年初上升2.75个百分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稳步上升,12月份加权平均利率为5.34%,比年初上升0.92个百分点。

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

12月份,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27.80%和29.16%,比年初分别下降5.39个和1.10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43.04%,比年初上升6.49个百分点。

受境内资金供求关系变动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影响,外币存贷款利率波动上升。

12月份,活期、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0.33%和1.84%,比年初分别上升0.16个和1.38个百分点;3个月以内、3(含3个月)-6个月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57%和2.85%,比年初分别上升0.98个和1.19个百分点。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

2010年6月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

2010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6227元,比上年末升值2055个基点,升值幅度为3%;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8.8065元人民币、100日元兑8.1260元人民币,分别较2009年末升值11.25%和贬值9.20%。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0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4.97%,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13.71%,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10.09%。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2010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0年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4.7%,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3.2%。

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6227元,最低为6.8284元,242个交易日中133个交易日升值、6个交易日持平、103个交易日贬值。

全年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43%(295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36%(247点)。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逐步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的分析监测,按照货币调控的要求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不断优化操作工具组合,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适度。

一是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

与存款准备金政策相配合,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加大了流动性回收力度。

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2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2.1万亿元;截至2010年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约为4万亿元。

二是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

在对各阶段市场环境和流动性供求情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

4月初及时重启3年期央行票据发行,进一步提高了流动性冻结深度,同时灵活安排短期正回购操作期限品种,通过长、短期操作工具的合理搭配,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

三是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根据货币政策调控要求,结合市场环境和市场利率走势变化,中国人民银行适时增强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

上半年,顺应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上行走势,1年期以下短期操作利率适当上行;下半年,与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相配合,各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均有所上行。

截至2010年年末,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分别为2.0156%和2.5115%,较年初各上升64.72个和75.10个基点。

四是适时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

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适当提高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的操作频率及规模。

全年共开展12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规模共计4000亿元,年末余额为1600亿元。

二、适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受全球流动性宽松和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仍然较大影响,2010年总体上仍面临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偏多的格局。

同时,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商业银行购买意愿的制约。

因此,为增强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回归,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在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较多地使用了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发挥其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1月18日、2月25日、5月10日、11月16日、11月29日和12月20日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累计上调3个百分点。

搭配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是对冲银行体系部分过剩流动性的需要,是货币政策针对性、灵活性的体现。

三、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

2010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稳定。

第四季度以来,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20日、12月26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上调至2.75%,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31%上调至5.81%,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

12月26日同时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1年期流动性再贷款利率由3.33%上调至3.85%;1年期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由2.88%上调至3.35%;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

2010年,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设以产品创新为切入点,加大对以Shibor为基准产品研究开发力度,并不断扩大其在拆借、回购、债券发行、同业融资业务以及衍生品交易等市场化产品定价中的应用。

Shibor的基准性不断提高,较好地反映了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货币政策预期,已逐步成为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指标性利率和金融机构的内外部定价基准。

四、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不断改进信贷政策指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和投放节奏,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

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消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巨灾应对和灾后重建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的金融支持与服务,积极改进和完善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保证在建重点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

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引导金融机构改进考核机制,相对均衡地安排贷款投放节奏,减缓贷款季度、月度间起落的程度。

发挥再贴现促进优化信贷结构、支持扩大“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引导作用。

2010年,累计办理再贴现1712.0亿元,同比增加1463.2亿元。

再贴现年末余额791.0亿元,同比增加609.8亿元。

从投向看,再贴现总量中涉农票据占32%,中小企业签发、持有的票据占87%。

总体看,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金融机构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增强,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明显回落。

2010年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村镇银行和财务公司农村贷款本外币余额9.8万亿元,同比增长31.5%,高出同期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11.9个百分点。

银行业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3.3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22.4%,其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7万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29.3%,增速比中型企业高11.5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高16.0个百分点。

个人住房贷款年初投放较多,前5个月月均增量超过1800亿元,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6月份以后出现明显回落。

