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155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doc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doc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体会

假期,我从网上学习了《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后,又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对“兴趣”这个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是指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

间接兴趣主要是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结果的兴趣。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为什么要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三个因素是什么,小学生喜欢怎样学数学,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的几点建议是什么等等。

虽然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但是教学经验与教学技能非常薄弱。

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吸取营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这次学习中老师为我们总结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这让我在数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关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论述非常贴近生活和我们的实际教学,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中面临的最为头疼的环节。

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外,更要汲取丰富理念和生活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率先垂范法

以良好的教师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黑格尔说:

“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特别是在小学,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这是我们老师说的。

”“我们老师就这样。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一个教师对工作真情实感地投入;对学生,真心实意地关怀;对自己,真才实学地要求,那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的。

二.和谐师生关系法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是跟教师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爱数学的童心。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吮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中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教师要耐心倾心听学生的发言,不从中打断,即使他们的发言是错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他们心中所想,尽量多用激励,表扬的语言。

三.趣味引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借助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惊奇、疑惑、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交流问题。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用这样的故事导入:

“白菜老师知道我们一

(1)班的小朋友数学学得很棒,特意为每一小组准备了一个礼品袋,你们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吗?

摸一摸,猜一猜,然后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没有猜对!

”这样一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当学生将各种图形倒出后,我又问:

“你们能估计出各种图形大约有多少个吗?

看谁能估得准确些?

和你的同伴商量商量。

”学生跃跃欲试,纷纷开始了小组内的合作活动,创设这样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不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使数学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氛围。

精心设计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要真正掌握新知识,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

但重复、单调的练习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

所以,在设计练习题时,我总是设计各种情节有趣、形式新颖的练习形式。

例如:

在进行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教学时,要做很多的口算练习,但长时间的口算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而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摘苹果”、“小蝌蚪找妈妈”、“我是勤劳的小帮手”等丰富有趣的游戏,把枯燥的数学融入美丽的童话世界,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比如“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

先出示题目:

有50只母鸡,12只公鸡。

还剩多少只?

有几只鸭?

一共有多少只鸡?

估计中下生能理解题意,正确选出要提的问题,这一题,我即由中下生回答,然后指名中上生做小老师,说出为什么会不选其它问题的理由。

这样既调动了中下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又能使中上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再出示题目:

篮子里有苹果和桃子,一共50个,桃子是30个,……?

(口头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

这一题没有出示提供选择的问题,较上题稍有难度,先让中等生回答,再让较差的学生回答,然后让优秀生评。

这样,所有学生一起开动脑筋,相互带动,创设了合作的氛围。

中下生讲错或评错,能的到及时纠正,若讲对或评正确,得到肯定心里会非常高兴,从而尝得成功的喜悦,克服“心里恐惧”的弱点,树立学习的信心。

最后出示题目:

有10只白兔,8只灰兔,……?

这题根据已知条件可提几个不同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进行充分酝酿后,先指名中、下生提问题,优秀生评提得对不对,再请优秀生补充说明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并说出为什么。

这样,让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优秀生思维的飞跃还能给其他学生以启迪。

成功体验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比如教学用1-7这七个数中的几个或全部写出结果是8的算式。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只写出1+7=8,2+6=8这类算式;也可以写出3+6-1=8,3×5-7=8这类算式。

这样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只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出的答案水平不同,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都体会到了成功。

由于成功,他们就会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运用教具法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操作”是小学生的爱好。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严肃的。

但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有形有色的学具操作时,他们会倍感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带动大脑进行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动机。

如在一年级“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当学生对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先让学生用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并提问:

“摆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

”学生很快就摆出了,并回答:

“摆一个正方形至少需要4根小棒。

”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用7根小棒摆出两个正方形,这下他们可发愁了:

一个正方形要用4跟小棒,两个正方形不是要用8根小棒吗?

7根可怎么摆得出呢?

我鼓励他们说:

“你们仔细想想,7根小棒可以当8根用,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你们一定行!

”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创新实践,终于有人创造出了下列的摆法:

(1)

(2)

又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我给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个长方形截去一个角,剩下下几个角?

”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还剩3个角!

”我用怀疑的口气问道:

“对吗?

请小朋友们拿出纸和剪刀,动动手,试试看。

”在经过动手实践之后,学生们发生了争论,有的说剩下五个角,有的说剩下四个角,有的说剩下三个角,于是,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剪法:

(!

(2) (3)

此时,大家恍然大悟,总结出了:

一个长方形截去一个角,剪的方法不同,可以剩下五个角,可以剩下四个角,也可以剩下三个角。

同学们兴趣盎然的实践操作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尽可能用儿童言语,做到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接受。

我在教学充分利用插图,直观的教具,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那些数学中抽象的感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到课堂上,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抽象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插图,都是小学生经常参与的活动场面,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如“1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认识人民币”等内容,教材中鲜明的主题图一下子使孩子们产生了亲切感,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兴趣。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数学“10的认识”时,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说:

“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不能和我比。

”0听了可伤心了。

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

这时9没话可说了。

教师一边说,一边在投影仪上把1和0合起来变成“10”。

类似投影等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把静止的画面变成活泼生动的动画情境展示给学生,不仅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而容易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表扬鼓励法运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人的欣赏。

”特别是小学生,一句恰当的表扬就能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小学第六册),“用左拳记忆大、小月方法”时,我请两名学生介绍这一方法,并提示:

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

一个成绩向来较好的学生数到二月时说二月小。

二另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数到二月时,却停了下来,说:

“二月不同于其它小月,也能说二月小吗?

