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37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docx

统编教材5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58》参考答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16太阳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殖”字左边是“歹”,右边是“直”,注意不要多笔画,(书写略)。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粮食)(煤炭)

(2)(杀菌)(治疗)(3)(寸草不生)(漂浮)

3.读句子,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2)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1)(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2)(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3)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太阳特点:

远大热太阳作用:

动植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需要太阳,形成气候的变化,可以杀菌,带来光明和温暖。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可多选)

A.作比较B.列数字C.打比方D.举例子

①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B)

②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A、B)

③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C)

④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D)

(2)思考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作用,并运用句子中的说明方法进行仿写。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①这句话中的“约”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约”字不能去掉。

“约”是大概、大约的意思,太阳这么大,不可能精准地测出它的体积,说明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语言的严谨性。

②仿照句子中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举例:

这棵树的树干很粗很壮,大约要五六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得过来。

17松鼠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鼠”字是独体字,注意笔画笔顺,(书写略)。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清秀)(乖巧)(敏捷)(触动)

(2)(歇凉)(追逐)

3.读句子,从课文中找出与加点词意思相反的词语。

(1)笨拙——乖巧

(2)狭窄——宽敞(3)端端正正——歪歪扭扭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只有……才……

(2)如果……就……(3)虽然……但是……

5.读课文,根据松鼠不同方面的特点,完成填空。

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眼睛发光)(尾巴上翘)

生活习性:

行动轻快敏捷搭窝精心考究夜晚出来活动梳理打扮很洁净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选文围绕“松鼠的窝”依次介绍了(窝的位置)怎样搭窝、窝的特点三方面内容。

(2)圈出描写松鼠搭窝的动词,(搬)(放)(编扎)(挤紧)(踏平),从这些词中可以感受到松鼠的勤快、能干和聪明。

(3)第二句中的加点字词能去掉吗?

为什么?

不能去掉的,因为“先……再……然后……”非常清晰地写出了松鼠搭窝的过程。

(4)读下面的句子,用“~~~”在选文中画出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句子:

松鼠的窝通常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通过对比,我发现这句话的内容比较简洁,选文的内容更丰富。

这句话的语言比较平实,选文语言更活泼。

第六单元

18慈母情深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脊”字的上半部分先写两边,再写中间。

(书写略)。

2.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词语,画上“√”。

(1)龟裂(guījūn√)小乌龟(guī√jūn)

(2)(竟竞√)争(竟√竞)然

(3)投票的(权力权利√)

3.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噪声)(阴暗潮湿)(忙碌)

(2)(连续)(瘦弱)

4.读课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母亲先后给了“我”两个一元五角,“我”用第一个一元五角买了水果罐头,用第二个一元五角买了《青年近卫军》。

(√)

(2)“怂恿”是褒义词,写出了作者很想要《青年近卫军》。

(X)

(3)课文描写了母亲的工作环境,是为了衬托母亲工作的辛苦。

(√)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读选文,想场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描写母亲的镜头。

母亲用龟裂的手掏钱、数钱——母亲将钱塞在我手里——母亲又陷入忙碌状态——母亲数落我一顿——母亲又给我凑足买书钱

(2)选择上题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略)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画面,圈出反复出现的词语。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反复出现的词语:

立刻。

好处:

“立刻”一词反复出现,表明母亲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挣钱,完全没有喘息的时间。

(4)“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6.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了钱时“鼻子一酸”。

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

试着写一写。

我向母亲要钱,母亲不顾别人的劝阻给了,当我看到母亲龟裂的双手时,我被母亲的辛劳所感动。

那个女人的话就像刀子一样刺痛我的心,我手里那皱巴巴的毛票就是母亲的血汗,是母亲的辛劳,更是无限伟大的母爱!