2010年年末,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在住户贷款中占比为45%。

同时也要看到,近期部分地区房地产交易有所活跃,对下阶段住房贷款增长走势仍需关注。

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增长,各项试点配套政策日趋完善,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个案试点稳步开展。

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0]186号),将境内试点地区由上海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扩大到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境外地域范围由港澳和东盟扩大到所有国家和地区,明确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它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

2010年12月,出口试点企业从试点初期的365家扩大到67724家。

自试点扩大以来,各试点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稳定增长。

2010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063.4亿元。

为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支持企业“走出去”领域的大型项目,中国人民银行以个案方式开展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试点。

截至2010年年末,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386笔,金额701.7亿元。

2010年10月,新疆率先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

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10年6月,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专栏1: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实体经济影响总体积极

2010年6月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半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显著增强,2010年6月19日至2010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总体积极。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速,贸易顺差过快增长态势得到缓解。

人民币适度升值降低了消费品和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直接支持扩大进口。

2010年6月份以来,我国月度进口额保持在1200亿美元左右;尽管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出口增长依然强劲,已全面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

2010年以来,月度出口额屡创历史最好水平,有8个月超过1300亿美元。

2010年实现贸易顺差1831亿美元,同比减少6.4%。

进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区域结构更趋合理。

在进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进口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进口原油2.4亿吨,同比增长17.5%,较2008年增长33.8%。

汇率弹性增强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010年,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0.9%和30.7%,增速比上年大幅提高。

企业也开始关注美元之外的其他结算货币,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我国的出口集中度下降,出口区域结构优化。

2010年以来,我国对美、欧出口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已分别从6月份的18.6%和19.8%降至12月份的17.0%和18.8%。

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有所提高。

经过2005年的汇改,出口企业对汇率波动的认识已逐步提高,采取了提高产品附加值、运用金融避险工具等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2010年1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2181家外向型中小企业和2038家外向型生产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企业经营状况良好,进一步汇改以来外向型生产企业平均利润增加0.6%。

企业整体竞争能力提高。

外贸部门就业保持稳定。

人民币小幅升值虽然对出口企业的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出现大量企业关门、停产的情况。

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对外贸企业经营情况的联合调查显示,78.4%的企业开工率并无明显变化或较上年同期增长。

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敏感度较高,而且吸纳的就业人口也较多,2010年6-12月份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已全面超过危机前水平。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了企业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效率,支持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扩大资本流出、落实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

外汇市场快速发展。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银行间外汇市场报价活跃,成交量增长较快,外汇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远期及掉期等衍生产品市场较快发展,企业积极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2010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成交3.0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5%;远期成交32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掉期成交1.2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0%;总成交4.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

总体看,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积极,与其他结构性政策相配合,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将进一步显现。

同时也要注意到,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推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改进外汇管理,引导企业加强结构调整,促进金融机构为企业管理汇率风险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七、继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推进。

支持中国工商银行(4.21,-0.03,-0.71%)、中国银行(3.25,0.00,0.00%)、中国建设银行(4.66,-0.05,-1.06%)和交通银行(5.49,-0.04,-0.72%)积极稳妥实施再融资计划,大力提高银行资本质量,完成可转债发行和A+H配股融资,共计筹集资本2636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2.61,-0.01,-0.38%)也于2010年7月15日、16日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221亿美元。

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上述五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6%、11.4%、11.7%、11.6%和12.5%;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5%、2.08%、1.10%、1.14%和1.22%;税前利润分别为1663亿元、892亿元、1074亿元、1438亿元和379亿元。

同时,推进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促进其全面加强和改进“三农”金融服务。

理顺光大集团架构,推动中国光大银行(3.85,-0.04,-1.03%)于2010年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顺利挂牌上市。

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

牵头研究制订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实施总体方案。

推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深化内部改革,为全面改革创造条件。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显著改善,资金实力显著提高,支农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

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2010年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3183亿元、5.6%,比上年末分别下降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