”我感到很惊异,但很快就表扬了他:

“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肯动脑筋,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后来,我发现这个学生想问题就很仔细,成绩上升也快。

四、恰当评价法

“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人的欣赏。

”特别是小学生,一句恰当的评价就能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

如评价差生的言行,“你真是一个……”“我一猜就知道是你干的……”等等。

这种话常常马上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进而使学生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逐渐失去兴趣。

反之,如“你当时想到(或感到,认为)……所以……对吗?

”等等。

这样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真诚恳切,十分理解和尊重自己,一切为了自己好,这无疑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在教学生涯中,我们都会碰到这样的例子,某节课中,一个平时胆小,自卑,极少举手的学生有一次高高举起了手臂,当他站起来时却答非所问,这时全班同学都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甚至还会哄堂大笑,只有他尴尬地不知所措。

这时,作为教师就要鼓励他,赞扬他,帮助他树立信心。

如“你真棒,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之类的话,无疑会给他极大的鼓舞。

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举手的次数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说到点子上去。

如果当时教师用简单的话否定他,也许以后他再也不会主动举手了。

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

成功体验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比如教学用1-7这七个数中的几个或全部写出结果是8的算式。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只写出1+7=8,2+6=8这类算式;也可以写出3+6-1=8,3×5-7=8这类算式。

这样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只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出的答案水平不同,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都体会到了成功。

由于成功,他们就会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外活动法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激发学习兴趣。

每次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设计,我总是力求新、奇、趣。

如讲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猜数学谜语,开展数学竞赛,制作数学教具,玩猜数学游戏或数学迷宫游戏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学中有乐,学有所得。

趣味引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借助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惊奇、疑惑、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交流问题。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用这样的故事导入:

“白菜老师知道我们一

(1)班的小朋友数学学得很棒,特意为每一小组准备了一个礼品袋,你们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吗?

摸一摸,猜一猜,然后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没有猜对!

”这样一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当学生将各种图形倒出后,我又问:

“你们能估计出各种图形大约有多少个吗?

看谁能估得准确些?

和你的同伴商量商量。

”学生跃跃欲试,纷纷开始了小组内的合作活动,创设这样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不但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使数学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氛围。

精心设计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要真正掌握新知识,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

但重复、单调的练习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

所以,在设计练习题时,我总是设计各种情节有趣、形式新颖的练习形式。

例如:

在进行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教学时,要做很多的口算练习,但长时间的口算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而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摘苹果”、“小蝌蚪找妈妈”、“我是勤劳的小帮手”等丰富有趣的游戏,把枯燥的数学融入美丽的童话世界,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比如“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

先出示题目:

有50只母鸡,12只公鸡。

还剩多少只?

有几只鸭?

一共有多少只鸡?

估计中下生能理解题意,正确选出要提的问题,这一题,我即由中下生回答,然后指名中上生做小老师,说出为什么会不选其它问题的理由。

这样既调动了中下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又能使中上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再出示题目:

篮子里有苹果和桃子,一共50个,桃子是30个,……?

(口头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

这一题没有出示提供选择的问题,较上题稍有难度,先让中等生回答,再让较差的学生回答,然后让优秀生评。

这样,所有学生一起开动脑筋,相互带动,创设了合作的氛围。

中下生讲错或评错,能的到及时纠正,若讲对或评正确,得到肯定心里会非常高兴,从而尝得成功的喜悦,克服“心里恐惧”的弱点,树立学习的信心。

最后出示题目:

有10只白兔,8只灰兔,……?

这题根据已知条件可提几个不同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进行充分酝酿后,先指名中、下生提问题,优秀生评提得对不对,再请优秀生补充说明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并说出为什么。

这样,让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优秀生思维的飞跃还能给其他学生以启迪。

课外活动法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激发学习兴趣。

每次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设计,我总是力求新、奇、趣。

如讲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猜数学谜语,开展数学竞赛,制作数学教具,玩猜数学游戏或数学迷宫游戏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学中有乐,学有所得。

成功体验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比如教学用1-7这七个数中的几个或全部写出结果是8的算式。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只写出1+7=8,2+6=8这类算式;也可以写出3+6-1=8,3×5-7=8这类算式。

这样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只是不同水平的学生做出的答案水平不同,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都体会到了成功。

由于成功,他们就会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表扬鼓励法运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人的欣赏。

”特别是小学生,一句恰当的表扬就能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小学第六册),“用左拳记忆大、小月方法”时,我请两名学生介绍这一方法,并提示:

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

一个成绩向来较好的学生数到二月时说二月小。

二另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数到二月时,却停了下来,说:

“二月不同于其它小月,也能说二月小吗?

”我感到很惊异,但很快就表扬了他:

“这个问题问得好,你肯动脑筋,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后来,我发现这个学生想问题就很仔细,成绩上升也快。

率先垂范法以良好的教师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黑格尔说:

“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特别是在小学,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这是我们老师说的。

”“我们老师就这样。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一个教师对工作真情实感地投入;对学生,真心实意地关怀;对自己,真才实学地要求,那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的。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在联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好这些方法和手段去引导学生,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爱学”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真正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