生活经历:

举例:

星期天早晨,天气很冷。

妈妈准备把我穿脏的上衣洗干净。

只见她把盆放在水池边,轻轻拧开水管。

水就如顽皮的小孩一样,欢快地流入水盆。

不一会儿,水盆就满了。

妈妈先放进衣服,再倒入一些洗衣粉,泡一泡,然后开始在搓衣板上使劲地搓洗起来。

接着,她将洗好的衣服放进另一个水盆里反复漂洗干净,最后挂在院子里的衣架上。

上衣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可是,我一看妈妈的手,已经冻得通红了,手指头上还裂开了好几道血口子。

为了把我的衣服洗干净,妈妈……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起了转。

 

19父爱之舟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注意长撇或捺要写得舒展些。

(书写略)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毕业)(技术)(师范)(路费)(磨灭)

(2)(描绘)(彩排)(糖果)

3.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父亲卖茧子给“我”买枇杷)——(父亲省钱让“我”住客栈)——(看庙会给“我”买热豆腐脑)——(雨雪天背“我”上初小)——(父亲凑钱供“我”上高小)——(父亲摇船送“我”上师范)

印象最深的场景是逛庙会时给“我”买热豆腐脑吃,从中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爱。

或者是父亲雨雪天背“我”去上学,从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请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不仅……也……虽然……但……

(2)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理由:

都表示语意未尽。

(3)绍兴的乌篷船是精致的,姑爹的小渔船是破旧的,文中的“我”对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感到亲切、难忘,是因为这只小渔船见证了“我”人生中许多次和父亲一起面对的考试,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无限关爱和期望。

(4)“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

联系课文,至少写出一条理由。

答:

能画出来。

作者坐了许多次小船,印象深刻,而且从小船上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些都被作者深深地记在了心里,所以作者能够画出这只小船。

5.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是因为(A、B)(可多选)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画上“√”。

qí祥励téngjĭn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经历

母亲的态度

父亲的态度

八九岁时写第一首诗

高度赞扬(精彩极了)

扔回原处(糟糕透了)

几年后写短篇小说

一如既往地鼓励

给我写批语

“精彩极了”是一种的鼓励爱,使“我”坚持写作;“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使“我”不断进步。

这两种不同的爱,使“我”一直健康成长。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第①段:

父女乘船去美国

第②段:

刀子扎进父亲胸口

第③-⑤段:

父亲隐瞒自己的伤痛

第⑥段:

孩子见到了母亲,父亲却死了

第⑦-⑧段: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2)读第③④段,圈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

推开拔出爬起揩去唱系带

从中可以看出父亲的用意是:

①用意是:

不让女儿担惊受怕。

②把女儿安全送到妻子身边。

(3)短文两次写到了父亲的笑,联系上下文,推测父亲当时可能在想什么。

请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父亲想:

不能让孩子受惊害怕。

父亲想:

不能让孩子伤心害怕。

(4)“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是指“父亲被水果刀插伤后坚持活了3天”父亲这所以能创造奇迹,是因为父亲对女儿的爱,为了女儿,父亲什么都能做。

语文园地六

1.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1)数(shùshǔ√)落

(2)冤枉(wàngwǎng√)(3)偏僻(pì√bì)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炎夏)(忙碌)(脊背)(渔船)(报考)

3.读一读,选一选。

(填序号)

(1)小明每天吃完饭,碗里总会剩下血多米饭,文具没有用完就嚷嚷着买新的,妈妈告诫他③“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我们在安居乐业之时,要“①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精神。

(3)我们过惯了舒服日子,再过苦日子就难以适应了,这真是“④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4)爸爸在自己的书房里贴了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提醒自己要修身养德,淡泊明志。

4.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下面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

(填序号)

(1)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慈母情深》(③)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①)

(3)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②)

5.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段话。

举例:

小时候,我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大白天我都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有胆子也大了一些,但是对黑暗还是畏惧的。

因此,我很想找一个机会来练练自己的胆子。

机会终于来了,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正在悠闲地看电视,妈妈叫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心想:

这正是一个锻炼我胆子的好机会,而且找下来的钱还可以买零食,真是两全其美。

于是,我拿着钱兴冲冲地出了门。

今天,我来学烧饭。

我先把米放入锅子里,接满水,开始淘洗。

不一会儿,一锅清水变成了乳白色的。

我把锅里的水倒出来,可没想到米随着水流里出来。

原来,淘米也不容易啊!

我把米一粒一粒地捡回锅子里,又淘了几次,终于淘洗干净了。

于是我又按照刻度往锅里放入适量的水,插上电源,按下煮饭按钮,就等着吃那香香的白米饭了。

第一次煮饭感觉很新鲜,也很有成就感。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短文约7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4分钟。

(2)读短文,概括场景,写出反映“我”情感变化的词语及变化的原因。

场景:

十岁时,后妈进家门——(锯掉高凳一条腿)——(母亲从高凳摔下来)

感受:

以为后妈狠毒(敌意)——以为后妈自私(报复)——明白真相(羞愧)

(3)“平时被我认为是难以下咽的米粒,在那一刻,在青黄的菜叶上,却显得那么的生动,又是那么的珍贵!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

(4)“无比羞愧的我扑在了母亲怀里,喊出了我的第一声、发自内心最深处的:

“妈妈……”这一声“妈妈”饱含着“我”复杂的感情。

写出此刻“我”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母亲,我的无端猜测导致您摔倒在地,为此我感到的无比羞愧与自责,请原谅我;当我看到您的碗里满是青黄的菜,我又感动得不知说些什么;您的一言一行,都让我感受到您对我深切的爱……谢谢您,我的母亲!

第七单元

21古诗词三首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寺”上部“土”字第二横要长些。

(书写略)

2.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1)更(gēnggèng√)加打更(gēng√gèng)

(2)聒(guō√kuò)噪(3)湖(bànpàn√)畔

3.读诗词,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以静衬动,展现了村民们的生活之美。

(√)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句描绘出钟声由远而近的感觉,又表现了诗人难以入睡的心境。

(X)

(3)“夜深千帐灯”里的“千”不是确指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夜深时账内灯火通明,将士们都无法入眠。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山居秋暝》中描写林中景色的诗句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人仿佛看到明月照在松林上,听到清清的泉水在石头上流动,动静之中,感受到秋雨过后山中的清幽风光。

(2)《涛声依旧》中的歌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带走一盏渔火……让它停留在枫桥边”化用了当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人以听觉写动景,听到了乌鸦的啼叫;以视觉将动静融为一体,看到的是月亮渐渐落下去的动景,霜满天和江枫渔火的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冷的秋叶图。

5.品读好词,完成练习。

(1)读一读,选择朗读停顿合适的句子,画上“√”。

①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②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2)读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感受到将士们跋山涉水,行路艰难;读着“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仿佛听到嘈杂的风雪声,看见风雪交加。

此时,词人也许回想起故园的欢笑声,呼唤声,读书声,这样写抒发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6.背一背,默一默。

背诵略,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阅读链接(略)

22四季之美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写“黎”“漆”这两个字时,注意人下面是“氺”。

(书写略)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心旷神怡)(闲逸)

(2)(未免)(夜幕降临)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春之黎明

夏之夜晚

秋之黄昏

冬之早晨

鱼肚色的填空

红紫的彩云

……

翩翩飞舞的萤火虫

蒙蒙细雨的夜晚

……

点点归鸦

成群结队的大雁

……

熊熊的炭火

闲逸的心情

……

色彩之美

宁静之美

温馨之美

闲逸之美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2)秋天最美是黄昏,作者描绘了夕阳斜照的静态画面,乌鸦归巢、大雁比翼和风声虫鸣的动态画面。

(3)从加点词语可以感受到归鸦急于归巢,大雁迎着暮色相互陪伴飞翔的动人画面。

5*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校园之晨

翠绿的竹林

小学生

鸟鸣

上课铃声

舒畅

快乐

清晨最美是校园,清凉的风拂过竹林翠绿的枝叶,到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声,是那么的悦耳。

看,一个个小学生正背着书包走进校园,脸上洋溢着甜甜的笑容。

那开心的样子,多惹人喜爱呀!

23鸟的天堂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注意“暇”字是“日”字旁。

(书写略)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白茫茫)(船桨)(画眉)(榕树)(白塔)

3.选词填空。

(1)时间太紧,工作太多,大家(无暇)顾及生活上的一些小事。

(2)这是一块纯洁(无暇)的翠玉,十分珍贵。

(3)早晨,同学们(陆续)走进安静的校园,开始了新第一天的学习。

(4)他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干起活来。

4.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课文描写了作者两次经过“你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亲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第一次:

傍晚看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榕树。

第二次:

早晨群鸟齐鸣,竞飞的热闹非凡的景象。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指“高大、茂盛、生机勃勃的榕树”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指大榕树是鸟儿的生活乐园,鸟儿在这里自由、快乐地生活,像跟在天堂里生活一样。

(3)作者发出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的感叹的原因是因为(c)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照样子从文中找到关键词句,填一填。

种类多: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姿态多: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2)从三个“多”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群鸟竞飞,到处是鸟影,听到了群鸟齐鸣,感受到了鸟儿多么自由快乐。

(3)朗读这段话时可以用激动轻快(平静舒缓激动轻快)的语气,因为这里的一切热闹而生动,鸟儿们十分活跃。

 

24*月迹

1.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画上“√”。

(1)悄(qiǎo√qiāo)然

(2)果实累累(léi√lèi)又苦又累(léilèi√)

(3)就在我们身后袅袅(liǎoniǎo√)(4)嫦(娥√蛾)四号

2.读课文,完成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先将月亮的足迹补充完整,再按地点的变化分类。

(填序号)

①竹窗帘里②在穿衣镜中③葡萄叶上④瓷花盆上⑤爷爷的锨刃上⑥小河里⑦沙滩上⑧天空上

家里(①②)院子里(③④⑤)院子外(⑥⑦⑧)

(2)月亮的足迹无处不在,课文中孩子们不断追寻月亮的踪迹,表现了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3.课文中,描写月亮足迹的句子十分有趣,一起来摘抄吧。

我的摘抄卡:

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我的感受:

这一段中“袅袅、淡淡、痒痒”等词将遥不可及的月形月影变得可见可触,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将下列词语填在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并读一读。

湖面平静湖水的明净增添了湖面的幽静

(2)默读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天山的湖非常优美:

天山的湖非常多变;颜色多变;鳞光闪闪;银白;淡蓝;墨绿

(3)文中的画横线句子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写的。

湖面近景动态描写,湖面远景是静态描写。

我喜欢动态的湖面,理由是:

运用比喻的写法,写出湖面鳞光闪闪,很明净的感觉。

我喜欢静态的湖面,理由是:

运用比喻的写法,把湖面比作镜子,写出湖面的平静、明净。

 

语文园地七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树梢)(萤火虫)

(2)(不可计数)(陆续)(涨潮)(3)(红晕)

2.读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1)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那只可爱的小狗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尽情地玩着,一会儿在愉快地翻滚,一会儿在幽静的小道上尽情地奔跑,一会儿绕着草地跑圈圈,玩耍得忘乎所以。

(2)清早,天空中阴云密布。

清早,天空黑压压的一片,好像倒扣下来的一口大锅,让人感觉透不过气来。

不一会儿,天就下起了鹅毛大雪。

3.设计海报。

元旦快到了,请你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

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

示例:

时光荏苒,美好的一年即将成为历史,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夜晚,欢聚一堂,迎接元旦的曙光,让我们一起憧憬美丽的未来。

元旦晚会年年有,别具一格在今晚。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将下列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

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看到:

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听到:

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一望无际的田野;(浓密的竹林);(迷人的柿子园)。

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蝈蝈哼着小夜曲);(青蛙唱着嘹亮的歌);(蟋蟀尽情地伴奏)。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错误理由:

不是比喻,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5.背一背,默一默。

(背诵略)《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读了《渔歌子》这首词这首词,我仿佛看到白鹭自在地飞,渔翁悠闲地垂钓。

 

第八单元

25古人谈读书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窥”右下部是“见”字,“皆”下面是“白”字。

(书写略)

2.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画上“√”。

(1)敏而好(hǎohào√)学,不耻下问。

(2)知(zhī√zhì)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īzhì√)也。

(3)默而识(shízhì√)之,学而不厌,诲(huǐhuì√)人不倦。

(4)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要紧,重要√着急)

(5)有志则断(隔绝绝对,一定√)不甘为下流。

3.读课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小明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碰到不懂的问题就马上请教老师,我们可以表扬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X)

(2)孔子认为把所学的知识默默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学生从不倦怠,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

(3)“余尝谓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这句话中两个“谓”的意思是一样的。

(X)

(4)“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

(X)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圈出文中对读书提出的三个要求。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此三者缺一不可。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下等人。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

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3)下列各项中,与“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都形容目光短浅,盲目自大。

5.课文中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请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一写。

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对我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的改善很有帮助。

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读书一定要虚心好学,用心读、坚持不懈地读等等。

6.读一读,背一背。

(略)

26忆读书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凯”右边是“几”字,(书写略)。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英雄)(无限)

(2)(厌烦)(荒唐)(辛酸)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词语写句子。

真(情)(实)感无限(期)(待)一(知)半(解)

津津(有)(味)心(动)神(移)

示例:

真情实感——这位同学写的文章富有真情实感,让人感同身受。

津津有味——这本课外书太好看了,我看得津津有味,差点忘了吃饭。

4.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填写作者的读书经历。

十二、三岁时;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红楼梦》;

一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